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盈盈而来。
  那时候,湾子还没有拆迁,家里的那十亩菜地还在。赶在农历三月三前,耙好了地,施好了肥,整理好了畦垄,准备栽吊菜秧子。有经验的菜农都知道,每年的三月三前后,不是有风暴,就是有霜冻,有时还来个“倒春寒”什么的,不利于蔬菜露天的种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因此,大家都是等过了三月三,就大势地抢栽各种吊菜秧子,像黄瓜,豇豆,瓠瓜,辣椒,番茄,龙爪豆,四季豆……一年中有三分之二的收入都是在这一季的吊菜里。春种夏收,收入多寡,全在于此。
  阳光,春风,鸟鸣,鸢飞,吟唱着春天的歌谣。东山坡上的油菜结了荚,沉淀着岁月的芳华;西山坡上的竹林里又冒出了春笋,像火箭般迅速地窜着;清澈的湖水在四月的柔波里,泛起朵朵涟漪;田埂上的野花野草,密如繁星清香扑鼻,好一派田园的诗意。可是,对于以种菜为营生的菜农们来说,是无暇顾及的,每天天还没亮就去菜地摸爬滚打了,天黑了才拖着疲惫的身子荷锄而归。
  白天湾子里,安静得很。家家门上一把锁。人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乡村仿佛一下成了“空心村”。偶尔有陌生人进入了湾子,不知哪家的土狗汪汪汪起来,跟着另外的土狗也叫了起来,一时间,此起彼伏,鸡飞狗跳,这才有了点乡村的气息。
  一个阴天或者晴天的下午,这一天,是父亲所认为的黄道吉日。此时,也到了“清明前后,栽瓜种豆”的时节了。眼看着,温棚里的菜苗有三到四片叶子了,父亲就从温棚里把“宝贝疙瘩”们——那些各种各样的菜秧秧苗,小心翼翼地“请”出来,说,可以移栽到菜地里去了。移栽的前一天父亲就给温棚里的菜苗都浇了水,“请”菜苗时还多带了些土,嘱咐我们栽到地里后要浇透水。
  栽吊菜可不是一二个人可以干得了的活儿,那是全家老少齐上阵,一起干的营生。每到这个时候,父亲和四姐就是绝对的主角。大姐、大姐夫;二姐、二姐夫;还有四姐夫,他们都换好了班,过来出大力,帮大忙。往往这时也是女婿儿们好好表现的时候。父亲和四姐在温棚里负责扯秧子,他们把菜秧苗小心翼翼地装在箢箕里,我和四姐夫就用箢箕负责运送。大姐、二姐负责栽秧子,大姐夫、二姐负责浇水。弟弟和妹妹年纪小,放学回来后,有时帮忙送点茶水或者送点“过暗”的东西,来安慰下我们因劳作而瘪了的肚子。
  四月的菜地是忙碌的菜地。栽完豇豆,栽黄瓜;栽完黄瓜,栽番茄;栽完番茄,栽辣椒,栽完辣椒,栽竹叶菜……掌握好了方法,不管什么菜秧,一顿饭的工夫一片地就能栽个利落,整整齐齐条紊有序。沿着磁湖的湖岸线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男女老少都派上了用场,男人在温棚里猫着腰扯菜秧,少年在用箢箕运菜秧,女人蹲在菜地里栽菜秧,老人给栽好了的菜秧浇水,配合得非常的默契,呈现着一幅幅灵动的乡村耕作图。
  人手多,栽菜快。虽说有十亩的菜地,但我家因为有我姐夫他们出大力,帮大忙,一般三五个下午的工夫,就可以把这一季吊菜的秧苗全部栽完。其他人家要个把星期或者半个月的时间,而我家不到一个星期,就可以全部完工了。每到这个时候,父亲就会被湾里人拿来揶揄一番,说,三结子哥呦,你几幸福呦,还是生姑娘好,那多女婿儿来帮忙,果多事一哈子就做完了,就等着吊菜上市数钱了。天长日久,地邻间的人们也像邻居一样,关系很密切,都会去相互帮忙,惟愿大家都早点把吊菜秧子栽完。
  青蛙在沟边呼唤着父亲的名字,蚂蚁与父亲交换着眼神,每一种菜苗都是父亲的知己。那些移栽后的新苗,喝饱了水,扎根向下,带着笑,发着光,充满了无限生机。
  此后,父亲整天地往菜地里跑,用心地呵护着他的“宝贝疙瘩”们,看着它们逐阳而生,一寸一寸地长大,一天一天地变了样。泥土的气息,蔬菜的清香,一阵阵沁人心脾。父亲带着草帽,踩着畦垄,间苗,除草,捉虫,看看间苗的稀稠,瞧瞧中耕的深浅,草锄得是不是干净,哪一块地是不是该追肥了,哪一棵竹叶菜又被地蚕咬了要补栽了。煦暖的阳光照得他浑身舒畅,在春天的春天里,他忘记了劳累。
  又过了一段时间,黄瓜呀,瓠子呀,豇豆呀,龙爪豆呀,番茄呀,紫茄子呀……该上架子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又是一次全家老少的大行动。扛的扛,背的背,把一捆又一捆,要上架的小竹竿用板车运到田间地头。插架子的,扎架子的,缠绳子的,忙的是不亦乐乎,菜地里又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第二天,往菜地里一瞧,可不得了:这边,豇豆的藤蔓,龙爪豆的藤蔓,黄瓜的藤蔓……全都沿着架子往上拼命爬,真像登山运动员们在比赛爬高。那边,辣椒,番茄,紫茄子也分枝打苞开花了,辣椒的小白花,番茄的小黄花,茄子的小紫花……沾着露珠在清晨的微风中轻轻摇曳。
  要不了几天,黄瓜顶着黄花,豇豆带着紫色的花串,瓠瓜开着白色的花……在碧绿养眼的菜地里,看蛱蝶飞舞,听蜜蜂嗡嘤,父亲仿佛也成了一棵菜,他的双脚犹如菜的根须深深地扎进泥土里,他的头发是菜叶,他的胳膊是菜的茎,他的血液是菜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清明连着谷雨。湖边菜地里的事刚忙下地,山地里的活儿又来了。犁地,耙地,整地。育花生,种芝麻。这个四月好像总不得闲。等到抽空把山地里的活儿干个差不多了,菜地里的活儿又接踵而来。又绿又长的黄瓜,又绿又嫩的瓠子,又宽又扁的龙爪豆……身穿紫袍的茄子,翡翠似的豇豆,灯笼似的辣椒……赶在五一时,这些吊菜就要上市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即将收获吊菜的喜悦,洋溢在父亲的脸上。父亲笑了,欣慰地笑了,笑成了一朵盛开的墨菊花。
  乡村的四月,是忙碌有序的四月,是热火朝天的四月,是生机盎然的四月,是充满喜悦的四月。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姥爷做一手好菜,尤其是调饺子馅有一套,所以他和姥姥开的饺子馆生意一直很火。姥爷爱酒,饺子煮好必吃第一锅,“热乎饺子就酒才够味。”姥爷吧唧一口饺子,就一口酒说道。 姥爷的酒量似...

真是年龄不饶人呐!上了趟香山回来,就累的腿疼了。第二天睡在床上休息,儿子正好打来视频,问我最近怎么样,我就笑着说昨天累的腿疼了。结果他就非常担心我像我妈一样,是腰椎间盘突出...

赵黑娃出生一落地,他母亲就因大出血而撒手人寰,赵老二也从此成了鳏夫养儿的一家之主了。 他既当爹又当妈,拉扯着黑娃长大。太小时下地时用布袋背着;大点儿了做活时领着。就这样一直到...

一 走出车站,踏上几级弧形的阶梯,一座繁华的城市耸立在我的眼前。 宽阔的街道,高低错落的楼群,各种车辆鱼贯而过。虽然是冬季,寒风料峭,但行走的人们依旧带着各自的微笑。尤其是那些...

血和泪不仅仅是人所特有的,动物也是有的,连猪呀狗都有的东西便是贱货,所以,人们对于血和泪,也不再有多少尊重,多的则是调侃,看电视里的血与泪,常常被伟大的艺术家们摆拍出来,成...

每逢佳节倍思亲!与亲人天隔一方,最怕的就是过节。尤其每当过春节的时侯,思念之情也就无法抑制地涨潮。春节就象一个想家的节点,更是一种温柔的情丝,总是连起异乡与故乡。故乡是一个...

11月25日黄昏,妻说女儿明日要回广州,何不乘月去尚禺谷。没等我表态,她就跟女儿说,听人讲那里的夜景如何如何迷人,不输广州公园。我想,夜游,感受肯定不同寻常。过潕水大桥,左拐几百...

黑龙江春天的脚步,总是姗姗来迟。到了四月下旬,被冰雪覆盖一冬的黑龙江终于开始解冻了,进入了一年中第一次流冰期,江面上飘浮着大块大块冰排,一起顺流而下,在宽阔的江面上流淌。 每...

寒冬腊月,山乡农忙稍歇。到了腊月二十三,出门在外捞世界的乡邻们都陆陆续续地回归,亲人团聚。于是就开始筹备过大年。二十三掸蓬墉,二十四赶长工,这句话说的是到了腊月二十三,要清...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潜心研究,其乐无穷。 我是一个喜欢咬文嚼字的人,今天就这个“子”字,谈一点自己的感想。 说到“子”,一般人首先想到的大概是儿子。国人非常重视亲情,家庭观念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