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车轮“嚓擦”地裁剪着路面,某些事物便在身后急速隐退。
今日的国际长水机场,跟往日没有丝毫差别,一样地忙碌,一样地闹热,面对进进出出,像潮汐一波波涨起又一波波退却的旅客,它习以为常,以海纳百川的姿态从容吞吐。
太阳寡白,照得地面有些晃眼,即便隔着厚厚的玻璃窗,也能感受到它的温热。天空干净得连一丝云都不曾泛起,反倒平添了一些沉闷、乏味。秋风收起火急火燎的性子,默不出声,室内、室外一派岁月静好。
时间,于车站、码头、机场,是一种何其重要的存在,它在旅客匆匆的脚步声里,在随处可见的滚动电子显示屏上,在此起彼伏的广播声里,它像一把悬在心头的铜锣,时刻敲击出金属冷冰冰的音质,提醒我们不要错过时间、站点。
除了义务,我更愿理解为这是善意的提醒,珍惜和抓紧当下。我们终归是时间、空间、人和事的过客。
候机的间隙,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不约而同的玩手机,心无旁骛,不亦乐乎,偶尔抬头瞟一眼路人,目光空洞,游离。这是一个快节奏且不需要温情的时代,信任、依赖、密切,诸如此类有粘稠度的词语,它是时间的产物,由现在进行时转化为过去完成时,竟然切割无缝。依赖便利的高科技,我们不仅获得了生活、出行、办公等各种便利,内心也获得巨大的满足,即便渺小如我的人,在虚拟世界也有着万千的朋友,江湖瞬间大了起来,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起来。特别是人人不离的手机,它既是伴,也是武器,有了它,我们便似拥有独行侠客仗剑走天涯的底气与快意。
“莫斯科没有眼泪,大雪纷飞”这是黯然神伤的离别,被豁然放大的内心世界,空旷而寂寥,满是雪花簌簌飘落的声音。这种凄美的场景全然不会在眼下发生,因为那些不需言说的深情、锥心刺骨的割舍、泪眼婆娑的回眸,已无处安放。大多人是粗枝大叶的,是麻木的,甚至是刻意回避的,我终于理解了当今的文学中残缺着长情的离别诗,那是因为我们本就缺乏真情,缺乏氛围,更缺乏耐心。维持一份长久的感情,需要投入时间、金钱、精力,而这些,貌似我们统统不具备,于是,长话短说,把万语千言简化成轻飘飘的“保重”或是“再见”,统一的范式,体面而又干脆利落。这是一个多么精致的时代,用情用词都得讲究力度,内敛,慎重。
机舱门囗,一位眼大眉浓的小伙,虽戴着囗罩,也能估摸出他俊朗的五官,眼角带着笑意,一句标准的普通话“欢迎您到上海来”,似乎将这个城市的心意捎到,让温暖直达每个人的心海。
的确,熟悉的地方无风景。这是我第三次入沪,跟前两次相比,少了些兴奋,期待,单纯带着一颗走走看看的心,至于有什么收获,全凭机缘。第一次恰逢世博会,得以看遍世界许多巧夺天工的建筑,感叹人类聪明的大脑,可以无穷尽的发挥。第二次看外滩的灯光秀,虽说是面子工程,但也是一个大手笔,它让夜上海披上了一件更加魔幻的外衣,炫目多彩,斑斓而有内涵。
这次,会有怎样的所得?
飞机在滑行,加速,停顿,尔后轰鸣着起飞,蓄势待发的这一刻,我们融为一体,共同感受战栗以及血脉喷张,这是一个多么值得期待的时刻,凌空,飞翔,这是一种按耐不住的激情和莫名的快意,恍惚间自己也长出了翅膀,借翼下之风自由飞翔。
飞机钻入天空,河流、山川、村庄全在翅羽之下,俯看众生,万物渺小。万米高空,天上人间,轻轻一伸手便能摘下万片云,白云松软,太阳光芒万丈,我们在云海里穿行。
短暂的兴奋过后,便是无法抑制的困倦,瞌睡是对付无聊最好的办法,尽管发动机的轰鸣有些刺耳。
待广播再次响起,下降的感觉明显,耳鸣得厉害,“嗡嗡”作响。气流让飞机产生了颠簸,厚厚的云层越变越薄,薄到像游魂只有丝丝缕缕在飘荡。大地上的一切再次清晰的呈现,特别是一片金黄抢先印入了眼帘,那是一种多么明艳而又赏心悦目的颜色啊,那是还未收割的稻田正释放着丰收的信号。
在钢筋丛林的世界,竟然有大片开阔的稻田,看来我对大城市有误解,大概人间处处都有桃花源。
二
上海的天,黑得早,明明才下午五点半,夜幕便已降临。频频看手机,以为哪里出了问题,怎么会这样?在我们当地,可是还有半个钟头才下班呐。由此想象,夜上海的得名,是有迹可循的。
上午十点钟匆匆吃下的早早饭,经过坐汽车、飞机近六个钟头的消耗,能量耗尽。但当务之急不是吃饭,我们要先到预定酒店卸下负担——放下行李箱,免得它成为吃喝和游逛的累赘。
酒店坐落在普陀区,以A字开头全英文名称,让我实在没法记住,算了吧,一面之缘,就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彼此毫无负担地亲近和疏远,不刻意,不强求,张弛有度,聚散自然,这才是最愉快的相处方式。
到一个地方,一定要品尝当地的酒和小吃,只有你熟悉或认同了某种气味、味道,你才能与它亲近,建立某种关联,因为饮食有着记忆,它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行为艺术。
盘点上海人的十大心头爱小吃,不外乎包子、馒头、饺子、煎饼、馄饨和面条。其实,我对馄饨、饺子、抄手、云吞的概念是模糊的,感觉都一个样,不就是皮包馅吗?哪来那么多称谓,到底是各处的叫法不同还是它的大小不同,网上查了一下才知道一点,可能是馅料不同、汤汁不同、也可能是造型不同、厚薄不同,导致口感不同。
在南京路,一个不大不小的餐馆,我们仨点了三份馄饨,一份鲜肉馅,两份荠菜鲜虾馅。一手持筷,一手持勺,一口狂吞一个,再下几口汤水走走缝隙,肠胃舒爽,可能出于技艺的精湛,也可能是饥饿,反正味道鲜香至极,只差连汤汁都喝了个底朝天。看到蒸锅里热气腾腾的蟹黄包,晶莹透亮,做工精巧,忍不住又添加了一份,四个包子28元,价格着实不菲,同行的小妹忍不住将馅料用筷子扒拉开,发现除了蟹黄,还有胡萝卜丝,她吃完后,咂了一下嘴,耸了一下肩,撂了一句:“不敢苟同”。我们笑了,对于重口味的云南人来说,这舌似乎尖总差点什么。
到底差什么?说不清,道不明。在上海的几天,一直都有这种隐隐的欠缺感,直到饭点,脑海里忽地闪过火锅的画面,垂涎欲滴时竟然调动了所有的感官,我觉得找到了答案。
江苏路,一个湘菜馆灯光闪烁,引得我们停下了脚步,虽不是川味,但吃辣的地方大同小异,我们打算吃一顿过过嘴瘾。玻璃店门关着,这很奇怪,难道有人关门还能把生意做好?推门进去,一块屏风矗立着,上半部精致镂空,在这个大约200多平方的屋子里,坐满了食客,大家边吃边聊,气氛与沸腾的火锅无异,田园风的英文歌曲在低低地哼唱。桌上摆着不同的美食,有用筲箕装着的炸排骨、桶装酥肉、盘装黄焖鸡等,一节一节点缀的辣椒,红得耀眼,红得勾人心魄,当我们狼吞虎咽地把一份水煮肉片、一份酸菜鱼、一份荷塘夜色和一份烤汤圆吃得连辣子渣都不剩,灵魂似是找到了皈依。
三
“灵祠孤绝压城头,下瞰清濠一曲流。”这句诗描述的不是大江,而是护城河,说到护城河,不得不提城隍庙。到上海,若没到城隍庙和外滩这两个地方,简直算白来,说它们是老牌的网红打卡地,一点都不为过。
很多地方都有城隍庙,它主要供奉为当地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人物,也就是大众心中的神灵。上海城隍庙又叫霍光行祠,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已有近600年历史,是为祀奉西汉大司马霍光而建,它采用坐南朝北的建筑风格,建有大门、二门、戏楼、大殿等,它们分别沿中轴线排列,元辰殿、父母殿、关圣殿、文昌殿等9个大殿,红墙泥瓦,飞檐耸脊,彩椽画栋、翠瓦朱檐。其它如照壁、牌坊、碑亭等,一应俱全。此庙除了供奉霍光,它先后还供奉过明朝的城隍神秦裕伯,还有鸦片战争中驻守吴淞口的民族英雄陈化成。“一庙三城隍”的独特景象,是百姓祈祷神灵守护天下苍生幸福平安的心愿。
现在的城隍庙不是香火鼎盛之地,而是最繁华的商业街,古色古香的建筑,琳琅满目的商品,摩肩接踵的游人。古老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汇,你会看到时代的印记,譬如蝴蝶牌缝纫机、永久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回力牌球鞋,还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蜂花雪花膏,这里的每一条街,都有着历史的醇厚。
若是不曾留意,许多人不知道正门上还挂着一个算盘,写着“人算不如天算”,它揭示人生的无常,劝诫世人:尽人事听天命。尽管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不得而知,但我深信,人的福报是由“德”和“业力”所决定。
到和平饭店门口打个卡,是每次的规定动作,也是一个执着而又幼稚的心结。也许是周润发、叶童主演的《和平饭店》在我脑海里烙下了大上海最初的印记,在这个复杂的江湖,恩怨情仇,爱意杀戮,相生相克,我仿佛看见一个个性格饱满的人物从门店里鱼贯而出,他们一副生死由命,爱恨随意的洒脱样,似乎他们都重复着同样的一句话:江湖不可怕,要命的是爱情。
要命的是爱情?
灯光停歇了的外滩,冷清了许多,只有东方明珠塔、世贸大厦的灯火,不眠不休地照亮黄浦江,江面泛着粼粼的光。偶有风来,扑面或是钻进衣袖,清冷异常。不时有邮轮的汽笛声响起,脑海里抑制不住浮现出《太平轮》的画面,偌大的码头,熙熙攘攘的人群,不可预知的未来,离别即是一生。那段歌词又飘了出来“当天边那颗星出现,你可知我又开始想念,有多少爱恋只能遥遥相望,就像月光洒向海面。”
在这繁华之都,在乌泱泱的人海,在这临江之滨,在这淼淼水面,此刻,心底竟然涌现出了不合时宜的孤独,它像条蚕虫,“沙沙沙”地啃食着心底那一片嫩生生的桑叶,疼痛忽就连带了某人,也许,他是我心里藏着的那一片月光。
四
早上八点半,大客车便守候在酒店门口。等所有人员持证上了车,驾驶员才不慌不忙发动车子,七拐八拐把车开上了大道,汇入拥挤的车流。
远远望去,车子排成长龙,没有人按喇叭,没有人超车,大家都耐心等候,无法飞奔的车子,无奈地滑行,说它是在挪动也不为过。一脚油门一脚刹车的操作,让吃下去的早点在胃里翻江倒海,不是很长的路程,竟然摇晃了一个多钟头,车子一停,我冲下去蹲在路边干呕,脸一定白得像张纸。
“打死我也不坐汽车了。”我差点把眼泪都挤出来了。同行的伙伴也有同感:“以后坐地铁。”
地铁,对小城市的人来说,是一种陌生的存在,而在大城市,它几乎是交通大动脉。地铁最早可以追溯到1863年,世界上首条地铁——英国伦敦大都会铁路的建成,当时的地铁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后经过多少年多少人不懈的努力,加以改进,才让它有了今天,成为大众出行的不二之选。
坐地铁,将出行的便利拉满,我们酒店所在位置祈连山路,十一号转十号线再转二号线,共五元的票价,便直达进博会会馆。
呼啸而过,嘶吼着冲进夜幕或是黎明的地铁,载着活力满满或是疲惫不堪的乘客,上、下、往、来,它与一个城市同呼吸共命运。
旁边座位上,一男一女外国游客在交谈,在偶尔听得懂几个单词的英文里,有香蕉,牛奶之类的,估计她们在谈论早点。跟我们一样,也是机不离手。想见见外国人的手机里有些哪样,我把头略微偏了过去,瞟了一眼,看见一段英文下一段中文字幕,看来她们不是中国通,也要借助翻译软件。
对面,一个约莫四岁左右的女孩,身上背着一只彩色大蝴蝶,每个女孩都想当天使,所以便想长出翅膀。她在爸爸的腿上蹭来蹭去,唱完儿歌后,搂着爸爸的脸一阵猛啃,“咯咯咯”地笑个不停,清脆的笑声,像欢快的小溪流淌。她让整个车厢有了一种勃勃的生机,妈妈则一手扶着行李箱,一脸宠溺的看着父女俩。
没有人投来异样的眼光,经历疫情之后的上海,人们具有了更强的包容性。
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也是一个共通共享的时代,进博会场馆里的许多外国人,都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讨价还价不用翻译和手势,几个回合的谈价砍价还价之后,他们会耸耸肩,微笑着一句“好吧。”算是买卖成交。
在这样一个国际大都市,每天都有白皮肤、黄皮肤、黑白肤、黑发、金发、棕发,蓝眼睛的人在人海里擦肩,这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性别歧视,他们都像一条条鱼,在深海里自由地穿梭。
五
每年秋天,当银杏一片金黄,中国便向世界发出邀请函,一年一度的经贸盛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便如火如荼地展开。
此时,位于青蒲区的进博会场馆,聚焦世界的目光。四叶草的建筑璀璨夺目,新颖独特的建筑造型,意为美好和谐,它的建筑灵感来源于一种普通的植物——幸运草。因为幸运草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又是幸运的象征,符合人类共同的心愿——做一个幸运的人,其实往大了说,它还承载着“一路一带”开放发展的美好愿景。
2023年11月5日至10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围绕“新时代,共享未来”这一主题,吸引了来自15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来宾,128个国家和地区的3486家参展企业。凡是你想见的,或是从没想过的,这里都有,它是美食美物的天堂,世界极致的好物都汇集于此,其中很多产品是全球首发、亚洲首秀、中国首展。
车轮“嚓擦”地裁剪着路面,某些事物便在身后急速隐退。
今日的国际长水机场,跟往日没有丝毫差别,一样地忙碌,一样地闹热,面对进进出出,像潮汐一波波涨起又一波波退却的旅客,它习以为常,以海纳百川的姿态从容吞吐。
太阳寡白,照得地面有些晃眼,即便隔着厚厚的玻璃窗,也能感受到它的温热。天空干净得连一丝云都不曾泛起,反倒平添了一些沉闷、乏味。秋风收起火急火燎的性子,默不出声,室内、室外一派岁月静好。
时间,于车站、码头、机场,是一种何其重要的存在,它在旅客匆匆的脚步声里,在随处可见的滚动电子显示屏上,在此起彼伏的广播声里,它像一把悬在心头的铜锣,时刻敲击出金属冷冰冰的音质,提醒我们不要错过时间、站点。
除了义务,我更愿理解为这是善意的提醒,珍惜和抓紧当下。我们终归是时间、空间、人和事的过客。
候机的间隙,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不约而同的玩手机,心无旁骛,不亦乐乎,偶尔抬头瞟一眼路人,目光空洞,游离。这是一个快节奏且不需要温情的时代,信任、依赖、密切,诸如此类有粘稠度的词语,它是时间的产物,由现在进行时转化为过去完成时,竟然切割无缝。依赖便利的高科技,我们不仅获得了生活、出行、办公等各种便利,内心也获得巨大的满足,即便渺小如我的人,在虚拟世界也有着万千的朋友,江湖瞬间大了起来,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起来。特别是人人不离的手机,它既是伴,也是武器,有了它,我们便似拥有独行侠客仗剑走天涯的底气与快意。
“莫斯科没有眼泪,大雪纷飞”这是黯然神伤的离别,被豁然放大的内心世界,空旷而寂寥,满是雪花簌簌飘落的声音。这种凄美的场景全然不会在眼下发生,因为那些不需言说的深情、锥心刺骨的割舍、泪眼婆娑的回眸,已无处安放。大多人是粗枝大叶的,是麻木的,甚至是刻意回避的,我终于理解了当今的文学中残缺着长情的离别诗,那是因为我们本就缺乏真情,缺乏氛围,更缺乏耐心。维持一份长久的感情,需要投入时间、金钱、精力,而这些,貌似我们统统不具备,于是,长话短说,把万语千言简化成轻飘飘的“保重”或是“再见”,统一的范式,体面而又干脆利落。这是一个多么精致的时代,用情用词都得讲究力度,内敛,慎重。
机舱门囗,一位眼大眉浓的小伙,虽戴着囗罩,也能估摸出他俊朗的五官,眼角带着笑意,一句标准的普通话“欢迎您到上海来”,似乎将这个城市的心意捎到,让温暖直达每个人的心海。
的确,熟悉的地方无风景。这是我第三次入沪,跟前两次相比,少了些兴奋,期待,单纯带着一颗走走看看的心,至于有什么收获,全凭机缘。第一次恰逢世博会,得以看遍世界许多巧夺天工的建筑,感叹人类聪明的大脑,可以无穷尽的发挥。第二次看外滩的灯光秀,虽说是面子工程,但也是一个大手笔,它让夜上海披上了一件更加魔幻的外衣,炫目多彩,斑斓而有内涵。
这次,会有怎样的所得?
飞机在滑行,加速,停顿,尔后轰鸣着起飞,蓄势待发的这一刻,我们融为一体,共同感受战栗以及血脉喷张,这是一个多么值得期待的时刻,凌空,飞翔,这是一种按耐不住的激情和莫名的快意,恍惚间自己也长出了翅膀,借翼下之风自由飞翔。
飞机钻入天空,河流、山川、村庄全在翅羽之下,俯看众生,万物渺小。万米高空,天上人间,轻轻一伸手便能摘下万片云,白云松软,太阳光芒万丈,我们在云海里穿行。
短暂的兴奋过后,便是无法抑制的困倦,瞌睡是对付无聊最好的办法,尽管发动机的轰鸣有些刺耳。
待广播再次响起,下降的感觉明显,耳鸣得厉害,“嗡嗡”作响。气流让飞机产生了颠簸,厚厚的云层越变越薄,薄到像游魂只有丝丝缕缕在飘荡。大地上的一切再次清晰的呈现,特别是一片金黄抢先印入了眼帘,那是一种多么明艳而又赏心悦目的颜色啊,那是还未收割的稻田正释放着丰收的信号。
在钢筋丛林的世界,竟然有大片开阔的稻田,看来我对大城市有误解,大概人间处处都有桃花源。
二
上海的天,黑得早,明明才下午五点半,夜幕便已降临。频频看手机,以为哪里出了问题,怎么会这样?在我们当地,可是还有半个钟头才下班呐。由此想象,夜上海的得名,是有迹可循的。
上午十点钟匆匆吃下的早早饭,经过坐汽车、飞机近六个钟头的消耗,能量耗尽。但当务之急不是吃饭,我们要先到预定酒店卸下负担——放下行李箱,免得它成为吃喝和游逛的累赘。
酒店坐落在普陀区,以A字开头全英文名称,让我实在没法记住,算了吧,一面之缘,就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彼此毫无负担地亲近和疏远,不刻意,不强求,张弛有度,聚散自然,这才是最愉快的相处方式。
到一个地方,一定要品尝当地的酒和小吃,只有你熟悉或认同了某种气味、味道,你才能与它亲近,建立某种关联,因为饮食有着记忆,它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行为艺术。
盘点上海人的十大心头爱小吃,不外乎包子、馒头、饺子、煎饼、馄饨和面条。其实,我对馄饨、饺子、抄手、云吞的概念是模糊的,感觉都一个样,不就是皮包馅吗?哪来那么多称谓,到底是各处的叫法不同还是它的大小不同,网上查了一下才知道一点,可能是馅料不同、汤汁不同、也可能是造型不同、厚薄不同,导致口感不同。
在南京路,一个不大不小的餐馆,我们仨点了三份馄饨,一份鲜肉馅,两份荠菜鲜虾馅。一手持筷,一手持勺,一口狂吞一个,再下几口汤水走走缝隙,肠胃舒爽,可能出于技艺的精湛,也可能是饥饿,反正味道鲜香至极,只差连汤汁都喝了个底朝天。看到蒸锅里热气腾腾的蟹黄包,晶莹透亮,做工精巧,忍不住又添加了一份,四个包子28元,价格着实不菲,同行的小妹忍不住将馅料用筷子扒拉开,发现除了蟹黄,还有胡萝卜丝,她吃完后,咂了一下嘴,耸了一下肩,撂了一句:“不敢苟同”。我们笑了,对于重口味的云南人来说,这舌似乎尖总差点什么。
到底差什么?说不清,道不明。在上海的几天,一直都有这种隐隐的欠缺感,直到饭点,脑海里忽地闪过火锅的画面,垂涎欲滴时竟然调动了所有的感官,我觉得找到了答案。
江苏路,一个湘菜馆灯光闪烁,引得我们停下了脚步,虽不是川味,但吃辣的地方大同小异,我们打算吃一顿过过嘴瘾。玻璃店门关着,这很奇怪,难道有人关门还能把生意做好?推门进去,一块屏风矗立着,上半部精致镂空,在这个大约200多平方的屋子里,坐满了食客,大家边吃边聊,气氛与沸腾的火锅无异,田园风的英文歌曲在低低地哼唱。桌上摆着不同的美食,有用筲箕装着的炸排骨、桶装酥肉、盘装黄焖鸡等,一节一节点缀的辣椒,红得耀眼,红得勾人心魄,当我们狼吞虎咽地把一份水煮肉片、一份酸菜鱼、一份荷塘夜色和一份烤汤圆吃得连辣子渣都不剩,灵魂似是找到了皈依。
三
“灵祠孤绝压城头,下瞰清濠一曲流。”这句诗描述的不是大江,而是护城河,说到护城河,不得不提城隍庙。到上海,若没到城隍庙和外滩这两个地方,简直算白来,说它们是老牌的网红打卡地,一点都不为过。
很多地方都有城隍庙,它主要供奉为当地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人物,也就是大众心中的神灵。上海城隍庙又叫霍光行祠,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已有近600年历史,是为祀奉西汉大司马霍光而建,它采用坐南朝北的建筑风格,建有大门、二门、戏楼、大殿等,它们分别沿中轴线排列,元辰殿、父母殿、关圣殿、文昌殿等9个大殿,红墙泥瓦,飞檐耸脊,彩椽画栋、翠瓦朱檐。其它如照壁、牌坊、碑亭等,一应俱全。此庙除了供奉霍光,它先后还供奉过明朝的城隍神秦裕伯,还有鸦片战争中驻守吴淞口的民族英雄陈化成。“一庙三城隍”的独特景象,是百姓祈祷神灵守护天下苍生幸福平安的心愿。
现在的城隍庙不是香火鼎盛之地,而是最繁华的商业街,古色古香的建筑,琳琅满目的商品,摩肩接踵的游人。古老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汇,你会看到时代的印记,譬如蝴蝶牌缝纫机、永久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回力牌球鞋,还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蜂花雪花膏,这里的每一条街,都有着历史的醇厚。
若是不曾留意,许多人不知道正门上还挂着一个算盘,写着“人算不如天算”,它揭示人生的无常,劝诫世人:尽人事听天命。尽管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不得而知,但我深信,人的福报是由“德”和“业力”所决定。
到和平饭店门口打个卡,是每次的规定动作,也是一个执着而又幼稚的心结。也许是周润发、叶童主演的《和平饭店》在我脑海里烙下了大上海最初的印记,在这个复杂的江湖,恩怨情仇,爱意杀戮,相生相克,我仿佛看见一个个性格饱满的人物从门店里鱼贯而出,他们一副生死由命,爱恨随意的洒脱样,似乎他们都重复着同样的一句话:江湖不可怕,要命的是爱情。
要命的是爱情?
灯光停歇了的外滩,冷清了许多,只有东方明珠塔、世贸大厦的灯火,不眠不休地照亮黄浦江,江面泛着粼粼的光。偶有风来,扑面或是钻进衣袖,清冷异常。不时有邮轮的汽笛声响起,脑海里抑制不住浮现出《太平轮》的画面,偌大的码头,熙熙攘攘的人群,不可预知的未来,离别即是一生。那段歌词又飘了出来“当天边那颗星出现,你可知我又开始想念,有多少爱恋只能遥遥相望,就像月光洒向海面。”
在这繁华之都,在乌泱泱的人海,在这临江之滨,在这淼淼水面,此刻,心底竟然涌现出了不合时宜的孤独,它像条蚕虫,“沙沙沙”地啃食着心底那一片嫩生生的桑叶,疼痛忽就连带了某人,也许,他是我心里藏着的那一片月光。
四
早上八点半,大客车便守候在酒店门口。等所有人员持证上了车,驾驶员才不慌不忙发动车子,七拐八拐把车开上了大道,汇入拥挤的车流。
远远望去,车子排成长龙,没有人按喇叭,没有人超车,大家都耐心等候,无法飞奔的车子,无奈地滑行,说它是在挪动也不为过。一脚油门一脚刹车的操作,让吃下去的早点在胃里翻江倒海,不是很长的路程,竟然摇晃了一个多钟头,车子一停,我冲下去蹲在路边干呕,脸一定白得像张纸。
“打死我也不坐汽车了。”我差点把眼泪都挤出来了。同行的伙伴也有同感:“以后坐地铁。”
地铁,对小城市的人来说,是一种陌生的存在,而在大城市,它几乎是交通大动脉。地铁最早可以追溯到1863年,世界上首条地铁——英国伦敦大都会铁路的建成,当时的地铁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后经过多少年多少人不懈的努力,加以改进,才让它有了今天,成为大众出行的不二之选。
坐地铁,将出行的便利拉满,我们酒店所在位置祈连山路,十一号转十号线再转二号线,共五元的票价,便直达进博会会馆。
呼啸而过,嘶吼着冲进夜幕或是黎明的地铁,载着活力满满或是疲惫不堪的乘客,上、下、往、来,它与一个城市同呼吸共命运。
旁边座位上,一男一女外国游客在交谈,在偶尔听得懂几个单词的英文里,有香蕉,牛奶之类的,估计她们在谈论早点。跟我们一样,也是机不离手。想见见外国人的手机里有些哪样,我把头略微偏了过去,瞟了一眼,看见一段英文下一段中文字幕,看来她们不是中国通,也要借助翻译软件。
对面,一个约莫四岁左右的女孩,身上背着一只彩色大蝴蝶,每个女孩都想当天使,所以便想长出翅膀。她在爸爸的腿上蹭来蹭去,唱完儿歌后,搂着爸爸的脸一阵猛啃,“咯咯咯”地笑个不停,清脆的笑声,像欢快的小溪流淌。她让整个车厢有了一种勃勃的生机,妈妈则一手扶着行李箱,一脸宠溺的看着父女俩。
没有人投来异样的眼光,经历疫情之后的上海,人们具有了更强的包容性。
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也是一个共通共享的时代,进博会场馆里的许多外国人,都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讨价还价不用翻译和手势,几个回合的谈价砍价还价之后,他们会耸耸肩,微笑着一句“好吧。”算是买卖成交。
在这样一个国际大都市,每天都有白皮肤、黄皮肤、黑白肤、黑发、金发、棕发,蓝眼睛的人在人海里擦肩,这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性别歧视,他们都像一条条鱼,在深海里自由地穿梭。
五
每年秋天,当银杏一片金黄,中国便向世界发出邀请函,一年一度的经贸盛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便如火如荼地展开。
此时,位于青蒲区的进博会场馆,聚焦世界的目光。四叶草的建筑璀璨夺目,新颖独特的建筑造型,意为美好和谐,它的建筑灵感来源于一种普通的植物——幸运草。因为幸运草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又是幸运的象征,符合人类共同的心愿——做一个幸运的人,其实往大了说,它还承载着“一路一带”开放发展的美好愿景。
2023年11月5日至10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围绕“新时代,共享未来”这一主题,吸引了来自15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来宾,128个国家和地区的3486家参展企业。凡是你想见的,或是从没想过的,这里都有,它是美食美物的天堂,世界极致的好物都汇集于此,其中很多产品是全球首发、亚洲首秀、中国首展。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