去年冬天,我回到了故乡。

吃过晚饭,一个人坐在门前的晒谷场上。黄昏,在人家的屋顶上坐着,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在树上、草上坐着。把田埂掩盖,把小桥托在空中,把树木藏进风里,把狗叫声拉长,把鸡撵进笼里。风从四面八方吹过来,薄凉的,带了露珠的温软。

柔和的光亮盘桓在村庄上空。白昼将去未去、夜晚将来未来,那暝色很好看很清新,散溢着泥土的芬芳,干净得没一点渣子。

往天上瞅,褐色的天空里间杂着白色,云在风里羊群样蠕动。

水稻已经归仓,黄豆收进了院落,树叶都落光了,所有多余的粉饰都拿掉了。原野洗尽了风尘,褪尽了铅华,恢复了它天然无雕饰的本来模样。大地像刚生过婴儿的母亲,幸福地舒展在开阔的天空下,躺着。

渐渐地,暗黑,从远处漫过来。最先漫过大湖,然后漫过防洪大堤,来到村庄,来到晒谷场上,最后漫过心田。黄昏,终于阖上眼睑。一切都安安静静、舒舒服服地浸在黑暗里。

我坐在黑色里,没有开灯。我也成了夜色中的一分子,成了自然的一分子。安静着,恬淡着。

没有灯的时候看黑,黑色很美。它不是黑洞洞的旋涡似的、深井似的吓人,它透着微微的亮光,安宁而纯粹,单纯而透明,像母亲的怀抱。

看着看着,人清澈得什么似的,逐渐松软下来,像要飞一样。

我突然想一个人出去走走,在村庄内和田野里。

乡村的夜,空旷得无边无际,偶有一声两声狗吠,叫得悠长悠长。夜空中,有一些大雁在旅行。蝙蝠在我头上毫无规则地飞翔……无言的黑影,让夜变得富有、神秘和亲近。

树枝上零星的夜露懒懒地向下滑落,滴在下面的野草上,像是小孩子滑滑梯似的,很是调皮。虫儿在叶间欢天喜地唱着歌。灌木、竹林、棉花秆,安静温和,没一点芒剌,露出了它们柔软的内核,和我一同站在夜色里。我和它们离得很近,仿佛手拉手的兄弟。白天看它们,它们就凌厉,一副眼珠子朝上拒绝人的样子。唉!万物不设防的状态真好,不设防才能彼此亲近。

童年里的北斗星就在这时候出现,母亲讲述的牛郎星织女星也在这时候出现。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也都没有偏离原来的位置,它们好像是在等我回来,好一下子在星群里找到它们。多少年了,我没有寻觅过它们,没有看过这样的满天星星。我现在的居住地广州,也是可以看到星星的,在我家阳台上就能够看到它们,但我已经很久没在阳台上看星星了。一个个夜晚,我耽搁于手机里的花边新闻,耽搁于对文字的自我围困,也耽搁于对一些不可得的感情的纠缠……

我看见了月光,纯粹的月光,没有一点点灯光参进来。朦朦胧胧的,如薄雾,如出水的香芋苗,如刚刚绽放开来的荷花,又如清晨含着露珠的丝瓜花,纯洁得让我心生喜爱。天空,从南到北,一眼能望那么远,那么高,那么一大片,从东到西也一样的宽广无边……我几乎屏住了呼吸——我的一次呼吸就像是一次破坏。如果这个时候我说一句话,那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也幸亏我身边没有可以说话的人。

月儿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远处的田野、小径,近处的树木、房屋,都开始了月光浴。大湖银星万点,沟渠银波微漾,浸过露水的枯草也闪着银色的光芒。月光穿过树枝间的缝隙,在小路上,印上一道道纵横交错的影子,这些已经落叶的树,白天一派萧瑟之气,夜间掩在林间的月光,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提早回到勃勃的春天了。

我背着手,抬头望着天空那轮上弦月,几颗星星点缀在两旁,仿佛我们兄弟几个依偎在母亲身旁听她讲那些古老的民间故事。唉!那时候,母亲说话的声音年轻得一跳一跳的,眼睛特别的亮,柔和的脸上总是带着灿烂的笑容;她走路也是连蹦带跳着的,跟只欢快的鸟儿似的。可如今,那个给我们讲故事的母亲,那个将我从乡村送进城市的母亲己经作古。而头上这轮照过古人也照过今人的月儿,依然奔波于天地之间,依然像那些流逝的过往岁月,正缓缓拂过我的身体。

在这个没有灯光、没有车龙马水的夜晚。我一个人行走在故乡的田间小道上,内心饱满得如同盛夏的果实,渐渐地,我感觉有类似二胡协奏的音律在耳边萦回,有千万只燕子在空中飞翔,我看到自己的影子,也在月下行走,像一枚飘着的叶,内心却被一种幸福填得满满的。我逐渐脱去人造的面具,氤氲出一份不错的心情,内心充满了对乡村、对故乡乃至新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悲歌与放歌 朱海明 我泱泱中华,历史悠久,英雄辈出,千古风流人物不胜枚举。 楚霸王项羽就是一位英雄,他自幼学万人敌,后来起兵伐无道、诛暴秦,消灭了秦朝的有生力量,攻下了咸阳。可...

浅说《青山不墨》的印象 朱海明 近年来,电视屏幕风气更新,一片焕然,特别是一部部堪称经典的新中国年代大戏纷纷亮相,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好评如潮。就在广大观众喝彩不迭、余波未...

家乡古镇的记忆(七十八) 朱海明 1965年夏,驻抚宁县于关镇的4673部队,响应毛主席“到大江大河学游泳”的号召,到洋河水库进行游泳训练,是当时颇为轰动的大事件。 一天下午,我们抬头营...

可怜情种赵士程 朱海明 去过绍兴的沈园,读过陆游的《钗头凤》,看过王馥荔与计镇华主演的电影《风流千古》的朋友都知道,陆游和唐琬曾经伉俪相得,恩爱有加,被列为古代著名的知音夫妻...

谈诗论典说劳动 朱海明 劳动节也称五一国际劳动节,起源于美国芝加哥,后来在法国巴黎定为国际劳动节,1949年落地新中国,从此逐渐中国化,成为我国广大劳动者共同的节日。 劳动,是人类社...

也说导演李文歧 朱海明 最近,由央视热播的新中国林业建设年代大戏《青山不墨》,是一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趣味性完美结合又接地气的优秀作品,一经播出便好...

好一个大哥王胡子 朱海明 最近,由央视热播的新中国林业建设的年代大戏《青山不墨》,是一部并不多见的以男子汉为主体、充满阳刚之气的优秀剧目,塑造了一群伐木工人的艺术形象,其中有...

家乡古镇的记忆(七十四) 朱海明 天、地、君、亲、师,过去所说的“五常”,现在可以赋予新的内容,这也是“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啊。 苍天和大地,也叫皇天和后土,古今一样,指的是滋...

回眸历史说U-2 朱海明 公元1962年,中国的虎年,农历壬寅年。这一年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发生了很多震惊世界的事情,值得我们铭刻在心,永志不忘。 这一年,我们刚刚度过困难时...

难忘的庙会印象 朱海明 逝去的岁月回归无期,难忘的故事经常入梦,记忆的宝库丰富多彩,打开它,我似乎重踏人生旅途,从而延长了有限的生命...... 年龄稍长(zhǎng),就会经常回忆往事,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