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一过,野草的根和种子就潜心于构思勃发了。

一场春雨,野草便像小猴子一样,从泥土里蹦出来,憋足了劲地长,仅几天的功夫,河畔、沟沿、坡地、路旁和田埂,都长满了柔嫩多浆的野草。让人仿佛看到,哪里有只手,正擎着一支巨大的狼毫,蘸着颜料在画,一笔下去,是浅绿加翠绿。再一笔下去,是葱绿加黛绿。

人走进田野里去,随便站在哪里,你根本不用移动脚步,举头是野草,低头还是野草。这个时候,你愿意俯身就俯身,愿意张嘴就张嘴,愿意深嗅就深嗅。狗尾巴草、车前草、丝毛草、鱼腥草……这些野草,都长出来了。它们如同青春美少女,散发的都是年轻的气息,清新而迷人。

鱼腥草是春天最美的使者,它一抬胳膊,燕子飞来了,它一扭腰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艾草绝对是大户人家出身的,它一旦春起来,那通身的富贵气,耀眼璀璨;黄花菜随处都是,花细碎碎地开。极香。香里,又溢着甜。是蜂蜜的味道。人在田野里走,一呼一吸间,都缠绕了花香。

野草是生命力旺盛的植物,无论是踩踏过、挤压过,还是虫鸟馋食过,几滴露珠,一丝阳光,又是鲜脆碧青。即使用石头压在野草的躯体上,过段时间移开石头,它们的身体除了白净许多外,风采依旧。它让人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

有土的地方就能看到野草生命的痕迹,墙头、房檐都有它们的身影,农家把守很严的菜地、农田里亦长有野草。它们对庄稼的生长可谓是一种浩大的冒犯和侵害,因此,它们或许要面临锄头、除草剂的摧残,但是,它们的根在地底下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活力,它们的叶没了,躯于也没了,但它们的心是活的。它搂着这颗心,不声不响地,把生活的信念深深扎在土壤里,养精蓄锐,一刻也不松懈。人们稍不留神,它们便使着劲地绿,拚命地开花,很快又铺满田梗、坡地和水沟。

这些伴着庄稼生长的野草,谙熟农人的脾性,也乐意为农人解忧。早出晚归的乡亲们,和这些野草走得很近。久而久之,他们也无师自通地成为了药师。吃五谷杂粮的他们偶尔也会遇到伤风感冒、头疼脑热,他们通常不会大惊小怪,也很少去找医生抓药。歇工的间隙,顺便从田埂上或沟坝边扯上一把野草,回到家里,或熬或煎,草木的本味与乡亲们身体的经络一下子就搭上了眉眼,彼此相视一笑,便泯灭了冤仇。

水苋菜,庄户人家不把它当稀奇,煮饭时,想起它来,跑出屋子,在屋前的鱼塘旁,或是水沟边,随便捋上一把,洗净,把它切碎了,清炒一会,和着大米饭炒,清香会浸到每粒大米的骨头里。那味道,只一个字,香。艾草,那是乡村里很普通的野草,用艾草做成的糥米粑粑,绝对是一种美味!

我的童年生活也离不开野草,春夏两季,割野草几乎是我除了读书之外,每天必做的功课。田间的各种野草尽是猪牛的粮食。猪要吃,牛也要吃。所以,在我眼里,比满眼的禾苗长势更喜人的就是那蓬勃而起的野草了。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一片肥嫩的野草,我那颗易于满足的童心啊,不亚于哥仑布发现了新大陆。

那时候,家家户户煮饭炒菜以烧柴为主,需求量大,柴火短缺是常事。每年秋天,我都会去漫地里砍柴火。这柴火,其实就是已行走到生命极限的野草。放学回家,拿起竹筐、镰刀,搭上肩就走,哗啦哗啦满野地瞎转悠。在本来就光秃秃的地里硬是割出一筐筐柴火来。野草在灶膛里烧着,烟囱里升腾的炊烟,是乡村里的幸福。

野草,不慕树高,不慕花香,不怨天尤人。无论什么样的土壤,只要有一席之地,就将生命的根深深插进泥土里,汲取水份、营养,铸造它朴实而坚定的草生。村庄里的人,与野草为伴,在野草的潜移默化中,也过着野草般的生活,知足,简朴,顽强。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悲歌与放歌 朱海明 我泱泱中华,历史悠久,英雄辈出,千古风流人物不胜枚举。 楚霸王项羽就是一位英雄,他自幼学万人敌,后来起兵伐无道、诛暴秦,消灭了秦朝的有生力量,攻下了咸阳。可...

浅说《青山不墨》的印象 朱海明 近年来,电视屏幕风气更新,一片焕然,特别是一部部堪称经典的新中国年代大戏纷纷亮相,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好评如潮。就在广大观众喝彩不迭、余波未...

家乡古镇的记忆(七十八) 朱海明 1965年夏,驻抚宁县于关镇的4673部队,响应毛主席“到大江大河学游泳”的号召,到洋河水库进行游泳训练,是当时颇为轰动的大事件。 一天下午,我们抬头营...

可怜情种赵士程 朱海明 去过绍兴的沈园,读过陆游的《钗头凤》,看过王馥荔与计镇华主演的电影《风流千古》的朋友都知道,陆游和唐琬曾经伉俪相得,恩爱有加,被列为古代著名的知音夫妻...

谈诗论典说劳动 朱海明 劳动节也称五一国际劳动节,起源于美国芝加哥,后来在法国巴黎定为国际劳动节,1949年落地新中国,从此逐渐中国化,成为我国广大劳动者共同的节日。 劳动,是人类社...

也说导演李文歧 朱海明 最近,由央视热播的新中国林业建设年代大戏《青山不墨》,是一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趣味性完美结合又接地气的优秀作品,一经播出便好...

好一个大哥王胡子 朱海明 最近,由央视热播的新中国林业建设的年代大戏《青山不墨》,是一部并不多见的以男子汉为主体、充满阳刚之气的优秀剧目,塑造了一群伐木工人的艺术形象,其中有...

家乡古镇的记忆(七十四) 朱海明 天、地、君、亲、师,过去所说的“五常”,现在可以赋予新的内容,这也是“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啊。 苍天和大地,也叫皇天和后土,古今一样,指的是滋...

回眸历史说U-2 朱海明 公元1962年,中国的虎年,农历壬寅年。这一年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发生了很多震惊世界的事情,值得我们铭刻在心,永志不忘。 这一年,我们刚刚度过困难时...

难忘的庙会印象 朱海明 逝去的岁月回归无期,难忘的故事经常入梦,记忆的宝库丰富多彩,打开它,我似乎重踏人生旅途,从而延长了有限的生命...... 年龄稍长(zhǎng),就会经常回忆往事,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