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二则
朱海明
也说地气
这些年,上头提倡接地气,是个比喻。于是下边就纷纷随声附和,天天吵吵什么接地气、接地气。那么,什么是地气?
看过昆曲《游园﹒惊梦》的大概能知道,杜丽娘唱的“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那荼蘼外,烟丝醉软。”就是说闲静的院子里,春光呈现在随风飘荡的氤氲如烟的游丝之中,荼蘼架外的杨柳如烟,飘逸空中,如同醉酒的美人,酥软的腰肢,娇美而婀娜。这就是地气,姹紫嫣红的春日花园的地气,多美啊!当为闺中“小雅”。
再就是我的家乡抬头营也包括南方北方的万里阡陌、广袤的田野里,每到仲春季节,大地回暖,在春风和阳光的招呼下,绿杨烟外晓寒轻,地下的回暖气流向上蒸腾,氤氲飘渺清晰可见。在地气中,远处的景物有些虚幻缥缈起来,像海市蜃楼一样,使人如同置身仙境,那感觉太美了。此乃自然界中之“大雅”也,洒家看过了,你呢?
起码20多年没见到地气了,置身城市被鳞次栉比高矮不齐重叠无序的水泥建筑包围着包裹着,离美妙的大自然越来越远了,接地气就是一句空话一句废话。
正解诗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人人熟知的乐府诗,描写了慈母为游子缝制衣衫,一针一线缝入了无限的爱意和深切的体贴,歌唱了人类最真挚最无私的情感——母爱。它选取生活中极平常的事件,却表现了极丰厚的情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比喻生动绝妙,表达游子对母亲恩情的感激和不能报答母爱于万一的炽热之情,感人肺腑,动人心弦。此诗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引起人们强烈共鸣,堪称孟郊诗中的最佳作品。
一次听小学语文公开课,一个女教师讲的这首诗,解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她说:要像小草报答春天一样报答母爱。先生,错了,误导了。所以我提醒:最后两句不能理解为像小草报答春天一样报答母爱。而是像小草不能报达三春之晖一样难以报答母爱于万一。也就是说伟大的母爱是难以报答的,这是诗核,是作者的真切感受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由于社会的某些负面影响,现在确实有些人利欲熏心,感情淡漠,包括对待父母。据说除了追星族外中国又发现了第五十八个少数民族——啃老族。这世界真是精彩得有点过分了,正应了那句老话,山大兽多啥人都有啊!
也许你的父母是高官是富豪,但是你本人不上进,如同八旗子弟豪门衙内一样,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保不齐也会从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跌落到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甚至流落到烟花巷。
以史为镜知兴替、以铜为镜正衣冠、以人为镜明得失,还是读一读《红楼梦》吧。
朱海明
也说地气
这些年,上头提倡接地气,是个比喻。于是下边就纷纷随声附和,天天吵吵什么接地气、接地气。那么,什么是地气?
看过昆曲《游园﹒惊梦》的大概能知道,杜丽娘唱的“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那荼蘼外,烟丝醉软。”就是说闲静的院子里,春光呈现在随风飘荡的氤氲如烟的游丝之中,荼蘼架外的杨柳如烟,飘逸空中,如同醉酒的美人,酥软的腰肢,娇美而婀娜。这就是地气,姹紫嫣红的春日花园的地气,多美啊!当为闺中“小雅”。
再就是我的家乡抬头营也包括南方北方的万里阡陌、广袤的田野里,每到仲春季节,大地回暖,在春风和阳光的招呼下,绿杨烟外晓寒轻,地下的回暖气流向上蒸腾,氤氲飘渺清晰可见。在地气中,远处的景物有些虚幻缥缈起来,像海市蜃楼一样,使人如同置身仙境,那感觉太美了。此乃自然界中之“大雅”也,洒家看过了,你呢?
起码20多年没见到地气了,置身城市被鳞次栉比高矮不齐重叠无序的水泥建筑包围着包裹着,离美妙的大自然越来越远了,接地气就是一句空话一句废话。
正解诗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人人熟知的乐府诗,描写了慈母为游子缝制衣衫,一针一线缝入了无限的爱意和深切的体贴,歌唱了人类最真挚最无私的情感——母爱。它选取生活中极平常的事件,却表现了极丰厚的情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比喻生动绝妙,表达游子对母亲恩情的感激和不能报答母爱于万一的炽热之情,感人肺腑,动人心弦。此诗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引起人们强烈共鸣,堪称孟郊诗中的最佳作品。
一次听小学语文公开课,一个女教师讲的这首诗,解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她说:要像小草报答春天一样报答母爱。先生,错了,误导了。所以我提醒:最后两句不能理解为像小草报答春天一样报答母爱。而是像小草不能报达三春之晖一样难以报答母爱于万一。也就是说伟大的母爱是难以报答的,这是诗核,是作者的真切感受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由于社会的某些负面影响,现在确实有些人利欲熏心,感情淡漠,包括对待父母。据说除了追星族外中国又发现了第五十八个少数民族——啃老族。这世界真是精彩得有点过分了,正应了那句老话,山大兽多啥人都有啊!
也许你的父母是高官是富豪,但是你本人不上进,如同八旗子弟豪门衙内一样,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保不齐也会从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跌落到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甚至流落到烟花巷。
以史为镜知兴替、以铜为镜正衣冠、以人为镜明得失,还是读一读《红楼梦》吧。
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