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季节我住的小区,有许多阳台晾干菜的,晾晒最多的是那种翠绿的小白菜。小白菜挂在阳台绳子上,风一吹摇摇摆摆,很是喜人。
“小白菜干嘛要晾干吃呀?现买现吃不好吗?”小弟问我。
我说:“这你就不懂了吧,因为现在正是小白菜丰收季节,晾干了好储存冬天吃呀。就像现在每家各户,腌酸菜一个道理呀。”我还给小弟讲起了那年,我家经常晾晒干菜的事情。
那年也是这个季节,母亲会把自己家地里种的小白菜砍回来,然后整理一下,洗去泥土。母亲在院子里扯几根绳子,把小白菜一颗颗挂在拴好的绳子上。阳光明晃晃地照着,照射在小白菜上。慢慢地小白菜经过风吹日晒,一天天的由翠绿变成暗绿,最后风干,轻轻一碰会刷啦啦响。然后,母亲会把它们小心地装进一个大麻袋里,放在干爽的地方。冬天吃时拿几颗,用水泡一下,放进滚开的水里焯一下水。焯过水的小白菜可以蘸酱吃,也可以包馅吃,更多时候母亲会给我们炖土豆吃。土豆和小白菜是绝配,白土豆加上翠绿的小白菜,再加上一些捞米饭的米汤,炖出的菜,吃到嘴里绵软润滑,既好吃又养生。母亲可是做饭菜的好手,很普通的饭菜经过她的手简直变了滋味。
那年我们家刚来承德不久,母亲把地里种的小白菜砍了回来,又把别的菜也都收回来。她开始在院子里晾晒小白菜、茄子、辣椒,葫芦条。刚开始,我家院子里摆的满院子的菜,家属院的人都觉得新鲜,他们都好奇地过来问。母亲是个热心肠的人,凡是来问的,她都会热情地告诉人家,甚至会手把手教他们如何做。后来在母亲的热心帮助下村里人都学会了晾干菜,都回家试着晾晒。对于学不会的,母亲还去家里现场指导,帮忙给晾晒。
我家隔壁住的是孙寡妇家,据说男人两年前病死了。她四十六七岁的样子,膀大腰圆的个子挺高,平时没事喜欢走街串巷给人算个卦。她有一个二十岁的儿子,在家种家里那块地维持生活。那时家属院一般人家,都用砖头垒砌了院墙。我们刚搬来时,隔壁孙寡妇家只在我们两家之间,用木栅栏隔了一道墙,两家无论干什么都看得一清二楚。所以我家满院子晾晒干菜,孙寡妇也看到了。她跨过栅栏直接进到我家院落,一边嗑瓜子一边吼着大嗓门问母亲:“你晾晒这么多菜吃得了吗?你干脆把你晾晒好的小白菜和别的菜分给我一些吧。我也不会整,省得我晾晒了。”
母亲还没等说话呢,奶奶就走过来说道:“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想吃晾干菜自己晾晒呀!谁家的菜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说完奶奶拉了母亲一把说了句:“茉莉呀,我饿了,回屋做饭了。”
奶奶对孙寡妇这种态度,是有原因的。因为我们刚搬来承德那天,父亲本准备在院里给奶奶搭一个临时茅厕的,这样奶奶就省着往公用厕所跑了。那天父亲找好了一些材料又搬了一些废砖头,正准备搭呢,孙寡妇正在院里支大锅炒菜,听说我家要从院里搭茅厕,就急火火跑来说啥不让搭。她说:“咱们院挨院的又没个院墙,你在那蹲茅厕我在院里支锅做饭的多不卫生呀!那多影响食欲呀,坚决不能搭!”
父亲也觉得她说的似乎有道理,正犹豫着搭呢还是不搭呢,奶奶走过去说道:“我们在我家院子里搭茅厕,这属于我家的地盘,碍着你家啥事呀?你这是无理取闹!”
为此奶奶和孙寡妇吵了起来,孙寡妇也不是善茬,还和奶奶抡起了饭铲。最后父亲和母亲把奶奶推进了屋里,和孙寡妇说了不少好话,答应孙寡妇不再在院里搭厕所才算了事。那天后,奶奶见到孙寡妇也不和她说话,孙寡妇也不理奶奶,但她也会来院子里看母亲晾干菜。奶奶把母亲拉进屋还“咣当”一声关上门,孙寡妇也气哼哼迈过栅栏回了家。
奶奶拉母亲进了屋,就对刚下班回来的父亲说道:“你赶紧抽空把咱家的院墙垒砌起来吧,顺便把咱们两家也垒砌一道墙吧,不然那家的进咱家就像进自己家一样方便,说不定哪天就丢东西了。”
奶奶下了命令,父亲急忙答复道:“过几天等我准备好砖头水泥,就休假动工。”
结果一夜之间,家里母亲晾好的三绳子小白菜,还有晾晒好的两个葫芦条丢得一干二净。那可是母亲花费了一个月功夫辛苦晾晒的菜呀!那些小白菜和两个葫芦可是我家地里辛苦种的呀!本来母亲是准备拿到集上卖的,在这之前母亲也都打听好价钱的,那可是一笔钱呀!本来那年我们刚来承德生活就不算富裕,丢了这些菜,以后的日子该咋过呀?冬天吃啥呀?奶奶气愤地说:“这个贼就是孙寡妇!”
母亲也说:“肯定是她,我刚看了咱们两家隔得那个栅栏处,就有许多掉在地上散落的白菜干叶子。
奶奶听后彻底急了,她对母亲喊道:“茉莉,走,抄家伙!找她去!”
奶奶随手抄起一根棍子,母亲跟在她后面,我和哥也跟在他们身后就去了孙寡妇家。敲了半天门,孙寡妇的儿子才来开门。他脸色苍白不住声地咳嗽,有气无力地说,他妈一早就去集上了,还没回来。奶奶说:“一准去销赃去了,咱们去追兴许还赶趟。”
我们一起赶紧又去了集上,走到半路,正看见孙寡妇骑着三轮车和我们走个对面。她看见我们装作没看见一样,继续走她的路。奶奶一下就栏在她面前问道:“你是不是偷了我家晾的干菜?”
孙寡妇看也不看奶奶一眼说道:“让开!我儿子病了,我还要回家领我儿子去医院看病呢!”
说完她不顾奶奶的拦挡,就骑车慌慌张张离开了我们。奶奶哪受得了这个呀,随后就去了她家。刚进她家院,就看见孙寡妇车上拉了她儿子,她儿子躺在车上。她打着火正准备出门。她见奶奶不依不饶地追问菜的事,就理直气壮地承认,菜就是她拿了,爱咋咋地吧!她还说她儿子病了,病得很厉害,她孤儿寡母的实在没钱给她儿子看病,就拿了我家菜卖给了一个饭店。她还说等她去医院给儿子看完病,回来再说。
她儿子躺在三轮车上,听奶奶和她妈吵得厉害,突然一下子从车上站起来喊道:“偷人家菜卖的钱给我看病,我不看了,我宁可死!”
说完他跳下车,一下摔在地上。孙寡妇见状急忙下了车,哭着抱起她儿子说道:“儿呀,我的儿!都是妈不好,没有能耐。今年咱家地里收成不好,收的粮食卖的钱你还都还了你爸治病时欠的老王家债了。你说,借人家两年的钱不能人死了钱赖了吧,咱就是砸锅卖铁说啥也该还了!当初人家帮了咱,咱咋也不能不能言而无信呀?妈也觉得你说的在理,但家里实在没钱了呀!你病了妈着急呀!”
奶奶和母亲见此情景啥也不能说了,急忙上前把孙寡妇和她儿子搀扶起来。奶奶摸了摸孩子,发现他浑身上下和火炭一样热,就说:“赶紧去医院吧!别耽误了!”
说完就让孙寡妇和她儿子上了车,母亲骑着三轮车就去了医院。到了医院一检查,急性肺炎。卖菜钱交了住院费还欠三百块钱。母亲就又跑回一趟家,和奶奶商量。奶奶听说钱不够,二话没说从家里的红木箱里拿了三百块钱给了母亲,她儿子才住上了院得到了治疗。
那天,孙寡妇说她留在医院护理她儿子,母亲就回了家。回到家之后,奶奶还狠狠心,让父亲把家里那只仅有的公鸡给杀了。用砂锅炖了两小时,包了肉馅馄饨让母亲给送到医院。
那些日子,奶奶每天都会让母亲给她们娘俩做好饭菜送到医院,一个礼拜后孙寡妇的儿子出院了。
她们回来后,孙寡妇不再游手好闲,而是和母亲一起去了白灰窑一起和男人上山搬石头,砸石头。男人堆里只有母亲和她两个女人。她说挣了钱她会尽快归还给奶奶。她儿子好了之后,则去了村里的包工队干起了泥瓦匠。孙寡妇还让他还和父亲一起,给奶奶在院里垒砌了一个简易茅厕。后来有一天,孙寡妇还特意回了一趟丰宁娘家,拉了许多过冬的菜过来,在母亲的帮助下,学会了晾晒干菜,晾晒了家里满满一院子。后来父亲在孙寡妇儿子一起还垒砌了院墙,只是我家和和孙寡妇家一直没有垒砌那道墙还是几根栅栏。奶奶说:“这多好呀,像一家人一样,有个啥事迈腿就进来了,方便!”
孙寡妇说:“是啊,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们晾干菜也有我们的份呀……”
那年的往事历历在目,小弟听我说完和我说:“老姐,咱俩也去买一些小白菜晾晒吧。”
说干就干,我俩跑着去了菜市场买了五捆小白菜,在阳台拴了几根绳子,洗去泥土,挂了两绳子。小弟说,咱俩也吃不了这些呀。”
我说:“等晾晒好了,咱们分给邻居一些呀。”
小弟说:“老姐你真好,真善良!”
看着晾干菜在阳光下像一面面旗子在风中摇摆,此刻爱在我的心里流淌。朦胧中,我还看到自己站在那年下营子家的院落,母亲和奶奶正在院里晾干菜,父亲笑眯眯地看着,那正是我温暖的家……
“小白菜干嘛要晾干吃呀?现买现吃不好吗?”小弟问我。
我说:“这你就不懂了吧,因为现在正是小白菜丰收季节,晾干了好储存冬天吃呀。就像现在每家各户,腌酸菜一个道理呀。”我还给小弟讲起了那年,我家经常晾晒干菜的事情。
那年也是这个季节,母亲会把自己家地里种的小白菜砍回来,然后整理一下,洗去泥土。母亲在院子里扯几根绳子,把小白菜一颗颗挂在拴好的绳子上。阳光明晃晃地照着,照射在小白菜上。慢慢地小白菜经过风吹日晒,一天天的由翠绿变成暗绿,最后风干,轻轻一碰会刷啦啦响。然后,母亲会把它们小心地装进一个大麻袋里,放在干爽的地方。冬天吃时拿几颗,用水泡一下,放进滚开的水里焯一下水。焯过水的小白菜可以蘸酱吃,也可以包馅吃,更多时候母亲会给我们炖土豆吃。土豆和小白菜是绝配,白土豆加上翠绿的小白菜,再加上一些捞米饭的米汤,炖出的菜,吃到嘴里绵软润滑,既好吃又养生。母亲可是做饭菜的好手,很普通的饭菜经过她的手简直变了滋味。
那年我们家刚来承德不久,母亲把地里种的小白菜砍了回来,又把别的菜也都收回来。她开始在院子里晾晒小白菜、茄子、辣椒,葫芦条。刚开始,我家院子里摆的满院子的菜,家属院的人都觉得新鲜,他们都好奇地过来问。母亲是个热心肠的人,凡是来问的,她都会热情地告诉人家,甚至会手把手教他们如何做。后来在母亲的热心帮助下村里人都学会了晾干菜,都回家试着晾晒。对于学不会的,母亲还去家里现场指导,帮忙给晾晒。
我家隔壁住的是孙寡妇家,据说男人两年前病死了。她四十六七岁的样子,膀大腰圆的个子挺高,平时没事喜欢走街串巷给人算个卦。她有一个二十岁的儿子,在家种家里那块地维持生活。那时家属院一般人家,都用砖头垒砌了院墙。我们刚搬来时,隔壁孙寡妇家只在我们两家之间,用木栅栏隔了一道墙,两家无论干什么都看得一清二楚。所以我家满院子晾晒干菜,孙寡妇也看到了。她跨过栅栏直接进到我家院落,一边嗑瓜子一边吼着大嗓门问母亲:“你晾晒这么多菜吃得了吗?你干脆把你晾晒好的小白菜和别的菜分给我一些吧。我也不会整,省得我晾晒了。”
母亲还没等说话呢,奶奶就走过来说道:“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想吃晾干菜自己晾晒呀!谁家的菜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说完奶奶拉了母亲一把说了句:“茉莉呀,我饿了,回屋做饭了。”
奶奶对孙寡妇这种态度,是有原因的。因为我们刚搬来承德那天,父亲本准备在院里给奶奶搭一个临时茅厕的,这样奶奶就省着往公用厕所跑了。那天父亲找好了一些材料又搬了一些废砖头,正准备搭呢,孙寡妇正在院里支大锅炒菜,听说我家要从院里搭茅厕,就急火火跑来说啥不让搭。她说:“咱们院挨院的又没个院墙,你在那蹲茅厕我在院里支锅做饭的多不卫生呀!那多影响食欲呀,坚决不能搭!”
父亲也觉得她说的似乎有道理,正犹豫着搭呢还是不搭呢,奶奶走过去说道:“我们在我家院子里搭茅厕,这属于我家的地盘,碍着你家啥事呀?你这是无理取闹!”
为此奶奶和孙寡妇吵了起来,孙寡妇也不是善茬,还和奶奶抡起了饭铲。最后父亲和母亲把奶奶推进了屋里,和孙寡妇说了不少好话,答应孙寡妇不再在院里搭厕所才算了事。那天后,奶奶见到孙寡妇也不和她说话,孙寡妇也不理奶奶,但她也会来院子里看母亲晾干菜。奶奶把母亲拉进屋还“咣当”一声关上门,孙寡妇也气哼哼迈过栅栏回了家。
奶奶拉母亲进了屋,就对刚下班回来的父亲说道:“你赶紧抽空把咱家的院墙垒砌起来吧,顺便把咱们两家也垒砌一道墙吧,不然那家的进咱家就像进自己家一样方便,说不定哪天就丢东西了。”
奶奶下了命令,父亲急忙答复道:“过几天等我准备好砖头水泥,就休假动工。”
结果一夜之间,家里母亲晾好的三绳子小白菜,还有晾晒好的两个葫芦条丢得一干二净。那可是母亲花费了一个月功夫辛苦晾晒的菜呀!那些小白菜和两个葫芦可是我家地里辛苦种的呀!本来母亲是准备拿到集上卖的,在这之前母亲也都打听好价钱的,那可是一笔钱呀!本来那年我们刚来承德生活就不算富裕,丢了这些菜,以后的日子该咋过呀?冬天吃啥呀?奶奶气愤地说:“这个贼就是孙寡妇!”
母亲也说:“肯定是她,我刚看了咱们两家隔得那个栅栏处,就有许多掉在地上散落的白菜干叶子。
奶奶听后彻底急了,她对母亲喊道:“茉莉,走,抄家伙!找她去!”
奶奶随手抄起一根棍子,母亲跟在她后面,我和哥也跟在他们身后就去了孙寡妇家。敲了半天门,孙寡妇的儿子才来开门。他脸色苍白不住声地咳嗽,有气无力地说,他妈一早就去集上了,还没回来。奶奶说:“一准去销赃去了,咱们去追兴许还赶趟。”
我们一起赶紧又去了集上,走到半路,正看见孙寡妇骑着三轮车和我们走个对面。她看见我们装作没看见一样,继续走她的路。奶奶一下就栏在她面前问道:“你是不是偷了我家晾的干菜?”
孙寡妇看也不看奶奶一眼说道:“让开!我儿子病了,我还要回家领我儿子去医院看病呢!”
说完她不顾奶奶的拦挡,就骑车慌慌张张离开了我们。奶奶哪受得了这个呀,随后就去了她家。刚进她家院,就看见孙寡妇车上拉了她儿子,她儿子躺在车上。她打着火正准备出门。她见奶奶不依不饶地追问菜的事,就理直气壮地承认,菜就是她拿了,爱咋咋地吧!她还说她儿子病了,病得很厉害,她孤儿寡母的实在没钱给她儿子看病,就拿了我家菜卖给了一个饭店。她还说等她去医院给儿子看完病,回来再说。
她儿子躺在三轮车上,听奶奶和她妈吵得厉害,突然一下子从车上站起来喊道:“偷人家菜卖的钱给我看病,我不看了,我宁可死!”
说完他跳下车,一下摔在地上。孙寡妇见状急忙下了车,哭着抱起她儿子说道:“儿呀,我的儿!都是妈不好,没有能耐。今年咱家地里收成不好,收的粮食卖的钱你还都还了你爸治病时欠的老王家债了。你说,借人家两年的钱不能人死了钱赖了吧,咱就是砸锅卖铁说啥也该还了!当初人家帮了咱,咱咋也不能不能言而无信呀?妈也觉得你说的在理,但家里实在没钱了呀!你病了妈着急呀!”
奶奶和母亲见此情景啥也不能说了,急忙上前把孙寡妇和她儿子搀扶起来。奶奶摸了摸孩子,发现他浑身上下和火炭一样热,就说:“赶紧去医院吧!别耽误了!”
说完就让孙寡妇和她儿子上了车,母亲骑着三轮车就去了医院。到了医院一检查,急性肺炎。卖菜钱交了住院费还欠三百块钱。母亲就又跑回一趟家,和奶奶商量。奶奶听说钱不够,二话没说从家里的红木箱里拿了三百块钱给了母亲,她儿子才住上了院得到了治疗。
那天,孙寡妇说她留在医院护理她儿子,母亲就回了家。回到家之后,奶奶还狠狠心,让父亲把家里那只仅有的公鸡给杀了。用砂锅炖了两小时,包了肉馅馄饨让母亲给送到医院。
那些日子,奶奶每天都会让母亲给她们娘俩做好饭菜送到医院,一个礼拜后孙寡妇的儿子出院了。
她们回来后,孙寡妇不再游手好闲,而是和母亲一起去了白灰窑一起和男人上山搬石头,砸石头。男人堆里只有母亲和她两个女人。她说挣了钱她会尽快归还给奶奶。她儿子好了之后,则去了村里的包工队干起了泥瓦匠。孙寡妇还让他还和父亲一起,给奶奶在院里垒砌了一个简易茅厕。后来有一天,孙寡妇还特意回了一趟丰宁娘家,拉了许多过冬的菜过来,在母亲的帮助下,学会了晾晒干菜,晾晒了家里满满一院子。后来父亲在孙寡妇儿子一起还垒砌了院墙,只是我家和和孙寡妇家一直没有垒砌那道墙还是几根栅栏。奶奶说:“这多好呀,像一家人一样,有个啥事迈腿就进来了,方便!”
孙寡妇说:“是啊,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们晾干菜也有我们的份呀……”
那年的往事历历在目,小弟听我说完和我说:“老姐,咱俩也去买一些小白菜晾晒吧。”
说干就干,我俩跑着去了菜市场买了五捆小白菜,在阳台拴了几根绳子,洗去泥土,挂了两绳子。小弟说,咱俩也吃不了这些呀。”
我说:“等晾晒好了,咱们分给邻居一些呀。”
小弟说:“老姐你真好,真善良!”
看着晾干菜在阳光下像一面面旗子在风中摇摆,此刻爱在我的心里流淌。朦胧中,我还看到自己站在那年下营子家的院落,母亲和奶奶正在院里晾干菜,父亲笑眯眯地看着,那正是我温暖的家……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