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诗论典说冬奥

朱海明

第24届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圆满结束了,中国奥运健儿取得9金4银2铜共15枚奖牌的战果,荣登金榜第三名,跨入了冰雪强国的行列,这且不说,中国文化,中国元素,中国风格,更是这次冬奥会的最大特色,在奥运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冰丝带”“冰之帆”“冰菱花”“雪游龙”“雪飞燕”“雪如意”和“冰玉环”等民族特色、浪漫情怀的场馆命名已经说过。幕式上的“迎客松”和“二十四节气”,同样让人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和好客之风。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除了黄山云海,迎客松笑迎天下之客闻名古今。有诗为证:“举臂广迎四海客,和谐包纳五洲贤。”“承迎四海观光客,乐在黄山岁月丰。”

二十四节气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科学的指导着农业生产,也是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重要依据,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届冬奥会就是开年第一个节气,“立春”之日开幕的。古往今来描写节气的诗文不胜枚举。以下是前人集句以供大家品味和欣赏吧:“清明时放风筝误,小簪小满布庭前。翡翠园中零白露,冬至琵琶懒去弹。”

闭幕式也是一样,“送别柳”的表演,用中国的独特方式送走各国客人,不亦说(yuè)乎。《诗经·采薇》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诗句,唐代有折柳送别的风俗,李太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千古传诵,至今读来令人动情。至于“十二生肖”,更是中国创造,同时传播到汉文化圈的日本、越南、韩国、缅甸等国家。

综上所述,本届冬奥会不愧是北京奥运,中国奥运,中国的国风国韵一定会传遍世界而享誉体坛。说到这里,不由人文思潮涌,诗兴勃发,效仿前人,也诌他几句吧:古风 · 赛场龙抬头:惠风送暖春初透,玉宇遥观看琼楼。冬奥赛场鏖战处,周天寒彻闹神州。健儿盟誓明心愿,但为今生志未酬。斩将夺旗竞抖擞,凯歌高奏龙抬头。

琼楼玉宇,是苏轼苏子瞻先生凭着伟大的想象和联想对月亮的描述,多形象多壮丽多美啊。而我们的比赛场馆和奥运村就是人间的琼楼玉宇,就是嫦娥仙子的广寒宫,而且是高科技现代化的,美轮美奂、无以伦比啊。

北京冬奥在春光中开幕,令人想起宋朝诗人王之道《点绛唇》的诗句:“竹外梅花,檀心玉颊春初透。”放眼望去,赛场上你追我赶的运动员不正是傲雪迎春、竞相绽放的朵朵梅花吗?

周天寒彻,取意于毛主席的诗句“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这海纳百川的襟怀,这吞吐世界的气势,正是对北

京冬奥的预言和诠释,令人如据高山之巅而傲视寰宇啊。

京剧《智取威虎山》有一段经典唱腔:“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无论热血男儿还是巾帼英雄,为酬平生志,何惜此一搏。

我还是自我欣赏最后一句:“凯歌高奏龙抬头”。雪如意也好,雪游龙也好,宛若一条昂首苍穹的中国龙。龙抬头了,蓄势而起,腾跃九天,民族复兴的日子指日可期了。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size=11.0000pt]难忘的岁月 [size=11.0000pt] [size=11.0000pt]第一章 [size=11.0000pt] [size=11.0000pt]不该记恨母亲 [size=11.0000pt] [size=10.5000pt] 公元一九五二年四月,我来到了这个陌生的世界。 [size=10.5000pt] 一个无知...

悲歌与放歌 朱海明 我泱泱中华,历史悠久,英雄辈出,千古风流人物不胜枚举。 楚霸王项羽就是一位英雄,他自幼学万人敌,后来起兵伐无道、诛暴秦,消灭了秦朝的有生力量,攻下了咸阳。可...

浅说《青山不墨》的印象 朱海明 近年来,电视屏幕风气更新,一片焕然,特别是一部部堪称经典的新中国年代大戏纷纷亮相,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好评如潮。就在广大观众喝彩不迭、余波未...

家乡古镇的记忆(七十八) 朱海明 1965年夏,驻抚宁县于关镇的4673部队,响应毛主席“到大江大河学游泳”的号召,到洋河水库进行游泳训练,是当时颇为轰动的大事件。 一天下午,我们抬头营...

可怜情种赵士程 朱海明 去过绍兴的沈园,读过陆游的《钗头凤》,看过王馥荔与计镇华主演的电影《风流千古》的朋友都知道,陆游和唐琬曾经伉俪相得,恩爱有加,被列为古代著名的知音夫妻...

谈诗论典说劳动 朱海明 劳动节也称五一国际劳动节,起源于美国芝加哥,后来在法国巴黎定为国际劳动节,1949年落地新中国,从此逐渐中国化,成为我国广大劳动者共同的节日。 劳动,是人类社...

也说导演李文歧 朱海明 最近,由央视热播的新中国林业建设年代大戏《青山不墨》,是一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趣味性完美结合又接地气的优秀作品,一经播出便好...

好一个大哥王胡子 朱海明 最近,由央视热播的新中国林业建设的年代大戏《青山不墨》,是一部并不多见的以男子汉为主体、充满阳刚之气的优秀剧目,塑造了一群伐木工人的艺术形象,其中有...

家乡古镇的记忆(七十四) 朱海明 天、地、君、亲、师,过去所说的“五常”,现在可以赋予新的内容,这也是“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啊。 苍天和大地,也叫皇天和后土,古今一样,指的是滋...

回眸历史说U-2 朱海明 公元1962年,中国的虎年,农历壬寅年。这一年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发生了很多震惊世界的事情,值得我们铭刻在心,永志不忘。 这一年,我们刚刚度过困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