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母亲
母亲去世已经八年了,她的照片一直挂在我的书房里,音容笑貌时刻烙印在心。曾有多少次,我想写关于母亲的文字,可提笔时却屡屡受挫,生怕写不好,就这样一晃六个年头,一颗亏欠的心,走走停停,终于在此次疫情中“爆发”。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亲情的可贵,清明节后,我把思念敲进键盘,与文字一起飞舞……
一
如果追溯母亲在我头脑中最早的记忆,是在我四、五岁的时候。一次母亲带我回娘家,到一个叫山井的村庄去,印象里走了很长的路,穿过一垄垄稻田,到处是绿树掩映的村庄,头上是蓝天白云,我第一次出远门,开心极了。
还有一次,母亲带着我打猪草,我们穿过清水河,到河那边的一个村庄里去,那里各种野草非常茂盛,我和母亲各自的篮子都装满了,回去的路上,经过一个代销店,我趁母亲不注意溜了进去,看到各种颜色的圆珠笔,非要缠着母亲给我买一支,那时我大约在上小学二、三年级,班上很多同学都有这种笔,母亲最终在我的哭闹下掏出身上仅有的几角钱,给我买了一支,这也是我童年的快乐记忆。
童年的快乐是短暂的,而留下给我更多的回忆是苦涩的,随着我们兄弟姐妹五人逐渐长大,家中的生活越来越困难,那时,我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虽然日子比大包干有所好转,但父母起早贪黑的拼命劳动也只能使全家勉强填饱肚子,为了解决家中生活的难处,也为了以后我们兄弟三人能成上家,父母决定把我过继给单身的二叔,可我毕竟不是二叔亲生的,他不知道庝爱,我经常吃不饱肚子。记得有一天中午,我和小伙伴放学回来,别的人都高高兴兴回家吃饭去了,可我的“新家”却铁将军把了门,二叔不知到那里去了,我只好在门坎上呆呆地坐着,一只老鹅可能也是饿了竟吼叫着向我宣泄起来,把我吓得连忙躲开了。我肚子在咕咕叫,不知不觉中,来到家中后院踯躅徘徊,一阵饭香使我头晕,这时,正好母亲出来了,看到此情,得知我没有饭吃,一把把我抱住,泪水直流,口中楠楠地说“不去了,不去了,我们饿死都不让你去了。”这样,我又回到贫穷但温暖的大家庭中。
二
母亲的勤劳是全村出了名的,在我记忆中,母亲身影削廋,但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在农村各种繁重的劳动中,从不叫苦叫累。在我们兄弟上学的时候,每天很早就起床,把锅里的饭炒好,让我们吃饱了去上学,自己再去河边洗衣,然后还要到田里去干农活。母亲养的猪又肥又壮,全是家中节省的一些剩饭剩菜或碎米稻谷养的,在好的年份,一年养俩头,到年关,一头自家杀了,把肉卖给村子上周围邻居,贴补家用,另一头卖了给我们凑足学费。
有一天傍晚,我家一头肥猪失踪了,我们全家还有隔壁邻居到处寻找都不见踪影,母亲急得大哭,后来在一户人家后院墙的夹缝中找到了,因为长得太肥了,钻进墙缝中不得出来。
母亲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更是赢得全村人的尊敬,小时候,记得只要有“要饭的”到村庄来,母亲总是带头送去饭菜。平时,哪家有什么困难需要借什么东西,母亲都毫无保留地周济乡邻。母亲心直口快,即使与人有什么矛盾,也很少放在心里去,有时父亲因为脾气暴躁与乡邻发生纠纷,母亲也从不袒护他,而是先指责父亲,使大事化小。母亲因此在村子里人有很好的人缘,很多人都把母亲作为值得信赖之人,把家里一些芝麻大的事情都对母亲讲,因此,母亲成为村子上信息灵通人士,我和二哥在上中学的时候,还送给母亲一个雅号叫“新闻记者”。
母亲曾经对我们说过,我的外婆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没有上过一天学,自己的名字都写不来,但她和父亲一样,对我们读书非常重视。她曾对我们说过:三代不读书,就会不如猪。因此,母亲和父亲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靠从农田中非常有限的收入,时常东凑西借,使我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其中在高中还补习二年,二哥也读到高中,后来因为家中实在困难放弃了高考的机会。
在一个农村极其贫困的家庭中,培养出一个高中、一个大学学历的人,在周边村子都是少见的。尤其在农村早稻和秋种繁忙的季节中,繁重的劳动使父亲和母亲廋弱的身躯难以承受,有的亲友要求把我们书停下,回家劳动,但都被父亲和母亲坚决地拒绝了。
三
2004年,劳累一生的父亲不幸患癌症去世。在父亲从发现患病到治疗、病情有所缓解到后来又恶化这数年间,主要由母亲负责照顾父亲,我们做子女的只是偶尔回家看看,父亲本来脾气就十分暴躁,再加上病魔的折磨,性情可想而知,母亲因此不知承受多少委屈和痛苦,但是她从不在我们下辈面前叫苦叫累。
父亲去世后,母亲为了不给子女家庭增加负担,坚决要求还在原来的农村老屋居住,有时候,她在想念我们子女的时候就到我们家小住几天,但一般都不超过三天,很快匆忙离开。母亲有时也性情急躁而倔强,一但决定离开,谁也拦不住。
2014年清明节,在父亲去世10年之后,母亲也走了。母亲也是患和父亲同样的病去世的。在母亲生病住院的日子,我和兄弟姐妹轮流陪同母亲,母亲尽管知道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但非常乐观,几乎把生死看得很淡,一点看不到悲观的情绪。后来,尽管我们全力治疗,但母亲病情最终恶化,一天清晨,我们看到母亲喉咙吸气非常困难,已经讲不出话了,但她似乎要说什么,我感到母亲的思维一定还是清醒的, 母亲一定舍不得离开她的至爱的子女们,我看到一颗浑浊的泪珠从母亲已经深深凹陷下去的眼窝里流出,顺着她削廋的面颊流下。
母亲去世后,在出殡那天 ,村子上几乎所有的人家都放了鞭炮,表示哀悼,这就是对母亲最好的评价。
四
我的母亲和千千万万极其普通的中国农民一样,一生勤劳、忍辱负重,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在各种苦难和挫折面前表现坚强和乐观,她虽然平凡,一生中没有任何轰轰烈烈的事件,但踏踏实实地生活和劳动,把自己对家、对子女的深沉的爱融合在平淡的日子里。我看过《平凡的世界》《白鹿原》这样描写中国最底层群众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中像孙少安、孙少平兄弟,还有白嘉轩等人,正如母亲一样平凡,但这些平凡人身上体现的我们民族的基本优秀品质,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但始终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我今天无比怀念我的母亲,对母亲有着深深的愧疚心里,平时,没有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母亲,母亲一人独居乡下,没有经常去看望母亲,没有带母亲去一些风景名胜转转,让受了一生苦的母亲享受到多少快乐。
父母在,人生尚有出处,父母不在,人生只有归途,但愿父母尚在的子女,抽空多多陪伴父母,不要等到人不在的时候,空余遗憾。
母亲,您在天堂还好吗,我们永远怀念您,你和父亲一样平凡而伟大,如果有来生,我还愿意做您的儿子,来弥补今生未尽之孝。
母亲去世已经八年了,她的照片一直挂在我的书房里,音容笑貌时刻烙印在心。曾有多少次,我想写关于母亲的文字,可提笔时却屡屡受挫,生怕写不好,就这样一晃六个年头,一颗亏欠的心,走走停停,终于在此次疫情中“爆发”。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亲情的可贵,清明节后,我把思念敲进键盘,与文字一起飞舞……
一
如果追溯母亲在我头脑中最早的记忆,是在我四、五岁的时候。一次母亲带我回娘家,到一个叫山井的村庄去,印象里走了很长的路,穿过一垄垄稻田,到处是绿树掩映的村庄,头上是蓝天白云,我第一次出远门,开心极了。
还有一次,母亲带着我打猪草,我们穿过清水河,到河那边的一个村庄里去,那里各种野草非常茂盛,我和母亲各自的篮子都装满了,回去的路上,经过一个代销店,我趁母亲不注意溜了进去,看到各种颜色的圆珠笔,非要缠着母亲给我买一支,那时我大约在上小学二、三年级,班上很多同学都有这种笔,母亲最终在我的哭闹下掏出身上仅有的几角钱,给我买了一支,这也是我童年的快乐记忆。
童年的快乐是短暂的,而留下给我更多的回忆是苦涩的,随着我们兄弟姐妹五人逐渐长大,家中的生活越来越困难,那时,我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虽然日子比大包干有所好转,但父母起早贪黑的拼命劳动也只能使全家勉强填饱肚子,为了解决家中生活的难处,也为了以后我们兄弟三人能成上家,父母决定把我过继给单身的二叔,可我毕竟不是二叔亲生的,他不知道庝爱,我经常吃不饱肚子。记得有一天中午,我和小伙伴放学回来,别的人都高高兴兴回家吃饭去了,可我的“新家”却铁将军把了门,二叔不知到那里去了,我只好在门坎上呆呆地坐着,一只老鹅可能也是饿了竟吼叫着向我宣泄起来,把我吓得连忙躲开了。我肚子在咕咕叫,不知不觉中,来到家中后院踯躅徘徊,一阵饭香使我头晕,这时,正好母亲出来了,看到此情,得知我没有饭吃,一把把我抱住,泪水直流,口中楠楠地说“不去了,不去了,我们饿死都不让你去了。”这样,我又回到贫穷但温暖的大家庭中。
二
母亲的勤劳是全村出了名的,在我记忆中,母亲身影削廋,但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在农村各种繁重的劳动中,从不叫苦叫累。在我们兄弟上学的时候,每天很早就起床,把锅里的饭炒好,让我们吃饱了去上学,自己再去河边洗衣,然后还要到田里去干农活。母亲养的猪又肥又壮,全是家中节省的一些剩饭剩菜或碎米稻谷养的,在好的年份,一年养俩头,到年关,一头自家杀了,把肉卖给村子上周围邻居,贴补家用,另一头卖了给我们凑足学费。
有一天傍晚,我家一头肥猪失踪了,我们全家还有隔壁邻居到处寻找都不见踪影,母亲急得大哭,后来在一户人家后院墙的夹缝中找到了,因为长得太肥了,钻进墙缝中不得出来。
母亲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更是赢得全村人的尊敬,小时候,记得只要有“要饭的”到村庄来,母亲总是带头送去饭菜。平时,哪家有什么困难需要借什么东西,母亲都毫无保留地周济乡邻。母亲心直口快,即使与人有什么矛盾,也很少放在心里去,有时父亲因为脾气暴躁与乡邻发生纠纷,母亲也从不袒护他,而是先指责父亲,使大事化小。母亲因此在村子里人有很好的人缘,很多人都把母亲作为值得信赖之人,把家里一些芝麻大的事情都对母亲讲,因此,母亲成为村子上信息灵通人士,我和二哥在上中学的时候,还送给母亲一个雅号叫“新闻记者”。
母亲曾经对我们说过,我的外婆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没有上过一天学,自己的名字都写不来,但她和父亲一样,对我们读书非常重视。她曾对我们说过:三代不读书,就会不如猪。因此,母亲和父亲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靠从农田中非常有限的收入,时常东凑西借,使我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其中在高中还补习二年,二哥也读到高中,后来因为家中实在困难放弃了高考的机会。
在一个农村极其贫困的家庭中,培养出一个高中、一个大学学历的人,在周边村子都是少见的。尤其在农村早稻和秋种繁忙的季节中,繁重的劳动使父亲和母亲廋弱的身躯难以承受,有的亲友要求把我们书停下,回家劳动,但都被父亲和母亲坚决地拒绝了。
三
2004年,劳累一生的父亲不幸患癌症去世。在父亲从发现患病到治疗、病情有所缓解到后来又恶化这数年间,主要由母亲负责照顾父亲,我们做子女的只是偶尔回家看看,父亲本来脾气就十分暴躁,再加上病魔的折磨,性情可想而知,母亲因此不知承受多少委屈和痛苦,但是她从不在我们下辈面前叫苦叫累。
父亲去世后,母亲为了不给子女家庭增加负担,坚决要求还在原来的农村老屋居住,有时候,她在想念我们子女的时候就到我们家小住几天,但一般都不超过三天,很快匆忙离开。母亲有时也性情急躁而倔强,一但决定离开,谁也拦不住。
2014年清明节,在父亲去世10年之后,母亲也走了。母亲也是患和父亲同样的病去世的。在母亲生病住院的日子,我和兄弟姐妹轮流陪同母亲,母亲尽管知道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但非常乐观,几乎把生死看得很淡,一点看不到悲观的情绪。后来,尽管我们全力治疗,但母亲病情最终恶化,一天清晨,我们看到母亲喉咙吸气非常困难,已经讲不出话了,但她似乎要说什么,我感到母亲的思维一定还是清醒的, 母亲一定舍不得离开她的至爱的子女们,我看到一颗浑浊的泪珠从母亲已经深深凹陷下去的眼窝里流出,顺着她削廋的面颊流下。
母亲去世后,在出殡那天 ,村子上几乎所有的人家都放了鞭炮,表示哀悼,这就是对母亲最好的评价。
四
我的母亲和千千万万极其普通的中国农民一样,一生勤劳、忍辱负重,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在各种苦难和挫折面前表现坚强和乐观,她虽然平凡,一生中没有任何轰轰烈烈的事件,但踏踏实实地生活和劳动,把自己对家、对子女的深沉的爱融合在平淡的日子里。我看过《平凡的世界》《白鹿原》这样描写中国最底层群众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中像孙少安、孙少平兄弟,还有白嘉轩等人,正如母亲一样平凡,但这些平凡人身上体现的我们民族的基本优秀品质,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但始终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我今天无比怀念我的母亲,对母亲有着深深的愧疚心里,平时,没有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母亲,母亲一人独居乡下,没有经常去看望母亲,没有带母亲去一些风景名胜转转,让受了一生苦的母亲享受到多少快乐。
父母在,人生尚有出处,父母不在,人生只有归途,但愿父母尚在的子女,抽空多多陪伴父母,不要等到人不在的时候,空余遗憾。
母亲,您在天堂还好吗,我们永远怀念您,你和父亲一样平凡而伟大,如果有来生,我还愿意做您的儿子,来弥补今生未尽之孝。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 上一篇:笛声的忧伤
- 下一篇:古韵山城,文化颂歌——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