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坐落于太行山西麓,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上古传说神农尝百草,精卫填海,著名戏剧上党梆子、干板秧歌等均渊源于此。
  九十年代初,我们家从农村迁至小城,也是从那时开始,我的生活便与小城的朝朝暮暮相融在了一起。那时我正上小学,从家到学校,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这条路,要经过三个十字路口,和一条老街。自从父亲陪我走过一次之后,就再没有问过此事。他把一辆旧式二八杠自行车送给我,让我骑车去上学。在一次次跌跌撞撞以后,我的车技炉火纯青。上下学的路上,我能载三四个人,每次行走路上,宛如一场杂技表演,时不时还会引来路人的观望。即便我有这样的车技,但有时候,也难免要跟别人撞几次车。车子撞坏,双方也不讹诈,各修各的。回了家,只要父亲在,就让他给我修理。父亲将车把,脚踏板等,全部进行一次较正,然后叮嘱我,千万要注意安全。当我骑车出门后,父亲的话就抛之脑后。常常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就这样修修补补,成了那时最深的记忆。
  中学时期,家离学校近了许多,就再没有骑过那辆二八杠自行车。
  那时,学校对面有几家磁带屋。每逢上课,总有一些脍炙人口的港台金曲传入耳朵,那些歌曲有时就像一杯清晨的露水,甘甜清新,浸人心脾;有时又像一阵轻轻的春风,拂去了年少莫名的悲伤。放学后,约几个小友就急不可待地向磁带屋跑去,选好心仪的磁带,满意而归,每个晚上反复去聆听,做着一个又一个青春的美梦。
  小城中心,有一座电影院非常气派。经常与大城市同步,上映一些港台片和美国大片。然而一张五元钱的电影票,却让我望而却步。虽说平时父母也给一些零花钱,但除了用于零食和学习用品之外,就所剩无几。偶尔攒够了钱,看了电影,可看了一次还想着另一次。
  那时有个叫磊的小友,他跟我一个年级,又年龄相仿。有趣的是,我们并不是在学校认识的,而是相识在电影院门口。因为我喜欢电影,他也喜欢,我进不去,他也进不去。两个人时常干瞪着眼睛,我看着你,你看着我。等到电影开场,人群纷纷进场,我们就偷偷跟在后边,试着混进去,谁知检票员一把就拽住了我们。干什么?还想混进去!买票去!我俩被赶出来,但是也不会去买票,我们走远后,去商量着下一步对策。磊说,他曾看到过有人跳墙进去。我问他怎么跳?他告诉我,要等售票员检票的时候,从厕所外的那面高墙翻进去。我权衡之后,觉得这个办法可行。我和磊辗转至墙外,我让磊踩着我的肩膀先上去,然后他再把拽我上去。就这样试了几次果然好用。那些日子,我俩不花一分钱,看了好几次电影。
  当然凡事都有失误的时候,一个晚上,磊跳进去之后,正好遇到管理人员上厕所,当场就把他抓了个正着,我见状后便没再下去。磊出来后告诉我,那个管理员揪着他的耳朵,狠狠地批评了他,并且还让他把电影院里的卫生,全部打扫干净才放他出来。此后,我们便消停了一段时间。
  一天夜里,磊找到我说,有了新的办法对付管理员,于是带着我又去一探究竟。磊告诉我在跳墙时,可以先用一块石头扔进厕所里试探一下,要是有人,肯定会喊,咱们就跑。要是没人喊,我们就跳进去看电影。这个办法,还真好使。就这样,我和磊又干了许多次逃票的事。后来,因为磊的父母工作调动,他转学了,而我也再没有跳墙看过电影。和磊的故事也成了一段人生的精彩记忆。
  小城有一家商场,是当时最热闹的地方。商场销售日用百货,衣服帽鞋。记得,有一年临近春节,因为是客运高峰,父母去省城经营客运生意,当他们回来时,已晚上七点多。母亲内疚地跟我和弟弟说,你们挑吧,挑什么都行。可是所有小商店都已关门,只有那家商场还在营业。我们走进商场,母亲买年货,我们挑衣服,可是楼上楼下看了个遍,却没有一件称心如意,我们情绪非常低落。后来在商场将近打烊的时候,母亲给我和弟弟,各买了一双牛皮皮鞋。就这样我们家过了一个非常紧张的春节。那个春节也被我深深记在了心里,只是那双皮鞋却穿过岁月时空,时时重现眼前,让我挥之不去。不是因为那双皮鞋有多么珍贵,而是父母常年东奔西走的那段艰辛岁月,让我深刻认识到无论我们家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那些来时的路。
  小城的大十字路口,西南处有一家理发店。由于上学顺路原因,我时常去那家店里剪发。那时理发两元钱一次,每次师傅总要问我,剪“富城头”,还是“黎明头”,师傅这样问我,是因为那时香港“四大天王”人气火爆,满城都是他们的广告。剪发时,我也并不知道什么样的发型适合我。于是剪发师傅经常帮我主意,就富城头吧,你长的和他很像。他这句话,把我夸的云里雾里。我说好,就富城头。就这样,我理了许多次富城头。等我后来去省城读书才晓得,郭富城的头型,并不适合我。其实老师傅曾对每个年轻人说过同样的话。不过我并没有去埋怨他,反而我觉得应该去感激他,是他在无意间,让我在青春的年华里,建立了最大的自信,那份自信也一直陪伴着我,走了很远的路,看了无数的风景。
  那个时候,小城还没有公园。倒是有个类似公园的丘岭。我们几个小友,时常相约去那里拍照、挖泉水、放风筝。因为常去,便对附近的一座石塔产生了迷恋。为了搞清楚原由,我们曾钻进塔里很多次,塔的内部结构并无什么玄机,有楼层,有窗户,有石阶。内部还刻有许多人的名字,当然是与我们同等大小的孩子刻下的。在那些名字里,有我有认识的,也有我不认识的。为了效仿他们,我也刻下过自己的名字。只是不晓得,是否也会有人注意到,我想,或许这已经不太重要了,关键是那班一起钻过塔的小友,是否还会如我一样,想起那段美好的往事。
  我曾问过一些人,这塔的用途,他们告诉我,是为小城的风水所筑。改革开放初期,小城曾一度辉煌,有许多工厂在这里诞生,并做大做强。后来,由于管理落后,工厂倒闭,职工下岗,许多人失去了经济来源,沦为贫困人群。为了振兴小城的经济,重走复兴之路,在多措并举的推动下,就顺便修筑了石塔。旨在祝愿全城百姓,于生活相息的各方面,都能风调雨顺,获得幸福安康。有时事情就是那么玄妙,所盼祈福成真,小城飞速发展,铺设城际快速公路,通行公交车,盖起高楼大夏,还修建高铁横贯南北,小城进入了一小时城市生活圈。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事情,如今生活如此便捷,给老百姓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选择,小城也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民间艺术之乡,书法之乡……
  小城南边,还有一条河流,早在《明潞安府志》就有记载:“在州城东南八十里,源出雄山,流舆八谏水合,西至长子,县李末村,会与浊漳。”----这便是小城的母亲河。
  年少时,我曾去那条河里摸鱼捉虾。我也曾多少次走进小河里,用心感受那些河水,经我的身体穿梭而过的那番清凉。那河面升起的朝阳,降下的落日,我亲眼见证过它的美丽。那条小河也是我年少以来,见到过最长,最宽,最大的河流。只是年的少时光,如梦如歌,转瞬即逝。成家立业之后,因为锁事缠事,很少再去观看小城里的那条河流。也是从朋友处才听说,近些年小河治理已被列入城市绿色发展建设重点项目,如今正在加强生态修复,未来将成为一处独特的湿地景观。同时全面打造成集防洪减灾、旅游观光、生态休闲等于一体的生态带和居住带,最终成为最优、最美,横贯城乡的绿色长廊。
  记忆中的小城,如今已发生了巨变,但无论岁月如何更迭和流逝,小城已将化做一份独特的记忆融进到我的血脉,在我的身体里永远流趟着。
  2023年,9月13日,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网。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左宗棠由泾州进驻平凉,接陕甘总督印。他和当地人民关系融洽,百姓称赞他有“孔子之雅风”。《清史稿》亦载:“(左宗棠)善于治民,每克一地,招徕抚绥,众至如归...

我每天早晚打开手机里的收音机,将频率调到100兆赫,就听到一个非常熟悉的呼号——“利川人民广播电台”!这个久违了的呼号,这个音质优美清晰、带有磁性的播音,唤起了我在40多年前与广播...

这张照片陈旧、泛黄,甚至隐约看得出因潮湿留下的斑渍,一切都在说明这是年代久远、之间经历诸多变故、辗转等的缘故造成的。但是这些都丝毫不减照片上那位军人英武帅气、潇洒俊朗的形象...

离开故乡差不多快二十余年,我的脑海中一直装满了儿时的记忆,这么多年来,走南闯北,寄居异乡,都未曾与故乡脱过节,故乡的每一处山坡沟壑,田间地头,老屋禾场,男女老幼,小桥流水…...

赵家沟秋日的天,就像被人捅破了一样,下着绵绵不断的细雨。 第二天一早,隔房老辈子赵东尧来到远斌家,进门就说:“东祥老弟啊,听说你家大崽回来了,我女今天结婚,请你们吃酒,还有你...

人生在世,总会出现与某人或与某物的一次不期而遇。当我再次看到土豆花开的那一刻,我宁愿相信是命运的安排。 夏日的风,把我吹到郊外。漫步在田埂上,放眼望去田野一片郁郁葱葱,空气中...

一 延安有个享誉海内外的“枣园”,那是中国红色革命的发源地。我说的是“枣院”,在我的老家老街上,一处散石墙,没有院门,一棵大枣树,生在散石墙根,是老街的第二风景,人们都称这里...

一 2017年国庆曾去到敦煌鸣沙山,让我一直意犹未尽那次的沙漠之旅。在2023初秋时节,来到响沙湾,说偶然,也不偶然。 响沙湾位于库布其沙漠的最东端。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而响沙...

如果说每个地方都有一个神奇的传说,那么湘西天雷山的大山里就有那么一口水井,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天泉。天泉就位于天雷山的半山腰上,是一口全年不干也不会溢出去的泉眼。传说清朝中...

一 癸卯年八月十四,太阳只剩下小半拉脸,,留下最后一丝光辉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 老杨开着黑色轿车沿105省道直行,路过华英村时,坐在副驾驶的江大师提醒老杨“右拐,慢点……” 我的身体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