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那些壮实的种子,它们的身体里,积蓄着阳光和梦想。泥土的怀抱,已变得湿润柔软。在种子扑进泥土的刹那间,一股熟悉的味道迅速传遍它们的周身。在逼仄的空间里,它们那些嫩稚的根,逐渐向四周伸展。有一天,动物界的“地下工作者”黄鳝钻到种子身边,悄悄告诉它们,外面有更广阔更美好的世界。

种子们兴奋极了,决心去外面闯荡。它们开始蹒跚学步,种子的嫩芽像羞怯的小虫子,探头探脑地钻出泥土来。挺着浅绿色的身躯,睁开的是惊讶、好奇、生疏的眸子。此刻,大地母亲再三嘱咐它们,外面的世界有阳光雨露,有鸟语花香,虽然很精彩,但也有暴风骤雨,只有强身健体,只有深深扎根,才能使自己的世界和生命不至于坍塌和终结。

嫩芽点了点头,猛然直起身,伸展开被泥土束缚的腰身,抖落身上的泥土,稳一下心神后,大口大口地呼吸。随后,它们看到了飞翔的小鸟,看到了湛蓝而无比深邃的天空,看到了明亮而温暖的阳光,看到了清风环抱着花草的细腰翩翩起舞。它们还看到了村庄、村庄旁如云的树和村庄上空袅袅的炊烟,鸡鸭鹅的叫声也从那里隐隐传来。对于村庄,它们是熟悉的。它们曾在那里休整,那里的希冀,那里的生活,都和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嫩芽一露头,庄稼人忍不住一声惊叫:“秧苗起身了!”从此,秧苗弱小的生命,在庄稼人殷殷地守望中,逐渐蓬勃起来。随后,庄稼汉子手握农具,挽着裤管走在田埂上巡视检阅;农妇扎着头巾,一手端着盛了化肥的盆子,一手撤出一道道白雾给秧苗施肥。渐渐地,庄稼人在秧苗周围筑起了一道道保护的栅栏——浇水、杀虫、除草……没几天,秧苗便雄壮起来了,一地的绿毯让庄稼人喜悦不已。

在庄稼人的细心呵护下,秧苗长大了,分家了,也成了农夫们眼里的禾苗了。独立后的它们,一兜一兜的,过着皇帝般的生活,不愁吃,不愁喝。当二化螟、褐飞虱、蚜虫轮番来袭,还有那些与禾苗“争食抢地”的杂草疯狂的时候,庄稼人适时伸出援手,让禾苗的敌人纷纷落败。

露水在禾苗的叶子上跳跃着,那是禾苗迫切需要的饮品;肥料游荡在禾苗的根部,禾苗们嘴巴咂呀咂地享受着丰盛的大餐;阳光从遥远的宇宙之洞漫过来,它要为禾苗的成长加一把劲,让禾苗们浑身充满鼓鼓的能量;清风翻山越岭跑过来关心,帮禾苗擦去粒粒滚烫的汗珠,送给它们一个个清爽的吻;鸟儿也赶过来呐喊助威,在禾苗的周围跳来蹦去,清除蚕食秧苗的害虫。

所有的关爱、帮助、支持,汇聚成禾苗蓬勃向上的力量。禾苗不负众望,憋足了力量,仰着头汲取天地的灵气,浓缩雨露的精华,顺着经纬清晰的脉络源源不断地把水份、肥料,传递到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并化作日益挺拔强壮的筋骨。拔节,拔节,一定要抵达理想的高度和广度。同时,它们沉静地向土地深处扎下根须,养精蓄锐,一刻也不松懈。

当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的时候,天空中那一道道耀眼的、惊人的闪光便冲破黑暗,把天幕犁开一条条银蛇般的裂口,紧接着一声霹雳,震得地动山摇。狂风呼啸而来,把禾苗吹得摇摇晃晃,随后,禾苗的叶子牵着叶子,身子依偎着身子,汇聚成一股抵抗暴风雨的力量。风雨过后,有的禾苗东倒西歪,有的禾苗依然挺立。无论是何种姿态,它们的根须在地底下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活力。

随着日子的推移,禾苗逐惭成熟,笑着笑着就变成了少女,转眼间又到了含羞的青春期,不久,禾苗长成了自律自爱、丰腴结实的村姑模样。随后,禾苗修成正果,成了农人喜欢的身怀六甲的少妇,孕育着丰腴的果实——粮食

这个时候,大把大把的颜色,逐渐让位于金色。农夫背着双手,很有成就感地在田埂上漫步,来来回回。脸上是小有成就的自得之色。他望向稻田的眼神,很像望向一群儿女。这是我种的粮食啊!哪一棵粮食,不是他一手带大的?此时此刻,他的心,是舒坦的,愉悦的。

收割了,粮食们坐在庄稼人的箩筐中走向院落,并在庄稼人一步一步走近村庄时,粮食看到了路上眺望的老人与小孩。粮食一走进院落,人们又尝到了一种幸福的东西——饱嗝。这是农家最为渴求的声音,也是水稻对庄稼人最好的报答。在这种报答的持续中,乡村和它的孩子慢慢长大。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悲歌与放歌 朱海明 我泱泱中华,历史悠久,英雄辈出,千古风流人物不胜枚举。 楚霸王项羽就是一位英雄,他自幼学万人敌,后来起兵伐无道、诛暴秦,消灭了秦朝的有生力量,攻下了咸阳。可...

浅说《青山不墨》的印象 朱海明 近年来,电视屏幕风气更新,一片焕然,特别是一部部堪称经典的新中国年代大戏纷纷亮相,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好评如潮。就在广大观众喝彩不迭、余波未...

家乡古镇的记忆(七十八) 朱海明 1965年夏,驻抚宁县于关镇的4673部队,响应毛主席“到大江大河学游泳”的号召,到洋河水库进行游泳训练,是当时颇为轰动的大事件。 一天下午,我们抬头营...

可怜情种赵士程 朱海明 去过绍兴的沈园,读过陆游的《钗头凤》,看过王馥荔与计镇华主演的电影《风流千古》的朋友都知道,陆游和唐琬曾经伉俪相得,恩爱有加,被列为古代著名的知音夫妻...

谈诗论典说劳动 朱海明 劳动节也称五一国际劳动节,起源于美国芝加哥,后来在法国巴黎定为国际劳动节,1949年落地新中国,从此逐渐中国化,成为我国广大劳动者共同的节日。 劳动,是人类社...

也说导演李文歧 朱海明 最近,由央视热播的新中国林业建设年代大戏《青山不墨》,是一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趣味性完美结合又接地气的优秀作品,一经播出便好...

好一个大哥王胡子 朱海明 最近,由央视热播的新中国林业建设的年代大戏《青山不墨》,是一部并不多见的以男子汉为主体、充满阳刚之气的优秀剧目,塑造了一群伐木工人的艺术形象,其中有...

家乡古镇的记忆(七十四) 朱海明 天、地、君、亲、师,过去所说的“五常”,现在可以赋予新的内容,这也是“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啊。 苍天和大地,也叫皇天和后土,古今一样,指的是滋...

回眸历史说U-2 朱海明 公元1962年,中国的虎年,农历壬寅年。这一年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发生了很多震惊世界的事情,值得我们铭刻在心,永志不忘。 这一年,我们刚刚度过困难时...

难忘的庙会印象 朱海明 逝去的岁月回归无期,难忘的故事经常入梦,记忆的宝库丰富多彩,打开它,我似乎重踏人生旅途,从而延长了有限的生命...... 年龄稍长(zhǎng),就会经常回忆往事,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