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是一个脸膛赤红,短发无序,三十岁左右的青年男子。大半个身子都从驾驶室里探出来,面朝向我,口张得老大,两只手比划着,样子很着急。是跟我这个同行打招呼?我这样无聊地想。
  我和他隔着一米左右的距离。他在右,我在左。
  他的车已是第二次停下来。这次他和我一起,爬上了坡,过了那段坎坷异常的畸形路,停在了一个相对开阔的路边。
  第一次停,是在转第三个弯的时候。本来他在我前面,我跟在他后面,左转,下坡,再次右转的时候,他突然停了下来。那地方是一个烂摊子。高架桥在这里停工,上面还有半截桥面没接上。桥墩将马路分成南北两段,北段是封死的。南面又被分成东西两个车道。他停车的地方正是一个拐弯处,特别狭窄,每个车道只容一辆车。可他还是找了个稍微宽敞点的斜角停住了。身后的桥墩下面堆满了各种建筑材料建筑废料,还有一个大型长臂吊车。所有的车都忙着赶路,勤于挣钱,唯独他停着。真怪。
  解放路向西连接省道。十一路向北,各种大型市场,什么板材市场,不绣钢市场,塑料市场,家具市场……有几十家,还有一家挨一家的物流园。因此解放路,从十一路往西,特别繁忙。拉货的送货的,出城的进城的,过路的,车来车往,熙熙攘攘,堵,成了这条路上最独特的风景。为了解决堵车这个老难题,市里决定修一条快速路引导车流尽快到城外,以减少城内交通压力。因为疫情,这一修就是三四年,至今没有完工。解放路十一路交汇处,几年施工下来,路面变得坑坑洼洼,颠簸起伏。一段直线距离约三百米路程,要拐上五个急转弯,还要下坡,上坡,一下多出二百多米。
  下坡,拐弯,接着上坡,我走得很小心。路况复杂,车流密集,南来北往,右拐左拐的车,一不小心就会出状况。
  在这么糟糕的路段分神不得,挥手多么危险。也许他在跟熟悉的车,熟悉的人挥手致意。可能无关于我。
  快到坡顶的时候,从车窗里发现那辆单排不知什么时候追上了我,在我左边,和我并排,并有意向我靠拢。我这边的车玻璃常年关着,为了防晒,常年有一条毛巾搭在车窗上。因此,我要是不放下玻璃,别人无法和我说话。这是个上坡,坡不长,一百多米,也不很陡,但到坡顶就有一个九十度的右转,接着马上又要左转。我的注意力全在车上和路上,似乎他鸣了几声喇叭,要引起我的注意。
  我耳朵里塞满了车轮碾压路基,发出的“咕咚”声;大货车载着风急驰而过的“嗡嗡”声;还有我自己的车,风被开着的车窗分流的“呼呼”声。至于他为什么要跟着我,鸣喇叭,好像还对着后面开着的车窗说了什么,我完全不知道原因。
  我肯定不认识他。那就不存在旧事重提,闲话家常之类的,况且这种场合这种情形,也不合时宜呀。
  
  二
  以前有过被人拦截,索要微信的经历。那是疫情期间,一天早上,当我走完五公里快要到小区门口的时候,一个看上去非常年轻的男孩子,戴口罩骑一辆电瓶车从我身边过去。后又折回来,拦在我前面,要我微信。我站住,看那一对清秀的眉毛,感觉很好笑。
  “我认识你吗?”
  “不认识。”
  “那为什么要加微信?”
  “我想认识你!”
  真是个奇葩的孩子。磨了好一会儿,我说你再不走上班就要晚了。他才磨磨蹭蹭骑车走了。
  现在,这单排要干吗呢?显然,他不会这么无聊无趣。这种地方车轮轰鸣,尘土飞扬,每一把方向都得小心,每一脚油门都要有度,来不得半点马虎。生活从不允许敷衍,谁也不会荒唐到没事找事。见我没有停车的意思,这种地方也不能停车。他飞快地超过我,拐到最右边的路基处,停了下来。身子从驾驶室的车窗探出来,对着我,大声说着什么。
  他究竟要告诉我什么呢?难道车门没关好?显示屏上并没有显示。后备箱?后备箱是我亲自按下去的,扣得好好好的。那他说了什么呢?他还要说什么呢?
  身边一辆辆的车,东向西的,南向北的,十几米长的大货车,跑长途的大客车,单排货拉拉,面包车,小轿车,一辆一辆,呼呼啦啦,络绎不绝,飞驰而过。没有一辆车给他让空,好让他把话说完。
  他的话,被淹没在汽车的噪杂和飞扬的尘土里。
  我停了一下。
  可我一句也没听到。
  我只停了一下,车太多,不敢多停。欲上高架桥。高架上没有车,相对安全。见状,他立刻从车上跳下来,两只胳膊挥舞着,在一辆辆急驰而过的车的空隙里,我看到他始终在大声说什么,嘴张得大大的。
  从哪里开始他就注意我了呢?
  我是从火车站拉到这个女孩的。一路高架到解放路。快要拐弯的时候,一辆单排车迅捷娴熟地从左侧超过我,先我停在了停止线上前面。是一辆货拉拉。他们和我一样,都是被时间赶着,不由自主向前跑的人。我跟在他后面,跟着水流一样的车流,左转右转,下坡上坡。
  中途他停了一下,好像特意看了我。现在他又停下来,专门为了我。
  我问坐在后排的女孩:“那个人在说什么,你听到了吗?”
  “好像说你的什么引擎盖开了。”
  
  三
  这下我明白了。原来他穷追不舍不依不饶没完没了,一直想要跟我说的是这个——我的引擎盖开了!一定是刚才的路况不好颠开的。我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停车。以前也有过这样的情况,回到家停好车发现引擎盖张着个嘴。但好像也没有大碍。他还是站在路边,眼睛跟着我转。我知道他不放心。如果我执意要这样子走,怎么对得起那样一颗煞费了的苦心呢?本来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事不关己,可以高高挂起。现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活生生的现实让善良和热心变得尴尬,无奈,甚至悲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况,我们压根就不认识。就算看见了,他也可以当作没看见,可以和其他车主一样飞驰而过。然后在心里默默骂一句:这痴呆女人,引擎盖都开了还傻乎乎地开!如此大费周章跟她打招呼也不理!算了,做到这样也算仁至义尽了!她不听我的,我尽力了!然后开着他的车装货送货,拿着钱早早回家。本来他就在我前面,如果不是这样两停三靠,费劲地跟了那么久,说了那么久,或许现在货早就装好了。
  我犹豫着,拐到高架入口处停了下来。他似乎很开心,又大声说,开得慢一点!他看出我执意要走高架,速度会很快,强大的气流也许会把已经开了的引擎盖一下子掀起来。
  我回头看看他,见我终于下了车,他又说了句,开得慢一点!不要开太快了!这次,我站在车外,他的话一字不漏地传到了我的耳朵里,我听得清清楚楚。
  浑浊的空气中,一丝丝的暖意,电流一般,倏地传遍了全身。
  说完,他像终于完成了一项任务,上了车。
  我不能再无动于衷。看看后面没有车来,很安全。快速走到车前,引擎盖果然翘得老高。我摸到中间的卡,打开,重新合上。确认这次盖好了。
  转过身,准备回到车里。一抬头,高架桥的路肩下面,那个单排车又停下了。原来他只往前开了几十米。
  他还是不放心我。
  他逆向向我跑来,使劲挥着手臂。
  那一刻,天高地阔,我只看到了那个奔向我的身影和朝我不断挥动的手臂。
  我是一个木讷之人,平时话不多。相互问候的人,第一次开口的一定是对方。我也是敏感的人。如果对方有一点点冷漠或者忽视之心,我一定会小心翼翼地试探,确认安全才伸出来触角,不然,立刻缩回到自己的壳里面去。而如果,有人用最真诚的心迎向我,我也会第一时间感知。
  但此刻,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不是木讷,而是无从说起。“感谢”两个字轻若尘埃。我只是快步向前,站在高架桥的最边缘,离他最近的地方,抬起双臂,朝他使劲挥舞。
  他看到了我的白手套,看到了我的手臂。我又使劲挥了挥,告诉他,我发现问题了,并且遵照他的嘱咐,引擎盖重新归位,万无一失,绝无后顾之忧了。手势是压了再压。我请他回转身,放心安心地去装货送货挣钱养家。
  果然,他不再奔跑了。我再挥,一边挥着一边后退。得马上离开这里,不能久留。
  他很快看懂了,开始往回走。
  其实,我们去的是同一个方向。
  只是,一路之上,有高架我从不走下面。他走的,是桥下。
  他的车牌号是多少?算了,我疏忽了。他长什么样?只记得他脸上带着惶急,还有笑容。我脑子里留存了他挥舞手臂的影子,我们的语言都在手臂挥动里。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左宗棠由泾州进驻平凉,接陕甘总督印。他和当地人民关系融洽,百姓称赞他有“孔子之雅风”。《清史稿》亦载:“(左宗棠)善于治民,每克一地,招徕抚绥,众至如归...

我每天早晚打开手机里的收音机,将频率调到100兆赫,就听到一个非常熟悉的呼号——“利川人民广播电台”!这个久违了的呼号,这个音质优美清晰、带有磁性的播音,唤起了我在40多年前与广播...

这张照片陈旧、泛黄,甚至隐约看得出因潮湿留下的斑渍,一切都在说明这是年代久远、之间经历诸多变故、辗转等的缘故造成的。但是这些都丝毫不减照片上那位军人英武帅气、潇洒俊朗的形象...

离开故乡差不多快二十余年,我的脑海中一直装满了儿时的记忆,这么多年来,走南闯北,寄居异乡,都未曾与故乡脱过节,故乡的每一处山坡沟壑,田间地头,老屋禾场,男女老幼,小桥流水…...

赵家沟秋日的天,就像被人捅破了一样,下着绵绵不断的细雨。 第二天一早,隔房老辈子赵东尧来到远斌家,进门就说:“东祥老弟啊,听说你家大崽回来了,我女今天结婚,请你们吃酒,还有你...

人生在世,总会出现与某人或与某物的一次不期而遇。当我再次看到土豆花开的那一刻,我宁愿相信是命运的安排。 夏日的风,把我吹到郊外。漫步在田埂上,放眼望去田野一片郁郁葱葱,空气中...

一 延安有个享誉海内外的“枣园”,那是中国红色革命的发源地。我说的是“枣院”,在我的老家老街上,一处散石墙,没有院门,一棵大枣树,生在散石墙根,是老街的第二风景,人们都称这里...

一 2017年国庆曾去到敦煌鸣沙山,让我一直意犹未尽那次的沙漠之旅。在2023初秋时节,来到响沙湾,说偶然,也不偶然。 响沙湾位于库布其沙漠的最东端。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而响沙...

如果说每个地方都有一个神奇的传说,那么湘西天雷山的大山里就有那么一口水井,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天泉。天泉就位于天雷山的半山腰上,是一口全年不干也不会溢出去的泉眼。传说清朝中...

一 癸卯年八月十四,太阳只剩下小半拉脸,,留下最后一丝光辉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 老杨开着黑色轿车沿105省道直行,路过华英村时,坐在副驾驶的江大师提醒老杨“右拐,慢点……” 我的身体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