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白驹过隙,一眨眼间,又到了花椒丰收的季节。每年这个时候,乡村里、田间小路上处处是忙忙碌碌的身影,甭管是谁,不是急急忙忙骑车去干活,便是开三轮车拉着满满的收获回来。如今,身在村里的人都上了年纪,要是家里地多,摘花椒要连续忙活一个多月,虽说辛苦是辛苦,可毕竟取得了收益,为了明天的幸福生活,他们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今年,我有幸参与了那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站在地头,提着竹笼,遥望着一望无际的火红色花椒林,我估摸摘完,得一段时间。我没空想别的,直接投入到紧张繁忙的劳动中。还别说,眼前这片花椒林,确实是上好的花椒,颜色正、颗粒饱满,一簇簇的,或倒挂或站立枝头,在阳光照耀下,犹如闪闪发光的宝石。
  摘花椒这活,我原先不常干,谈不上有经验,我仔细观察旁人是怎么操作的,方法很简单,伸手轻轻捏着一掰,一簇花椒便落入手中。我上手试了试,果然,一试就成功。得了要领,我戴上专用手套,再用帽子、长袖、长裤、护目镜,把自己武装起来。我体质特殊,皮肤容易过敏,必须要武装,否则会浑身发痒,更何况,在摘花椒时,本身容易受伤。一不小心,花椒水会突然间飞入眼睛,迫切想睁开,却又不能睁开,只要稍稍睁开一点点缝隙,麻麻的感觉便会传遍浑身上下,别提有多难受。这是摘花椒时,所有人最不愿意遇到的事。
  头顶,烈日正猛烈地喷射着火焰,还好有风婆婆在偷偷放风,不至于太过炎热,站在大太阳下久了,汗珠子依然会顺着脸颊流淌着。流着,流着,我察觉到,脸上没了汗珠子,应该是身体适应了。赶紧干活吧,眼瞅着家人们竹笼里的花椒越来越多,而我的呢,竹笼底还没有盖住,我就有点着急了。一着急,就会受伤,虽说戴着护目镜,眼睛是不会受伤的,或许正因为如此,树上的那些尖尖的刺,才会专门针对我,趁着我心里着急,防御出现疏忽,一刹那间向我发起了进攻。我被扎了好几下,连着“哎吆”了好几声,脸马上变成“猴屁股”。
  闻声,岳母叮嘱我,别着急,慢点,慢点。我低声应着。她又多瞅了一眼我脚下的竹笼,边夸着我摘得挺好的,又再次嘱咐我,慢慢来,别急,别急。听着她的夸奖,我的脸更红了。看来,必须要加油了,我给自己鼓足劲,全身心地投入到眼下的劳动中。一直以来,我是热爱劳动的,生来从不偷懒,就比如现在,我一刻也没有停歇,慢是慢了点,始终在忙着。忙着,忙着,慢慢地,我总结到了要领,也就不会被扎伤了,纵使树上的尖刺想千方百计地攻击我,我也会巧妙地躲过,搞得它们很是郁闷,一瞬间,我也有点得意,但却没有忘形,我知道,无论干啥,始终是不能骄傲的,必须要谦虚谨慎,生活处处皆学问嘛。忙活了一阵子,我是掌握了一些窍门,和岳母那些老前辈对比,我还差得老远呢。我哪有资本骄傲呢,得继续学习才行。
  我作为新手,在极短的时间里,总结到了要领,岳母说,那也不错了,值得夸奖。耳畔回响着她的鼓励,我干劲十足,好像忘了头顶的烈日,也不知道口渴、饥饿,满脑子就一件事——摘花椒。眼前这片花椒林,是岳父母十多年的心血,他们在这里是如何挥洒汗水的,我并没有亲眼目睹太多,只能在脑海里现象。不得不承认,他们上了年纪,干不动了,只是为了不拖累孩子们,依然在这块黄土地里艰难地前行。有时候,我总在想,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好像没有尽头,要知道,他们的一生都在黄土地里奔波,对那块土地,别说是他们,我也有着浓浓的感情。可能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有足够的劲头,在那块土地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耕耘。花椒林里,没有杂草,修整得干干净净的,便是他们的勤劳的最直接的证据。再看看紧挨着的另外一家人的地里,好家伙,杂草几乎和树一样高了。那户人家的主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不在乎,我也不会关心的。我只需要知道,我的岳父,我的岳母,是如何爱护土地的,便足矣。他们太苦了,他们太累了,他们真的太不容易啦,从这件事,我深刻体会到了他们的不易。
  就那么边想着,边摘着,不知不觉地,我脚下的竹笼里堆得满满的,如同小山一样高,我心里甜甜的,也松了一口气。我特怕,落在最后面,令自己难堪,也给别人出难题,该怎么评说我。说好吧,干了那么久,没有啥收获。说不好吧,又一直干着,干得嗓子眼里冒青烟,汗流浃背的,还不吃不喝的,一刻也没有停歇。说来,真够奇怪的,在紧张忙碌的途中,不知道口渴,眼瞅着取得了小小的成绩,我马上察觉到了嗓子眼里是急需水的。我还没来得及去找水,妻眼尖,知道我想干啥,早已端着水壶走到跟前递给我。我接过来给嘴里灌了几大口,太过瘾了,那几口水太甜了,可以说是全天下最香甜的甘露。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顺眼。岳母不断在夸我,妻也应和着夸着,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应,索性啥也不说,只用实际行动来回复。我有条不紊地忙着,天黑之前,脚下的竹笼又变得满满的。别说是旁人,我都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怎么那么能干啊,到底是什么样的动力在驱使我呢?明明已经很累了,胳膊肘处酸酸的,后背脊梁处也是硬硬的,一想到眼前的花椒林,还有我的岳父母往日里在这块土地里的付出,紧接着,刚刚的疲惫感转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又好像变成了吃完菠菜的大力水手,拥有了无穷无尽的力量,眼前的任何“拦路虎”都不是我的对手,我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存在,绝对没有敌人。而岳父和岳母的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一下午,他们摘了满满的几大笼红花椒。打心眼里,我非常佩服他们,我要虚心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坚强,他们的毅力,他们身上那不怕苦、不怕累、做事坚持到底的精神。
  干完活回家路上,妻和我骑着电动车在前,岳父和岳母开着三轮车拉着摘来的花椒跟在后面。吮吸着花椒那特有的浓浓的味道,我们满载而归,路途,我们看见各家各户的地头摆放着装满花椒的三轮车或者电动车,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喜滋滋的。回头望着辛苦一天的劳动果实,我们开心极了,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浓浓的夜色将大地笼罩得严严实实的,路旁草丛里的蛐蛐不断鸣叫,似乎是在催促我们一行,是时候睡觉了,是时候睡觉了。是的,我们确实很累、很累了,可睡觉,还不是时候,还有别的活,在等着我们去赶紧完成呢。
  到了家,我们先将车厢的竹笼,全部搬出来,趁着难得遇到的好天气,爬着楼梯,一笼笼地提到房顶晾晒,第二天暴晒后,黑黑的籽和红红的花椒便会自动分离,再用铁叉边挑着、边敲打着就能把晒干的花椒堆积在一起,装入专用的防潮编织袋,往往会有少量的花椒混在黑仔里,只需用筛子分离,整个过程看着挺容易的,经手一干,还是挺费劲的。要是天气阴着,就必须要用机器烘烤,家家户户也买了烘烤机。烤花椒,看着是件轻活,实则是苦差事,装刚摘的花椒很简单,烘烤所需的时间,要一天一夜,试想想那么久,屋子里肯定如同蒸笼那般闷热,烤干后还要站在高高的椅子上,先把混在一起的花椒和黑籽全部掏出来堆积在地上,再用筛子分离装袋,参与劳动的,无一不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正因为这样,在摘花椒的日子里,即便是顶着烈日站在地里劳动,我们也在期盼好天气的到来,通过亲身体会,相对而言,在房顶晾晒花椒,比用机器烘烤要轻松很多。
  晚上,凑巧有收花椒的来家里,岳母问了价钱,还可以,就卖了一些,在搬运的途中,岳父悄悄对我说,幸亏你俩来了,能分担一些,今年也多亏你俩,要不是你俩,我和你妈老胳膊老腿的,干啥都不行,不知道得忙到啥时候才是个头。刚刚到这里时,我仔细打量过他的面容,还有整个人,可以说是在强撑。他还问我,累不累。我说,一点也不累。干了一天活,不累不可能,可与他长时间的劳累相比,我那点累,根本不算什么,睡一晚上,我又恢复了往日里的精气神。卖了花椒,我们围坐在桌旁,说着闲话。岳母不断在感慨,人老了,没用了,就剩下给儿女添麻烦了。我安慰着她,我们这些孩子长大了,不给老人分担,能说得过去吗?很显然,是不能的,是说不过去的,而我们的分担,是极其有限的,就比如花椒,我们只在最近几天来帮忙,他们自始至终都在忙着,每天凌晨4点钟早早起来,把家里收拾妥当,吃了饭去地里,目的只是为了趁着天凉能多摘一会儿花椒。花椒,从开花到最后的采摘、晾晒或者烘烤,中途有多少活,我们不清楚,也没有具体参与其中,那些活,是谁在干?不是岳父,便是岳母,肯定不是我们这些孩子们。我们哪能体会到他们的辛苦啊,瞧着他们那满头的白发、憔悴的眼神,作为孩子,我们心里真不是滋味啊。
  卖了一些钱,看着不多,岳父岳母高兴得不得了,脸上开满了红红的花儿,那是这一年的第一笔收成,往日里在地里的辛苦劳动,在此时此刻得到了回报,他们高兴是理所当然的。我算了算,除去农药、肥料等费用,其实利润空间也不是很大,我清楚,不能说消极的话,只能顺着他们的高兴劲往下说。我嘴上说着还可以、还可以,其实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们俩,无一不是满身的疲惫,凭着眼前那短暂的高兴,肯定是无法冲去的。其实,我清楚他们早已在心里算了一笔账,也知道取得的收益并不多,依然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地里辛勤耕耘。为何呢?是他们不知道苦,不知道累,不知道天热吗,肯定不是的,他们是想找点事干,要不然,还能天天坐在家里不成?我很佩服他们,岳父去年患病还没有彻底痊愈,三天两头要寻医问诊吃药,岳母因年轻时劳累过度导致时常腿疼。在那样的情况下,他们照样把家里的大小事打理得井井有条,地里的花椒树,都是精神抖擞的样子,到了丰收的季节,满树的红花椒,任谁看了,都会心疼得想上手轻轻摸一摸。
  夜深了,躺在床上,妻夸我白天表现好。我微微一笑,边抚摸着她的手,边说着苦不怕、累不怕,就怕过日子过得没了奔头。今天卖的那些花椒钱,便是岳父岳母的奔头,钱是不多,他们乐在其中,也能打起精神坚定不移地朝前奔去。作为后辈,我要向他们学习,以积极的心态乐享人生,继续传承他们身上那不服老、不服输的坚强斗志。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一 秋雨过后,秋风渐起,空气中隐隐传来桂花的第一缕清香。走过鸿渐路,街市两旁商铺林立,熙熙攘攘的人群来来往往,忙着采购各种节庆物资。中秋节的气氛渐渐氤氲开来。随桂花一起飘来的...

大雨一般是在夏天来造访,在北方,如果有大雨,天气预报提前十几小时就播报了。在我家,父亲的老寒腿,便是预知未来两天天气的钟表。大雨没来,父亲的老寒腿,有无数只蚂蚁在爬,弄得父...

有时以为偶遇是需要缘份的。没有既定的目标,没有预设的结果,只是遇见了,而且一旦遇见,也就有了抹不掉的印记。 大好的秋色,大好的周末,呆在家里实在有点浪费光阴,捡拾秋色也许能捡...

第一次知道“左公柳”还是父亲告许的。 父亲生于1910年,虽然没有读多少书,但爱看戏,爱听故事,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也就文革期间,每次随父亲进泾川城,一过泾河,到甘家沟就上了西兰公...

三秦大地是一块好地方,是秦的发源地,也是汉的发源地。用当地的话说:那真是——聊咋咧!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是江南。而这里却是一马平川,无遮无拦,早晨太阳刚一...

广袤的鲁西北平原,浩浩大运河穿流而过,贝州古城武城就坐落在它的臂弯里。俗话说好水出好酒,获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以盛产古贝春美酒而闻名。“千年大运河,万年古贝春。”作...

文友,顾名思义就是以文会友,以文成友。我在江山文学网站待了十多年,认识很多文友,但交流并不多,聊天涉及文学更是微乎其微。大家都忙,我的文友生活中又比较优秀,平时有时间问声好...

曾记得这里以前全是田,名叫“蔬菜队”。九十年代上高中时,来沿江两岸玩过,只知道一片片的田种上一片片的蔬菜,真是绿的可爱。十几年后的今天,田消失的无影无踪,还在这里建起了一条...

我们山区在收割稻谷时的农具叫拌桶。围在插入拌桶三方的挡遮是由竹篾编制而成,打稻子用的竹齿耙子是由木头和竹片构造而成,被放在拌桶出口内侧。打稻子在通过竹齿耙子时,就可以把稻谷...

一 暮色降临,太阳的光辉照耀下的草原,好似涂了一层金色,灿烂,辉煌。在望天空看去,暮色下的草原上空,多彩而美丽,看呢,草原的上空一片辉煌夺目,真是令人目不暇给。各种色彩好似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