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已经虚度近60年了,从伢伢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白发满头,期间经历了许多的事,也认识了许多的人,但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我小时候经历的那些事和认识的那些人。
我出生在60年代一个贫困的小山村,赵景贵便是这个村落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
赵景贵,按照村中的辈分,我唤他二哥,虽然他的年纪比我的父亲小不了多少,但每次去他家,父亲都会拖着我的手,让我喊他二哥。
这位二哥家住在村子的西头,是和一位陈姓人家住在一个院子的。三间低矮的正房,东边一间半住的是老陈家的老两口和三个光棍儿子,西边的一间半是这位二哥家的。院子的南边是一个猪圈,紧挨着猪圈的两间小厢房住的是老陈家的二小子和他的媳妇。
二哥也是光棍。我从没有见到过他的老娘,也没有见到过他的老爹,只记得他在同村中有一个已经娶妻的大哥。
我去这位二哥家,不为别事,只为理发。每次去二哥家,父亲和我总是在他刚刚吃过晚饭之后。
我每次去他家,总能看父亲同其他几个男人在昏黄的灯光中吞着老旱烟,聊着我不懂的一些什么。二哥家屋子很窄小,虽然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汗臭混合着烟草的味道,但这绝不影响这位二哥为我理发。他理发的姿势很是优雅,右手拿着推子,左手拿着梳子,咔嚓几下,便梳一梳,咔嚓几下,便梳一梳。有时还会略沉下腰,曲膝端详一下。我坐在凳子上,总能闻道一股用酱油闷炒熟了的黄豆的味道,因为二哥理发的同时还不时地打着饱嗝。
酱油闷炒黄豆,这在我家是从未吃过的,我妈从未弄过这道菜为我们下饭。那个时候我家很穷困,下饭菜除了腌萝卜就是黄豆做的大酱,如果有酱油闷炒黄豆,估计我和两个哥哥会把肚子撑的溜圆。但是我家的猪吃过炒黄豆。有一次猪病了,妈妈见它不爱吃食,便炒了黄豆碾碎了和在食里喂它。
每次理完发,父亲你总会拿着一个用高粱苗做的扫炕笤帚用力地扫着我的脖子,奋力将头发茬子扫下来。父亲每次都扫得我生疼,疼不堪耐。我猜着这可能是父亲对我每次气人或是与人打架的惩罚,在这里找准了惩处的位置。
后来听人说,这位二哥当时的家境原来是很富有的。他从长峪山搬到我们村,光是堂屋地上储备的椽子就有好几百根,要知道那个时候椽子很贵,一根要三五块钱呢。这在当时一个劳动工值才有两三毛钱的年代里,该是一笔多么大的财富啊。难怪后来我看到这位二哥穿着别人都穿不起的海军衫赶着生产队的牛车,那架势帅极了。
虽然二哥在我的眼里很帅,但他却一辈子没有讨上媳妇。
听人说他也曾爱上了一位姑娘,那位姑娘我见过的,模样很俊,大眼睛,红扑扑的脸蛋。我长大了才知道她是我远房婶子的妹妹。姑娘的父亲是村贫下中农代表。这个代表很是个大老粗,据说是从青龙逃荒搬到我们村子的。在那个年代,贫下中农地位最高,而我家级别最低。父亲是被下放的右派,就因了这个,两个哥哥都没有资格上高中,虽然村里有一地主家的子女都上了高中。我上小学时,这位代表常驻学校,经常给学生们讲话,为学生们忆苦思甜。有一次他解释孔夫子的男尊女卑思想,他曾说,什么叫做男尊女卑呢?就是男的俊了女的得背着,你说这孔老二(孔子名仲尼)反动不反动?
不知为何原因,这位贫下中农代表死活没有将女儿许配于这位二哥。听人说有一天下大雨,这位二哥跑到姑娘家的窗户底下,想去看一看自己的心上人,结果被姑娘的父亲发现,用大铁锹给拍了出来。
自那以后,这位二哥的神经就有点不好使了。干活的时候常常自言自语,生产队的牛车,队长也不让他赶了,原来白净的衬衫和他的海军衫也因了长时间不洗而变脏,再后来,他整个人也变得脏兮兮的,脸不洗,头发也不理。后来,他的房子不知道咋塌了,而放在堂屋地下的那好几百根椽子,也不知去了哪里。
没了房子,又得了神经病,沦落到讨饭的地步,村子里怜惜他,便从村里碾米房旁边收拾出一间小屋子让他住,可是冬天天气冷,有一天他在烤火的时候,不小心将屋子引燃,于是他便彻底没了住处。于是这里窝一宿,那里猫一夜的,也不知他是怎样度过那些冬天的。
其实,住对于一个人来说,倒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毕竟占不了多大的地方,而最大的问题则是吃饭。但我从没见到过他到别人家吃过一顿饭,或是要过一顿饭,无论是他富足的时候还是落魄的时候。经常在秋天割草的时候或是在春天挖野菜的时候,看见这位二哥在别人家收过秋的地里用脚翻踢着土疙瘩,寻找别人丢落下的白薯或是花生角。有一次我去同学家的苹果园里找同学玩,正巧听到这位二哥在道边喊:喂,看园子的,有没有落苹果啊?给个吃啊?我当时就想,这二哥已经到了这步田地,怎么还这么礼行,直接进果园里到树下摘几个吃岂有人知?
那是1982年的冬天吧,有一次村里演电影,就在大队部前面。人们或坐或站,看着电影,这位二哥躺在空地处,那个时候我年龄小,还不懂得怜惜他人,也没问一问这位二哥,躺在地上冷不冷?现在想来,那该是多么的冷啊!也不知那天的二哥肚子里吃的是什么。就在人们看着电影的时候,来了一辆乡里的公务车,就是那种叫做130的双排座。那个时候天也不是太黑,不知怎的,这位二哥一下子被车压到了,人们喊着:轧人了!轧人!司机闻声停下来。大家都围上去,当司机走过去问了问二哥有没有事?这位二哥很轻松的说:没事的,你走吧。
我是在来年的春天里再次碰到了这位二哥,看着他用手支撑着地面坐着走路,才知道他的脚在去年冬天那次事故中被轧坏了。他用手拄着地,正向一位卖菜的人要一颗圆白菜,嘴上说是太饿了。看着他用手撕着圆白菜往嘴里填的样子,我的心里很难受,我曾在中学课本上读到过孔乙己被打断了腿,脖子上吊着一个蒲团用手来走路,不想今天这位二哥也沦落到他这般境况。
再见到这位二哥,是在我们中学门口的小石桥边。那时正值夏日,他躺在柳树下休息。我都很久没见到过他了。听同学说他身上很臭,脚已经没有了,同学们说曾经看到他用玻璃将溃烂的脚从腿上割了下来,扔到了桥下,不知被什么东西给叼走了。
那年中考后我就去了县城去念书,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
后来听人说他死了。听说他还有一个妹妹,嫁在不远的村子。他死后,有人说他的哥哥曾经去找这位二哥的债主要账,那些人因为赌博曾经借过这位二哥的钱。当然,他的哥哥没有讨回来一块钱。人活着而且活成了那样都不还钱,人死了还能还么?恐怕借二哥钱的那些人巴不得二哥早些死掉呢。
虽然二哥已经死去了近四十年,但是他的模样依然不时地浮现在我的面前。能够守着一颗初心,为爱而痴狂,即便穷困潦倒,做人也从不亏心,从不混账,不偷不抢。真真地做到了穷而不堕,残也不伤。这,就是我记忆中的二哥赵景贵。
我出生在60年代一个贫困的小山村,赵景贵便是这个村落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
赵景贵,按照村中的辈分,我唤他二哥,虽然他的年纪比我的父亲小不了多少,但每次去他家,父亲都会拖着我的手,让我喊他二哥。
这位二哥家住在村子的西头,是和一位陈姓人家住在一个院子的。三间低矮的正房,东边一间半住的是老陈家的老两口和三个光棍儿子,西边的一间半是这位二哥家的。院子的南边是一个猪圈,紧挨着猪圈的两间小厢房住的是老陈家的二小子和他的媳妇。
二哥也是光棍。我从没有见到过他的老娘,也没有见到过他的老爹,只记得他在同村中有一个已经娶妻的大哥。
我去这位二哥家,不为别事,只为理发。每次去二哥家,父亲和我总是在他刚刚吃过晚饭之后。
我每次去他家,总能看父亲同其他几个男人在昏黄的灯光中吞着老旱烟,聊着我不懂的一些什么。二哥家屋子很窄小,虽然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汗臭混合着烟草的味道,但这绝不影响这位二哥为我理发。他理发的姿势很是优雅,右手拿着推子,左手拿着梳子,咔嚓几下,便梳一梳,咔嚓几下,便梳一梳。有时还会略沉下腰,曲膝端详一下。我坐在凳子上,总能闻道一股用酱油闷炒熟了的黄豆的味道,因为二哥理发的同时还不时地打着饱嗝。
酱油闷炒黄豆,这在我家是从未吃过的,我妈从未弄过这道菜为我们下饭。那个时候我家很穷困,下饭菜除了腌萝卜就是黄豆做的大酱,如果有酱油闷炒黄豆,估计我和两个哥哥会把肚子撑的溜圆。但是我家的猪吃过炒黄豆。有一次猪病了,妈妈见它不爱吃食,便炒了黄豆碾碎了和在食里喂它。
每次理完发,父亲你总会拿着一个用高粱苗做的扫炕笤帚用力地扫着我的脖子,奋力将头发茬子扫下来。父亲每次都扫得我生疼,疼不堪耐。我猜着这可能是父亲对我每次气人或是与人打架的惩罚,在这里找准了惩处的位置。
后来听人说,这位二哥当时的家境原来是很富有的。他从长峪山搬到我们村,光是堂屋地上储备的椽子就有好几百根,要知道那个时候椽子很贵,一根要三五块钱呢。这在当时一个劳动工值才有两三毛钱的年代里,该是一笔多么大的财富啊。难怪后来我看到这位二哥穿着别人都穿不起的海军衫赶着生产队的牛车,那架势帅极了。
虽然二哥在我的眼里很帅,但他却一辈子没有讨上媳妇。
听人说他也曾爱上了一位姑娘,那位姑娘我见过的,模样很俊,大眼睛,红扑扑的脸蛋。我长大了才知道她是我远房婶子的妹妹。姑娘的父亲是村贫下中农代表。这个代表很是个大老粗,据说是从青龙逃荒搬到我们村子的。在那个年代,贫下中农地位最高,而我家级别最低。父亲是被下放的右派,就因了这个,两个哥哥都没有资格上高中,虽然村里有一地主家的子女都上了高中。我上小学时,这位代表常驻学校,经常给学生们讲话,为学生们忆苦思甜。有一次他解释孔夫子的男尊女卑思想,他曾说,什么叫做男尊女卑呢?就是男的俊了女的得背着,你说这孔老二(孔子名仲尼)反动不反动?
不知为何原因,这位贫下中农代表死活没有将女儿许配于这位二哥。听人说有一天下大雨,这位二哥跑到姑娘家的窗户底下,想去看一看自己的心上人,结果被姑娘的父亲发现,用大铁锹给拍了出来。
自那以后,这位二哥的神经就有点不好使了。干活的时候常常自言自语,生产队的牛车,队长也不让他赶了,原来白净的衬衫和他的海军衫也因了长时间不洗而变脏,再后来,他整个人也变得脏兮兮的,脸不洗,头发也不理。后来,他的房子不知道咋塌了,而放在堂屋地下的那好几百根椽子,也不知去了哪里。
没了房子,又得了神经病,沦落到讨饭的地步,村子里怜惜他,便从村里碾米房旁边收拾出一间小屋子让他住,可是冬天天气冷,有一天他在烤火的时候,不小心将屋子引燃,于是他便彻底没了住处。于是这里窝一宿,那里猫一夜的,也不知他是怎样度过那些冬天的。
其实,住对于一个人来说,倒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毕竟占不了多大的地方,而最大的问题则是吃饭。但我从没见到过他到别人家吃过一顿饭,或是要过一顿饭,无论是他富足的时候还是落魄的时候。经常在秋天割草的时候或是在春天挖野菜的时候,看见这位二哥在别人家收过秋的地里用脚翻踢着土疙瘩,寻找别人丢落下的白薯或是花生角。有一次我去同学家的苹果园里找同学玩,正巧听到这位二哥在道边喊:喂,看园子的,有没有落苹果啊?给个吃啊?我当时就想,这二哥已经到了这步田地,怎么还这么礼行,直接进果园里到树下摘几个吃岂有人知?
那是1982年的冬天吧,有一次村里演电影,就在大队部前面。人们或坐或站,看着电影,这位二哥躺在空地处,那个时候我年龄小,还不懂得怜惜他人,也没问一问这位二哥,躺在地上冷不冷?现在想来,那该是多么的冷啊!也不知那天的二哥肚子里吃的是什么。就在人们看着电影的时候,来了一辆乡里的公务车,就是那种叫做130的双排座。那个时候天也不是太黑,不知怎的,这位二哥一下子被车压到了,人们喊着:轧人了!轧人!司机闻声停下来。大家都围上去,当司机走过去问了问二哥有没有事?这位二哥很轻松的说:没事的,你走吧。
我是在来年的春天里再次碰到了这位二哥,看着他用手支撑着地面坐着走路,才知道他的脚在去年冬天那次事故中被轧坏了。他用手拄着地,正向一位卖菜的人要一颗圆白菜,嘴上说是太饿了。看着他用手撕着圆白菜往嘴里填的样子,我的心里很难受,我曾在中学课本上读到过孔乙己被打断了腿,脖子上吊着一个蒲团用手来走路,不想今天这位二哥也沦落到他这般境况。
再见到这位二哥,是在我们中学门口的小石桥边。那时正值夏日,他躺在柳树下休息。我都很久没见到过他了。听同学说他身上很臭,脚已经没有了,同学们说曾经看到他用玻璃将溃烂的脚从腿上割了下来,扔到了桥下,不知被什么东西给叼走了。
那年中考后我就去了县城去念书,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
后来听人说他死了。听说他还有一个妹妹,嫁在不远的村子。他死后,有人说他的哥哥曾经去找这位二哥的债主要账,那些人因为赌博曾经借过这位二哥的钱。当然,他的哥哥没有讨回来一块钱。人活着而且活成了那样都不还钱,人死了还能还么?恐怕借二哥钱的那些人巴不得二哥早些死掉呢。
虽然二哥已经死去了近四十年,但是他的模样依然不时地浮现在我的面前。能够守着一颗初心,为爱而痴狂,即便穷困潦倒,做人也从不亏心,从不混账,不偷不抢。真真地做到了穷而不堕,残也不伤。这,就是我记忆中的二哥赵景贵。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