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秋风劲,萋萋寒露零。踏着清秋路,怀着知青情,绕磁湖行走,就到了“江南知青第一灶”。
  江南知青第一灶,简称“知青灶”,位于磁湖东岸一幢楼的一楼,背靠环境洁净的爱康医院,面临夕阳晚照的磁湖碧波,环境幽静,景色宜人。
  知青灶创始人黄雅华和夫君盛祥旺先生,手拿钥匙健步走来打开小院大门,热情地接待了我。
  走进客厅,夫妻俩忙着沏茶、摆杯盏、搬座位。我环顾知青灶后院,院子虽不大,绿树葱茏,靠墙一排花卉,错落有致,迎风绽开笑脸,丝毫不理会已是深秋时节了。
  院子的另一侧是知青灶房。房里垒有知青时代的土灶,大铁锅上盖着木盖,一旁放着大鼎罐、铁锅铲、木水桶、木蒸笼、木潲盆、瓷盆、瓷缸、竹鱼篓、搓衣板、扁担、竹筐、老式座钟、小方桌等等,土灶房及老式生活用具,一下子把人带进了知青岁月。
  踅回身看到另一间房的门楣上,张贴着“忠”字的毛主席画像,旁边还有一副对联。房间四壁挂着知青们的各式拍照,有穿八路军装的舞台照,有知青聚会时的纪念照,有土灶火头军正在烧火的照片,有掌勺大厨照,还有形态各异的知青漫画像,一个个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此外,还有书法、花卉、人物、对联字画,令人油生欢喜,惊叹“江南知青第一灶”里,人才济济!
  秋风透过窗棂吹拂着我们双鬓斑白的头发,一篱菊花挡住外面的世界,大家仿佛一起回到了半世纪前的知青山村,回忆起荒烟、篱笆、蔓草、油灯小屋。当年,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在清晨出工的钟声中,一起扛着犁耙、锄头走向田野,一起在金黄色的稻浪里挥汗收割,一起翻山越岭担谷送粮,一起打着手电筒在屋后的山沟里捉泥鳅螃蟹,一起坐在月下的草堆上唱歌数星星,一起在静静的油灯下缝补衣衫,写日记……下乡插队虽然只有几年的时间,然后各自奔向不同的岗位,但那些逝去的青春岁月,却永远铭刻在知青们的心中,并且影响着他们的一生,成为永远的怀念!
  黄雅华和盛祥旺是黄石六中六九届毕业生。1970年的早春,迎春花刚刚绽开米粒大的小黄花蕊时,黄雅华和盛祥旺下放到湖北咸宁双溪担山公社。担山是山区,山高林密,山道泥泞。清晨踏着露珠迎着晨曦,一起上山砍柴禾掏鸟窝,傍晚披着晚霞踩着蛙鸣,一起去荷塘洗衣濯足,秋收时节,和乡亲们一起分享丰收的欢乐和喜悦。在艰苦的劳作中,他们相知相恋,结下同心。回城后经过刻苦学习,端庄典雅、能歌善舞的黄雅华,成为市爱康医院医师,在内科副主任岗位上退休,盛祥旺先生是市旺达工贸公司供应处处长任上退休。夫妻俩勤奋好学,忠于职守,热情好客,真诚待人,退休后,成为知青同学、朋友同事、邻居乡友们的贴心人。2013年,盛祥旺先生的公司搬到市胡家湾张万友村附近。随着企业改制,公司来往的客户渐渐少了,近三亩地的料场,堆积着零星待处理的钢材,山边的平房闲置着,无人问津,一片寂寥荒凉。在知友们的提议下,黄雅华夫妻决定把闲置的平房和场地利用起来,让闲地成为知青朋友们的老年乐园。
  走过几十载风雨坎坷,归来仍是少年。他们热爱生活,怀念知青岁月,他们说干就干,分头去乡下请来老农彻起土灶,四处拣拾废弃的烂木头木料,做灶膛柴禾,热心的贾少华同学早早买来两口大铁锅,知青们亲自动手修建烟囱、改造屋顶,灶房终于建成,虽简陋,但有乡土气息,虽冷寂,但有知青的地方就热闹。他们将灶间旁的小屋收拾得干干净净,挂上知青到广阔天地锤炼红心的宣传画。可是大伙儿还是感觉差点什么,噢,黄雅华想起,差了乡土气息的灶具。于是,一群热血知青分头奔赴乡村,收购来长长的火钳、圆圆的撮箕、灶膛小凳、竹簸箕、旧木桶、老式称杆、担钩、土水壶、吊筒、水瓢等乡土物件。
  那是艳阳高照的红火日子,知青们送来系着红绸子的大坛谷酒,黄雅华夫妻俩手提肩扛,买来鲜鱼嫩肉、香菜萝卜、黄瓜青椒、豆角茄子,大伙儿在黄雅华夫妇俩的引领下,切洗烧火,排桌椅,铺碗筷,他们把第一次开火称之为“试灶”。很快,一桌乡土菜端上桌,锅巴粥的香气萦绕餐室,在杯盏斟满之时,“江南知青第一灶”的匾牌悬挂在了灶房大门之上。
  茶余饭后,大家回忆知青生活,畅谈人生,纵论天下事,指点江山图,豪情万丈,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从这以后,“知青灶”的名气越来越大,不仅成为知青们聚会,抒发知青情怀的平台,也成为“老有所乐”的场所。
  心中有爱,爱会在行动中体现。心中充满阳光,友谊就如一盏明灯。来的人多了,房子显得狭小,黄雅华和盛祥旺先生商量,决定在知青灶旁边加盖一间30平方米的餐室。他们拿出多年的积蓄,不久,餐室盖成,并配齐桌椅、大屏幕彩电及卡垃K0音响设备,供前来聚会的朋友尽情地歌舞娱乐,黄雅华夫妇将此称之为“大队部”。贾少华等知青还特地去大冶磡头买来三个大竹簸箕,用红漆写上“大队部”三个大字悬挂在屋顶上。真诚的付出,感动影响着朋友,知青喻红慷慨解囊,为餐室送来一台立式空调,小队“知青灶”升格为“大队部”。
  精神的浩瀚,想像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必将体现于现实的创造中。望着络绎不绝,前来“知青灶”聚会的朋友和熟人,黄雅华这位心存仁爱的主任医师和待人热情真诚的盛祥旺先生,又有了新的想法。经过商议,他们倾其所有,不久,在餐室旁建起一间20平方米的茶室,不给前来相聚的朋友留下一丝遗憾,让他们愉快地来,开心地去。茶室不能只供应茶水,他们配备了茶桌、茶椅,知青张美芳、王健夫妇送来了上好的普洱茶叶和茶具,贾少华先生又送来空调,他们给茶室取名“公社茶庄”,完成从生产小队的“知青灶”到“大队部”到“公社茶庄”三级跳。
  黄雅华、盛祥旺这队知青伉俪,把“知青灶”当作自己的家来经营,几乎每天往“知青灶”跑,把屋场前后打扫得干干净净,收拾得井井有条。为聚会的人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吃喝全由他们掏,不收聚会朋友的一分钱。真诚的付出,能感动天地,感动人心。知青罗国良在空场垒彻起一座假山,冶钢材料处的“水哥”,在假山旁修建水池,放养金鱼,让“知青灶”面貌焕然一新。知青王健从厦门回黄石,为给朋友接风洗尘,知青们成立了炊事班,采买小组打印好菜单,烧灶、煮锅巴粥、掌勺大厨等均分工,使“接风宴”办得简朴喜庆,充满乡土风味。
  “江南知青第一灶”名声远播,几年来接待了69届知青近千人次。接待了大冶有色一中71届高中班知青,黄石八中70届知青。接待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市老年书法研究会知名画家30余人次,及市教育局、黄石六中教师50余人次。黄冈市武穴71届高中知青,专选“江南第一知青灶”举办同学会,北京、武汉、上海知青纷纷赶来参会。市爱康医院、冶钢材料处的熟人、朋友、同事也来知青灶聚会,达400余人次。不少人慕名前来参观,展示厨艺,汇集南北菜系,或一展歌喉,翩翩起舞,大家其乐融融。
  2018年金秋10月,“知青灶”前的场地四周红旗飘扬,地上铺着红色地毯,知青们穿上白衬衣戴上红领巾,在这里举行“回首小学时光,不忘恩师教诲”活动,他们请来源华二小年愈古稀的安志远、巫加德、叶惠萍三位老师,请来煤炭第二中学的汤春发副校长等,感恩心血培桃李,粉笔写春秋的辛勤园丁。当年的小学生,现在是六十开外的知青们,由衷地向教他们“人手口”启蒙老师致敬,献茶,祝福老师们福体安康,家庭幸福。完成献礼仪式后,知青们为老师表演了自编自排演的节目,演唱会在“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嘹亮歌声中拉开帷幕,节目丰富多彩,演唱会在“我们迈进新征程”,和师生共同祝愿“祖国繁荣富强,明天更美好”的热烈氛围中落幕。
  “江南知青第一灶”,是知青们的乐园,是老年朋友们聚会的场所,是心灵的寄托,是友谊的花朵,是生活中的一盏明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2019年初,知青灶的场地划入拆迁范围,黄雅华、盛祥旺这对无私奉献的恩爱夫妻,将知青灶搬进磁湖东岸一隅,虽场地小了数倍,再也不能有大场面热闹的接待,但知青灶仍然保存了下来,灶具保存完好如初,知青情怀更浓,情意深重。
  “江南知青第一灶”别样的精彩,将成为知青们的美好回忆,将伴随着一代知青度过幸福的晚年!
  步出“江南知青第一灶”,漫步磁湖岸边,一隅荷花虽已凋谢,却有几枝枯荷傲然挺立在晚秋中。水边的一丛丛芦苇在风中摇曳,显得飘逸轻柔,像国画中的留白。
  水天一色,满目黄花,天凉好个秋。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趁着寒假,遥斌发着曾经读始2的儿子洋洋,筹办归到嫩野龙虎望望。没有抽烟的他,仿照揣上一包烟,随时筹办给碰到的生人领烟。本身已经经由于包面不烟,被墨2娃讥讽的任务借记忆犹心。 若...

半个世纪以前,尔十多岁的时辰,炎天不而今那么暖。但终究是炎天,便像雷锋同道忘住的这句名言“看待任务要像炎天同样的炽热”,酷热一直皆是炎天的标配。 沉溺正在始夏的舒服以及夏花光...

每一年的9月3日是外国人平易近抗日和平腐败留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和平败北怀念日。正在那个值患上天下人平易近永世铭刻的日子面,咱们除了了悲庆昔时的战败,借要悲悼一切正在日原帝国...

人熟,即是一场旅止。读万卷书,止万面路,就是最佳的解释。 爬山,也应是止万面路的首要形式之一。尔有些懒散,书却是读了若干原,却长患上不幸,离万卷借遥着呢。止路是一定的,也只正...

一次无意的机遇,尔离开邻村的嫩同砚野面。嫩同窗特意殷勤,博门为尔杀了一只鸭子,鸭子是三个月的鸭子,妥善炒血浆鸭,嫩同窗便使用崀山没名的血浆鸭款待尔。 崀山的血浆鸭实的正在天下...

岁月急忙,蓦然回顾,宛若一场旧梦。未近人到中年,总喜爱小我反思性命外会有哪些无奈抵偿的遗憾,对于某小我私家,对于某件事。细细念来,许多人或者事一旦错过等于一辈子,只留高一片...

追随年夜区一止人往江苏锦溪一日游,正在锦溪嫩街上,瞥见有没有长外地人正在兜销菱角。或者许刚采戴高来的缘故,那些菱角干巴巴的极其古老,很多多少人皆购了一年夜袋,有的人以至用湖...

岳女李树山,是正在走完了95岁的人熟之路后,驾鹤西往的。他弃世时,尔不正在他身旁。尔末了一次探望他是正在他丧生前一全国午,其时他曾经卧床有10来地的工夫了。尔其时答他何处痛苦悲伤...

人活门上,能逢良师是教熟之小幸。良师不但可以或许教授常识,借可以或许塑制一团体的性情以及叙德素养,所谓“学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那些嫩师值患上教熟永久感德以及铭刻。回忆肄业...

“人一走,茶便凉”,那是人们形容事态炎凉,人世寒热少用的一句话,良多人用那句话表现自身的一种没有解或者没有谦,其真彻底年夜否没有必。 人们正在事情岗亭上,尤为是担当了肯定的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