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记得六年前,那是一个高考季。叮铃的手机提示音倏然响在六月的清晨里,如一串清脆悦耳的哨音。一则短信赫然在目:预祝晓希同学高考超常发挥,大步迈向成功路!下面是一串祝福的表情包。
  瞬间一股暖流在胸中涌起,润湿了我的眼眶,而一种巨大的能量随即升腾充盈,让我仿佛注入了无穷的信心和力量。我急忙把手机信息拿给女儿看,十七岁的少女人生中将面临最重要的一次考试。妈妈!女儿呼唤着,转过身望向我,她的眼睛和我一样,有晶莹的光芒在闪烁。
  这是她的恩师发来的短信。十多年来,李老师如母亲般关怀着我的女儿,从小学到初中,从母校又到高中,直至临近高考,她的目光总会在女儿成长的道路上倾注鼓励与期待,温润如烛,光照如星,伴随孩子一路成长,去攀登人生的一座座山峰。
  何其有幸,女儿遇上了她人生中最好的老师,从此结下一段美好的师生缘。她喜欢李老师,爱听李老师讲课,爱协助李老师做班级工作。她从胆小变得自信,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活动,在李老师的亲自指导下,演讲、写作都获得很好的名次,为李老师增光。长大后,尽管李老师不再教她,但师生缘从未间断,犹如一颗火种,在女儿心中播下光明与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位老师的爱与智,宛如双星闪烁,照亮学生前行的路。
  在学习异常辛苦的阶段,女儿陷入了一种难以突破的困境。她提笔给李老师写了一封信,并立即收到推心置腹的回信。李老师以自己女儿的切身经历,帮助我的孩子扫除心理阴影,重拾信心,走出逆境。这种师生的情谊,有我沉甸旬的母爱所不能抵达的深度和广度,我为女儿有这样的老师感到由衷的幸福。当得知被心仪的女神大学所录取,李老师又发来热情洋溢的祝贺信息。
  我一直珍藏着这几则短信。从李老师身上,我在学习怎样做一个智慧的母亲,怎样的爱才是明智的,不虚妄,不迷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是我和女儿共同的老师。
  
  二
  在我们一生中,总有些人和事令人终生难忘。而在负笈有师的求学阶段,老师的指引和陪伴是我永生的财富。
  小学阶段,我随父亲工作调动多次转学。三年级时,终于稳定了一些,我到了新的学校--西关小学。这是一所街道小学,原本想进更好的市区小学,因为都有指标限制而未能如愿。经常转学,我总是插班生。初来乍到,融入新的集体也总是需要些时间。是同学的热情,老师的鼓励融化了我内心的胆怯,让我满心欢喜地投入新的生活。记得班主任陈老师总是对我笑眯眯的,她夸奖我字写得好,作业完成得好,还让我当上科代表,让我充满信心。
  有一次正在教室里写作业,陈老师走到我身边,要我到她家去把正在煮饭的炉子关了。她悄悄对我说,出门时赶着给我们上课,忘记了关炉子。那时候的老师都住在学校宿舍里,离教室很近。我跑过去推开她的宿舍门,果然看见炉上煮着一锅粥,在咕嘟咕嘟地沸腾。我用锅铲小心翼翼地搅动粥米,免得糊汤搭锅,然后端离炉灶,封了炉火,并坐上一锅水,就回教室了。这是陈老师告诉我做的,让我间接学到了一些家政知识。回想起那个年代纯粹而朴素的师生关系,陈老师对我的信任犹如一种催化剂,让我在感到丝丝甜蜜的同时,更对陈老师越发亲近了。
  这种情感是双向的,如同力量的推送与传导,老师一句肯定的话语,在学生心目中远胜过父母家人的赞美。长大以后,当我读到“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可不崇之乎?可不求之乎?”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老师教过的学生何其多也,或许,她的善意与智慧,在不经意间如洒下的些许阳光,却足以温暖我半生。
  我变得开朗大方,并很快交到几个一起学习和玩耍的好朋友,每天放学后就在一个女同学小英的带领下,到她家所在的工厂家属院内打羽毛球,吃冰棒,做游戏,玩得不亦乐乎。她的成绩也还不错,人也友善热情,就是比较贪玩,有时还要我帮她做作业。我觉得这是一种友谊,有一个这样的朋友也挺好的。记得一次做题,陈老师表扬了我,并说我进步很大。课后,她把我单独叫到一边,说我的基础很好,虽然是从下面转过来的插班生,但学习态度端正,领悟能力也还行,对我提出更高要求,并要我不要太贪玩,说我的成绩在小英之上,要有更强的学习自觉性。我明白了老师对我的期许,一颗浮躁的心沉静下来,认真学习,在四年级时考到了市区重点小学--实验小学。
  离开陈老师,我有些不舍,而且又要离开刚刚熟悉的同学和老师,我显得心事重重。陈老师鼓励我,说这是好事,你能进入实验小学,好多人都羡慕,到了新的学校和班级,你还要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对你的期望。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抬眼望向陈老师。她依然笑着,用手摸摸我的马尾辫。
  这一幕,过去了整整四十年,但依然清晰地铭刻在我的脑海,恍若昨日。陈老师微微发福的身形,整齐利落的短发,慈爱温和的笑脸,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时间未曾消弭她温暖的底色。随着岁月的更迭,当我趟过尘世的河流,并且也到了陈老师当时的年龄,这些细节反而令我一再回想,深深感动。陈老师,她对一个懵懂女孩的启蒙,如启明星照亮我稚嫩的心灵;她的温言细语,师者仁心,是我永生美好的珍藏。
  
  三
  转眼间,我从小学毕业,考入了一所重点初中。这是一座在农田中新建起来的学校,我们是第一届新生。学校要求每个学生拖一板车砖渣来建操场。于是,每个学生后面都跟着一位家长,浩浩荡荡地从四面八方运来砖渣,填平满身泥泞的偌大操场。
  就是在这样一片废墟中建立起来的学校,却有着那个时代最有责任感和敬业心的一群师者。当时的教师,大多是师范毕业生,而师范生的选拨,往往是成绩最优秀者中的一部分。记得教我们初中数学的郑老师,她的数学课就讲得非常好。郑老师四十多岁,头发已经微白,但她身材很高,身姿挺拔,白晳的皮肤还透着红晕,闪烁着美丽的光泽。她衣着素朴,干净整洁,透着一股知识分子的清离和尊严,很多女生都喜欢她。这种喜欢又混合着尊敬,莫名地带着某种程度的畏惧和服从。总之,她不怒自威,往讲台上一站,目光扫射之处,温柔而坚定,再调皮的男生也鸦雀无声,神情专注地听起讲来。
  初中阶段的女生,很多已进入青春期,充满幻想的眼眸变得迷离起来,知道怎么打扮才更好看,漂亮的发卡偷偷变换着发型。一颗心也变得波动不安,如粼粼的湖水泛起涟漪。这些细微的变化逃不过老师的眼睛,郑老师在寻找合适的机会点拨提醒。一次考试后,郑老师报了每个人的成绩,表扬了进步的学生,然后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班有些原本数学成绩好的同学,这次有些分心,考得不太好。我们同学们,特别是女生,不要畏惧数学,其实女生学好了,比男生更强。我们女同学,要有志气,要目光长远,不能让一点点小情绪就分散精力。我们要自立自强,男生女生都一样。”
  她的话,语调轻柔,但语气坚实,她的眼睛如一盏灯光闪过,珺璟如晔,映照在我们青涩的脸庞。那些话语,带着轻责,更带着鞭策和期待,很多年后,都回响在我的耳畔。郑老师,她不仅仅是一位数学老师,她更兼任了学生品行的修养,志向的树立,她的美德,一如她的仪表,虽雯华若锦却含而不露,虽轻言慢语却坚韧有力。
  她的女儿,和我们同级。一个美丽得如维纳斯般的女孩,在当年考入浙江大学,成为我们那一届女生的骄傲。
  
  四
  我的家乡,素有状元之乡的美称,当时人们都说,一脚踏进了XX高中的门,一脚就进入了大学的门。的确,在这所重点高中栖息过,很多学生都如凤凰展翅,飞向高远的天空。
  我的高一生活开始了,全然陌生的面孔。因为很多同学都是从下面乡镇考来的,甚至是偏远的乡村。一所初中也许就考上两名学生,承载着父辈的希望,他们学习起来非常刻苦,远比我们城里学生用功。我一下子感到了氛围的紧张,不由得也加大了学习力度,但还是达不到他们的用功程度。
  我们的班主任汪老师,是一名刚从华中师范学院毕业的大学生,他身材很高,但清秀荏弱,甚至面带羞涩。他也是贫寒子弟出身,深知学习对农村学生的重要性。他除了睡觉,其余时间全部泡在教室,或时不时巡察学生寝室,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关心着长年住校的学生生活。那个时代还远未全民脱贫,很多学生带着大米和咸菜在食堂搭伙,我亲眼所见那生活的艰辛,内心深有触动,还把自己的一件外套送给了一位女同学。
  开学不久,发生了一件事情,一名学生的饭票被偷了。这相当于这名学生很长一段时间要断炊,这是很严重的一件事。汪老师在背后不动声色地做了调查,谁都不知道他到底知道了些什么,一切都在他的心里。那周开班会,他拿出一张纸,念了起来。那是写给偷拿同学饭票的人的一封信。汪老师说:“我从不认为我当上了你们的老师和班主任,我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我今天绝不允许在我的班级有这种行为。贫穷不是我们去做错事的理由,拿同学饭票的这个人,他也可能是一念之差。我在这里给你一个机会,希望你原物归还,改过自新。人都会犯错,改过就是最好的自救。”
  汪老师站在讲台上,又时而走下讲台,走在我们中间。说完这些话,他似乎还带着那种赧然的表情,仿佛在替那位学生感到羞愧。我不知道是哪位同学归还了饭票,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但我们班级很快风平浪静,再也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汪老师的这种处理方式,一定在内心深处令一个少年觉醒,铺着同窗好友的焦急与宽容,踏碎了自己误入迷途的一场虚妄。是汪老师点醒了他。
  我永远记得汪老师的表情,他深䆳的眼睛有很长的睫毛,他垂下眼眸,一双浓重的阴影忧郁地遮盖了他的担忧和企盼。后来我读到康德的著作,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它顺从自然的召唤,却永远同善德行和谐一致。”我不知道用这句话来形容汪老师的羞涩是否准确,但我觉得一位师者的品行与修养,宛如我们头顶的星空,是内心另一崇高的道德法则。
  
  五
  后来我离开了学校。高一还未结束,我在命运的安排下,被迫放弃通往大学的途径,转而考入了一所地区中专。我非常舍不得离开,数次徘徊在教室附近。那所高中是百年名校,高大的梧桐树直冲云霄,茂密的枝叶冠盖浓荫,传承着悠久深厚的文脉,令我景仰。
  我要离开了,我还舍不得很多老师。
  那是我非常喜欢的英语老师。他叫李小年,他的妻子是一名护士,他们走在一起,堪称一对璧人。李老师不仅教学能力强,而且长得高大魁梧,衣着得体,很有风度。从外表看,谁都不知道他曾经是小儿麻痹症患者,留下过轻微的后遗症。但他不向命运屈服,一直坚持体育锻炼,足球踢得好,乒乓球打得好,是学校老师中的运动健将。只有在快速奔跑时,才看得出他的腿部有小小的不对称。
  他给我们上课时,看到有些男生佝背驼胸,他就会提醒他们注意姿势。他敲着他们的背,用亲密的口吻说:“喂,小伙子,挺起来,走路带点气质,要有风度!”大家在一阵笑声中,感受到了老师幽默的气质,儒雅的风度,不知不觉亲其师,习其道,效其行。男生的仪容也是一面镜子,映衬着修养和审美,班上的男生效仿李老师,讲究起个人卫生和言行举止,帅哥渐渐多起来。
  那是我最感亲切的体育老师。我一向并不热爱体育,但教我们体育的方老师是一位慈蔼的长者,如父亲般宽厚又耐心。那时的每一节体育课都当正课上,学校秉承百年传统,很注重对学生体能的教育和训练。每次体育课,都有专门的训练场地,方老师认真施教,讲解各种体育知识。就是这位老师,让我对体育产生了兴趣。他看我个子瘦高,弹跳能力不错,想选拔我进学校女子排球队。当时电视剧《排球女将》风靡一时,女排精神鼓舞人心,剧中女孩们漂亮的扣球姿势优美,名称响亮,充满理想主义的浪漫色彩,令我神往。然而我却在短暂的训练后,随着高中学业的终止,遗憾地离开了排球队。
  九月的中秋时节,白露已至,风已微凉。我收拾行囊,离开家乡,来到古城荆州,开启了我的中专学习生涯。学校优美静谧的环境,古城厚重的人文历史气息,令我忘却了惆怅。在这里,又邂逅了新的老师和同学,在这里,度过了我人生中最难以忘怀的美好时光。
  多年以后,当我们重返校园,簇拥在老师身边,那些逝去的岁月仿佛卷土重来,记忆瞬间变得鲜活。那时,我们的班主任多年轻啊,还带着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多漂亮啊,那身红粉毛衫配黑色长裙,秀发如云,举手投足曼妙多姿,讲课生动有趣,男生目不转睛;那时,我们的政治经济学老师多有趣啊,那个幽默的老头待人亲切,平易近人,将枯燥的课程讲得深入浅出,独具特色……
  
  六
  《礼记》有言:“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在古代,师长、夫子、山长、师父、西席、先生等很多词语可以用来尊称老师。
  我的父亲,曾经是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并担任多年班主任。虽然后来转岗行政,脱离了教师队伍,但依然有许多学生称呼他为老师。他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
  桃李满天下,或许是老师最值得骄傲的事情。生前,父亲多少次谈笑风生,讲从教往事,讲学生趣闻。在他病重期间,许多学生从外地赶来,看望他们敬爱的老师。我在父亲病榻前端茶送水,见证着跨越半个世纪的师生情。那位敦厚的宋大哥一直为爸爸送终,如儿子般侍奉左右。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论语·子罕篇》云:“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用什么来感谢您,我的老师,我和我孩子的老师!繁星闪烁,一路星光,那是恩师的眼睛,足以照亮我们平凡的人生。
  
  (原创首发)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趁着寒假,遥斌发着曾经读始2的儿子洋洋,筹办归到嫩野龙虎望望。没有抽烟的他,仿照揣上一包烟,随时筹办给碰到的生人领烟。本身已经经由于包面不烟,被墨2娃讥讽的任务借记忆犹心。 若...

半个世纪以前,尔十多岁的时辰,炎天不而今那么暖。但终究是炎天,便像雷锋同道忘住的这句名言“看待任务要像炎天同样的炽热”,酷热一直皆是炎天的标配。 沉溺正在始夏的舒服以及夏花光...

每一年的9月3日是外国人平易近抗日和平腐败留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和平败北怀念日。正在那个值患上天下人平易近永世铭刻的日子面,咱们除了了悲庆昔时的战败,借要悲悼一切正在日原帝国...

人熟,即是一场旅止。读万卷书,止万面路,就是最佳的解释。 爬山,也应是止万面路的首要形式之一。尔有些懒散,书却是读了若干原,却长患上不幸,离万卷借遥着呢。止路是一定的,也只正...

一次无意的机遇,尔离开邻村的嫩同砚野面。嫩同窗特意殷勤,博门为尔杀了一只鸭子,鸭子是三个月的鸭子,妥善炒血浆鸭,嫩同窗便使用崀山没名的血浆鸭款待尔。 崀山的血浆鸭实的正在天下...

岁月急忙,蓦然回顾,宛若一场旧梦。未近人到中年,总喜爱小我反思性命外会有哪些无奈抵偿的遗憾,对于某小我私家,对于某件事。细细念来,许多人或者事一旦错过等于一辈子,只留高一片...

追随年夜区一止人往江苏锦溪一日游,正在锦溪嫩街上,瞥见有没有长外地人正在兜销菱角。或者许刚采戴高来的缘故,那些菱角干巴巴的极其古老,很多多少人皆购了一年夜袋,有的人以至用湖...

岳女李树山,是正在走完了95岁的人熟之路后,驾鹤西往的。他弃世时,尔不正在他身旁。尔末了一次探望他是正在他丧生前一全国午,其时他曾经卧床有10来地的工夫了。尔其时答他何处痛苦悲伤...

人活门上,能逢良师是教熟之小幸。良师不但可以或许教授常识,借可以或许塑制一团体的性情以及叙德素养,所谓“学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那些嫩师值患上教熟永久感德以及铭刻。回忆肄业...

“人一走,茶便凉”,那是人们形容事态炎凉,人世寒热少用的一句话,良多人用那句话表现自身的一种没有解或者没有谦,其真彻底年夜否没有必。 人们正在事情岗亭上,尤为是担当了肯定的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