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浮世中,把心沉下来不易。多变的世态、繁忙的工作、琐碎的日常、复杂的人事,哪一样不让人忧于心,疲于形?
  困居尘世的钢筋丛林,我们向往青山碧水,却又无法真正抛开一切。正所谓,山水常有,隐居山林的勇气和机会不常有。
  每个人的心中,都深藏着一个梦:对快乐童年的回忆,对淳朴乡土的眷念,对人间温情的渴望,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追寻,成了我们心之所向,行之所往的源泉和动力。
  世间最幸运的,莫过于困顿之际,遇上了心中的山水,从此,心灵有了栖居的桃源。江上掬月人的《听溪斋梦画》(听溪斋系先生书房和画室的斋号),便是去往桃源的路径。该画册取自日常画作中,臻选的200多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汇集而成。
  翻开画册,心中的梦境便次第浮现眼前:这里有山水田园,有童真逸趣,有渔樵耕读之乐,有人间烟火之欢,有世相瞬间的留痕,有妙手偶得之顿悟……每每于工作生活的间隙,阅之赏之,心境也随画境变得澄净欣悦。
  
  二、意境摘赏
  江上掬月人的系列山水画,空灵淡远、古朴静幽,画中人物元气十足、童趣满满、逸韵灿然。画面没有多余的色彩,没有繁复的笔墨,于简约留白处,让人独享一方心灵净土,觅得一隅静谧安宁。神游其间,尘劳俗虑顿消、宠辱得失尽忘。
  先生画作,取材于大自然元素:有山、有水、有日月、有星辰、有云朵、有飞鸟、有嘉木、有虫草、有闲人……
  你看《江月夜》,舟泊江上,月悬天空,夕霞朵朵,飞鸟归林,一人以天地为知音,一边抚琴,一边吟唱……江水悠悠流淌,小舟随水飘荡。人与万物融为一体,是如此和谐、如此静美、如此超然。没有名利纷争、没有宠辱加身、没有得失扰心、没有丝竹乱耳……这份怡然自得,清寂空灵,谁人见了不心生向往?
  山水画之臻境,除了可行、可望外,可游、可居更契合观者心意。人为什么喜欢观山水画呢?就是因为厌倦了尘俗的芜杂,向往山水的清宁,渴望林泉的滋养。这样的画,就是人生旅途的心灵驿站,可以让人获得滋养与休憩。
  艺术强大的力量在于,可以重建世界,重构心灵。把人人心中所想,却不能到达的情景,用水墨描绘出来,便是对心中山水的重塑。
  看着画面,你便懂了:江山风月,本无常主,唯闲者便是主人。凡尘中人,每天为菽粟布帛劳心劳力,何曾有闲静下来关注自己的内心?看着画中人的超然洒脱,是否会触动你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根弦?
  再看《云游》中的云朵,浮在上空的,几点淡墨,似羊群、似花朵,有色无色,心念间。看到这样的云朵,你会想到“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也会想到先秦《卿云歌》里描绘的云霞状:“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卿云灿烂如霞,瑞气缭绕呈祥。日月光华照耀,辉煌而又辉煌。
  再看萦绕半空的云朵,左右两笔,随意勾勒间,似一张张笑脸,笑意漫溢纸外。看似不经意处,传递出画者的乐观透达,纯然率真。世事于我如浮云,没有什么不可以笑着面对的。
  看到这样的云朵,你的心境会随之豁然。人本应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中。正因为身在藩篱,才向往那一份无拘无束。云朵,代表了一种境界,一种生命的状态。江上掬月人的云朵,传递出的是生命的喜悦、轻灵、悠然、自在。
  水墨的妙处在于,是彩云还是乌云,全凭观画者当时的心境而定。可谓无色胜有色,一旦有了色彩,就着相了。
  一个人想要达到不着一相、不染一尘的境界,并非易事,全靠日常生活中的修行。养一团真气在胸中,让心彻底静下来,如佛门坐禅,道家入定。作画,观画,以诗意的心对待生活,便是通往朝彻的最佳途径。
  江上掬月人画中的人物,有可亲可敬之神态,透着一股呼之欲出的童真之气,无论老人小孩,皆朝气蓬勃,圆融通达。这也是画者内心世界的呈现。画者,画心也。当人在日常生活工作,接人待物,从事艺术创作时,都能达到物我两忘,如朝阳初启,就达到了“朝彻”的境界。
  再看《金色童年系列》之《野醉》,依山偎水处,鸟儿自在飞翔,牛儿悠闲吃草,两人于石板上喝酒吃菜,大快朵颐。稍顷,一人醉倒,一人还在舔食碗沿,意犹未尽,其形憨态可掬,其意酣畅淋漓……
  生命本该活得尽兴,活得畅快,才不枉此生。可是大多时候,我们活得沉重,活得压抑,活得苦涩。如船行海上,既要避开暗礁险滩,还要应对突如其来的海啸风暴。看着画中人活得如此忘形,如此肆意,也算是一种宽慰吧。观一幅生动传神的画,也是对自我的心里疏导,这是先生画作的感染力。
  再看《比高低》,儿童骑牛背上放风筝,风筝飞高与鸟齐。这份怡然自得,是不是唤醒了你童年的美好记忆?那些快乐的时光是那样鲜活,无忧无虑的童年,正因为短暂易逝,才显得那么珍贵。及至成年后,再观此画,你会深深感叹: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算尽不如君。
  回忆童年,不仅是对心灵的疗愈,更是对生命的重新审视:世俗的成功与心灵的快乐,孰高孰低?曾经的“我”,是如此的纯真快乐,投身社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得到的同时也失去了许多。当人看清世相,才明白,许多争斗毫无意义,许多胜利毫无价值。不如删繁就简,返璞归真,放下,即是快乐。
  当一幅画能触动你深层的思考时,这幅画就不仅仅是一幅画,而是人生坐标和行动指南。
  
  三、画境特点
  江上掬月人的每一幅画,都是通过对梦境、心境与实景的过滤,重组,是对生命本质的提炼和再创造。每一幅画,都是时光的留痕,生命的印记。赏阅“梦画”,给人最深切的感受有如下几点:
  一是笔墨精炼。山取其形,水取其灵,云朵取其柔,飞鸟取其动,嘉木取其秀,人物取其真。这真,是返璞归真,自在随性的真。画者将自身的学养襟怀,轻描淡写地融入画中,借一景一物,传递出朴素淡泊的人生真谛。
  二是意境空灵。画面尘烟俱静,人物神态祥和,人与山水融为一体,呈现出逍遥自在,清寂恬淡之美。一个好的诗人不一定是画家,但一个好的画家必定是个诗人,他得先有一颗诗心,内心有一个洁净无染的桃源秘境。然后,用画笔把心中的山水,在纸上一笔一笔描绘出来。诗以言志,画以绘心,一幅画就是画家的心灵版图,频率相通的人,总能从一笔一画中,随着画者的心念一起流动,如清泉浸润心灵。对山水的执念,便是通向人类共同情感的密钥。
  三是童真满满。江上掬月人笔下的人物,都是元气满满,率真可爱,憨态可掬。木心说:所谓元气,就是孩子气。我们刚出生时,还没经受尘世的风雨,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怕,只凭着天性和一腔赤诚看世界。孩童的眼神那么清亮,肌肤那么柔滑,声音那么稚嫩,一派纯真无邪、纯净拙朴。及至长大后,投身社会,看到了人性善恶,世态炎凉,饱受生活的锤炼,每个人都不再是原来的样子了。人生就是一个寻觅自我、重塑自我的过程。童年之于人生,如锚之于帆船,只要童年的记忆,如锚一般牢牢扎在海洋深处,无论风暴怎样来袭,生命的小船都不会倾覆。
  四是逸趣灿然。江上掬月人画中人物,通常是一人独处,或登山望远,或孤舟抚琴,或独钓江秋,或躬耕垄亩,或牵牛晚归……无不神态专注,怡然自得。
  大多人无法忍受孤独,更不能享受静的趣味。当一个人的心灵被各种念头充塞,会日渐沉滞僵化,不空所以不灵。彻底静下来,与万物相处,专注于眼前一山一水,一景一物,这便是江上掬月人传递给我们的生活理念:师造化。生命本是一个人的朝圣之旅,导师与知己却无处不在,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都可以成为吾师吾友。置身于山水间,何孤之有?人生何必太匆匆,把心沉下来,静观万物,快乐就来了。禅心,就是清寂恒定的心;禅趣,就是在静中体验万物之美,生活之趣。
  禅自静中来,慧自独中生。独处,不仅能医愚,还能祛俗。江上掬月人的每一幅,都是一首无字的诗篇,不同的人,从中可以获得不同的领悟。
  
  四、心境思絮
  看了很多工匠型画作,我更欣赏先生这种以意境取胜的。世事多繁复,让人心累;密不透风的空间,使人神疲。江上掬月人画中的留白,正好给了观画者心神驰骋的空间,让观者足不出户,便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完成一场心灵的山水之约。
  看着画面,想像着自己就是那画中人,暂时从现实的世界抽离出来。这瞬间的移情与代入感,给思绪安上了飞翔的羽翼,为心灵营造了施展的空间,这便是观画的妙处,也是江上掬月人水墨画的价值所在。观山水养禅心,是观画者与山水的共鸣,也是与画者内心的呼应。
  真正的艺术作品,并不仅仅局限于象牙塔内,供专业人士研究欣赏;而是飞入寻常百姓家,融入日常生活,用艺术指导实践,为观画者带来心灵的慰藉,减轻精神的苦痛,给人视觉的美感,生命的启示。于无声处,让人获得艺术的熏陶,文化的滋养。
  也许有人会说,观画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非也,对于一个有自我觉知的人来说,一幅好的画,有助于帮观画者清理内心的秩序,拒绝陈腐日常的侵蚀,保持心境澄明。
  先生画之思想,尚天人合一,大道同乐;尚人间温情,稚趣童乐,尚师造化,师圣贤。如果有人问:“艺术到底为何物?艺术之于生命到底有何意义?先生会告诉你:艺术应该是生命状态的折射吧!
  先生出生于浙江金华开化,那是画家黄宾虹和诗人艾青出生的地方。先生自幼喜爱绘画,儿时为学绘画,时常翻山越岭,风雨无阻。
  先生承蒙恩师教诲,艺术只是修生养性的爱好,先以求学立业为主。绘画之余,奋力勤学,以优异成绩步入医学的殿堂,十余载寒窗苦读,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从此开启了日出悬壶,日落笔耕的岁月。
  艺术贵真,不以谋生的爱好,才能发乎本心,尊崇天性。不受制于权威,不局限于传统理念,勇于开拓创新,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审视世界,然后,用艺术的创造营养生命,将艺术于生命有机融合。
  梦境是人的潜意识,用水墨艺术将梦境描绘出来,便是画境;画境的重塑,不仅取决于画技的积累,还取决于画家心境的颐养。先生在艺术的道路上一路走来,遇到了许多良师益友,如启蒙老师蒋海济,忘年交黄澄钦,周政光,亦师亦友罗一平等美术界翘楚。先生擅于思辨,博采众长,融万家之风神,铸自家之气派,将梦境、心境、实景有机结合,画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
  先生把莫奈的一句话:“像鸟儿歌唱那样作画”,视作生命的真言,并由此衍生出“像鸟儿歌唱那样生活”的人生理念。
  观先生的画,你就会发现,只要有山水的地方,就有云烟有鸟儿。山无云烟,如春无花朵;山无鸟儿,如花无蜂蝶。这正是先生崇真尚美向善的内心写照。
  “返璞归真,自由自在,梦画合一”,无论是医学工作,日常生活,还是写文绘画,江上掬月人都以此作为生命和艺术的指引,让人看到了忠于自我,诚于艺术的人格魅力。
  
  亭上秋风完稿于2023年9月6日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一 秋雨过后,秋风渐起,空气中隐隐传来桂花的第一缕清香。走过鸿渐路,街市两旁商铺林立,熙熙攘攘的人群来来往往,忙着采购各种节庆物资。中秋节的气氛渐渐氤氲开来。随桂花一起飘来的...

大雨一般是在夏天来造访,在北方,如果有大雨,天气预报提前十几小时就播报了。在我家,父亲的老寒腿,便是预知未来两天天气的钟表。大雨没来,父亲的老寒腿,有无数只蚂蚁在爬,弄得父...

有时以为偶遇是需要缘份的。没有既定的目标,没有预设的结果,只是遇见了,而且一旦遇见,也就有了抹不掉的印记。 大好的秋色,大好的周末,呆在家里实在有点浪费光阴,捡拾秋色也许能捡...

第一次知道“左公柳”还是父亲告许的。 父亲生于1910年,虽然没有读多少书,但爱看戏,爱听故事,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也就文革期间,每次随父亲进泾川城,一过泾河,到甘家沟就上了西兰公...

三秦大地是一块好地方,是秦的发源地,也是汉的发源地。用当地的话说:那真是——聊咋咧!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是江南。而这里却是一马平川,无遮无拦,早晨太阳刚一...

广袤的鲁西北平原,浩浩大运河穿流而过,贝州古城武城就坐落在它的臂弯里。俗话说好水出好酒,获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以盛产古贝春美酒而闻名。“千年大运河,万年古贝春。”作...

文友,顾名思义就是以文会友,以文成友。我在江山文学网站待了十多年,认识很多文友,但交流并不多,聊天涉及文学更是微乎其微。大家都忙,我的文友生活中又比较优秀,平时有时间问声好...

曾记得这里以前全是田,名叫“蔬菜队”。九十年代上高中时,来沿江两岸玩过,只知道一片片的田种上一片片的蔬菜,真是绿的可爱。十几年后的今天,田消失的无影无踪,还在这里建起了一条...

我们山区在收割稻谷时的农具叫拌桶。围在插入拌桶三方的挡遮是由竹篾编制而成,打稻子用的竹齿耙子是由木头和竹片构造而成,被放在拌桶出口内侧。打稻子在通过竹齿耙子时,就可以把稻谷...

一 暮色降临,太阳的光辉照耀下的草原,好似涂了一层金色,灿烂,辉煌。在望天空看去,暮色下的草原上空,多彩而美丽,看呢,草原的上空一片辉煌夺目,真是令人目不暇给。各种色彩好似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