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乔记得妈妈那年临死前,一直在拉着妹妹的手,直到清冷的泪珠从眼角里滑出,妈妈这才闭上眼睛,老人们说她这是放心不下妹妹。接下来任凭姐妹俩如何呼喊,那双眼睛就再也没能睁开过,那滴泪珠也很快干成了模糊的泪痕。
  失去了妈妈,小乔不知道接下来命运将会带给她什么。还没等全家从痛苦中走出,父亲每天就早早地爬起来,他要给姐妹俩准备早饭,然后送她们去上学。他们的不能因为家里死了人就一直沉浸在悲痛中,活着的人还要继续过日子。他想自己无论多辛苦,也不能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没有妈妈的孩子本身就够苦了。但他做的饭菜不是盐多就是烧糊了,让人难以下咽,爷仨时常是硬着头皮吃下去。有时早上起晚了来不及做饭,大家只好吃头天晚上的剩饭。以前这都是妈妈的活,一个大老爷们突然接手,的确让他感到为难。
  过日子离不了做饭、打扫、洗洗浆浆,还要伺候院子里的那些鸡狗,这些鸡零狗碎的杂活看上去简单,却需要极大的耐心,家里缺了女主人的确是不行,这个家很快就乱得一团糟。更糟糕的是,因为照顾孩子,还影响了父亲到工地去挣钱。邻居的那些婶子大娘们见小乔家过得很难,时常会劝父亲再找一个。父亲总是回道再等等。其实他也想过这事,但他害怕给孩子找个后妈会虐待孩子。相互间没有半点血缘关系的在一起,谁会把别人的孩子当成亲骨肉去疼爱呢。
  不久小乔就不想在念书了,爸爸好说硬劝她也不愿回学校。她想农村丫头能有几个有出息的,大部分还不是早早地嫁了人。既使考上了大学,还不是要结婚育子,重复着相夫教子这千年不变的轨迹。此后,她就安心地给爸爸和妹妹做饭,年轻轻的就充当了家庭中的母亲角色。父亲能抽出身到工地上挣钱了,爷俩供养妹妹很轻松,家里的状况渐渐好转起来。哪想到妹妹上完初中后也不愿再读书了,理由是自己不是读书那块料,姐妹俩就随着村人一起到南方去打工。
  很快时间就到了年底,姐妹俩一算她们挣了很多钱,第一次挣到这么多钱,她们心里充满了自豪。在放假回家之前的那几天,她们请朋友一起开心地下了饭馆,像城里人那样去撸串K歌。又抽时间把当地的旅游景点玩了个遍。生活中有苦有甜、有张有驰,这才是正常人生该有的样子。这也是妈妈去世后她们最开心的一次,只是妈妈没法跟她们在一起分享了。随着时光的飞逝,生活变好,小乔觉得妈妈离去留在她们心里的阴影也渐渐地变淡。
  有了钱,她们也有了感恩的实力,她们给外公外婆、姑舅叔姨这些帮助过她们的人都买了礼物,有好吃的土产,也有好看的衣物。想象着大家收到礼物时开心的样子,姐妹俩恨不得马上能飞回家去。尤其是外公外婆提起她们就流泪,年纪大了这些年却没少为她们操心。现在外婆的腰都开始弯了,姐妹俩多想让她老人家尽快知道,她们已能养活自己不用她再操心了。还有自己的父亲,多年前就是一件衣服穿烂了也舍不得换新的,那又脏又破的衣服姐妹俩看了都感到难为情,而父亲居然还能坦然地站在外人面前,他好像已忘记做人除了要吃饱喝足外,还要讲究点体面。曲折艰难的命运已让这个男人低下了头。这次姐妹俩也特意给他买了一身新衣,都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这话可不是瞎说的。
  当小乔姐妹俩来到门口时,庭院里已打扫得干干净净的,铁锨扫帚等各种农具也摆放得井井有条。一个背影酷似妈妈的女人正在屋里忙碌着,妹妹看见后甚至轻声叫了声妈妈。妈妈自然是不能再复活的,小乔想这人是谁呢,难道姐妹俩走错了地方?她抬头又看了看大门,门板上还留着她和妹妹以前写下的粉笔字。没错啊,这正是自己的家。大半年没回来,家里又来了陌生人,小乔一时觉得这个家对她已变得陌生,自己竟是个外人了。
  正当姐妹俩猜测着女人的身份时,爸爸笑哈哈地从她们身后赶来了,“还不快进去。”爸爸手里拎着菜,知道姐妹俩今天要回来,他特意到村里的小饭馆买了她们最喜欢的饭菜。
  见爸爸回来,那女子竟袅袅娜娜地迎了过来,行走时那成熟女人味随着身子的晃动在院子里荡漾着。“这是小乔姊妹俩吧,果然和你爸说的一样漂亮。”那女人微笑着想去接二人的行李,但二人谢绝了她的好意,女子竟一时尴尬得不知所措。爸爸忙替她解了围,说这是你杨姨,听说你们要回来,特意过来帮忙收拾东西的。
  四人在一起客气地吃了饭,因为彼此不熟,小乔觉得这顿饭吃得异常沉闷,饭后那位杨姨便识趣地告辞了。临走时还不忘脱掉身上的外套,又整齐地叠好。小乔这才明白,怪不得她看着像妈妈,原来是穿了妈妈留下的外套。妹妹竟生气地叫了起来,这是妈妈留给我的念想,她凭什么穿上了。说罢又朝着那远去的背影呸了一声,仍觉心中难平。
  送走那个女人,小乔这才仔细打量起爸爸。她发现爸爸现在的衣装干净利落,不像过去那样又脏又破了。爸爸向她们介绍了那个杨姨的来历,这是一个苦命的女人,因为丈夫有了外遇而离了婚。小乔爸没有什么钱,她主要是看上了小乔爸的踏实能干。爸爸说完这些,不好意思地看了看眼前的姐妹俩,他想听听孩子们的意见,孩子大了也该有自己的想法了。
  该来的总会来,想挡也挡不住。小乔以前曾想过爸爸要找后妈的事,年纪大了能有个伴侣相互照顾着,这未尝不是件好事。只是不知道对方儿女的状况,现在买套房子动辄要上百万,爸爸再给对方的儿子置房成家,快六十岁的人再去拼命挣钱还贷,当了冤大头不说,身体上也会受不了。小乔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我不同意,将来我给你养老。”没容爸爸继续说下去,妹妹就果断地说出了她的意见。今天因为那个女人在她们家,已让她感到浑身上下都不自在。外人终归是外人,或许是因为没有半点血缘关系的原因,她们之间自然而然地就会有难以打通的隔阂。这种隔阂有的会随着岁月慢慢地淡化掉,有的会成为终生也解不开的疙瘩。
  这场家庭聚会因为妹妹的反对而草草结束。过完春节,等到姐妹俩再次出门打工时,那个杨姨已住进了小乔家。在几位长辈的见证下,杨姨和小乔爸低调地成了亲。
  小乔在打工期间最大收获是认识了涛子。小乔学拍视频时,天天会把工作的情况拍成视频发到网上。她想,浏览的人多了还能赚点生活费,这样总比闲着强。有天晚上,还没到点大家都离开了工场,天天都有干不完的活,谁也不在乎手里的活有没有做完,离开后身心放松一下才是真的。而涛子还在埋头苦干着,直到做完眼前的活他才收工,那认真工作的样子让人看了感动。小乔就好奇地问涛子,为何要这样拚命,老板又不会多给一分钱。涛子说,从小家里就教育他做事要有始有终,要对得起老板给的钱。从那时起,小乔觉得涛子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
  那天,他把涛子工作的视频发到网上后,浏览量突然变得很大。有人留言评论说傻子才会这样干。马上就有人反对说做人就该是这样,一个人人踏实上进的社会才会有前途,大家都学着投机取巧玩虚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也有人骂老板都是黑心,但凡对员工好一点,大家也不会不尽心。双方争论不休,有人见说服不了对方甚至骂出了脏话。小乔没有想到,因为双方的激烈争论,平台加大了推荐量,她这段视频竟火了起来,这不但给她挣来了很多钱,也给她增加了不少粉丝。
  小乔觉得涛子这样踏实的人稀少之后,就暗暗地对他动了心。此后,小乔在拍视频时,就有意地叫上涛子来帮忙。小乔果然没有看错人,因为涛子经常给她出主意,他们共同拍出了很多暴款。小乔渐渐成了网红,她想既使自己不在打工,靠着拍视频也能有不错的生活。
  涛子还有个哥哥,家里并不算富裕。二人谈到婚姻上,对于钱多钱少小乔没有过多地去计较,小乔看上的是涛子的人品。最让小乔感动的是涛子能不在乎别人的议论愿意到小乔家去做上门女婿,和小乔一起给爸爸养老,将来生下的孩子也随着小乔的姓。
  这个送上门的女婿填补了小乔家没有儿子的遗憾。小乔爸知道后喜忧参半,喜的是往后有人管他叫爷爷,他不愁没有后人了。忧的是孩子们将来是否能和那个继母处成一家。为了避免大家生活在一起的尴尬,和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小乔和涛子用他们打工和拍视频的钱建了新的宅院,位置在老宅的后面。小乔的儿子出生后没有多久,妹妹再不愿看到继母,就远嫁到了外地。
  不管有多累,小乔每天都在空余时间坚持拍视频记录着自己的日常。比如夫妻一起下地干活、一起上街买卖农产、还有涛子做饭的视频。那些异乡的打工人,看到小乔发到网上接地气的农家生活,又勾起了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尤其是活泼爽直的涛子,还有幽默搞笑的本事,很简单的事在他的脑子里加工后,三言两语就能把人逗笑。
  或许是命运之神也被这对勤劳的夫妇感动,看她们视频的人多了起来,粉丝上了量,商家们纷纷找上门来,请他们帮着在网上推销货品,比如家电、日化品、服装等。靠着视频带货,他们很快实现了财富自由。
  见小乔家富了起来,继母反而故意疏远了他们。有时涛子做了一锅好吃的,叫过了几遍,她实在躲不过去才来品尝。继母说孩子们能挣到钱是孩子的本事,她不想让别人议论她靠孩子们才能活着,尤其怕小乔的妹妹瞧不起,为此她也学起了拍视频。
  小乔知道后很感动,她庆幸父亲找了个好伴侣,借着父亲六十岁的生日,她给父亲和继母都买了新衣服。同时她也看出了继母的遗憾,妹妹远嫁时带有负气的成份,一直没有认可这位继母。选择了远方,她在那边还好吗?想到这里小乔又不由地担心起妹妹来。
  
  后记,身处变革的时代,每天都被身边年轻人的奋斗感动着,他们在平凡的日子里创造了不凡的人生,因感动而为之作记。完稿于9月19日。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一 秋雨过后,秋风渐起,空气中隐隐传来桂花的第一缕清香。走过鸿渐路,街市两旁商铺林立,熙熙攘攘的人群来来往往,忙着采购各种节庆物资。中秋节的气氛渐渐氤氲开来。随桂花一起飘来的...

大雨一般是在夏天来造访,在北方,如果有大雨,天气预报提前十几小时就播报了。在我家,父亲的老寒腿,便是预知未来两天天气的钟表。大雨没来,父亲的老寒腿,有无数只蚂蚁在爬,弄得父...

有时以为偶遇是需要缘份的。没有既定的目标,没有预设的结果,只是遇见了,而且一旦遇见,也就有了抹不掉的印记。 大好的秋色,大好的周末,呆在家里实在有点浪费光阴,捡拾秋色也许能捡...

第一次知道“左公柳”还是父亲告许的。 父亲生于1910年,虽然没有读多少书,但爱看戏,爱听故事,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也就文革期间,每次随父亲进泾川城,一过泾河,到甘家沟就上了西兰公...

三秦大地是一块好地方,是秦的发源地,也是汉的发源地。用当地的话说:那真是——聊咋咧!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是江南。而这里却是一马平川,无遮无拦,早晨太阳刚一...

广袤的鲁西北平原,浩浩大运河穿流而过,贝州古城武城就坐落在它的臂弯里。俗话说好水出好酒,获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以盛产古贝春美酒而闻名。“千年大运河,万年古贝春。”作...

文友,顾名思义就是以文会友,以文成友。我在江山文学网站待了十多年,认识很多文友,但交流并不多,聊天涉及文学更是微乎其微。大家都忙,我的文友生活中又比较优秀,平时有时间问声好...

曾记得这里以前全是田,名叫“蔬菜队”。九十年代上高中时,来沿江两岸玩过,只知道一片片的田种上一片片的蔬菜,真是绿的可爱。十几年后的今天,田消失的无影无踪,还在这里建起了一条...

我们山区在收割稻谷时的农具叫拌桶。围在插入拌桶三方的挡遮是由竹篾编制而成,打稻子用的竹齿耙子是由木头和竹片构造而成,被放在拌桶出口内侧。打稻子在通过竹齿耙子时,就可以把稻谷...

一 暮色降临,太阳的光辉照耀下的草原,好似涂了一层金色,灿烂,辉煌。在望天空看去,暮色下的草原上空,多彩而美丽,看呢,草原的上空一片辉煌夺目,真是令人目不暇给。各种色彩好似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