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在我二年级的时候就去世了,虽然他在我生命中没有存在几年,但是却给我留下了很多回忆。
听母亲讲,姥爷是个苦命的人。在他十岁左右的时候,他的亲生母亲就撇下父亲和他弟兄三个去世了。后来,赶上饥荒年,一个外地的女人带着一个小男孩,逃荒流落到我们这边,姥爷的父亲看她母子两个可怜,就收留了她母子。再后来,女人看姥爷的父亲是个好人,就嫁给了她,从此姥爷就有了后娘,又多了一个弟弟。跟后娘结婚两年,姥爷的父亲也因病去世了,后娘带着他们弟兄四个相依为命。后来,在牛棚里,姥爷捡了一个在襁褓里的女婴,抱回了家,从此,姥爷又多了一个妹妹,这个弃婴这就是我的姑姥姥,所以姥爷姊妹五人。
虽然是后娘,但是姥爷对老姥(曾外祖母)非常孝顺,对弟弟妹妹非常疼爱。姥爷为人善良可亲、勤快能干、脑子又好使。在那个年代,姥爷也上了几年学,虽是小学文化,但是也算村里有文化的了。所以,姥爷当过生产队的会计,使用的那把算盘,我小时候经常拿着当玩具玩。
在我们眼里,姥爷不仅是个全才,还是个闲不住的人。姥爷会的手艺很多,如盖房子、钜缸钜碗、编筐、做家具等等,农活就更不用说了。除了这些,还会烧梨(治疗慢性咽炎的偏方),母亲常说我的慢性咽炎,要是姥爷活着给烧几个梨一吃就好了。所以,父亲常说姥爷是个大能人,什么都会。
在我印象中,姥爷就没有闲着过。农忙时,他在地里忙农活;闲了就出去打工,或者在附近的工地盖房子;入冬后,就在家编筐、编篮子,反正是不舍得歇着。小时候,去他家走亲戚,每次到地方就看到姥爷在忙。就算是下大雪,他也在牛棚里编筐,看到我们去了就赶紧生火盆让我们烤火,我和妹妹就边烤火边看他编筐。
姥爷对母亲格外疼爱,毕竟母亲是老大,出嫁早。母亲和父亲结婚后,姥爷和父亲非常对脾气,聊得来,就把父亲当儿子看待。他每次出去打工回来的当天,必定去我家看望母亲,也给我们带些零食。以前交通不发达,汽车不准时,往往到家时都是深更半夜,当时就算是父亲打工回来也经常赶到半夜。每次半夜到家,天一亮就得去我家。姥姥就说他刚到家就要去我家,也不嫌累。他笑着说不累,那么久没有见母亲了,很想念母亲,恨不得马上就到我家。姥姥没办法,就随他去了。
姥爷每次去我家,都要买好菜和酒,从来不让母亲麻烦再做菜。父亲说有次早上他去赶集,正好碰到姥爷要来我家。他让姥爷在集上先等他一会儿,说去办点事就回来,其实父亲是去买菜了。等父亲买好菜去找姥爷,发现姥爷在另一家熟食店,已经买好了菜,两个人相视而笑。回到家,爷俩开怀畅饮,举杯相庆。每次提起这件往事,父亲就觉得很有趣。
姥爷爱喝酒,最喜欢的就是和父亲一起喝酒,每次去走亲戚,他都要和父亲喝点。舅舅不喝酒,所以从来不会陪他饮酒。当时,我家买了小四轮(四轮拖拉机),舅舅家买的是大篷车(三轮拖拉机),大篷车不能犁地,所以每到种麦时,父亲就会去帮姥爷家犁地。当时父亲出门都爱带着我,所以小时候也没少跟着父亲出去见识世面。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放秋忙假,父亲去帮姥爷家犁地,我也去了。姥爷家的地比较多,那天犁到天黑才犁完。晚上,姥爷就让姥姥炒几个菜,想和父亲喝点。在姥爷家吃过饭已经将近晚上九点了,我和父亲才回家。姥爷和父亲喝酒都有度,并没有喝多,但是天那么晚了,姥姥还是有点儿担心,临走千叮咛万嘱咐的。
当时,我刚学会自行车没多久,到哪都爱骑着自行车。父亲就开着小四轮照着路在前面走,我骑着自行车在后面跟着。但是,那辆自行车的车链子经常断,没想到走到半路,车链子又断了。父亲赶紧停车下来看,但是没有工具没法修啊,父亲看到路边种的有麻,就折了两根麻,把皮拨下来当个临时的绳子,牵引着我的自行车。因为路不平,父亲在前面开车一会儿一踩刹车,我也及时刹车。再一走,我刹车还来得及松开,就把麻绳挣断了。没办法,父亲就让我开车,他推着自行车在后面跟着。当时父亲才教会我开车,我开得还不熟练,而且没怎么在路上开过。父亲就给我挂上一档,我开得犹如蜗牛爬的一样慢,两公里的路,我们走了好久才到家。
姥爷不但爱喝酒,而且烟瘾也很大,每天都要抽两包烟,但是从来不舍得抽好烟。当时,都是抽两毛钱一盒的那种不带过滤嘴的烟,后来涨价到五毛。再后来,这种不带滤嘴的烟,慢慢退出了市场,姥爷还是抽最便宜的烟。当时我们那流行的是一种牌子为“芒果”的烟,两块钱一盒。姥爷会泥业活,经常去给人家盖房子,当时盖房子,除了工钱,每天还要给一个师傅一包烟。再加上姥爷干着活,手里经常有零花钱,所以姥爷家不断烟。而当时我家条件不太好,父亲也会抽烟,所以每次去走亲戚,姥爷都会把存的烟给父亲一些,省得父亲再花钱去买烟。
我小时候,经常住在姥爷家,也爱前后跟着姥爷,姥姥说我是姥爷的“小尾巴”。我当时胳膊上因为打防疫针感染了,起了一个大脓包,医生就一剪子给剪了,把里面的浓水用刀子刮干净,然后胳膊上留了一个大洞,需要天天去诊所换药。在家时,父亲带我去换,在姥爷家时,姥爷带我去换。
姥爷家有两个“宝贝”。一个是算盘,一个是劈藤条的小镰刀。每次去了,我就会坐在算盘上,让妹妹在前面拉,把算盘当作小车,姥爷也不生气,任由我们玩耍。姥爷去割藤条的时候,我也跟着去,拿着小镰刀学着姥爷劈藤条。结果可想而知,一下就劈到了手指上,血流不止,姥爷看到后马上抱着我往诊所跑。从此,手指上就留了一个疤。夏天的时候,跟着姥爷去场里看麦子。当时,传说晚上有专门剜小孩子眼睛的,姥爷就让我睡到小庵的最里面,恐怕半夜遇到剜眼贼。
姥爷很能干,五十多岁了,还天天去工地干活。工地上基本没有比他年龄更大的工人了,而且当时没有吊机,一切工序都是靠人工。那年刚过完年,姥爷就去干工地了。本来一切如常,但是有天在工地抬水泥板的时候,姥爷突然感觉岔气了,腹部剧烈疼痛。当时还以为是因为其他三人都是年轻人,他年纪比较大,力气没有用均匀,岔气了。但是,此后一直疼,姥爷实在是忍受不了了,姥姥和舅舅就带着姥爷去县医院检查。医生看了结果,就让姥爷在外等着,告诉姥姥说是肝癌,当时姥姥听了犹如晴天霹雳,简直不敢相信。医生告诉姥姥说最好再去省医院检查检查,确认一下,并嘱咐别把结果告诉姥爷,省得他心理承受不了。
回来后,姥爷问怎么了,姥姥告诉他没什么问题,就是干活累的了。然后,姥姥就把姥爷的情况告诉了母亲和父亲。毕竟要去省医院的话,姥姥去不了,舅舅又从来没有出过远门,不知道怎么去省医院。父亲知道后,就带着姥爷去了省医院,到地方医生再次确认是肝癌,而且已到了晚期,没有治疗的必要了。医生就开些止疼药,并嘱咐父亲说老人想吃些什么就尽量满足他吧,毕竟剩下的日子不多了,再次嘱咐别把真相告诉姥爷。
都到省医院看病了,姥爷心里也知道一定不是小病,就一直追问父亲是什么病。父亲心想再告诉他没问题,他是不会相信的,就告诉他是乙肝,遵医嘱按时吃药,不要抽烟,不要喝酒,在家好好歇着就会好转的。听了医生的话,姥爷那么大的烟瘾,说断就断了,自此再也没有抽过一支烟。
回到家后,大家就让姥爷天天在家歇着,什么活都不让他干了,就问他想吃什么。开始他也没有往癌症上想,怕花钱,就说什么都不想吃。父亲、母亲、姥姥就开始到处向人打听,有没有什么偏方或者其他方法可以治疗姥爷的病,毕竟大家都想让姥爷多活一天是一天啊,所以就病急乱投医。后来,听说壁虎泡药酒可以治疗癌症,大家就开始逮壁虎。当时只记得父亲每天晚上都会拿着一支竹竿和一个非常大的玻璃罐头瓶子,出去逮壁虎。当时已经是三四月份,天气转暖了,壁虎也出来了,每天半夜父亲都会带回来满满一瓶壁虎,第二天一大早就给姥爷送去。
后来,父亲每次讲起来姥爷吃壁虎,心里就发毛说:“当时看着壁虎就寒颤人(河南方言恶心人的意思),更别说吃了,但是你姥爷眉头都不皱一下就吃下去了。可能他当时心里也知道自己的病严重了,他也想多活几天啊。”
唉,都说生死有命,等真的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时候,谁的心里都会觉得煎熬吧?这种慢慢等死的感觉,真得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但凡有一丝的希望,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紧紧攥着不敢松手。
后来,姥爷心里可能也知道自己没救了,也就想开了,想吃什么就告诉姥姥。可是他说的食物,那个时候很罕见。他告诉姥姥说想吃烧鸡,但是集上没有卖的啊。姥姥很发愁,就告诉了父亲,父亲就骑车去镇上给他买了一只,姥爷吃了几口说这辈子还是第一次吃烧鸡,真的很好吃。听完姥爷的话,父亲扭过头去,偷偷的抹泪。
第二次,姥爷不知在哪听说了哈密瓜,就说想吃哈密瓜。现在哈密瓜是很常见的水果,那年月别说哈密瓜了,就连苹果橘子不到季节都见不到。这就更让姥姥犯愁了,父亲告诉姥姥别犯愁,他去县城看看有没有,县城要是没有就去市里问,市里再没有就去省城,绝对让姥爷吃上哈密瓜。父亲就骑自行车去了县城,皇天不负有心人,父亲在县城买到了哈密瓜。县城距离我家二十公里,父亲一上午就回来了,到家赶紧给姥爷切开。姥爷尝了一块,说真甜,就是死了也没遗憾了,夸父亲真孝顺。姥姥让他别胡说,说再有什么想吃了就说,还让父亲去给他买。但是,从那以后,姥爷再也没有提过想吃什么。
日子在指缝间不经意地流逝。姥爷因为癌症日渐消瘦,虽然后期也会疼,但是他从来没有喊过一声疼。就是到最后,大家也没有告诉他是癌症,但是他也感觉到自己一天不如一天了,也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他在最后的日子里,天天坐在院里,呆呆地看着西边院子里的大树有没有被出掉(砍掉,我们叫砍树为出树)。因为我们那边老人去世之前,都会出掉自家的树,提前把棺材做好备着。为了不让姥爷过度忧虑,安安心心的走,直到姥爷去世的当天,才把树出掉,父亲带人连夜打出了一副棺材。
姥爷去世时,我和妹妹还小,母亲就没有让我们去见姥爷最后一面,每天还是让我们正常去上学。直到姥爷出殡那天,才让我们请了假去送姥爷最后一程,而母亲为了照顾姥爷也在姥姥家住了好久了。父亲则是每天早上去,晚上回来。我记得很清晰,那天一大早,父亲就在向爷爷请教怎么在葬礼上行礼。我们那边老人去世,女婿要带头行大礼,大礼的种类有很多,有九拜、十二拜、二十四拜,其中最难的就是二十四拜。而父亲要行的就是二十四拜,但是对这种拜礼又不是太熟悉,就请教爷爷,毕竟爷爷经历过也见多的。(二十四拜曾在之前写过的《人生大事》里介绍过,在此不再赘述。)
那天早上吃过饭,父亲就带着我和妹妹去参加姥爷的葬礼了。路上父亲嘱咐我们,到地方妹妹去屋里找母亲,我则跟着父亲。刚进院门,一片哭声和响器声,父亲就开始哭,我跟在父亲后面哭。到灵堂前父亲“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我也跟着跪下来,妹妹则去灵堂内找母亲了。我和父亲在姥爷棺材前哭了一会儿,就有人把我们拉了起来。然后姑姥就把我和妹妹带到东院去和几个表弟妹玩了,等行礼结束,中午吃饭的时候,才把我们几个叫回去。
吃过午饭,舅舅在院里大喊一声“大爷(我们那上辈人对爸的称呼)……”,后面喊的什么,我就不记得了。然后开始起灵,浩浩荡荡的把棺材抬到坟地,棺材入土,盖上封土,姥爷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姥爷虽然只在我的生命中存在九年,但是却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姥爷一辈子为人和善、勤劳能干、和蔼可亲,从来没有见他急过眼,对子女,对家庭都很负责。村里谁家有困难也没少帮人家,他去世后,村里的人都说姥爷年纪轻轻就去世了,这样的大好人不该这么早去世,都为此感到惋惜。
如今,姥爷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但是每每想起这些往事,他那慈祥的面孔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
听母亲讲,姥爷是个苦命的人。在他十岁左右的时候,他的亲生母亲就撇下父亲和他弟兄三个去世了。后来,赶上饥荒年,一个外地的女人带着一个小男孩,逃荒流落到我们这边,姥爷的父亲看她母子两个可怜,就收留了她母子。再后来,女人看姥爷的父亲是个好人,就嫁给了她,从此姥爷就有了后娘,又多了一个弟弟。跟后娘结婚两年,姥爷的父亲也因病去世了,后娘带着他们弟兄四个相依为命。后来,在牛棚里,姥爷捡了一个在襁褓里的女婴,抱回了家,从此,姥爷又多了一个妹妹,这个弃婴这就是我的姑姥姥,所以姥爷姊妹五人。
虽然是后娘,但是姥爷对老姥(曾外祖母)非常孝顺,对弟弟妹妹非常疼爱。姥爷为人善良可亲、勤快能干、脑子又好使。在那个年代,姥爷也上了几年学,虽是小学文化,但是也算村里有文化的了。所以,姥爷当过生产队的会计,使用的那把算盘,我小时候经常拿着当玩具玩。
在我们眼里,姥爷不仅是个全才,还是个闲不住的人。姥爷会的手艺很多,如盖房子、钜缸钜碗、编筐、做家具等等,农活就更不用说了。除了这些,还会烧梨(治疗慢性咽炎的偏方),母亲常说我的慢性咽炎,要是姥爷活着给烧几个梨一吃就好了。所以,父亲常说姥爷是个大能人,什么都会。
在我印象中,姥爷就没有闲着过。农忙时,他在地里忙农活;闲了就出去打工,或者在附近的工地盖房子;入冬后,就在家编筐、编篮子,反正是不舍得歇着。小时候,去他家走亲戚,每次到地方就看到姥爷在忙。就算是下大雪,他也在牛棚里编筐,看到我们去了就赶紧生火盆让我们烤火,我和妹妹就边烤火边看他编筐。
姥爷对母亲格外疼爱,毕竟母亲是老大,出嫁早。母亲和父亲结婚后,姥爷和父亲非常对脾气,聊得来,就把父亲当儿子看待。他每次出去打工回来的当天,必定去我家看望母亲,也给我们带些零食。以前交通不发达,汽车不准时,往往到家时都是深更半夜,当时就算是父亲打工回来也经常赶到半夜。每次半夜到家,天一亮就得去我家。姥姥就说他刚到家就要去我家,也不嫌累。他笑着说不累,那么久没有见母亲了,很想念母亲,恨不得马上就到我家。姥姥没办法,就随他去了。
姥爷每次去我家,都要买好菜和酒,从来不让母亲麻烦再做菜。父亲说有次早上他去赶集,正好碰到姥爷要来我家。他让姥爷在集上先等他一会儿,说去办点事就回来,其实父亲是去买菜了。等父亲买好菜去找姥爷,发现姥爷在另一家熟食店,已经买好了菜,两个人相视而笑。回到家,爷俩开怀畅饮,举杯相庆。每次提起这件往事,父亲就觉得很有趣。
姥爷爱喝酒,最喜欢的就是和父亲一起喝酒,每次去走亲戚,他都要和父亲喝点。舅舅不喝酒,所以从来不会陪他饮酒。当时,我家买了小四轮(四轮拖拉机),舅舅家买的是大篷车(三轮拖拉机),大篷车不能犁地,所以每到种麦时,父亲就会去帮姥爷家犁地。当时父亲出门都爱带着我,所以小时候也没少跟着父亲出去见识世面。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放秋忙假,父亲去帮姥爷家犁地,我也去了。姥爷家的地比较多,那天犁到天黑才犁完。晚上,姥爷就让姥姥炒几个菜,想和父亲喝点。在姥爷家吃过饭已经将近晚上九点了,我和父亲才回家。姥爷和父亲喝酒都有度,并没有喝多,但是天那么晚了,姥姥还是有点儿担心,临走千叮咛万嘱咐的。
当时,我刚学会自行车没多久,到哪都爱骑着自行车。父亲就开着小四轮照着路在前面走,我骑着自行车在后面跟着。但是,那辆自行车的车链子经常断,没想到走到半路,车链子又断了。父亲赶紧停车下来看,但是没有工具没法修啊,父亲看到路边种的有麻,就折了两根麻,把皮拨下来当个临时的绳子,牵引着我的自行车。因为路不平,父亲在前面开车一会儿一踩刹车,我也及时刹车。再一走,我刹车还来得及松开,就把麻绳挣断了。没办法,父亲就让我开车,他推着自行车在后面跟着。当时父亲才教会我开车,我开得还不熟练,而且没怎么在路上开过。父亲就给我挂上一档,我开得犹如蜗牛爬的一样慢,两公里的路,我们走了好久才到家。
姥爷不但爱喝酒,而且烟瘾也很大,每天都要抽两包烟,但是从来不舍得抽好烟。当时,都是抽两毛钱一盒的那种不带过滤嘴的烟,后来涨价到五毛。再后来,这种不带滤嘴的烟,慢慢退出了市场,姥爷还是抽最便宜的烟。当时我们那流行的是一种牌子为“芒果”的烟,两块钱一盒。姥爷会泥业活,经常去给人家盖房子,当时盖房子,除了工钱,每天还要给一个师傅一包烟。再加上姥爷干着活,手里经常有零花钱,所以姥爷家不断烟。而当时我家条件不太好,父亲也会抽烟,所以每次去走亲戚,姥爷都会把存的烟给父亲一些,省得父亲再花钱去买烟。
我小时候,经常住在姥爷家,也爱前后跟着姥爷,姥姥说我是姥爷的“小尾巴”。我当时胳膊上因为打防疫针感染了,起了一个大脓包,医生就一剪子给剪了,把里面的浓水用刀子刮干净,然后胳膊上留了一个大洞,需要天天去诊所换药。在家时,父亲带我去换,在姥爷家时,姥爷带我去换。
姥爷家有两个“宝贝”。一个是算盘,一个是劈藤条的小镰刀。每次去了,我就会坐在算盘上,让妹妹在前面拉,把算盘当作小车,姥爷也不生气,任由我们玩耍。姥爷去割藤条的时候,我也跟着去,拿着小镰刀学着姥爷劈藤条。结果可想而知,一下就劈到了手指上,血流不止,姥爷看到后马上抱着我往诊所跑。从此,手指上就留了一个疤。夏天的时候,跟着姥爷去场里看麦子。当时,传说晚上有专门剜小孩子眼睛的,姥爷就让我睡到小庵的最里面,恐怕半夜遇到剜眼贼。
姥爷很能干,五十多岁了,还天天去工地干活。工地上基本没有比他年龄更大的工人了,而且当时没有吊机,一切工序都是靠人工。那年刚过完年,姥爷就去干工地了。本来一切如常,但是有天在工地抬水泥板的时候,姥爷突然感觉岔气了,腹部剧烈疼痛。当时还以为是因为其他三人都是年轻人,他年纪比较大,力气没有用均匀,岔气了。但是,此后一直疼,姥爷实在是忍受不了了,姥姥和舅舅就带着姥爷去县医院检查。医生看了结果,就让姥爷在外等着,告诉姥姥说是肝癌,当时姥姥听了犹如晴天霹雳,简直不敢相信。医生告诉姥姥说最好再去省医院检查检查,确认一下,并嘱咐别把结果告诉姥爷,省得他心理承受不了。
回来后,姥爷问怎么了,姥姥告诉他没什么问题,就是干活累的了。然后,姥姥就把姥爷的情况告诉了母亲和父亲。毕竟要去省医院的话,姥姥去不了,舅舅又从来没有出过远门,不知道怎么去省医院。父亲知道后,就带着姥爷去了省医院,到地方医生再次确认是肝癌,而且已到了晚期,没有治疗的必要了。医生就开些止疼药,并嘱咐父亲说老人想吃些什么就尽量满足他吧,毕竟剩下的日子不多了,再次嘱咐别把真相告诉姥爷。
都到省医院看病了,姥爷心里也知道一定不是小病,就一直追问父亲是什么病。父亲心想再告诉他没问题,他是不会相信的,就告诉他是乙肝,遵医嘱按时吃药,不要抽烟,不要喝酒,在家好好歇着就会好转的。听了医生的话,姥爷那么大的烟瘾,说断就断了,自此再也没有抽过一支烟。
回到家后,大家就让姥爷天天在家歇着,什么活都不让他干了,就问他想吃什么。开始他也没有往癌症上想,怕花钱,就说什么都不想吃。父亲、母亲、姥姥就开始到处向人打听,有没有什么偏方或者其他方法可以治疗姥爷的病,毕竟大家都想让姥爷多活一天是一天啊,所以就病急乱投医。后来,听说壁虎泡药酒可以治疗癌症,大家就开始逮壁虎。当时只记得父亲每天晚上都会拿着一支竹竿和一个非常大的玻璃罐头瓶子,出去逮壁虎。当时已经是三四月份,天气转暖了,壁虎也出来了,每天半夜父亲都会带回来满满一瓶壁虎,第二天一大早就给姥爷送去。
后来,父亲每次讲起来姥爷吃壁虎,心里就发毛说:“当时看着壁虎就寒颤人(河南方言恶心人的意思),更别说吃了,但是你姥爷眉头都不皱一下就吃下去了。可能他当时心里也知道自己的病严重了,他也想多活几天啊。”
唉,都说生死有命,等真的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时候,谁的心里都会觉得煎熬吧?这种慢慢等死的感觉,真得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但凡有一丝的希望,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紧紧攥着不敢松手。
后来,姥爷心里可能也知道自己没救了,也就想开了,想吃什么就告诉姥姥。可是他说的食物,那个时候很罕见。他告诉姥姥说想吃烧鸡,但是集上没有卖的啊。姥姥很发愁,就告诉了父亲,父亲就骑车去镇上给他买了一只,姥爷吃了几口说这辈子还是第一次吃烧鸡,真的很好吃。听完姥爷的话,父亲扭过头去,偷偷的抹泪。
第二次,姥爷不知在哪听说了哈密瓜,就说想吃哈密瓜。现在哈密瓜是很常见的水果,那年月别说哈密瓜了,就连苹果橘子不到季节都见不到。这就更让姥姥犯愁了,父亲告诉姥姥别犯愁,他去县城看看有没有,县城要是没有就去市里问,市里再没有就去省城,绝对让姥爷吃上哈密瓜。父亲就骑自行车去了县城,皇天不负有心人,父亲在县城买到了哈密瓜。县城距离我家二十公里,父亲一上午就回来了,到家赶紧给姥爷切开。姥爷尝了一块,说真甜,就是死了也没遗憾了,夸父亲真孝顺。姥姥让他别胡说,说再有什么想吃了就说,还让父亲去给他买。但是,从那以后,姥爷再也没有提过想吃什么。
日子在指缝间不经意地流逝。姥爷因为癌症日渐消瘦,虽然后期也会疼,但是他从来没有喊过一声疼。就是到最后,大家也没有告诉他是癌症,但是他也感觉到自己一天不如一天了,也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他在最后的日子里,天天坐在院里,呆呆地看着西边院子里的大树有没有被出掉(砍掉,我们叫砍树为出树)。因为我们那边老人去世之前,都会出掉自家的树,提前把棺材做好备着。为了不让姥爷过度忧虑,安安心心的走,直到姥爷去世的当天,才把树出掉,父亲带人连夜打出了一副棺材。
姥爷去世时,我和妹妹还小,母亲就没有让我们去见姥爷最后一面,每天还是让我们正常去上学。直到姥爷出殡那天,才让我们请了假去送姥爷最后一程,而母亲为了照顾姥爷也在姥姥家住了好久了。父亲则是每天早上去,晚上回来。我记得很清晰,那天一大早,父亲就在向爷爷请教怎么在葬礼上行礼。我们那边老人去世,女婿要带头行大礼,大礼的种类有很多,有九拜、十二拜、二十四拜,其中最难的就是二十四拜。而父亲要行的就是二十四拜,但是对这种拜礼又不是太熟悉,就请教爷爷,毕竟爷爷经历过也见多的。(二十四拜曾在之前写过的《人生大事》里介绍过,在此不再赘述。)
那天早上吃过饭,父亲就带着我和妹妹去参加姥爷的葬礼了。路上父亲嘱咐我们,到地方妹妹去屋里找母亲,我则跟着父亲。刚进院门,一片哭声和响器声,父亲就开始哭,我跟在父亲后面哭。到灵堂前父亲“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我也跟着跪下来,妹妹则去灵堂内找母亲了。我和父亲在姥爷棺材前哭了一会儿,就有人把我们拉了起来。然后姑姥就把我和妹妹带到东院去和几个表弟妹玩了,等行礼结束,中午吃饭的时候,才把我们几个叫回去。
吃过午饭,舅舅在院里大喊一声“大爷(我们那上辈人对爸的称呼)……”,后面喊的什么,我就不记得了。然后开始起灵,浩浩荡荡的把棺材抬到坟地,棺材入土,盖上封土,姥爷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姥爷虽然只在我的生命中存在九年,但是却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姥爷一辈子为人和善、勤劳能干、和蔼可亲,从来没有见他急过眼,对子女,对家庭都很负责。村里谁家有困难也没少帮人家,他去世后,村里的人都说姥爷年纪轻轻就去世了,这样的大好人不该这么早去世,都为此感到惋惜。
如今,姥爷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但是每每想起这些往事,他那慈祥的面孔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 2020-04-05姥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