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吹着微风的傍晚,我忍受不住孤独的凄凉,步出陋室,走向那条江边绿道。

司法学院驻守在路边。黄昏下,它仍是那样的神秘和孤独。门岗犹如神般存在,被幽静的环境和夕阳一同供奉在那里,神秘而又高不可攀;图书馆里的灯亮着,求知若渴的人们或在桌前奋笔疾书,或在电脑上敲出一个又一个文字……

光线一丝丝抽离天空、大地和丛林,各种鸟万声和鸣,用歌声欢送光明。夕阳西下,高楼上闪烁的霓虹灯光连成了一片,为这座城注入了一束束希望,为夜幕涂上了浓重的色彩,宣告着城市的活力与魅力。

红绿灯有人没人一样明灭,操纵城市的手永远躲在看不见的地方。

路两边停放的车辆整齐划一,不敢越标线一步,我如检阅一般,独自走过。

耿直的道路一波又一波运送着南来北往的人们,宛若永不疲倦。

宽大的广告荧屏闪亮着五彩缤纷的画面,LED流动字幕映射出门店的身影。

海联路与仲恺路交接的十字街口,是一处小吃夜市。膻味的羊肉串,辣味的鸭脖,奇香的臭豆腐。摊位上灯火摇曳,炉灶上火苗跳动。摊主的吆喝声和烧烤架上烤肉发出的滋滋声响携着酱料与肉的香气在街上飘散开来。

海联路的东边有一家书店,它是个别致的存在,那里偶尔会举办读书活动,我时常去旁听,看他们燃烧才华。

书店旁边是一家茶店,门口卧着一条狗。狗的主人是个擅长茶道的中年妇女。每次路过,我都能看见她在一张古旧的桌旁摆弄茶具。

轻快舒缓的音乐从蓝月亮酒吧窗口溢出,酒吧内,灯光摇曳。几处台桌,都坐满了客人,人们边喝着咖啡,边轻轻地交谈着或脉脉地相望着。浪漫的气息弥漫在酒吧。门口围了几圈年轻的孩子,一边拿着手机低头刷刷刷,一边等空位。

海联路西边的店铺可芜杂了,古玩铺、房产中介、美容店,林林总总。小店大多光线昏暗,店主面容懒散。我很少走进这些小店中去,它们陈列的东西与我无甚瓜葛。我只接近那些与自己气味相投的东西。比如路边那些四季鲜明的大叶紫微,树下零零散散的摊贩……

我经常站在树下听那个卖苹果的老汉胡吹乱侃。他吞云吐雾时的笑声,有种诡异的诙谐。城管很少来这里,来了他就叼着烟蹬着三轮车跑,不来他就这么闲散地摆摊。烟雾从他头顶飘过来,还是那种烈性的自制烟草所特有的气味。我大声说:“生意可好?”他有种难得的随遇而安的心态,“就这么熬日子呗,天塌了也这么过。”他嘿嘿一笑。

矮墙边卖板栗的大叔,是个河南人。每次经过他的摊点,都能看见他挥动铁铲熟练地翻动铁锅里的板栗,浓郁的香味一下就飘进我的鼻子。挨着他闲坐的,是三两个无所事事的退休大爷,或是摆张报纸下盘棋,或是边抽烟边侃大山。悠闲的姿态,与不远处大道上奔流不息的车流对比鲜明。

江边人不少,小路像一条条丝带将人传送到江边的绿道。

远远望去,城市恰似一个平放的大花盆,女士们像花枝、像花朵,不断从那盆里伸展出来、绽放开来。花的旗袍,花的裙子,花的绸衣,从高楼从小巷款款飘忽到江边,汇成一条花的河流。此刻,溜街的人是香的,也香了江边绿道。

一对恋人站在绿道边的榕树下,时而牵手对视,时而相拥在一起,一旁经过的路人对此见怪不怪,热恋的举动受到夏夜城市的包容。

不经意间,一切都站在夜幕里了,木棉树叶变成黑的一片,三角梅的红色已经黯淡;天上挂满星星了,月亮羞答答、满脸红晕的从钢筋混凝土丛林中姗姗而来,渐渐地亮丽,渐渐地退却羞涩,照耀着城市里的男人、女人们。

远处工地趁着夜色在不停地工作,夯实钢筋混凝土柱子的锤击声特别巨大而有节奏,一阵又一阵轰响,砸向地心的力量巨大,那是要楼宇生来就有根,就扎实稳固、牢不可动,锤击的声音增加了夜的魑魅。

白天,江边绿道如美女的脸颊,衬托着珠江,衬托着滨江路,是城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入夜,音乐响起,江风随着乐韵,一群广场舞者满载抖动的遐想,踏歌而舞,美感尽情地飘送,幸福地展示着女性的身段之美;儿童骑在童车上,童车载着长辈的爱,欢快地转动着;江湾桥下,一群戏曲爱好者,唱的是粤剧,随着伴奏的乐曲声起,轻柔婉转的粤曲荡漾在绿道上空。

一只野猫蹲在果皮箱下听得陶醉,被我的突然到来吓得跳起来,出溜一跃身从我的脚下冲过,爬上一棵木棉树的枝丫,绿汪汪的眼睛盯着我不友好的察看。望着蹲在树上的野猫,我狠狠地跺了一下脚,猫“喵嗷”叫了一声,从木棉树上跳下来,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颗流星受了惊吓,一头坠进了江水之中,我回头向江里望了一眼,它正眨着眼睛在江水里笑……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size=11.0000pt]难忘的岁月 [size=11.0000pt] [size=11.0000pt]第一章 [size=11.0000pt] [size=11.0000pt]不该记恨母亲 [size=11.0000pt] [size=10.5000pt] 公元一九五二年四月,我来到了这个陌生的世界。 [size=10.5000pt] 一个无知...

悲歌与放歌 朱海明 我泱泱中华,历史悠久,英雄辈出,千古风流人物不胜枚举。 楚霸王项羽就是一位英雄,他自幼学万人敌,后来起兵伐无道、诛暴秦,消灭了秦朝的有生力量,攻下了咸阳。可...

浅说《青山不墨》的印象 朱海明 近年来,电视屏幕风气更新,一片焕然,特别是一部部堪称经典的新中国年代大戏纷纷亮相,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好评如潮。就在广大观众喝彩不迭、余波未...

家乡古镇的记忆(七十八) 朱海明 1965年夏,驻抚宁县于关镇的4673部队,响应毛主席“到大江大河学游泳”的号召,到洋河水库进行游泳训练,是当时颇为轰动的大事件。 一天下午,我们抬头营...

可怜情种赵士程 朱海明 去过绍兴的沈园,读过陆游的《钗头凤》,看过王馥荔与计镇华主演的电影《风流千古》的朋友都知道,陆游和唐琬曾经伉俪相得,恩爱有加,被列为古代著名的知音夫妻...

谈诗论典说劳动 朱海明 劳动节也称五一国际劳动节,起源于美国芝加哥,后来在法国巴黎定为国际劳动节,1949年落地新中国,从此逐渐中国化,成为我国广大劳动者共同的节日。 劳动,是人类社...

也说导演李文歧 朱海明 最近,由央视热播的新中国林业建设年代大戏《青山不墨》,是一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趣味性完美结合又接地气的优秀作品,一经播出便好...

好一个大哥王胡子 朱海明 最近,由央视热播的新中国林业建设的年代大戏《青山不墨》,是一部并不多见的以男子汉为主体、充满阳刚之气的优秀剧目,塑造了一群伐木工人的艺术形象,其中有...

家乡古镇的记忆(七十四) 朱海明 天、地、君、亲、师,过去所说的“五常”,现在可以赋予新的内容,这也是“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啊。 苍天和大地,也叫皇天和后土,古今一样,指的是滋...

回眸历史说U-2 朱海明 公元1962年,中国的虎年,农历壬寅年。这一年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发生了很多震惊世界的事情,值得我们铭刻在心,永志不忘。 这一年,我们刚刚度过困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