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下游秋天的到来,总是格外突兀。时令的脚步刚迈过秋分,尽管苍白阳光照在广袤的土地上还显得有些刺眼,但是到了黄昏,这里的空气弥漫一股秋天特有的萎靡气息。再刮几场秋风,气温顿时凉爽下来,随即山坡的杨树叶子黄了,枫叶红了,纷纷飘落下来。再过几天,顶多再过十几天,早晨看见路边水沟开始结冰了,冻了薄薄一层,甚至人们还没来得及向秋天告别,冷风已经带人跨进冬天的门槛了。
  连续几天清晨,村路边的电线上落满了燕子,密密麻麻的,几乎一只挨着一只,呢喃个不休,似乎讨论即向南飞行的路线。不过,人们从没看见那些可爱的燕子什么时候离开了它们生活半年多的小山村,只是每天早晨起来看见蹲在电线上的燕子似乎一天比一天少了,后来只有几十只燕子高耸肩膀地落在秋风萧瑟的电线上。
  这样情景维持不了多长,再过十几天,电线上已经看不见燕子了,它们陆续离开了抚远三角洲,向温暖的南方飞去。而这时苏雀、雪雀、松鸡等生活在寒冷的西伯利亚的候鸟还没回来,这里的鸟除了乌鸦、喜鹊外,还有叽叽喳喳的麻雀了。
  每年这里秋冬交替季节,天空上显得格外冷清、萧条。小强家房檐下那个燕窝几乎成了空巢,两只麻雀已经看过好几次了。它们准备把燕窝当越冬鸟窝,已经看不见燕子从燕窝出出进进了,不知道什么原因,那两只麻雀还没搬进去。原来还有一只燕子一直没离开,每天小强从家里出来,准备上学时都能看见那只燕子从燕窝钻出来,缩着脖子站在燕窝口朝秋风萧瑟旷野张望好一会儿,随后才下定决心一样,翩然起飞,只见它那钢蓝色背影,穿行在落叶飘零旷野上,消失在苍茫远方。
  每天这只燕子一次次往返于燕窝和寒冷旷野之间,小强实在想不清楚:为什么这只燕子没随燕群迁徙向温暖的南方,一直逗留在它们春天衔泥新垒的燕窝里?
  莫非这只燕子太留恋北方新垒的家,而迟迟不肯离开?小强怎么也想不明白。
  小刚记得很清楚,今年春天两只燕子飞到他家,每天往返于河沿边和他家房子之间,在河边衔口泥飞回来,在他家房檐下垒起这个新“家”。
  这年夏天,一群小燕子在燕窝里孵出来了,每天探着黄嘴丫子小脑袋叽叽喳喳叫个不休,等候两只大燕子回来给它们喂食。
  夏末秋初时候,这群小燕子终于长大了,开始从燕窝飞出来。它们一共有五只,黄嘴丫还没完全蜕尽,也飞不远。只见它们紧闪动翅膀,飞出几米或十几米远,随后急速落在小强家柞木杖子上,或他家一根拴在院子晒衣服的铁丝上,傻呆呆地看着这个崭新世界。两只大燕子则落在离孩子不远的一棵大杨树杈上,喳喳地叫着,好像在鼓励它们的五个孩子不要一直停留在那里,赶紧再次飞起。然而,一个不幸的事情这时候发生了,一只不知道从哪里蹿来的野猫,不费任何气力把一只落在柞木杖子上的小燕子扑住,叼在嘴边,随后它朝四周瞭望一番,正准备离开这里,好找个安静地方品尝它刚捕获的猎物。两只燕子爸爸和妈妈看见小燕子被野猫叼在嘴边,喳喳地惨叫着飞起,轮番向那只野猫俯冲过去,想从野猫嘴边把那只小燕子救下来。那只野猫没把两只燕子放在眼里,叼起小燕子跳过柴草垛,眼看它将消失在院外时,小强忙抡起手里玩耍一根木棍子,打了过去,见飞过来一截木棒子,吓得那只野猫松开嘴边小燕子,随后几步蹿得无影无踪了。
  小强几步跑过去,把掉地上小燕子捡起来,捧在手里:小燕子还活着,胸部还在急剧喘息。小燕子一侧翅膀被野猫咬断了,可能再飞不起来了。这工夫,做晚饭的小强妈从厨房走出来,当她看见小强手里捧着一只小燕子,急忙上前制止孩子说:“你这个孩子,怎么抓燕子玩呢?打燕子,瞎眼睛!还不赶紧把它送回燕窝里!”
  小强忙对妈妈说清事情原委。听小强说这只燕子是他从野猫嘴边救下来的,妈妈疼爱地摸了摸小强的脑袋说:“好孩子,妈妈错怪你了。你是妈妈的好孩子,赶紧把它送回燕窝里去吧,让它赶紧找到小燕子的爸爸和妈妈!”
  听了妈妈的话,小强赶紧搬来梯子,随后一级级地爬上去,把从野猫嘴边救下那只小燕子送回燕窝。看见小强把小燕子放回燕窝,两只大燕子赶紧飞过来,其中一只钻进燕窝,另外一只则攀在燕窝旁朝里面张望,随即传来一阵叽叽喳喳声。
  小强家的小燕子终于学会飞翔了,也会自己捕捉飞虫了,不过它们只剩四只小燕子,再没看见那只被小强从野猫嘴边救下的小燕子。
  可能四只小燕子嫌燕窝太拥挤,晚上它们很少回燕窝休息,多数蹲在小强家晾衣服的铁丝上过夜。一直让小强觉得十分奇怪的是:那些小燕子已经出飞了,能独自捕食了,为什么每天看见两只大燕子不停地往燕窝叼食呢?
  随着天气渐渐冷了,每天清晨看见很多只燕子蹲在公路边电线上,喃喃低语。随着电线上的燕子越来越少,小强家屋檐下的那群燕子也随着迁徙的燕群飞走了,到南方去越冬了。可是那群燕子仍有一只燕子没飞走,每天早晨都能看见它飞出去,到了晚上再飞回燕子窝过夜。看见那只燕子每天在燕窝里出出进进,小强十分焦急:燕子是候鸟。无法在寒冷的北方过冬,它的生命随时都可能消失在突然袭来的一股寒流里。
  这年冬天第一场大雪终于不期而至,一夜工夫到处都变得白茫茫一片。早晨起来,下了一夜的大雪终于停了,天也放晴了,红红的太阳照在白茫茫雪地上,把北国江山装扮得分外洁白而美丽。小强起床后,抱着竹扫帚把院子里的雪打扫干净。可他觉得有点奇怪的是,怎么一直没看见那只没飞走的燕子呢?莫非它知道要下雪了,已经在昨天夜里飞走了?小强一直担心着那只燕子,扫完院子里的雪,赶紧搬梯子过来,支在房檐下燕窝旁,悄悄地爬上去,想看看那只燕子到底是飞走了,还是仍旧留在这里?
  他小心地爬到燕窝旁,眼睛凑到燕窝口朝里一看:那只燕子还没飞走,仍旧留在燕窝里。不过它好像已经冻僵了,耷拉着两只翅膀一动不动俯身趴在那里。
  小强把手伸到燕窝,将那只已经冻僵的燕子掏出来,捧在手里,见那只燕子仍旧一动不动,才知道这只燕子已经冻死了,浑身冰凉而僵硬。
  小刚可怜地看着躺在手心那只冻死的燕子,临从梯子下来前,无意识地朝燕窝里看了一眼,才发现里面还有一只燕子,而且就在那只冻死燕子的身下。他急忙再次伸手进去,把那只燕子也掏出来。这只燕子也冻得昏过去了,眼睛一直在紧紧地闭着,只有胸口还在微微地一起一伏。
  他赶紧从梯子下来,捧着小燕子回到温暖屋子里。那只冻昏的燕子慢慢缓过来了,挣扎着站起来,耷拉着脑袋站在热炕头上:它的一只翅膀紧紧贴在脊背上,另外一只翅膀却怎么也收不上去——原来这只燕子,正是那只被野猫咬伤翅膀的小燕子。
  小强看着捧在手上的燕子,心里暖暖的。此刻,他终于明白了大燕子为什么没有离开这里——当面临愈发恶劣的冬天,它选择了坚守,也选择了牺牲。对于这只燕子来说,在母爱和责任的面前,死亡并不可怕。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左宗棠由泾州进驻平凉,接陕甘总督印。他和当地人民关系融洽,百姓称赞他有“孔子之雅风”。《清史稿》亦载:“(左宗棠)善于治民,每克一地,招徕抚绥,众至如归...

我每天早晚打开手机里的收音机,将频率调到100兆赫,就听到一个非常熟悉的呼号——“利川人民广播电台”!这个久违了的呼号,这个音质优美清晰、带有磁性的播音,唤起了我在40多年前与广播...

这张照片陈旧、泛黄,甚至隐约看得出因潮湿留下的斑渍,一切都在说明这是年代久远、之间经历诸多变故、辗转等的缘故造成的。但是这些都丝毫不减照片上那位军人英武帅气、潇洒俊朗的形象...

离开故乡差不多快二十余年,我的脑海中一直装满了儿时的记忆,这么多年来,走南闯北,寄居异乡,都未曾与故乡脱过节,故乡的每一处山坡沟壑,田间地头,老屋禾场,男女老幼,小桥流水…...

赵家沟秋日的天,就像被人捅破了一样,下着绵绵不断的细雨。 第二天一早,隔房老辈子赵东尧来到远斌家,进门就说:“东祥老弟啊,听说你家大崽回来了,我女今天结婚,请你们吃酒,还有你...

人生在世,总会出现与某人或与某物的一次不期而遇。当我再次看到土豆花开的那一刻,我宁愿相信是命运的安排。 夏日的风,把我吹到郊外。漫步在田埂上,放眼望去田野一片郁郁葱葱,空气中...

一 延安有个享誉海内外的“枣园”,那是中国红色革命的发源地。我说的是“枣院”,在我的老家老街上,一处散石墙,没有院门,一棵大枣树,生在散石墙根,是老街的第二风景,人们都称这里...

一 2017年国庆曾去到敦煌鸣沙山,让我一直意犹未尽那次的沙漠之旅。在2023初秋时节,来到响沙湾,说偶然,也不偶然。 响沙湾位于库布其沙漠的最东端。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而响沙...

如果说每个地方都有一个神奇的传说,那么湘西天雷山的大山里就有那么一口水井,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天泉。天泉就位于天雷山的半山腰上,是一口全年不干也不会溢出去的泉眼。传说清朝中...

一 癸卯年八月十四,太阳只剩下小半拉脸,,留下最后一丝光辉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 老杨开着黑色轿车沿105省道直行,路过华英村时,坐在副驾驶的江大师提醒老杨“右拐,慢点……” 我的身体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