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前的鳌头镇,仍旧刮着微凉的风。

我坐在宿舍的阳台上。暗黑从远处漫过来,最先漫过田野,然后漫过草木,来到小镇,来到宿舍的阳台上,最后漫过心田,将我轻轻拥在怀里。

袂花江水静静地流淌着,用它温柔的双眼轻抚着小镇的夜景,滋润着勤劳的小镇人。

这个时候,我决定一个人出门走走,去小镇最热闹的核心看看。

一路上,路灯该亮未亮,月亮该出未出。道路两旁高大粗壮的马占相思树像卫士般整齐地排列着,一直向前延伸,像欢迎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一阵微风拂过,沙沙的声音由远而近,听起来十分悦耳,也给小镇的夜平添了几分妩媚。

小镇的农贸市场,没有车水马龙,也没有熙熙攘攘。一些附近的菜农,还在市场入口处摆放着一些自产的蔬菜,洁白如玉的白萝卜、缠着草绳当腰带的大白菜、捆扎整齐的菜心、个头精悍描着纹身的洋葱、满脸喜气的红萝卜、层层叠叠抱成团的包菜……摆放出来的蔬菜,不仅品种丰富,模样也娇嫩无比,仿佛有的蔬菜来到这里,浑然不觉已经离开菜地,依然保持着活泼泼生长的姿势。

道路右边那家散发着“大团圆”香味的银行门口上方,有一个长方形的屏幕,滚动着极其温馨的红色字幕,让从它面前经过的人们“几家欢乐几家愁”。银行门口有位戴着老花镜的鞋匠,宠辱不惊、两耳不闻窗外事地逢补着他的生活,泰然自若的样子让周围的吵杂与暄嚣显得如此苍白与庸俗。不远处有一家装饰雍贵的服装店,播放着的歌飘到街面上,有时是梵音吟诵,有时又是婉约港台歌声,营业小姐坐在那里假寐,默默地温习这一天里,守株待兔故事情节中的喜悦。

孩童一堆堆地聚在一起,像兔子般活泼可爱,他们带着自己的欢乐,带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由自在地玩耍;统一着装的中学生,骑着自行车,遥不可知地背着包包沉重的所谓“颜如玉”与“黄金屋”,穿行在小镇的夜幕里;一簇簇写生的男女大学生,三五成群地在街头谈笑嬉闹;一对对情侣摇晃着身姿擦肩而过,卿卿我我、窃窃私语……他们飘逸着的芬芳弥漫了整条街道,给小镇带来青春的活力和激情。

小镇的居民吃罢晚饭,三三两两自发来到古戏楼前的广场上,旋转、跳跃、腾挪,享受着音乐旋律和舞步交相辉映的快乐与喜悦。帅气可爱的孩子们,脚下蹬着溜冰鞋,在灿烂的灯光下,尽展活力,一得意,便钻进舞者中间,像一阵快乐的风,一转眼又从飞旋的舞步中间呼啸而过。

在镇服务中心前的空地上,几个老人凑在一起,摆弄着乐器,自娱自乐——小提琴的婉转悠扬,大鼓的铿锵有力,二胡的愁肠寸断,这唯美的声音给小镇涂上了迷人的色彩。他们演奏的大多是七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什么《军港之夜》《小城故事》《小螺号》等等,听起来真来劲,成长在那个年代的我,偶尔也会跟着哼上一两句,心情也随之明快起来。

饭店里灯火通明,主人憋足了劲酝酿出阵阵生活的诱香,争抢着徘徊在下班族们的鼻子周围,霸道地逼迫他们那饥肠辘辘的胃渗出馋汁。

在被称之为“肥婆玉饼”的摊位,老太太的煎饼十里飘香。摊煎饼的老太太是当地人,精神抖擞,声音年轻得一跳一跳的,一双久经风霜的巧手轻快地擀着面皮。面皮薄中透亮,撒上一层香菜上去,放在吱吱作响的平底锅里烤着。那香味,浓郁、坚定,又羞涩,绕着行人的身体旋转。一群少男少女围着油锅而坐,用筷夹,用手拿,吃了一个又一个,边吃边夸:“香!甜!好吃!”

巷口另一边,是小镇闻名的“二两面”。老板娘是一位身材苗条的中年妇人,长得慈眉善目,很是喜庆,皮肤就如那柔韧的米粉一般白净。米粉、面条、云吞、饺子一样不少。木桌子,木板凳,干净整洁。厨房门口支着一口大铁锅,熊熊的炭火烧得很旺。锅里,浓稠的肉汤汩汩地翻滚,诱人的香味飘得满街都是,诱惑着那些馋嘴的食客们的味蕾。那遛鸟晚归的老人,刚刚下班的年轻人,背着书包的学生,寻着这四溢的香气,纷纷走进小店。

我喜欢安静,便穿过小镇繁华的街道,去吃江边大排档郑二嫂的豆腐脑。那滑嫩嫩的豆腐脑,像少女吹弹可破的肌肤,柔亮而润泽,撒上一把白糖,兑进两勺牛奶,那甜,那香,那柔滑的口感让我有大喝三碗的冲动。看那一根根喷香的油条在锅中像自由悠游的泳者,快乐地翻滚,尽情地舒展,恣意地展现着几乎完美的身材,所以,我喝豆腐脑的时候少不了油条。一口酥软香脆的油条,一勺柔滑的豆腐脑,顺道再瞄一瞄袂花江的夜色,别有一份情趣在心头。

享受完夜宵的美味,我慢慢往回走。此刻的小镇,安静得像正在做梦,袂花江也入睡了,不知我的步音会否扰乱它们清幽的梦境……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悲歌与放歌 朱海明 我泱泱中华,历史悠久,英雄辈出,千古风流人物不胜枚举。 楚霸王项羽就是一位英雄,他自幼学万人敌,后来起兵伐无道、诛暴秦,消灭了秦朝的有生力量,攻下了咸阳。可...

浅说《青山不墨》的印象 朱海明 近年来,电视屏幕风气更新,一片焕然,特别是一部部堪称经典的新中国年代大戏纷纷亮相,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好评如潮。就在广大观众喝彩不迭、余波未...

家乡古镇的记忆(七十八) 朱海明 1965年夏,驻抚宁县于关镇的4673部队,响应毛主席“到大江大河学游泳”的号召,到洋河水库进行游泳训练,是当时颇为轰动的大事件。 一天下午,我们抬头营...

可怜情种赵士程 朱海明 去过绍兴的沈园,读过陆游的《钗头凤》,看过王馥荔与计镇华主演的电影《风流千古》的朋友都知道,陆游和唐琬曾经伉俪相得,恩爱有加,被列为古代著名的知音夫妻...

谈诗论典说劳动 朱海明 劳动节也称五一国际劳动节,起源于美国芝加哥,后来在法国巴黎定为国际劳动节,1949年落地新中国,从此逐渐中国化,成为我国广大劳动者共同的节日。 劳动,是人类社...

也说导演李文歧 朱海明 最近,由央视热播的新中国林业建设年代大戏《青山不墨》,是一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趣味性完美结合又接地气的优秀作品,一经播出便好...

好一个大哥王胡子 朱海明 最近,由央视热播的新中国林业建设的年代大戏《青山不墨》,是一部并不多见的以男子汉为主体、充满阳刚之气的优秀剧目,塑造了一群伐木工人的艺术形象,其中有...

家乡古镇的记忆(七十四) 朱海明 天、地、君、亲、师,过去所说的“五常”,现在可以赋予新的内容,这也是“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啊。 苍天和大地,也叫皇天和后土,古今一样,指的是滋...

回眸历史说U-2 朱海明 公元1962年,中国的虎年,农历壬寅年。这一年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发生了很多震惊世界的事情,值得我们铭刻在心,永志不忘。 这一年,我们刚刚度过困难时...

难忘的庙会印象 朱海明 逝去的岁月回归无期,难忘的故事经常入梦,记忆的宝库丰富多彩,打开它,我似乎重踏人生旅途,从而延长了有限的生命...... 年龄稍长(zhǎng),就会经常回忆往事,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