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按我的理解,这句话着重强调的是:作为万物之灵长,人类拥有喜怒哀乐惧种种丰富的情感体验,更拥有草木所无法比拟的细腻复杂的情感世界。当然,这句话的潜台词,也显然在说,草木根本不会具备人类一样的情感。
在我的生命尚未饱满,对大自然的认知还显得那么逼仄狭隘之时,曾一度以为,人们口中的俗语千真万确,且简单直白地道出了人与花草树木之间的根本区别。然而,在我一次次与造物主倾心对话后,历经岁月砂石的反复磨砺,竟然对那句俗语的正确性产生了极大怀疑……直到有一天,当指尖老师的散文集《汝来看花》像画卷一样在我面前缓缓铺开的时候,虔诚捧读其中的每一篇文字,细细体味隐藏其间的深邃哲思,忽然,如同一道耀眼的闪电从无边夜空骤然划过,抑或,犹如醍醐灌顶、甘露洒心,我迷蒙的双眸豁然开朗,似乎,渐行触摸到大地的脉搏,捕捉到花儿银铃般的笑声。
《汝来看花》,是“阳光麦田美丽乡村助读书系”中的一册。作者指尖,山西盂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三毛散文奖、孙犁散文奖、《山西文学》双年奖、《红豆》文学奖、大地文学奖等重要奖项,并两次荣获赵树理文学奖。数十年来,指尖在全国重点杂志报刊发表作品近四百万字,出版有《槛外梨花》《河流里的母亲》《雪线上的空响》《最后的照相簿》《在我和我们之间》《符号》等多部散文集。
作为一位思想深邃、目光敏锐、视角独特、笔触冷峻的当代散文家,无疑,指尖的散文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也形成了其独特的话语体系与创作风格。《汝来看花》这本散文集,继承屈原《离骚》《涉江》《湘夫人》等篇目以花喻人的文学传统,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君子比德”的基因,并承续作家一贯的创作风格,择取生长于西太行岩层、皱褶和瘠土之间的三十五种常见植物,多用拟人手法,赋予梅花、桃花、梨花、杏花等一众花肌艳骨以人的品格操守与心性长相,不仅写出了作家“自己的发现”,而且另辟蹊径,如同“解语花”,深层次揭示出不同花卉所隐含的种种生命意蕴,从而启迪人们重新观照人性,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花草树木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继而深入思考人与花木有着怎样的命运与共和心意相通。
指尖的灵魂是清醒的,有着他人所无法企及的悲悯情怀与女性特有的细腻心思——她总是时刻关注人类命运,且从生存环境、形态颜色、样貌特性各不相同的花卉身上,找到它们与人心灵的契合之处。如同“相看两不厌”的人与敬亭山,如同“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的内心独白,在她与三十五种植物的对视、对话中,我们看到的是人与自然相与为朋、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犹似两者在相互拨动心灵之弦,奏出了一阕动人的和谐奏鸣曲。
她写桃花,“觉得桃花真像人的青春,那是一团无法驱走的火,不开时,含羞、婉约而清嘉;开了,就像火焰,不只伤及旁人,连自己都不管不顾,最终人已俱焚,两败俱伤。”她写杏,写“杏枝从半边墙伸出来,浅浅的,瑟瑟的,小心的,好奇又害怕,哪有半点红杏出墙的俏丽啊?突然觉得杏花是即便伤、即便死都要葆有尊严的花,像流水虽已枯竭,干扑扑的河床,依旧保留湿润的、活着的气息。”这样的文字,读来让人颇觉伤感,但颓唐之后,会更加令人豪情勃发,知耻而后勇,凭空生出几许生而为人的勇气,并挺起自己坚守气节的脊梁。于此一点,可见指尖思想之深邃超拔、文字主题的启智润心。
指尖的学识是丰厚的——她总是能灵活地将读到的诗词文赋、历史典故等巧妙地运用到文字中,使文字的文化气息浓郁而厚重、缤纷而陆离,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这一点,对于“阳光麦田美丽乡村助读书系”的读者群——乡村少年儿童,不啻于是一场丰盈而盛大的文化之旅,能让他们在文字所营造的人与自然惺惺相惜的氛围中,增长见识、丰瞻学识、浸润灵魂。
譬如,指尖写萱草,在题记中说:萱草又叫谖草,“谖”字有“忘记”的意思,《诗经》中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的诗句。而在正文中又写道:“旧时年月里,游子远行,或进京赶考,或出外经商时,常常会在北堂种上萱草,希望母亲睹物思人,可减轻对自己的牵挂,忘记烦忧。”又云,“金针,一朵花给人的感觉总是令人惊诧而心神摇荡的,几百几千朵花却给人一种无法分神和抵触的静气。就在这种铺天盖地的安静中,想起了王冕的《偶书》:‘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再如,她写石竹花,分别引用司空曙、王安石、区仕衡、皇甫冉等人的诗句,让文本诗意盎然、意趣横生。由此可见指尖为文,选材不拘一格,笔法更是汪洋恣肆、大开大合。
指尖的语言是灵动活泼的——她总是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植物、感知植物,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从形态、色彩、香味等方面对不同花卉——这些大自然的宠儿们,进行全面细致的描绘,从而赋予文字空灵的意境、含蓄的意蕴、丰富的意趣,在给人美感的同时,更给予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她写茉莉花,说“茉莉花浮开在大人的茶碗里,带点微微的鹅黄,颤颤地在水面抖动,仿佛女子凌波微步,这轻盈已经让人感觉惊艳了,偏偏还有沁人心脾的清香,一缕一缕飘过来荡过去,让你忍不住口舌生津。饮之,喝茶人神清气爽,仿佛远古神农初次遇见茶叶,在惊讶喜悦的同时,生出从此人生漫漫都作浮云散,只留得眼下豁然贯通的享受。”
再如,她写丁香“瓣瓣欲语,朵朵含羞,团团簇簇,拥挤无隙,看似一朵,实则几十近百,每朵都有一股青涩的羞怯,几十朵拥挤一处便有了铺天盖地的忧郁和清愁。丁香,丁香,表面看似单薄,骇怕,胆怯,实则它在用表象复杂多姿的形状,来掩藏内心无边的婉转。当然这种试图伪装的行为最终失败,它的花香暴露了它的秘密,不可抵挡,不可逃避,哪怕你站到很远的地方,房子里面、石头后面、流水尽头,都会嗅到丁香花的香气,浓烈清雅,绵绵缠缠,俨然要把你熏透、染透、想透,变成钟情、思念和牵挂它的人。”
这里,拟人与比喻交织使用,把丁香花特有的花形、花姿、花香描绘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让人恍然觉得此刻正孑然独立于大自然的怀抱,早已被丁香浓烈的花香熏透、染透。由此也可见,指尖是一位语言大师,她的文字充分体现了散文也是一种“美的艺术”。
英籍作家埃利亚斯·卡内蒂在《人的疆域》说:“植物的缓慢生长是它比动物有优势的地方。”“植物会无数次循环往复地开花,而不像人类的灵魂,具有可怕的单一性,植物的灵魂有无数次生命。可惜我们永远无法拥有植物般无限的生命。”
曾几何时,面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花草,我也曾发出“人不如草芥”的哀叹,只是不及卡内蒂表述得如此深刻与精确。然而,在拜读完指尖老师《汝来看花》之后,侧耳倾听这一阕“人与自然的和谐奏鸣曲”,忽然在它悠长的一缕颤音中逐步领悟到:人类生命短暂,但同样可以藉着一岁一年的花开花落得以永恒,就如指尖老师的《汝来看花》!
按我的理解,这句话着重强调的是:作为万物之灵长,人类拥有喜怒哀乐惧种种丰富的情感体验,更拥有草木所无法比拟的细腻复杂的情感世界。当然,这句话的潜台词,也显然在说,草木根本不会具备人类一样的情感。
在我的生命尚未饱满,对大自然的认知还显得那么逼仄狭隘之时,曾一度以为,人们口中的俗语千真万确,且简单直白地道出了人与花草树木之间的根本区别。然而,在我一次次与造物主倾心对话后,历经岁月砂石的反复磨砺,竟然对那句俗语的正确性产生了极大怀疑……直到有一天,当指尖老师的散文集《汝来看花》像画卷一样在我面前缓缓铺开的时候,虔诚捧读其中的每一篇文字,细细体味隐藏其间的深邃哲思,忽然,如同一道耀眼的闪电从无边夜空骤然划过,抑或,犹如醍醐灌顶、甘露洒心,我迷蒙的双眸豁然开朗,似乎,渐行触摸到大地的脉搏,捕捉到花儿银铃般的笑声。
《汝来看花》,是“阳光麦田美丽乡村助读书系”中的一册。作者指尖,山西盂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三毛散文奖、孙犁散文奖、《山西文学》双年奖、《红豆》文学奖、大地文学奖等重要奖项,并两次荣获赵树理文学奖。数十年来,指尖在全国重点杂志报刊发表作品近四百万字,出版有《槛外梨花》《河流里的母亲》《雪线上的空响》《最后的照相簿》《在我和我们之间》《符号》等多部散文集。
作为一位思想深邃、目光敏锐、视角独特、笔触冷峻的当代散文家,无疑,指尖的散文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也形成了其独特的话语体系与创作风格。《汝来看花》这本散文集,继承屈原《离骚》《涉江》《湘夫人》等篇目以花喻人的文学传统,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君子比德”的基因,并承续作家一贯的创作风格,择取生长于西太行岩层、皱褶和瘠土之间的三十五种常见植物,多用拟人手法,赋予梅花、桃花、梨花、杏花等一众花肌艳骨以人的品格操守与心性长相,不仅写出了作家“自己的发现”,而且另辟蹊径,如同“解语花”,深层次揭示出不同花卉所隐含的种种生命意蕴,从而启迪人们重新观照人性,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花草树木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继而深入思考人与花木有着怎样的命运与共和心意相通。
指尖的灵魂是清醒的,有着他人所无法企及的悲悯情怀与女性特有的细腻心思——她总是时刻关注人类命运,且从生存环境、形态颜色、样貌特性各不相同的花卉身上,找到它们与人心灵的契合之处。如同“相看两不厌”的人与敬亭山,如同“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的内心独白,在她与三十五种植物的对视、对话中,我们看到的是人与自然相与为朋、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犹似两者在相互拨动心灵之弦,奏出了一阕动人的和谐奏鸣曲。
她写桃花,“觉得桃花真像人的青春,那是一团无法驱走的火,不开时,含羞、婉约而清嘉;开了,就像火焰,不只伤及旁人,连自己都不管不顾,最终人已俱焚,两败俱伤。”她写杏,写“杏枝从半边墙伸出来,浅浅的,瑟瑟的,小心的,好奇又害怕,哪有半点红杏出墙的俏丽啊?突然觉得杏花是即便伤、即便死都要葆有尊严的花,像流水虽已枯竭,干扑扑的河床,依旧保留湿润的、活着的气息。”这样的文字,读来让人颇觉伤感,但颓唐之后,会更加令人豪情勃发,知耻而后勇,凭空生出几许生而为人的勇气,并挺起自己坚守气节的脊梁。于此一点,可见指尖思想之深邃超拔、文字主题的启智润心。
指尖的学识是丰厚的——她总是能灵活地将读到的诗词文赋、历史典故等巧妙地运用到文字中,使文字的文化气息浓郁而厚重、缤纷而陆离,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这一点,对于“阳光麦田美丽乡村助读书系”的读者群——乡村少年儿童,不啻于是一场丰盈而盛大的文化之旅,能让他们在文字所营造的人与自然惺惺相惜的氛围中,增长见识、丰瞻学识、浸润灵魂。
譬如,指尖写萱草,在题记中说:萱草又叫谖草,“谖”字有“忘记”的意思,《诗经》中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的诗句。而在正文中又写道:“旧时年月里,游子远行,或进京赶考,或出外经商时,常常会在北堂种上萱草,希望母亲睹物思人,可减轻对自己的牵挂,忘记烦忧。”又云,“金针,一朵花给人的感觉总是令人惊诧而心神摇荡的,几百几千朵花却给人一种无法分神和抵触的静气。就在这种铺天盖地的安静中,想起了王冕的《偶书》:‘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再如,她写石竹花,分别引用司空曙、王安石、区仕衡、皇甫冉等人的诗句,让文本诗意盎然、意趣横生。由此可见指尖为文,选材不拘一格,笔法更是汪洋恣肆、大开大合。
指尖的语言是灵动活泼的——她总是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植物、感知植物,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从形态、色彩、香味等方面对不同花卉——这些大自然的宠儿们,进行全面细致的描绘,从而赋予文字空灵的意境、含蓄的意蕴、丰富的意趣,在给人美感的同时,更给予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她写茉莉花,说“茉莉花浮开在大人的茶碗里,带点微微的鹅黄,颤颤地在水面抖动,仿佛女子凌波微步,这轻盈已经让人感觉惊艳了,偏偏还有沁人心脾的清香,一缕一缕飘过来荡过去,让你忍不住口舌生津。饮之,喝茶人神清气爽,仿佛远古神农初次遇见茶叶,在惊讶喜悦的同时,生出从此人生漫漫都作浮云散,只留得眼下豁然贯通的享受。”
再如,她写丁香“瓣瓣欲语,朵朵含羞,团团簇簇,拥挤无隙,看似一朵,实则几十近百,每朵都有一股青涩的羞怯,几十朵拥挤一处便有了铺天盖地的忧郁和清愁。丁香,丁香,表面看似单薄,骇怕,胆怯,实则它在用表象复杂多姿的形状,来掩藏内心无边的婉转。当然这种试图伪装的行为最终失败,它的花香暴露了它的秘密,不可抵挡,不可逃避,哪怕你站到很远的地方,房子里面、石头后面、流水尽头,都会嗅到丁香花的香气,浓烈清雅,绵绵缠缠,俨然要把你熏透、染透、想透,变成钟情、思念和牵挂它的人。”
这里,拟人与比喻交织使用,把丁香花特有的花形、花姿、花香描绘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让人恍然觉得此刻正孑然独立于大自然的怀抱,早已被丁香浓烈的花香熏透、染透。由此也可见,指尖是一位语言大师,她的文字充分体现了散文也是一种“美的艺术”。
英籍作家埃利亚斯·卡内蒂在《人的疆域》说:“植物的缓慢生长是它比动物有优势的地方。”“植物会无数次循环往复地开花,而不像人类的灵魂,具有可怕的单一性,植物的灵魂有无数次生命。可惜我们永远无法拥有植物般无限的生命。”
曾几何时,面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花草,我也曾发出“人不如草芥”的哀叹,只是不及卡内蒂表述得如此深刻与精确。然而,在拜读完指尖老师《汝来看花》之后,侧耳倾听这一阕“人与自然的和谐奏鸣曲”,忽然在它悠长的一缕颤音中逐步领悟到:人类生命短暂,但同样可以藉着一岁一年的花开花落得以永恒,就如指尖老师的《汝来看花》!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