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秋风至此凉”。今天是白露时节,也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秋天,是一个很容易令人感伤的季节。
  昨天,老家的侄子和大嫂,来家中“谢孝”(本地风俗)了,亲人们围坐在一起,拉起家常,自然总也离不开对刚刚逝去不久的大哥的深切怀念。
  尤其是,念及大哥生前最后一段时日的行程,更是让人潸然泪下。他先是去他的舅舅家,为去世的舅舅守孝,住了一周的时间。后来又先后去看望了年迈多病的二叔和姑姑。听侄子说,大哥还总是在想办法减轻他的生活压力,还说要给今年刚考上大学的孙女交学费。更是时刻惦记着上初中的小孙女,时不时地就给孩子手里塞点零花钱,送点好吃的。听着大嫂和侄子絮絮叨叨讲起这些并不遥远的往事,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流下了心酸的泪水。
  由此想起,大哥这一生其实过得也很辛苦吧。他总是在为身边的每一个人亲人操心,却可能忘记了他自己,忘记了自己也已经六十八岁了,不再年轻了。每一份对他人的惦念,每一份对生命的慨叹,每一次黯然神伤,点点滴滴汇聚到一起,也许,就变成了压在大哥心头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吧。
  人的生命,有时是极为顽强的,顽强到虽百折而不屈,甚至还可以浴火重生。有时生命又是如此脆弱不堪,几许心事,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久而久之,也许就会把一个原本强壮的人,给压垮。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大概就是每一个平凡的生命,最完整,也是最普通的宿命吧。
  
  二
  我的大伯家有两个儿子,大哥是大伯家里的长子。由于大伯常年在北京工作,在我少年的记忆里,大伯家里的一切事物,几乎都是由大哥承担起来的。那时我们的爷爷还健在,由三个儿子轮流赡养,遵照爷爷的意愿,在每家轮流吃住,一家住十天。爷爷说这样换着住,总有新鲜感,不会感到厌烦。每当到了自家的换班时间,家人们就去帮爷爷拉行李。在大伯家,这个任务一直是由大哥来承担的。后来爷爷去世了,再后来大哥的母亲身体又不太好。大哥唯一的弟弟二哥,成家后出了一些事情,不仅不能替大哥分担家事,还需要大哥抽出一定的精力去操心他的事情。二哥的不幸经历,给大妈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二哥出事以后不久,大妈就撒手人寰了。再后来,大伯退休回家来了,可惜,平稳的日子过了没几年,大伯就去世了。大哥伤心不已地送走了又一位亲人。
  爷爷,大哥的母亲和父亲,在不长时间都先后离开了人世。后来,大哥又操持着,为他的弟弟张罗了一门婚事,算是让浪迹多年的二哥,重新有了一个家,有了一个归宿。
  再后来啊,谁也没想到,侄子的婚姻又出现了一些问题。侄子离婚了,又再婚,对孙女们的惦念,一桩桩一件件,无不牵扯着大哥的心吧。
  侄子的再婚对象是天津人。我依稀记得,那年去参加侄子的婚礼,别人都是欢欢喜喜的表情,唯有心思细腻的大哥,表情十分复杂。欣慰,不舍,忧伤,落寞——那是千言万语也说不清楚的感情吧。他深陷在大厅沙发里的身体,看上去软绵绵的,像是毫无力气,又像是在努力支撑着场面。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就算孩子再大,在父母的眼睛里,他们永远是那个长不大的小孩儿啊。
  说了那么多大哥的辛苦和操劳,其实大哥也是很幸福的。那个年代,在农村,家里能有个吃公家饭的父亲,本身就是一种荣耀啊。我记得每年春节前,大伯放假回家的时候,大哥都会通知到我们这帮弟弟妹妹,招呼我们赶紧去看望大伯。大哥的言外之意是告诉我们,快去大伯那里领小礼物或是一些压岁钱吧。
  
  三
  想起这些,眼前立刻浮现出了大哥那神采飞扬的表情。其实大哥一直都挺帅气的,浓眉大眼,高个子,身材笔挺,永远是那么干净利落,绝对可以算作是人群中那个最靓的仔。大哥大嫂的家庭也算美满吧,大嫂很能干,操持家务,下地干农活,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大哥儿女双全,他的儿子多年在外地打拼,也算是小有所成了。大哥的女儿嫁得不算太远,也是儿女双全,日子过得也很幸福。
  是啊,人生就是这样,苦乐参半。没有谁能够确保自己的人生之路总是一帆风顺。大家都是这样过日子,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有时欢笑,有时忧伤,无论如何,总要一路向前。大哥的人生之路,当然也不会例外。
  如今,逝者已矣,只把无限的怀念之情,留给了他身边的亲人们。大哥的一切故事,都永远地停留在了二零二三年八月二十八日那一天,那一时,那一刻。
  听侄子讲起,他准备过些日子就把家里的一处房子卖掉,然后在天津再买一套房子,把母亲接到身边一起生活。孩子能有这样的孝心,让人感到很欣慰了。大哥如果在天有知的话,也应该好好安息了。现在,你的儿子已经有了足够的能力,去承担起他应该承担的责任。
  这就是生命的传承吧,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
  逝去的人,安息吧!
  活着的人,终究要收住悲伤,擦干眼泪,把日子好好地过下去。
  因为明天,太阳会照常升起。
  时逢仲秋时节的开始。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所作的那篇著名的《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最后,就让我用这首《秋词》来致敬秋天,致敬生命,也致敬生命之秋吧!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一 秋雨过后,秋风渐起,空气中隐隐传来桂花的第一缕清香。走过鸿渐路,街市两旁商铺林立,熙熙攘攘的人群来来往往,忙着采购各种节庆物资。中秋节的气氛渐渐氤氲开来。随桂花一起飘来的...

大雨一般是在夏天来造访,在北方,如果有大雨,天气预报提前十几小时就播报了。在我家,父亲的老寒腿,便是预知未来两天天气的钟表。大雨没来,父亲的老寒腿,有无数只蚂蚁在爬,弄得父...

有时以为偶遇是需要缘份的。没有既定的目标,没有预设的结果,只是遇见了,而且一旦遇见,也就有了抹不掉的印记。 大好的秋色,大好的周末,呆在家里实在有点浪费光阴,捡拾秋色也许能捡...

第一次知道“左公柳”还是父亲告许的。 父亲生于1910年,虽然没有读多少书,但爱看戏,爱听故事,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也就文革期间,每次随父亲进泾川城,一过泾河,到甘家沟就上了西兰公...

三秦大地是一块好地方,是秦的发源地,也是汉的发源地。用当地的话说:那真是——聊咋咧!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是江南。而这里却是一马平川,无遮无拦,早晨太阳刚一...

广袤的鲁西北平原,浩浩大运河穿流而过,贝州古城武城就坐落在它的臂弯里。俗话说好水出好酒,获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以盛产古贝春美酒而闻名。“千年大运河,万年古贝春。”作...

文友,顾名思义就是以文会友,以文成友。我在江山文学网站待了十多年,认识很多文友,但交流并不多,聊天涉及文学更是微乎其微。大家都忙,我的文友生活中又比较优秀,平时有时间问声好...

曾记得这里以前全是田,名叫“蔬菜队”。九十年代上高中时,来沿江两岸玩过,只知道一片片的田种上一片片的蔬菜,真是绿的可爱。十几年后的今天,田消失的无影无踪,还在这里建起了一条...

我们山区在收割稻谷时的农具叫拌桶。围在插入拌桶三方的挡遮是由竹篾编制而成,打稻子用的竹齿耙子是由木头和竹片构造而成,被放在拌桶出口内侧。打稻子在通过竹齿耙子时,就可以把稻谷...

一 暮色降临,太阳的光辉照耀下的草原,好似涂了一层金色,灿烂,辉煌。在望天空看去,暮色下的草原上空,多彩而美丽,看呢,草原的上空一片辉煌夺目,真是令人目不暇给。各种色彩好似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