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高山是白银郊区西北角的一座高山,离市区不太远,是附近居民户外游玩、亲子锻炼的好去处。
我也曾带着孩子来过几次,大多数时候是随大流,在人多的地方走走而已,一是怕僻静处有野狗出没袭击小孩;二是娃娃还小,走不了那么多的山路,一直没有登上最高顶。
疫情期间,静默的时间长了,人也就急得发慌。封控结束了,还是不愿往人多地方走,只能到人少的地方活动活动,所以又一次带儿子去瞭高山放风,寻找久违的自由。这一次,儿子要求到山顶看看,这也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决定山顶一游。
山脚下人也不少,可能都想往人少地方走,不料竟然又一次统一了大家的思想,把人都聚到这儿来了。
既来之,则安之,大家都戴着口罩,封控了这么长时间,都还算安全。还是好好爬山。
刚开始,三三两两的有说有笑,相当欢快,我儿子也是奔奔跳跳,爬高踩低,问东问西,一刻都不消停,也不让我消停。
走了三四里地,山势还是平缓,山上栽满了小松柏,到一处约一亩地大小的小平滩,那儿有个生铁铸的塔炉,旁边有一小亭,亭下有一碑,看着还不旧,应该是近几年新立的。有人在生铁塔炉烧纸钱、上香,有人在观看碑文,还有些调皮的小孩在围着亭子撒欢。这一亩三分地到还真是热闹啊!儿子也被眼前的热闹吸引住了,站着看热闹。
离开这个热闹的地方,继续向前走,山势变得稍微陡峭一点,山上也没有林木了,一棵树都没有,这里是封山禁牧区,马牛羊不相及此地,山上的草虽稀,却长的很长,由于已过中秋,草色变得更深绿了,沙葱花粉里透黄,闪电花枝叶稠密,开的黄灿灿的,野菊花开的正盛,隐约能闻到菊香味,蜜蜂、蝴蝶倒是不少。山路变窄了许多,弯弯绕绕的,左右的山看起来就像是要压在人肩上,有种朝人扑来的感觉。行人也减少了一大半,有人已经撑开了登山杖,拄杖缓行;有人把帽沿朝后戴,擦拭额头汗;有些人脱了外套,缠在腰上。我和儿子继续往前走,孩子只是提问题,但不奔不跳了,上坡路没法奔跳。
在蜿蜒曲折的山路走了四五里,大概是半山腰的位置,到一个山梁处,有行人坐在石头墩上休息,我们也驻足不前,稍作休息。抬头看最高处,还得走这个坡,山路也看不清了,不知道有没有路?再回头往后看,开始的路尽入眼睑,但那些路已经没有神秘感了,感觉也并没那么难走,儿子喝了一口水,也若有所思回头看,又随手抓起一个石块儿,极力向山下扔着玩。许多人到这里开始走回头路了,不打算往上走了,因为,短暂的下坡之后,又是陡峭的上山路,关键是这路,不知道再往上走还有没有!
我也征求了儿子的意见,问他折返还是继续前行,他很坚定的说要爬到最高顶,而且,不走山路了,直接抄近道,爬上山去。
爬上山顶,这倒是在我的意料之外,除了穿着打扮看似专业的攀登者,很多人沿山路走着走着就折返了,他竟然选择了爬上去。
山路虽然窄小曲折,但比爬山要轻松的多。这也就是好多人不选择爬山的原因,难走啊。这还是我们第一次爬瞭高山,这山不比老家的土山,这是石头山,我是既要爬山,又操心孩子的安全,精神高度集中,生怕出点差错,因为这是一次冒险行动。
爬山还是比较吃力的,儿子边爬边往下看,一往下看就害怕,一怕就叫出声了,我跟在他后面,寸步不敢离开,也没敢往下看。往上爬,不要回头看还好些,稍一回头,顿时感觉山陡壁绝,令人头晕目眩,汗毛竖立,老有一种要掉下去的感觉,内心越害怕、越紧张,反而越不由自主的往下多瞅两眼,人有时候真的很奇怪,心里越怕什么却越想什么,想什么有时候偏偏就来什么。坐在稍微平坦的大石头上歇口气,儿子也是脖子上流汗、发捎上的汗珠子在太阳下晶莹剔透,闪闪发光。此刻再看山梁上的那些人,有的已经下山了,有的还在原地休息,还有几个人继续前行。而朝我这条道儿爬山的,没有一个人。
短暂的休息之后,又开始艰难的攀爬,儿子虽有打退堂鼓的意思,可我又开始坚持了,我想,此刻不应该折返了,我们是主动要求爬山的,眼看就要到山顶了,再折返回去,那就是半途而废、就是在困难面前低了头。在山梁处折返的人,可能他们的目的地就是山梁,他们已经到达目的地了,只是目的地不太高而已。我只能说快到山顶了,只有说着这种快到目的地的话,才能鼓励他,同时安慰自己爬山完成。
终于,我们爬到山顶了,完完全全地爬了一次瞭高山。坐在顶上的平地处,长长的嘘了口气,儿子也感叹到:“啊呀,终于到山顶了。”是啊,“终于到山顶了”,这一句话短短几个字,却道出了他的不容易。这一刻,仿佛诠释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真谛,特别是最后那一步登顶,有种量变引起质变的情境,又有种铁棒磨成针,功到自然成的味道,真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再往下看,从山梁到山顶的这段山程确实陡峭,山下人造林处人头攒动;山梁处人少了许多。坐在山顶上,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看山下的繁华,感受繁华世界里的清幽,游目骋怀,随心所欲。
山顶之上建了两层庙宇,只有两三个凿石头搞建设的工人,有块大长条碑,上面刻满了楷体字。山的阴面还是山,山连山,山摞山,只不过,阴山比阳山更陡峭;山体表面的颜色不同,可能是含矿多的缘故吧,看着就像宣传广告里的七彩丹霞,这个景致还是头一次在生活了这么多年的地方看到,情不自禁的拿出手机来拍照。
登山不容易,这中间的曲折艰险很多人都想象过,只是没有去亲身去体验;也有一部分人听别人说不容易,索性就不去登山。如果在山梁处我们折返,就看不到半山腰看到的景致;在半山腰小憩的位置折返,我们还能看到山顶的风光吗?爬山登顶若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是很容易半途而废的。
山脚下一亩三分地的小平滩人多,那都是来凑热闹、散步的,他们的目的不是爬山登顶;半山腰的山梁上人稀,有些人的目的只是到这赏景;山顶上人迹罕至,除了搞建筑停留于此的,专门登顶,极目远望的人,不多呀。或许是人们感觉山太险、路太陡,没必要非得爬上山顶,可当我们决定登顶,并开启登顶模式后,或因山路艰险,或因体力不足,或因中途有事等种种原因而放弃登山,那岂不是既定目标没达到,心中难免会有些失落感,往大里放,可以说是壮志未酬。
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情,跟这登顶是一样的。生活哪有那么顺顺当当、轻松容易呢,只不过大家都硬着头皮往前走,有时候是事儿逼着你前行,有时候是人逼着你前进,成长的道路上也是崎岖盘旋,而更多的时候是自己给自己打气,激励自己前进。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 上一篇:公无渡河,公竟渡河!
- 下一篇:碧塔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