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喧嚣随着习习的晚风散去,把一个清凉的夜笼罩在大地上。举目望去,在高而远的天上,只留下一轮明月,孤零零地挂在空中。它多么像我,一个人的时候。
没有人知道我内心的苦痛和折磨,就像没有人知道月亮到底快不快乐,高不高兴。但是它有的,我却没有。它有月圆的时候,有祝福送给了天长地久。它有我羡慕的一部分,在某些人的梦里变成了美景。我只有这月缺的生命,那一半的缺失,就是我的惊梦,无法弥补。夜深了,世界上仿佛只剩下我一个人,我跟着自己的脚步,走自己的路,在这个没有尽头也无能为力的时候。生活的困顿,现实的无奈,就像这秋风吹拂,只有凋零。
没有经过秋天的人可能没有。同样,不喜欢秋天的人可能也没有。我喜欢秋天,这一点或许不被人所理解。因为我喜欢苍凉,那种被秋风吹过的苍凉,冷冷的落在心上。那是一种凋零,也是一种觉醒。那是一种感伤,也是一种绝望。当我一个人来到这里,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属于这个人世,又好像不是。我静静地坐在这里,头上是秋天的夜空,明月高悬,寒星点点,浮云在天上若隐若现。这些都是天上的事,不属于自己。只有我确确实实坐在这里,正被秋风吹拂。夜晚很冷,大地向远方延伸,隐隐约约有世界的影子。白天看见的事物还在脑海中浮动,它们也不属于我。靠想象得来的东西,永远都不属于自己。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来到这里,是命运还是生活所迫,或者还有别的什么?我一时也不知从何说起。过去像是一个未知数,跟未来一样迷惑。我的那些决定好像很陌生,包括那些走过的路,都是身不由己的事情。我稀里糊涂就把自己走进了一片荒芜,在满目凋零之中,看见了秋天的身影。心是疼的,疼的恍恍惚惚,好像属于我,又好像不是。我觉得不属于我的东西实在太多,我根本就是一无所有。我跟时光相逢,完全就是一个意外。我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来,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走。昨天是这样,今天是这样,明天依然如此。这些盲目的事还会继续,到头来还会像今天这样,把自己弄得像秋风一样萧瑟。可心上的东西又确确实实长在心上,它在疼着,在痛着,在和自己过意不去。这些感觉让我从糊涂到清醒,逐渐看清自己。我是什么?是一棵树,还是一片叶子?是一只鸟,还是一片羽毛?我是自己吗?还是它们是我?我终究又会被什么所替代?留下一个逝去的事实,在秋风中消失。
风吹的冷飕飕,这让我很孤独。我有很多孤独,跟他们的孤独相同。同时,又有很多孤独跟他们的孤独不同。这是我独一无二的,与生俱来的,是我在生命中得到的,又随着生命一起消失。
有人说春天只有一个,秋天却有十万个,甚至无穷无尽。同一个人间,同一个世界,有你看不见的另一面。你感受得到?明白得了吗?
其实,大自然降落在人间所给予的季节都是一样的。春的生机,夏的热烈,秋的清凉,冬的冰冷,那只是季节变化赋予它的气候和温度。这些与生命本无任何关系,只是万物为了生长顺应了它的变化,用季节代替生命的旅程。春来了发芽,夏来了开花,秋来了凋落,冬来了死亡。毫无感情的生物就这样年复一年地生长,在季节中展现自己的生命,表达出来的春生秋亡。然而,恰恰我们人类却有着无穷丰富的思想,以自己的体会赋予了春花秋月,用喜怒哀乐代替花开,把悲欢离合交给叶落。感受一个不同于别人的世界,把一个孤独的生命变得富饶,变得多情,变得悲喜交加,千变万化。
如果说生命的春天只有一个,那么秋天落在每个人的心上,萧瑟真的是无穷无尽。那是心灵上的秋天,跟季节无关,它来自于心灵的深处,感同身受,却又与众不同。不同于你,也不同于我,从天而落,又从心而升。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秋天,它在一个别人无法感知的世界里,悄无声息。说也说不清楚,道也道不明白。是眼泪,是离愁,是悔恨,是痛苦,也只有自己心领神会。一片飘落的叶子,可以勾起你无尽的思索。一朵凋零的花瓣,可以让你想起美好的昨天。一阵风吹来,又让你黯然神伤。一阵雨落下,又让你情不自禁,把低沉的冥想降低到心灵的最深处。别人体会不到的,你可以体会的到。别人说出来的,又在你意料之外。秋声,秋景,秋雨,秋风,秋日的浮云和远空,秋天的夕阳和夜空的星。也许就在那一瞬,不经意之间,把一个属于你的秋天,完完整整地呈现在你的面前。
“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如果说马致远的《秋思》呈现给你的是一幅秋景图,让你在离别的忧愁里,感受一个天涯沦落人的孤苦和伶仃。同时,也让你在悲凉的秋风中去迎接自己的未知与沧桑。那么,又有谁能拒绝?在这样的秋景下,在这样的哀愁里,不潸然泪下呢?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那么,这又是怎样的人生如梦,荒凉与无奈共生。是愁是忧?是悲是喜?这样的秋,又有几人能悟透?又有几人能懂?同是一个人间,同是一场生命,同是春去秋来,落叶纷飞。谁的生命,又能在凄凉的秋风中保存它的温度和热情?用一种大度,用一种原谅,用一种释怀来高歌一曲,与秋同沧?恐怕也只有苏东坡,恐怕也只有他的笑声,能够与秋声同乐。
但我们真的没有过吗?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是啊!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不荣光?在欢乐与悲伤的同时,谁的生命不是欢天喜地的来,悲欣交集地往?爱也爱过,恨也恨过,苦也苦过,哭也哭过。也曾举目远望,也曾情深意长,也曾风花雪月,也曾对酒当歌。把这个爱的世界玩弄于股掌,又被这恨的世界两败俱伤。好像一切都如我所想,有似乎滚滚红尘早把自己遗忘。那有过的美丽,又忽然变得凄凉。那得到的幸福,转眼又不声不响。但这一切却真真实实地感受过,得到过,拥有过,从我心上淌过,在这个世界上呈现过。它曾经属于我,在某一个时刻,是春花,是夏雨,是秋月,是冬雪。是我所爱过的,在这个人世间的某一刻,跟我的生命同来同往,跟我的悲喜同开同落。
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正如你感受到的,那春花和秋月也正在向你展现,正在向你诉说。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如果说欧阳修的《秋声赋》是一种宁静,是一种思索,是人生大起大落之后的孤独与沉默。那么蒋捷的秋声便是一种悲凉,一种感悟,一种与天地同生共死的决心与斗争。它在豆雨声声中响起,又在雁鸣声声中跌落。蒋捷把他在夜里所听到的这十种秋声,汇集成他心中的凄凉和悲苦。说给自己,说给人世,说给风雨飘摇的大宋朝廷。在宋末元初的关头,在国破家亡的时候,诗人的心里所听到的秋声,声声刺耳,处处惊心。
“秋本无言那有声,不然风过物飘零。
此心只在人心做,说与行人莫误听。”
是啊!这样的秋声,谁又能听得懂?谁又能说得清?这秋的悲歌,声声过耳,声声泪落。
明明有秋声传来。”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而童子却说:“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这树木间传来的飒飒之声,那不是常人所能感受到的。而常人所能感受到的,又不同于自己的心胸所感所悟。明明是秋声,听来却各不相同。所以那感受也就天壤之别,十万八千里。
当“肃杀而为心”,也就悲从中来,凄凄切切,百感交集。谁又能知晓?谁又能明了?“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草木之情赋予人生。“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黯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想自己力所不能及之事,虑自己智慧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乌黑的头发变得斑白。既然如此,又何必而为之?非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却要像草木那样去争一时的荣耀?这得来的伤害,垂垂暮年,老之将至,体无完肤,肝肠寸断,又何必去怨恨那秋声?
是秋声把我们变得这样狼狈不堪?是秋声侵占了我们的一切,剥夺了我们的青春和生命?是吗?当欧阳修问那个童子,童子无言以对,垂头而眠。只听见“四壁虫生唧唧,如助予之叹息。”没有人可以回答,这人世的沧桑。没有人可以说清,那消失的时光。它只属于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理得清,道得明。但真的能理得清,道得明吗?又似乎无能为力而忧之。
也许根本就解释不清,这春夏秋冬的来去与匆匆。一个秋天算什么?十万个秋天又能怎样?不同于你的,也并不属于我。属于我的又跟他们不一样。
“月淡星疏夜气清,忽闻何处动商声。
初疑风雨冲愁至,复讶波涛入梦惊。
廖泬似随征雁叫,凄凉如和草虫鸣。
不须更读欧阳赋,感慨令人白发生。”
也许只有在这个秋凉之夜,面对着萧萧落木,面对着孤星与远空,面对着苍茫人世间的不了情,像于谦那样,顶着一头白发,“无处话凄凉”。
没有人知道我内心的苦痛和折磨,就像没有人知道月亮到底快不快乐,高不高兴。但是它有的,我却没有。它有月圆的时候,有祝福送给了天长地久。它有我羡慕的一部分,在某些人的梦里变成了美景。我只有这月缺的生命,那一半的缺失,就是我的惊梦,无法弥补。夜深了,世界上仿佛只剩下我一个人,我跟着自己的脚步,走自己的路,在这个没有尽头也无能为力的时候。生活的困顿,现实的无奈,就像这秋风吹拂,只有凋零。
没有经过秋天的人可能没有。同样,不喜欢秋天的人可能也没有。我喜欢秋天,这一点或许不被人所理解。因为我喜欢苍凉,那种被秋风吹过的苍凉,冷冷的落在心上。那是一种凋零,也是一种觉醒。那是一种感伤,也是一种绝望。当我一个人来到这里,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属于这个人世,又好像不是。我静静地坐在这里,头上是秋天的夜空,明月高悬,寒星点点,浮云在天上若隐若现。这些都是天上的事,不属于自己。只有我确确实实坐在这里,正被秋风吹拂。夜晚很冷,大地向远方延伸,隐隐约约有世界的影子。白天看见的事物还在脑海中浮动,它们也不属于我。靠想象得来的东西,永远都不属于自己。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来到这里,是命运还是生活所迫,或者还有别的什么?我一时也不知从何说起。过去像是一个未知数,跟未来一样迷惑。我的那些决定好像很陌生,包括那些走过的路,都是身不由己的事情。我稀里糊涂就把自己走进了一片荒芜,在满目凋零之中,看见了秋天的身影。心是疼的,疼的恍恍惚惚,好像属于我,又好像不是。我觉得不属于我的东西实在太多,我根本就是一无所有。我跟时光相逢,完全就是一个意外。我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来,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走。昨天是这样,今天是这样,明天依然如此。这些盲目的事还会继续,到头来还会像今天这样,把自己弄得像秋风一样萧瑟。可心上的东西又确确实实长在心上,它在疼着,在痛着,在和自己过意不去。这些感觉让我从糊涂到清醒,逐渐看清自己。我是什么?是一棵树,还是一片叶子?是一只鸟,还是一片羽毛?我是自己吗?还是它们是我?我终究又会被什么所替代?留下一个逝去的事实,在秋风中消失。
风吹的冷飕飕,这让我很孤独。我有很多孤独,跟他们的孤独相同。同时,又有很多孤独跟他们的孤独不同。这是我独一无二的,与生俱来的,是我在生命中得到的,又随着生命一起消失。
有人说春天只有一个,秋天却有十万个,甚至无穷无尽。同一个人间,同一个世界,有你看不见的另一面。你感受得到?明白得了吗?
其实,大自然降落在人间所给予的季节都是一样的。春的生机,夏的热烈,秋的清凉,冬的冰冷,那只是季节变化赋予它的气候和温度。这些与生命本无任何关系,只是万物为了生长顺应了它的变化,用季节代替生命的旅程。春来了发芽,夏来了开花,秋来了凋落,冬来了死亡。毫无感情的生物就这样年复一年地生长,在季节中展现自己的生命,表达出来的春生秋亡。然而,恰恰我们人类却有着无穷丰富的思想,以自己的体会赋予了春花秋月,用喜怒哀乐代替花开,把悲欢离合交给叶落。感受一个不同于别人的世界,把一个孤独的生命变得富饶,变得多情,变得悲喜交加,千变万化。
如果说生命的春天只有一个,那么秋天落在每个人的心上,萧瑟真的是无穷无尽。那是心灵上的秋天,跟季节无关,它来自于心灵的深处,感同身受,却又与众不同。不同于你,也不同于我,从天而落,又从心而升。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秋天,它在一个别人无法感知的世界里,悄无声息。说也说不清楚,道也道不明白。是眼泪,是离愁,是悔恨,是痛苦,也只有自己心领神会。一片飘落的叶子,可以勾起你无尽的思索。一朵凋零的花瓣,可以让你想起美好的昨天。一阵风吹来,又让你黯然神伤。一阵雨落下,又让你情不自禁,把低沉的冥想降低到心灵的最深处。别人体会不到的,你可以体会的到。别人说出来的,又在你意料之外。秋声,秋景,秋雨,秋风,秋日的浮云和远空,秋天的夕阳和夜空的星。也许就在那一瞬,不经意之间,把一个属于你的秋天,完完整整地呈现在你的面前。
“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如果说马致远的《秋思》呈现给你的是一幅秋景图,让你在离别的忧愁里,感受一个天涯沦落人的孤苦和伶仃。同时,也让你在悲凉的秋风中去迎接自己的未知与沧桑。那么,又有谁能拒绝?在这样的秋景下,在这样的哀愁里,不潸然泪下呢?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那么,这又是怎样的人生如梦,荒凉与无奈共生。是愁是忧?是悲是喜?这样的秋,又有几人能悟透?又有几人能懂?同是一个人间,同是一场生命,同是春去秋来,落叶纷飞。谁的生命,又能在凄凉的秋风中保存它的温度和热情?用一种大度,用一种原谅,用一种释怀来高歌一曲,与秋同沧?恐怕也只有苏东坡,恐怕也只有他的笑声,能够与秋声同乐。
但我们真的没有过吗?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是啊!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不荣光?在欢乐与悲伤的同时,谁的生命不是欢天喜地的来,悲欣交集地往?爱也爱过,恨也恨过,苦也苦过,哭也哭过。也曾举目远望,也曾情深意长,也曾风花雪月,也曾对酒当歌。把这个爱的世界玩弄于股掌,又被这恨的世界两败俱伤。好像一切都如我所想,有似乎滚滚红尘早把自己遗忘。那有过的美丽,又忽然变得凄凉。那得到的幸福,转眼又不声不响。但这一切却真真实实地感受过,得到过,拥有过,从我心上淌过,在这个世界上呈现过。它曾经属于我,在某一个时刻,是春花,是夏雨,是秋月,是冬雪。是我所爱过的,在这个人世间的某一刻,跟我的生命同来同往,跟我的悲喜同开同落。
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正如你感受到的,那春花和秋月也正在向你展现,正在向你诉说。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如果说欧阳修的《秋声赋》是一种宁静,是一种思索,是人生大起大落之后的孤独与沉默。那么蒋捷的秋声便是一种悲凉,一种感悟,一种与天地同生共死的决心与斗争。它在豆雨声声中响起,又在雁鸣声声中跌落。蒋捷把他在夜里所听到的这十种秋声,汇集成他心中的凄凉和悲苦。说给自己,说给人世,说给风雨飘摇的大宋朝廷。在宋末元初的关头,在国破家亡的时候,诗人的心里所听到的秋声,声声刺耳,处处惊心。
“秋本无言那有声,不然风过物飘零。
此心只在人心做,说与行人莫误听。”
是啊!这样的秋声,谁又能听得懂?谁又能说得清?这秋的悲歌,声声过耳,声声泪落。
明明有秋声传来。”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而童子却说:“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这树木间传来的飒飒之声,那不是常人所能感受到的。而常人所能感受到的,又不同于自己的心胸所感所悟。明明是秋声,听来却各不相同。所以那感受也就天壤之别,十万八千里。
当“肃杀而为心”,也就悲从中来,凄凄切切,百感交集。谁又能知晓?谁又能明了?“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草木之情赋予人生。“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黯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想自己力所不能及之事,虑自己智慧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乌黑的头发变得斑白。既然如此,又何必而为之?非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却要像草木那样去争一时的荣耀?这得来的伤害,垂垂暮年,老之将至,体无完肤,肝肠寸断,又何必去怨恨那秋声?
是秋声把我们变得这样狼狈不堪?是秋声侵占了我们的一切,剥夺了我们的青春和生命?是吗?当欧阳修问那个童子,童子无言以对,垂头而眠。只听见“四壁虫生唧唧,如助予之叹息。”没有人可以回答,这人世的沧桑。没有人可以说清,那消失的时光。它只属于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理得清,道得明。但真的能理得清,道得明吗?又似乎无能为力而忧之。
也许根本就解释不清,这春夏秋冬的来去与匆匆。一个秋天算什么?十万个秋天又能怎样?不同于你的,也并不属于我。属于我的又跟他们不一样。
“月淡星疏夜气清,忽闻何处动商声。
初疑风雨冲愁至,复讶波涛入梦惊。
廖泬似随征雁叫,凄凉如和草虫鸣。
不须更读欧阳赋,感慨令人白发生。”
也许只有在这个秋凉之夜,面对着萧萧落木,面对着孤星与远空,面对着苍茫人世间的不了情,像于谦那样,顶着一头白发,“无处话凄凉”。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