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见我的初中历史老师已有数十年,若不是偶然间听到他去世的消息,也许我还是想不起他。
  上月末,我一个本家侄女出阁,作为亲派近枝,又是长辈,赶回老家去出席理所当然。在洋洋喜气的笼罩下,一众亲朋好友高谈阔论,不知不觉中已经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浓浓的喜庆气氛,加上酒精开始发挥效力,我的大脑开始变得有些发飘。正当默然坐在席间,点上一支香烟之际,忽听到远方隐约传来几响鞭炮声。
  “邻村有事了?”我问邻座的堂哥。他讯息灵通,对周边三村五里的大事小情没有不知晓的。
  “嗯呐。崔庄的张老师前天没了,明天出殡。”
  “张老师?哪个张老师?”
  “就是以前在镇中教学的张老师。对了,你上学那会儿是不是还教过你们历史?”
  “你说的是张德胜张老师?”
  “对,就是他。挺好个人,岁数也不算大,说走就走了。”
  “啥毛病?”
  “听说是急病,心脑梗之类吧。听崔瘸子说他当天午后还去大槐树那儿下棋,可天还没黑人就没了,都没来得及送去医院。不过这样也好,不受罪。人这一辈子啊,唉……”堂哥有些感慨,仰脖又喝干一杯酒。
  从堂哥口中得知这个消息,我有些莫名的惊愕。
  二十多年前,我在镇上读初中时,张德胜老师就是我们三班的历史老师,并兼着四班的班主任。在我的记忆里,他的年岁应与我父亲相仿,算起来那时也就四十出头,高挑清瘦的身材,一头与年纪不相称的半白短发,一张国字脸上鼻直口阔,尤其是那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很有辨识度。他平时表情严肃,不苟言笑,虽然不戴眼镜,但看起来同样文绉绉。可若看他穿戴又根本不像知识分子,虽不邋遢却也不讲究,有时他会穿着干农活的衣服就来到课堂。校领导找他谈过几次,为人师表不仅要有师德,也要注意下外在形象,但他却依然我行我素。
  听父辈说,张德胜老师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可叹在六十年代双双亡故,当时还不到二十岁的他就投奔到崔庄的表叔家。表叔是一个老光棍,独门独户,有钱宁可吃喝了也不会去买件像样的衣裳,估计张老师衣冠随性的习惯就是在那时养成的。不过张德胜老师自小受到父母的熏陶,对学习知识很有兴趣,后来恢复高考后他考上了师范学院,毕业后就被分到了镇中当老师。再后来他表叔死了,他一手给操办完后事,便在老房里扎下了根,在这里娶妻生子。
  也许是我对于师生情过于淡漠的缘故,自从初中毕业到县城读高中后,仅有一次回镇中探望过老师们,现在回想起来,早已记不清当时都见到了谁。班主任赵老师肯定是要见的,但印象已很模糊。张德胜老师也肯定见了,之所以对他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在那次见面中,别的老师多是随便聊聊近况,只有张老师鼓励我好好学习,争取考上一个好大学,并对我露出一个难得一见的微笑。这之后,我与他便从未谋面,也从未有过联系,更没有听到过关于他的音讯。
  谁料,再次听闻关于他的消息,竟然是从堂哥口中传出的噩耗。而就因为提到他,我脑海里残存的记忆就像打开了闸门,往事奔涌而出。
  
  二
  历史虽然是副科,但张老师给我们讲课时没有丝毫马虎,而且一直坚持留家庭作业的习惯,为此当时同学们多有抱怨。
  我上初中那时候史、地、生这些副科中考是不考的,所以诸如地理、生物这些任课老师一般都是睁一眼闭一眼,只要平时考试能达到及格标准,他们也懒得惹学生们不开心,家庭作业全当成了摆设。只有教历史的张老师,不但坚持留作业,每次都认真批改,有的还会在末尾留下批语。一旦有谁没按时完成,定准儿会被拎到办公室去挨训,直到补齐才算作罢。若遇到刺头学生不听教导,他还会告诉我们班主任扣学分,严重的就要叫家长了。因此,我们多数学生对他是既恨又怕。
  当时的我是出了名的调皮鬼,刚上初一时,班主任以外的老师我都没放在眼里,翻墙逃课是常事。有一次阿建找我商议,说游戏厅出了一款新游戏,约我旷课去玩耍一番。我们盘算了一下,下午最后一节是历史课,届时就偷摸溜掉,一个糟老头子的课不上能咋地,况且又不是主科。
  那么想的,也就那么做了。待我们痛快地玩了一番后,学校也早已放学,好在教室钥匙就在阿建手中。我和阿建边聊着游戏,边溜回教室去取书包,却未曾想教室门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紧锁。原来张老师也料定我们一定会回来取书包,便一直坐在教室里守株待兔。
  也许是第一次犯在他手里,并没发生像以后那样糟糕的结果。记得当时他只是对着我俩儿凝视了好久,任我一向调皮也被他瞪得手足无措,倒不是怕挨打挨骂,就是莫名害怕他那双大眼里释放出的寒光。我的心跳都快到两百下了,他才慢慢开口。
  “打游戏去了?还是打台球去了?”尽管声音不大,却在空旷的教室里有了回声。
  我们埋头默不作声。
  “今天我也不打你们,也不骂你们。我只想问一个问题,在你们旷课玩耍的时候是否想到你们的父母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宁愿省吃俭用也要把你们送到这里来?”声音很严肃。
  我们依然默不作声。
  “这样,今天我破例一次,给全班留的作业你俩儿不用写了,回去就把我刚才的问题写出答案,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明天交给我。”声音里透出不容反驳的意味。
  那次,我和阿建虽然躲过历史家庭作业,但结果却更惨,因为张老师的问题我足足改了四次之多,并承诺不再重犯后才算勉强过关。后来证明,那次对我的惩罚也是最轻的,因为那之后再犯的错误几乎都是轻责重罚,甚至还挨过他的板子。现在教育文明多了,没有体罚,也没有打骂,可在我们那个年代学生挨老师的打骂很正常,家长也秉承“玉不琢不成器”的理念,明确支持老师的管教方法,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吧。
  直到挨过历史老师几次“教育”后,我彻底成了斗败的公鸡,再也不敢挑战历史老师的权威,甚至于他在我心中的地位已凌驾于班主任之上。
  
  三
  张德胜老师讲课的方式别具一格,把本来枯燥无味的历史巧妙地融入一些小故事,甚至结合一些影视剧旁征博引,从而令课程听起来绘声绘色。
  讲古代史时,他把涿鹿之战赋予了神话色彩,激烈的战争让我们牢记下自己是炎黄子孙。到了秦汉时期,他又讲扶苏因矫诏而亡、赵高指鹿为马等的桥段。三国时期又客观讲述了魏蜀吴三国的情况,以及曹操做出的丰功伟绩。讲到晋朝时五胡乱华杀戮食人的黑暗,听得我们不寒而栗。朱元璋与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又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近代西方各国恃强凌弱,强加给我们各种不平等条约,更是让人听来义愤填膺。尤其是当讲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故事,更是绘声绘色,让我听得入神。张老师的授课方式,起码我是认同的,正是由于他的讲课方式,让我彻底爱上了历史,并以高分数完成了结业。
  由于张德胜老师卓有成效的教学方式,以及几十年间一如既往的努力,让他获得了市优秀教师的称号,但他却将荣誉证书随便压在了办公桌的抽屉底层。
  他虽然在教学上认真严厉,但生活上却像一位慈祥的家长给了同学们悉心的照料。我记得那时有几个离家远的住宿生,由于当时学校条件有限,几乎每日就是吃食堂大师傅做的萝卜白菜和咸菜条。张老师便时常从家里带来一些炖鸡块、红烧肉之类给那些同学打牙祭,而那些学生并不全是他们四班的。
  有一次课间,班主任派我去教务处送资料,不巧回来时骤雨倾盆,尽管我飞速地逃到教室,但还是没有避免被浇成落汤鸡的结果。下一节恰巧是张老师的历史课,他一眼望见了我狼狈的模样,了解原因后便走出了教室。很快,他拿来一件白衬衣,说是他放在办公室里备用的,让我赶紧换上别受凉。我记得当时在全班同学注视下,我有些羞涩的换上了衬衫。在记笔记时不小心还给溅上了一滴墨水,虽然晚上回家泡在水里使劲的揉搓,也还是留下了淡淡的痕迹。当把衬衣还给张老师时,我特意说明了情况,他表情依旧淡然,只简单回了一句“没事”。
  自那次事情发生后,我对张老师的好感陡增,之前对他管教我的些许怨憎也无影无踪了。
  张老师的热心与耿直是学校里出了名的。为了解决同组代课老师的转正问题,他特意找到了校长去理论;为了四班月度评分时,卫生检查少给了几分而据理力争;为了学习优秀的贫困生辍学问题,他几次家访说服了家长……总之,在这些事件的处理上他坚持着自己一贯的方式,但却没得到一丝一毫的个人实惠。
  回忆起这些,我心里突然感觉像亏欠了他什么似的,或者说是我为自己的淡漠而赧愧。按说张德胜这样的好老师,我不应该断了联系,时常走动探望一下才是人之常情,可事实上我与他断了联络已有二十多年。
  第二天,正是张德胜老师出殡的日子,我特意赶到现场,对着他的遗像深深鞠了三个躬,也算是送他最后一程。对着那张依旧严肃的遗像,我在心中默默地祈祝他一路走好,尽管也许他早已不记得我是谁。
  
  2023.9.12廊坊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趁着寒假,遥斌发着曾经读始2的儿子洋洋,筹办归到嫩野龙虎望望。没有抽烟的他,仿照揣上一包烟,随时筹办给碰到的生人领烟。本身已经经由于包面不烟,被墨2娃讥讽的任务借记忆犹心。 若...

半个世纪以前,尔十多岁的时辰,炎天不而今那么暖。但终究是炎天,便像雷锋同道忘住的这句名言“看待任务要像炎天同样的炽热”,酷热一直皆是炎天的标配。 沉溺正在始夏的舒服以及夏花光...

每一年的9月3日是外国人平易近抗日和平腐败留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和平败北怀念日。正在那个值患上天下人平易近永世铭刻的日子面,咱们除了了悲庆昔时的战败,借要悲悼一切正在日原帝国...

人熟,即是一场旅止。读万卷书,止万面路,就是最佳的解释。 爬山,也应是止万面路的首要形式之一。尔有些懒散,书却是读了若干原,却长患上不幸,离万卷借遥着呢。止路是一定的,也只正...

一次无意的机遇,尔离开邻村的嫩同砚野面。嫩同窗特意殷勤,博门为尔杀了一只鸭子,鸭子是三个月的鸭子,妥善炒血浆鸭,嫩同窗便使用崀山没名的血浆鸭款待尔。 崀山的血浆鸭实的正在天下...

岁月急忙,蓦然回顾,宛若一场旧梦。未近人到中年,总喜爱小我反思性命外会有哪些无奈抵偿的遗憾,对于某小我私家,对于某件事。细细念来,许多人或者事一旦错过等于一辈子,只留高一片...

追随年夜区一止人往江苏锦溪一日游,正在锦溪嫩街上,瞥见有没有长外地人正在兜销菱角。或者许刚采戴高来的缘故,那些菱角干巴巴的极其古老,很多多少人皆购了一年夜袋,有的人以至用湖...

岳女李树山,是正在走完了95岁的人熟之路后,驾鹤西往的。他弃世时,尔不正在他身旁。尔末了一次探望他是正在他丧生前一全国午,其时他曾经卧床有10来地的工夫了。尔其时答他何处痛苦悲伤...

人活门上,能逢良师是教熟之小幸。良师不但可以或许教授常识,借可以或许塑制一团体的性情以及叙德素养,所谓“学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那些嫩师值患上教熟永久感德以及铭刻。回忆肄业...

“人一走,茶便凉”,那是人们形容事态炎凉,人世寒热少用的一句话,良多人用那句话表现自身的一种没有解或者没有谦,其真彻底年夜否没有必。 人们正在事情岗亭上,尤为是担当了肯定的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