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飞眸过,桃花随风落。梨花带雨情人泪,花开花谢送春归。三月尽,四月新。暮春时节,放风筝,踏青的人愈来愈多。挖野菜,是中老年人的最爱,大家呼朋唤友乐此不疲。
八十多岁的老作家周德香老师也在群里分享了新作《在北京天坛公园剜曲曲菜的老太太》,文中配图,周老师一手提着方便袋,一手拿着小刀,图文并茂,令人倍感亲切。童年时候曾经挖曲曲菜的点点滴滴也过电影一般,涌上心头。
诗云:生于卑湿不堪地,长在荆棘乱草中。叶似苦菜花如米,风吹雨打色更浓。曲曲菜生于贫瘠之地,沟渠,荒地,田埂,林下,塘边……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春风一到,它们就嗅到了温暖的气息,卯足劲头往外鉆。无论冬眠的土壤睡醒与否,无论石头缝隙如何狭窄,还是大树根系如何紧密,那嫩芽犹如电钻,总能拐弯抹角探出头来,热情地拥抱春天,一边吮吸季节的温柔,一边扒头儿露眼儿,使劲儿朝着阳光,努力探着身子。伺机等待在某个夏日的狂想曲里,趁着不经意的黑夜,纵身一跳,脱离束缚的泥土,跑满遍野。这是曲曲菜家族世世代代的理想。
温和的阳光沐浴下,灰褐色的叶芽儿逐渐变绿,越来越深,越来越长,直到四散开去,铺展成翅膀,舒坦地仰卧在风野之中。静待到访的有缘人,俯身,伸手,摘取入囊回家,或蒸或炒,或生食,跃身餐桌,成为一道美味。
曲曲菜,学名苣卖菜,由于味道清甘适口,微苦不涩,具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之功效,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本草图经》《纲目拾遗》《食疗本草》《分类草药性》《上海常用中草药》等书中均有记载。
以前,曲曲菜本没有名字,以野草统称。相传,古时候有个逃亡的太子,为了活命奔行于荒山野岭之间。他记不清自己连续几天没有进食了,只觉得两眼昏花,几欲昏厥。饥渴难耐之下,茫然坐于地,看见面前一片灰绿色的野草,他随手扯了一把,塞到嘴里狼吞虎咽地嚼了起来。一种甘平的清香在嘴里爆开,他觉得以前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美味。他发誓当他当上皇帝之时,一定要为这种野草正名。后来,他真得荣登大典成为皇帝,或许是太忙了,竟然忘了当初的誓言。一次偶然出行,他再次发现了那救过他生命的野草。兴奋之余,他再次摘下几片叠放在嘴里,细细品尝时,却发现其味道略带有苦,不是原来甜滋滋的味道。当地人告诉他,说是一个逃荒人吃过以后,以前的味道渐渐变苦的。黄帝暗惊,万物皆有灵性。他不动声色地说道,可能这株草心里有段曲折的故事,所以由甜变苦,以味道示人要忆苦思甜,以后就叫它曲曲菜吧。
这口口相传的故事,不知道从何时而来,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代人,它传承的美德将会永远流传。
小时候,曲曲菜是农村家喻户晓的餐桌大菜,也是我们孩童时代的重要任务。那时,院墙很矮,邻家的鸡可以互相串院。放学后,我们可以俩人叠罗汉爬上墙头,跳进院子。也可以在门洞底下钻进去,把书包拉进去扔到一边,在厨房横梁上吊着的干粮筐子里,摸出一块窝窝头,啃着。把父母准备好的筐子、袋子、镰刀扔出墙头,结伙去野地里找寻曲曲菜。一般来说,盐碱地比较多。大家都心知肚明,不用商量,吃着,拉着,笑着,闹着,直奔西南坡。那时,遍地都是野菜。曲曲菜也不例外,分布在各个杂草丛生的地方。曲曲菜总是以自己独特的颜色和造型,混杂于芦草、茅草、曲曲菜娘子等不能食用的行列之中,但总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总是被一眼认出。我们扔下筐子和袋子,右手拿着镰刀,左手捏着菜叶,刀动菜出,小手一会儿就满了,扔到地上,围着周边剜菜。一把一把地扔到一起,一座小菜山很快崛起。同伴们一边忙着剜菜,一边互相呼唤着,“这边多,快来啊!”“这边大,快来啊!”声声入耳,句句入心,现在想来,那时的快乐与知足就是简单到至极。大家装满自己的工具,再帮助别人。一起完成后,如果太阳还没有落山,便会找一处空地,玩游戏,跳房子。一把曲曲菜团起来,找根干枯的爬蔓草随便缠绕起来,可以充当布袋。有时,按方,一方用曲曲菜叶,另一方用白胖白胖的菜根。曲曲菜浑身是宝,根也很好吃。大人们把曲曲菜淘洗干净,再攉一碗自家酿制的面酱,点几滴香油。曲曲菜进去一蘸,连叶带根一起入口咀嚼,那味道简直就是美美的。有时候,我们小孩子会贪得无厌,把几棵曲曲菜捋成一小撮,趁着大人不注意,在酱碗里狠狠一抿,碗底暴露无疑。虽然会被斥责没出息、馋巴巴、熊样子等美誉,但是那种满嘴清香流淌的感觉,足够和伙伴们炫耀好几天。有一次,我们在地里剜菜。一个伙伴一把一把地往嘴里塞曲曲菜,我们也跟着效仿,味道确实不错。但是,由于没有清洗,导致胃部不适,一阵恶心呕吐,五六个人全都瘫软在地。我算是比较轻的,可以勉强走走路。小红吓得大哭不止:“我们会不会死在这里啊,附近连个大人也没有。”我安慰好她,主动去找大人,伙伴们都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脸上装作没事儿,腿也打着软饼。幸好刚拐过路口,小红大姐正去挑水。听我说完,她赶紧让我坐在原地,回村弄个牛车把我们连人带菜筐子都拉回家。路上,连数量带扒拉把我们挨个教训了一顿。从此,我们再也不敢过量乱吃了。再好的东西,过犹则无不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曲曲菜的吃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摘洗干净的曲曲菜放入盘中,炸一个辣椒,调入买来的甜面酱,少许盐等佐料拌匀,往菜盘上一淋,那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堪比大餐。有空的时候,还可以热水焯一下,沥干水分,轻轻一攥,切碎,加肉沫或者鸡蛋碎,包水饺,蒸包子,都是不错的选择。这时候,我才深深体会到,曲曲菜最美味的吃法,不是充饥或者当做正餐蔬菜,而是成为生活的调味品。
而今,时过境迁,物是人非。那片曲曲菜圣地早已厂房林立,到处都是水泥的地盘,那些曾经风靡多年的曲曲菜,再也没有了踪迹。
周末闲暇,我带着工具驱车四野,试图寻觅曲曲菜,以慰藉久违的心灵感觉。奈何,绿油油的麦田里除了唯一的土地守望者,再无杂物,包括生命力极强的麦蒿也没有。我不由得感慨,灭草剂的王者无敌。
一上午费油费力,两手空空回家。走近家门口附近的清水湖公园,我忽然发现里边零零散散的好几伙人,貌似老太太。她们蹲在枯黄的草丛里,左挪挪右动动,身边的方便袋鼓鼓囊囊,还跟着随时慢慢往前移动。靠边停车,我好奇地凑近那些枯草,蹲身细瞅。草丛间隙,一棵棵曲曲菜舒展着互生的小叶片,上呈灰褐色,下呈灰绿色,羽化状边缘,越看越好看。我抓紧拿刀上手,不算锋利的刀刃深深地插入松软的泥土,曲曲菜可人的嫩芽歪了一下。我的手指尖小心翼翼地捏起来,生怕破坏了这份初遇的美好。嫩得流水的白根长长的,还没有触及老根。这说明,它是走了很久才好不容易露头,或许是在期逢一场梦里追寻的遇见。
经年春日寻常见,
百姓厨房不可断。
初夏来时金色花,
天涯飞舞四时恋。
八十多岁的老作家周德香老师也在群里分享了新作《在北京天坛公园剜曲曲菜的老太太》,文中配图,周老师一手提着方便袋,一手拿着小刀,图文并茂,令人倍感亲切。童年时候曾经挖曲曲菜的点点滴滴也过电影一般,涌上心头。
诗云:生于卑湿不堪地,长在荆棘乱草中。叶似苦菜花如米,风吹雨打色更浓。曲曲菜生于贫瘠之地,沟渠,荒地,田埂,林下,塘边……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春风一到,它们就嗅到了温暖的气息,卯足劲头往外鉆。无论冬眠的土壤睡醒与否,无论石头缝隙如何狭窄,还是大树根系如何紧密,那嫩芽犹如电钻,总能拐弯抹角探出头来,热情地拥抱春天,一边吮吸季节的温柔,一边扒头儿露眼儿,使劲儿朝着阳光,努力探着身子。伺机等待在某个夏日的狂想曲里,趁着不经意的黑夜,纵身一跳,脱离束缚的泥土,跑满遍野。这是曲曲菜家族世世代代的理想。
温和的阳光沐浴下,灰褐色的叶芽儿逐渐变绿,越来越深,越来越长,直到四散开去,铺展成翅膀,舒坦地仰卧在风野之中。静待到访的有缘人,俯身,伸手,摘取入囊回家,或蒸或炒,或生食,跃身餐桌,成为一道美味。
曲曲菜,学名苣卖菜,由于味道清甘适口,微苦不涩,具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之功效,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本草图经》《纲目拾遗》《食疗本草》《分类草药性》《上海常用中草药》等书中均有记载。
以前,曲曲菜本没有名字,以野草统称。相传,古时候有个逃亡的太子,为了活命奔行于荒山野岭之间。他记不清自己连续几天没有进食了,只觉得两眼昏花,几欲昏厥。饥渴难耐之下,茫然坐于地,看见面前一片灰绿色的野草,他随手扯了一把,塞到嘴里狼吞虎咽地嚼了起来。一种甘平的清香在嘴里爆开,他觉得以前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美味。他发誓当他当上皇帝之时,一定要为这种野草正名。后来,他真得荣登大典成为皇帝,或许是太忙了,竟然忘了当初的誓言。一次偶然出行,他再次发现了那救过他生命的野草。兴奋之余,他再次摘下几片叠放在嘴里,细细品尝时,却发现其味道略带有苦,不是原来甜滋滋的味道。当地人告诉他,说是一个逃荒人吃过以后,以前的味道渐渐变苦的。黄帝暗惊,万物皆有灵性。他不动声色地说道,可能这株草心里有段曲折的故事,所以由甜变苦,以味道示人要忆苦思甜,以后就叫它曲曲菜吧。
这口口相传的故事,不知道从何时而来,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代人,它传承的美德将会永远流传。
小时候,曲曲菜是农村家喻户晓的餐桌大菜,也是我们孩童时代的重要任务。那时,院墙很矮,邻家的鸡可以互相串院。放学后,我们可以俩人叠罗汉爬上墙头,跳进院子。也可以在门洞底下钻进去,把书包拉进去扔到一边,在厨房横梁上吊着的干粮筐子里,摸出一块窝窝头,啃着。把父母准备好的筐子、袋子、镰刀扔出墙头,结伙去野地里找寻曲曲菜。一般来说,盐碱地比较多。大家都心知肚明,不用商量,吃着,拉着,笑着,闹着,直奔西南坡。那时,遍地都是野菜。曲曲菜也不例外,分布在各个杂草丛生的地方。曲曲菜总是以自己独特的颜色和造型,混杂于芦草、茅草、曲曲菜娘子等不能食用的行列之中,但总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总是被一眼认出。我们扔下筐子和袋子,右手拿着镰刀,左手捏着菜叶,刀动菜出,小手一会儿就满了,扔到地上,围着周边剜菜。一把一把地扔到一起,一座小菜山很快崛起。同伴们一边忙着剜菜,一边互相呼唤着,“这边多,快来啊!”“这边大,快来啊!”声声入耳,句句入心,现在想来,那时的快乐与知足就是简单到至极。大家装满自己的工具,再帮助别人。一起完成后,如果太阳还没有落山,便会找一处空地,玩游戏,跳房子。一把曲曲菜团起来,找根干枯的爬蔓草随便缠绕起来,可以充当布袋。有时,按方,一方用曲曲菜叶,另一方用白胖白胖的菜根。曲曲菜浑身是宝,根也很好吃。大人们把曲曲菜淘洗干净,再攉一碗自家酿制的面酱,点几滴香油。曲曲菜进去一蘸,连叶带根一起入口咀嚼,那味道简直就是美美的。有时候,我们小孩子会贪得无厌,把几棵曲曲菜捋成一小撮,趁着大人不注意,在酱碗里狠狠一抿,碗底暴露无疑。虽然会被斥责没出息、馋巴巴、熊样子等美誉,但是那种满嘴清香流淌的感觉,足够和伙伴们炫耀好几天。有一次,我们在地里剜菜。一个伙伴一把一把地往嘴里塞曲曲菜,我们也跟着效仿,味道确实不错。但是,由于没有清洗,导致胃部不适,一阵恶心呕吐,五六个人全都瘫软在地。我算是比较轻的,可以勉强走走路。小红吓得大哭不止:“我们会不会死在这里啊,附近连个大人也没有。”我安慰好她,主动去找大人,伙伴们都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脸上装作没事儿,腿也打着软饼。幸好刚拐过路口,小红大姐正去挑水。听我说完,她赶紧让我坐在原地,回村弄个牛车把我们连人带菜筐子都拉回家。路上,连数量带扒拉把我们挨个教训了一顿。从此,我们再也不敢过量乱吃了。再好的东西,过犹则无不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曲曲菜的吃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摘洗干净的曲曲菜放入盘中,炸一个辣椒,调入买来的甜面酱,少许盐等佐料拌匀,往菜盘上一淋,那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堪比大餐。有空的时候,还可以热水焯一下,沥干水分,轻轻一攥,切碎,加肉沫或者鸡蛋碎,包水饺,蒸包子,都是不错的选择。这时候,我才深深体会到,曲曲菜最美味的吃法,不是充饥或者当做正餐蔬菜,而是成为生活的调味品。
而今,时过境迁,物是人非。那片曲曲菜圣地早已厂房林立,到处都是水泥的地盘,那些曾经风靡多年的曲曲菜,再也没有了踪迹。
周末闲暇,我带着工具驱车四野,试图寻觅曲曲菜,以慰藉久违的心灵感觉。奈何,绿油油的麦田里除了唯一的土地守望者,再无杂物,包括生命力极强的麦蒿也没有。我不由得感慨,灭草剂的王者无敌。
一上午费油费力,两手空空回家。走近家门口附近的清水湖公园,我忽然发现里边零零散散的好几伙人,貌似老太太。她们蹲在枯黄的草丛里,左挪挪右动动,身边的方便袋鼓鼓囊囊,还跟着随时慢慢往前移动。靠边停车,我好奇地凑近那些枯草,蹲身细瞅。草丛间隙,一棵棵曲曲菜舒展着互生的小叶片,上呈灰褐色,下呈灰绿色,羽化状边缘,越看越好看。我抓紧拿刀上手,不算锋利的刀刃深深地插入松软的泥土,曲曲菜可人的嫩芽歪了一下。我的手指尖小心翼翼地捏起来,生怕破坏了这份初遇的美好。嫩得流水的白根长长的,还没有触及老根。这说明,它是走了很久才好不容易露头,或许是在期逢一场梦里追寻的遇见。
经年春日寻常见,
百姓厨房不可断。
初夏来时金色花,
天涯飞舞四时恋。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