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成子的邻居,成子叫他于伯
  于伯,七十来岁了,黝黑的头发夹杂着依稀的白丝。许是常年劳作的缘故,身体看起来比较硬朗,不像七十来岁的老人,说六十岁,没人怀疑,相貌不老。
  于伯和大娘住在一间不大的房子里,他们是俩夫妻,老俩口一块生活,还有两个儿子,但是老俩口自力更生,不靠儿子养。因为于伯养了一头黄牛,农事时节,专门给人犁田,赚点劳力钱。村子不大,多种农田。有需要耕种的人家,就找于伯,于伯乐此不疲。
  田多的,给钱多;田少的,给钱少。但是于伯从不计较钱多钱少,但凡是村庄哪户人家需要了,一叫于伯,于伯总会前往。
  有一次,成子爹让成子去找于伯,让于伯找个时间帮忙犁田。来于伯家,这不是成子第一次了,于伯总把成子当作小娃子。每次成子去,于伯总是会把好吃的吃食给成子,或是恰逢吃饭钟点,于伯总会留成子坐下来吃饭。
  成子,一个十来岁的孩子。
  也许,他只知道眼前的于伯是一个对自己好的人。只是,他不知道的是,于伯不止待人心善,还是对身边的伙计——黄牛,爱之有加,细心照料。
  村庄人擅长种植,于伯种了番薯蔬菜和大米用来煮,还用竹子制作了一个竹筒杯子,切了一个斜口,磨平竹筒后,用来盛粥喂黄牛喝。耕牛的待遇和人一样,于伯悉心照顾,胜过照看孩子。
  于伯对那头黄牛的照顾,成子看都有点妒忌了。
  
  二
  黄牛,是于伯一手养大的。
  那时候的黄牛,还是一头小牛崽,小时候的成子从记事起就知道有这头黄牛,成子也视为伙伴。
  可是后来,大娘生病了,说是癌症。癌症,一个令人可怕的名词。于伯为了妻子的病,前前后后花了很多钱,俩儿子也是能出钱的出钱,能出力的出力。
  再后来大娘去了医院,定了手术时间,好在手术很顺利。从那时起,于伯总是细心地照顾着妻子,可当我们觉得一切都顺利的时候,还不到半年,大娘的癌症又复发了。
  于伯心理萌发了一个念头,想把黄牛给卖了,即使不舍得,但妻子的命需要他来救。
  于伯让儿子联系买牛的人,在后面几天,于伯总是去看看黄牛,又跟它说说话,黄牛就像是自己的家人那样。倘若病魔不降临在自己妻子身上,于伯何曾想卖掉这头黄牛呢?
  可还没等来买牛的人,却发生了偷牛事件。
  那天是刚天微亮时,村庄人要趁着太阳还没升起时,出去劳作。成子爹跟往常一样,刚走到于伯的牛棚时,发现牛棚的门被打开了?成子爹借着微光,探了探头,发现牛不见了?成子爹心里估摸着,牛怕是不见了!
  成子爹立即跑到于伯家,叫醒了熟睡的于伯和他的家人。许是声音大了起来,准备出门劳作的街坊邻里们也都纷纷出门询问,得知是于伯的牛不见了!大家也都帮忙找,有人说是不是于伯白天牵出去耕田没牵回来?或是门没关好,牛自己走出去了?
  直至天亮,牛还是没找到。
  后面知道牛被人偷了,隔壁村也有牛被盗,这可不是丢了一头两头的事。
  于伯知道,牛丢了,妻子的病怕是救不了!
  
  三
  牛丢后不到一个月,大娘走了,离开了人世。
  于伯一下子苍老了许多,那个看起来身体硬朗的于伯,目睹了妻子从生病到离世,从原来黝黑的头发,成了满头白发。变成了属于他这个年纪该有的面容,或许在任何悲痛面前,顶不住,就有崩塌的那一刻……
  大娘的丧席,街坊邻居们都去帮忙了,成子也跟着去了。成子明白人去世代表着什么,只是不懂人去世后,为何还要摆上三天丧席。在办丧席的这三天里,他总是看着于伯一人坐在那个角落里发呆,面无表情,情绪低落。
  成子走了过去,问道,于伯,您还好吗?
  于伯缓缓地转过头,看了一眼成子,浅浅说道了个“好”字,一言难尽,他能说什么。
  于伯,大娘走了,您可要保重身体。
  谢谢娃,于伯没事。
  于伯缓了缓,对着成子又慢慢说道,娃,你大娘走得很安详,这就足够了。还有这些好邻居们都来送她最后一程,她会很高兴的。我先看看,等我走了,才能跟她讲讲街坊邻居们的好……这三天丧席啊,只为送离去的人最后一程。
  原来,于伯一直在看这热闹的丧席,是人这一生,最后的热闹了。离去的人无法看到,那就让在世的于伯替妻子看看吧!
  成子听懂了,也瞬间泪目了。
  娃,咱不哭,这是最人之常情的事了。说完又停了一会儿,继续说道,其实啊,这样也好,至少不是被我给卖了,要不然我这心里一定会不好受的!
  说完,他拿出卷烟,点了火又抽了起来。烟云卷卷,散在眼前,似乎是于伯此时心里的思念与悲愁……成子明白,不管是妻子,还是黄牛,在于伯心里都是那么重要。
  三天丧席很快就结束了,村庄又恢复原有的模样,人们都按部就班地工作着,生活着。可成子懂事,得空了,有时间就常常来看于伯,那时候的于伯,是越发憔悴了,也许是惦记着妻子,思念存于心尖,表于面容,就是不能说出口,慢慢地也就思念成疾了。
  大娘离开不到三个月,等成子再次见到于伯时,于伯已经病入膏肓了。
  
  四
  于伯最后还是走了,与妻子前后离开,差不多半年而已。
  于伯的丧席,成子也去了。时间似乎重叠着,只是这次换成了于伯。
  后来,是成子听于伯的儿子说,其实于伯也是得了癌症,即使手术顺利,也没几天可活。再说了,之前也因为大娘的病,花了不少钱,既然如此还不如让于伯顺其自然,该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得了!
  成子心想,在病魔面前我们永远都是那么无助,可又能如何呢?倘若是年轻一点的人还能够与之拼搏,可对于七十多岁的于伯来说,即使有拼搏之力,但也微乎其微了吧。
  一生为善的于伯,人生到头时,看着妻子的离开,自己还被病痛折磨。感叹命运的不公,但这就是人世间最真实的演绎……
  时至如今,成子已经成家立业了,可于伯的身影却总是在成子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也许于伯影响着成子的成长,也记得于伯对他说过的话……如果于伯还在世,应该也有九十来岁了吧!
  于伯,于母,一头牛。这是曾经的一个家庭,一个让成子感到温暖的家,已经化为一缕轻烟。但于伯爱牛爱妻的情感,就像一支笔刻在成子的心上。有时候看着自己的妻儿,就像看着那头牛。这是成子接受的最深刻的教育。
  
  原创,9月15日作于广州,9月16日首发江山文学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一、一定不要在对方身上获取你所缺失的东西 回上海快三年了,因为我这个人比较宅,跟年轻时的心态判若两人,所识朋友不多,有一两个谈得来的,算是很难得了。叶子是我小姑娘同学的妈妈,...

当一缕微风吹散了夏日的酷热,当天空变得又高又远,当雨丝变得缠绵。我知道秋天它来了,来的悄无声息,来的触不及防。一夜之间,夜晚不再闷热。一夜之间,秋虫开始唧唧。不知道为什么对...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在我后面坐的一位女生叫齐瑞,她的学习成绩很优秀,作风也很正派,是班里男生追求的对象。我则不一样,口齿木讷,没有男生的绅士感,也没有男生的幽默感,不会谈情说...

农村里,有句俗语叫富不离书,穷不离猪。意思是说要想过上富裕的生活,就要多读书。而要摆脱贫穷的日子就要勤养猪。父亲倒是将这个俗语进行得很彻底,尤其是“穷不离猪”。 回忆父亲在说...

今年农历九月初一,是母亲离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日,回想母亲的音容笑貌,尤其是兄弟姊妹热热闹闹为母亲过九十大寿的情景,不禁潸然泪下。 由于生活拮据,加上母亲朴实的性格,我们兄弟姊妹...

小时候我住在偏远的小山村,老家的很多人别说火车,连客车都没坐过。平时出行最多也就是去县城或者附近的镇上赶个集。那时候自行车很少,绝大部分人是步行,大人们偶尔要拉东西的时候,...

每个山脉都会有一条或者那么几条河,像巨蟒一样盘卧在崇山峻岭里。它们弯弯拐拐,曲折回绕,像彩带一样飘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由西向东,蜿蜒着无穷的生命力。 水自天上来,有彩有云,给大...

写生风景,是画家的术语,就是创作风景,是将风景搬到画板上,艺术地再现风景。我不是画家,我要用文学情怀来为一座“福园”创作风景,给福园加注灵魂,让风景以不一样的姿态摇曳在园中...

毛蜡烛,别名香蒲、水蜡烛,是多年生或沼生草本,主要生长在湖泊、池塘、沟渠、沼泽及河流缓流带。毛蜡烛味甘、微辛,性平,具有止血、袪瘀、利尿等功效。 一 都知道,从小多次接触并用过...

浪漫诗秋(散文) 悠悠我心,浪漫诗秋。悠悠我意,采菊空山。悠悠我醉,倾听浊漳河。悠悠我笑,汀洲之上风筝。悠悠我望,雁丘儿没芦苇。悠悠我梦,婵娟与星宿。悠悠不止,诗意不停。 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