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周六,天气晴朗,儿子儿媳开车带我们老两口出外游玩。儿子知道我有参观游览文物古迹的兴趣,也有撰写游记散文的爱好,专门带我们去金堂县古城(现在的青白江城厢镇)游玩,我和老伴都没有去过那里。这次游玩,我感受到金堂古县城的浓郁文化特色,到处展现着千年历史的厚重文化。最值得参观的就是彭家珍纪念馆,这位为推翻满清建功的英烈,参观后让人感动崇敬。
  城厢古镇也叫金堂古县城,是位于青白江区的一座千年古城,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客家风格的祠堂、书院、名刹古寺等众多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是成都著名的文旅古镇项目。历史记载,城厢古镇拥有1600年的建制史,1400年的县制史。古镇里有四条主街,三十二条巷子,六十四座人文院落,我们不可能一一游览,但是还是见到了古镇的护城河,还参观了古代建设的书院、文庙、武庙和民国时期的金堂县中学遗址。这些古代县城通常才有的古迹,在这里都能够寻觅到踪迹。金堂古镇现存6处省级文保单位,10余处宗祠、30余处历史文化地标,传承了宋代开始的县治格局,是老成都的活沙盘,素有“小成都”之称。它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也是成都唯一传承千年县治格局的古镇。
  我们游览了彭家珍故居,在金堂县杨柳乡同合村毗河南岸,路旁有“彭大将军家珍故里”碑。我们参观用时最多的是彭家珍大将军专祠纪念馆,纪念馆位于城厢镇家珍公园内,是崇祀辛亥革命著名英烈彭家珍的纪念馆。在纪念馆大门,有历史名人张群题写的“彭大将军专祠”横扁,大门两旁的对联为张秀熟撰、杨超书:“千载王纲壹雷灰烬,将军易水大地春城”。这幅对联写出了彭家珍的光辉事迹,像荆轲刺秦王一般,他成功了,用一颗炸雷让千年封建王朝变为灰烬。当年23岁的彭家珍为了扫清民国革命阻碍,自告奋勇刺杀满清高官良弼。那是1912年1月26日的深夜,在北京西四北红罗厂,彭家珍假借着给良弼送紧急军情,在良弼一条腿刚下车,另一条腿还在马车上时,警觉的良弼认出他不是自己人,彭家珍一手抓住良弼的腿,拉响了身上的土制炸弹,清朝顽固派首领良弼在自家门口被炸死,彭家珍也全身进了弹片,英勇捐躯。博物馆内的蜡像,展示了赴死前彭家珍写好的绝命书:“共和成,虽死亦荣;共和不成,虽生亦辱。与其生受辱,不如死得荣。”这是慷慨激昂的誓言震古烁今!彭家珍炸死良弼的十多天后,清帝就退位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从此在中国终结。孙中山称赞并题词:“我老彭收功弹丸”,追赠他是“陆军大将军”。小小的两颗土制弹丸,就让推翻清朝帝制的革命功成。纪念堂中,有精致的彭家珍的汉白玉雕像;公园里宏伟的彭家珍石刻雕像,高大威武,英姿勃发,两旁有孙文(孙中山)和蒋中正的题词。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签发给其家属《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表彰彭家珍“丰功伟绩永垂不朽”。多么年轻的身躯,为了信仰而捐躯。查看彭家珍的家世,不由得敬佩。耸立的纪念碑,成了后人凭吊的遗迹。看着一块块历史名人的题词匾额,读着英雄人物的事迹,令人击节称奇。感人至深的是,彭家珍的未婚妻,在烈士献身后毅然决然嫁入彭家,守贞一世,过继了本族一个儿子,抚养成人,令人敬佩,多么贞洁坚强的女性!纪念堂外墙一圈,展览着许多名人书法。
  彭家珍大将军专祠纪念馆建于1938年,座南向北,川西民居传统建筑。1980年4月,彭家珍大将军专祠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5月,被命名为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10月,被命名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次游览,感悟深刻,古城古迹,是本地人民世世代代积累传承下来的文化,它既反映当地的历史变化,也反映中华民族整体的历史,是民族的共同财富。重点参观的彭家珍烈士的遗址,更让我感慨万千,收获多多,这个二十余岁的年轻人为民族事业的发展而献身,真是可歌可泣!
  我们参观游览后返回的路上,一个多小时的路程,看着正在建设的成青高速公路,感动于祖国的不断发展变化,也为历来为国牺牲的英烈默哀。
  我们家人的晚饭,在回程途中的龙潭寺老厨子川菜馆就餐,这是传统的川菜,更是美味的佳肴,餐桌上充满浓浓的亲情,我感动于眼前的幸福生活,心中向为国牺牲的革命前辈致敬。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每到深秋时候,妈妈开始收拾门口的菜园子,将不结瓜的藤连根拔起,砍倒掰完的玉米杆,清理完熟地草,火一燎就将它们烧个干净。犁地的土翻成垄浪,把大块的泥嵌细,这样就能得到一片可以...

又到中秋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桂花飘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享受着天伦之乐。可是我的内心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那个盘腿坐在炕头,眯着眼看着我们兄妹的老人——我亲爱...

每年都会有一个冬天,而以前冬天里都离不开母亲缝制的棉衣。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自不用母亲再操心,可以歇下心来,好好安度自己余剩不多的晚年生活。 提起棉衣,现在的棉衣款式多样,穿起...

这次随着寒流一起袭来的,还有悄无声息的病毒。这是一种很狡猾的病毒,专挑儿童与年轻人下手,起初它会伪装得和普通感冒相似,吃点药便退了烧,让人误以为病快好了,等到胸闷咳嗽不止时...

这是一条跨越了无数个世纪的河流,历经了岁月的沧桑,闯过了多少重重险滩,伴随着日月星辰,从大山深处走出,不舍昼夜,奔腾不息,一路向西注入湘江,汇入洞庭湖。 这条河因一首歌而出名...

“蓉儿!”想到古人装水的羊皮皮囊,我就会想象:在一条潺潺的溪水旁,郭靖拿羊皮的水囊于溪边灌装了水,递到黄蓉的手上,然后温情脉脉地看着他的蓉儿,看桃花在她脸上一朵朵地盛开。这...

每年的十一月上旬,住在东北老屋的老婶都会点上炉火,并把视频发给我。看着柴火在灶膛里熊熊燃烧,一股家的温暖扑面而来。此刻,我多想飞回东北,再回到老屋。围坐在暖暖炉火前,嗑着毛...

一 凤梨紫美人水果萝卜,不知是谁给她起了这么一个妖娆令人遐想的名字。 冲着这名字,我下单捧回了她。我小心翼翼地解开塑料袋子,“拔出萝卜带出泥”,尽管覆盖着一层细泥沙,也掩盖不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似乎是弹指间,我人生的年轮已悄悄地画了六十圈,让人顿生“时光易逝岁月难留”之喟叹。六十岁古称“花甲之年”或“耳顺之年”。年届六稚,标志你已进...

七个老顽童说走就走,追逐青春的脚步,寻找同学少年的梦想,“张牙舞爪”来到西双版纳老同学景芝的家。金芳如同姜子牙,为大家“封神加官”,人人美滋滋,带顶新“乌沙”上任,扔掉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