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眨眼之间,退休已经十年有余了。期间除了到西藏,北京,厦门,四川等地旅游之外,多数宅在家里胡吃海喝,混吃等死。无意间称了一下体重,居然又重了两公斤,天呐!照此继续下去如何得了?有些老同学身患三高及绝症,早已乘鹤西游了!
  一日,接到了老同学杨新建的来电,他说李桂容最近要组织一次同学聚会,我不加思索就答应了。
  仔细想想,同学们二十几年前组织了一次“知识青年下乡三十周年纪念日”。那时候还没有退休,身体还算硬朗。但不可否认,大家已经到了壮年,容貌不再光鲜。目前再照照镜子,头发稀疏,眼袋下垂,满脸横肉,酷似一只丑陋的老猴儿……岁月如刀,残酷无情啊!想必同学们也像我一样步履蹒跚,老态龙钟了吧?
  星期六,同学们陆陆续续赶来了,初次见面,几乎都是陌生的面孔!通过组织者李桂容的简单介绍,才知道了哪个人是何许人也……
  驱车到了牧二场,牧二厂位于南山脚下,属于一零四团的管辖区域。厂部山沟里种植了不少鲜花树木以及奇特的景观,还圈养了一群鸵鸟和野生动物,想必是社区工作人员绞尽了脑汁,劳神费力打造了这样一个幽静优美的旅游景区,目的只有一个,为的就是吸引各方来客。
  同学们下了车,兴致勃勃地踏入了万花丛中,摆弄着各种姿势拍照留影。同学们慢慢熟悉了起来;张小营家在库尔勒市,为了此次聚会,提前赶来寄宿在李桂容家里,可见心情之迫切!
  曾经的大帅哥王跃龙,陈荣生,杨明德,尤国政等人积极性很高,均举着手机为同学们拍照留念。其中还有一个比较年轻靓丽的女子,名曰李华;她身材修长,亭亭玉立。与我们格格不入,如鹤立鸡群,并不像我们的同学。
  同学们叽叽喳喳,倾述着陈年旧事;于庆兰指着我说:“王哥,想当年你年轻帅气,没想到现如今摇身一变,竟然变成了这副模样……”
  “啥子意思?有话就直说呗,反正俺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已经成了一个快死的老头子了。有话尽管说就是,不妨事的。”我嘻哈着。
  “哪里呀,我并不是那个意思。”她又急忙辩解着。
  陈荣生撇嘴道:“于妹子怎么了?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吗?难道还想嫁给咱们的老同学不成?哈哈哈……”
  于庆兰朝着陈荣生飞起来就是一脚:“去你的!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有种你别跑啊!”
  依稀记得,于庆兰当年和我同在一个连队当知青,她长得小巧玲珑,属于小鸟依人型;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水葡萄似的;含情脉脉,一说话就爱捂着嘴巴笑……
  拍完了照,还录了不少视频,在李桂容的带领下,大家来到了提前预订好的农家乐——老狼避暑山庄。
  最上心的莫属尤国政,他和夫人从五家渠驱车赶来,提前在后备箱里准备了许多乐器,二胡、板胡、手风琴,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大音箱。
  李桂容双手插腰发号施令,开始分工。同学们唯命是从,会做饭的挽起袖子开始干活,杀鸡切菜炖羊肉,烤羊肉串。会唱歌跳舞的许亚丽也不闲着,手里拿着麦克风尽情吼唱着,载歌载舞为大家助兴。
  尤其那个李华,她的歌喉柔情委婉,十分动听。有同学对着我耳语:“可别小瞧了她,她可是一个劳道人物,能歌善舞,还会拉手风琴,会弹钢琴。石化歌舞团知道吧?她可是团里的台柱子。”
  闻听此言,顿时对她肃然起敬,急忙拿着手机为她拍摄视屏,浑然间想起了什么……十五六岁时,同学龚伦建带领着我去串门,指着一个秀丽的姑娘说:“你认识她不?她叫李华,刚来咱们班不久。”
  李华羞羞答答,宛如多愁善感的林妹妹,一个劲捂着嘴巴窃笑……此模糊印象就像一段黑白电影,始终沉淀在脑海中。
  李华道:“是啊是啊,老同学,没想到你的记忆力那么好,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五十多年,你还记得我呀?”
  话题从此打开了,一幕幕往事就像小溪流水展现在眼前;一九六八年,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煤矿厂也分为两大派,红一三司和红二司是不共戴天的死对头!今天你把我的人打伤了,明天我又带领着人马前去复仇!你来我往,就像拉大锯似的……
  六月八日凌晨时分,我们这些初中生还在睡梦中,隐约听到了爆炸声和冲锋陷阵的呐喊声:“同志们冲啊,冲啊杀啊……”枪声大作,如炒豆子般炸响,其中还掺杂着手榴弹的爆炸声!
  与此同时,感觉到了大通铺有些微微颤抖,同学们大气不敢出,都躲在被窝里筛糠……
  
  二
  临床同学杨新建对我小声说:“哥们儿,有胆量没有?反正又睡不着,咱俩何不出去转转,看看能不能捡上一支手枪?”
  一提到手枪二字,顿时引起了极大的兴趣,急忙穿衣服穿鞋下了床。从学校大门出去恐怕有危险,于是就从后窗户跳了出去。我们两个猫着腰,就像两只黄鼠狼似的朝着枪声密集的地方摸索过去。夜色朦胧,定眼一瞧,前面树林子里趴满了现役军人,个个端着步枪埋伏在树林子里,虎视眈眈。顿时把我们两个吓了个半死,急忙退缩回去,再从远处绕道过去。走到了厂部会议室近前,只见一个男人平躺在地上,身边全是碎砖头和折断的木棍。胸膛上穿了几个洞,血浆往外喷涌着,奄奄一息。他睁着期盼的眼神,朝着我们两个蠕动着嘴巴,似乎想说什么。但是,嘴巴里面全是粘稠的血浆,哪里说得出来。
  此时,远处几个造反派朝着我们吼叫着:“滚开,再不滚开老子就开枪啦!”
  我和杨新建如惊弓之鸟,急忙溜之大吉。走到了厂部会议室跟前,但见院落里全是没有爆炸的土造手榴弹,一片狼藉。我让杨新建藏一个在身上,他苦笑着摆了摆手说不敢,害怕爆炸了。我胆大包天,捡了一个手榴弹把玩了一会儿,也害怕爆炸,就顺手丢弃了。
  此时,南边传来了爆炸声和枪声,我们两个胆大妄为,竟然鬼使神差地跑过去看热闹。一大群造反派端着枪支朝着砖厂冲锋陷阵,几个打前锋的人掏出来手榴弹,朝着后窗户扔了进去,房屋顶部顿时尘土飞扬。“同志们冲啊!冲啊……”几个打头阵的亡命徒朝着一个人就是一阵扫射,那个人被击中倒下了。少顷,我们两个跑到近前一瞧,却是王长水叔叔,都知道他是一三司的二号“勤务员”,也就是第二把手。
  此时,大队人马都朝着水库南面追击着开枪,枪声噼噼啪啪,只见远处一个人在仓皇逃命……
  不大一会儿,那个人被追上了,几个人二话不说就是几枪,那个人当场毙命!
  事后,我们两个跑到近前去观望。我认识他,他就是同学杨明德的父亲——杨茂荣。最凄惨的是,他的双眼被仇人挖走了,只留下了两个血肉模糊的黑洞洞!
  “谁让你们过来的,小兔崽子,哪个观点的?”一个持枪的男人朝着我们吼叫。他瞧见了杨新建,一把抓住了他的脖领子,吼道,“狗日的保皇派,老子认识你,看老子不敢一枪毙了你!”说着抓住了杨新建要行凶。
  杨新建吓得面如土色,一个劲往后退缩着。我也吓坏了,不知道如何是好。情知道大难临头,想逃跑已经不可能了。那人用枪指着我吼叫:“小兔崽子,快点老实交代,你们两个到底是哪个观点的?”
  我豁出去了,喝道:“我们两个都是红二司红旗造反团的,团长叫宋军,不信的话你可以去问问他嘛。”
  那汉子一会儿盯着我,一会儿又盯着杨新建上下打量着。我说:“叔叔,求求你放了我们吧,待会儿我们还要回去上课呢。”
  那汉子极不情愿地松了手,朝着杨新建的屁股上就是两脚,吼道:“滚吧滚吧,小兔崽子,再敢胡乱跑,看老子不敢一枪毙了你们。”
  我和杨新建顿时松了一口气,兔子似的窜了。跑到了厂部会议室跟前,看见三个俘虏双手抱着头被押解着。一个凶神恶煞的汉子怒目圆睁,手里掂着一把三愣刮刀,二话不说就朝着他们的屁股上就是一阵乱捅!三个人都未能幸免,鲜血喷涌而出!
  瞧见杨明德怀抱着一支步枪,正坐在台阶上休息。有人跑过来朝着他喊道:“杨明德,你怎么还坐在这里呀?你爸爸刚才在砖厂那里被打死了,你还跟个没事人似的,真是的!”
  “不会吧?怎么可能……”杨明德不敢怠慢,急忙朝着砖厂跑去。
  会议室门前躺着三具尸体,后来得知,其中一个就是李华的父亲。她父亲曾经是国民党军官,夜里被红二司造反派从家里面强行拉到了厂部会议室,进行严刑拷打,逼迫他承认此次武斗是他策划操纵的。李华的父亲是个红脸汉子,岂能轻易就范。再说,以他的身份那也是不可能的事。几个打人凶手不问青红皂白,围绕着就是一顿毒打!李华的父亲哪里经得起这般虐待,不大一会儿便一命呜呼了!造反派本来就想致他于死地,嫁祸于人。硬把他的死说成是正在和一三司头目们开黑会,被围剿歼灭之。这也是为了所谓的政治阴谋,为了找借口栽赃陷害,李华的父亲就成了一只替罪羊!
  李华淡定道:“事情都过去那么多年了,就不要再提了吧。只是知道了,我父亲就是文革的牺牲品。”
  时代在快速变迁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逝去的岁月宛如一个如泣如诉的故事,如云烟逐渐散去……
  
  三
  学校里的同学除了杨明德和校花秦晓兰结婚之外,其他的都各有千秋,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我多事之秋,问李桂容:“妹子当年长得那么漂亮,干嘛非要嫁个外乡人呢?而且还是一个短命鬼。在我们同学里面,难道就没有一个心仪的?”
  “那时候年龄太小了,狗屁不通。要说那种事嘛,仔细想想还真有过。”说着,不经意间瞅了陈荣生一眼。
  陈荣生有些心虚了,急忙分辨道:“首先声明,咱可没有那种想法吧?”
  李桂容拿起一个废纸团朝着他狠狠投掷过去:“不是你还能是谁?敢做不敢当的怂包货!我问问你,那几个匿名的小纸团,也就是所谓的情书是谁帮你传给我的?你以为人家傻啊,还能为你保一辈子密不成?”
  陈荣生的脸上顿时青一块紫一块,低着头思索起来,少顷呵呵笑道:“他娘的,白志伟那个狗娘养的真不是个东西,居然把我出卖了,哈哈哈。”
  大伙顿时起哄:“死胖子,好你个不要脸的家伙,小小年纪不学好,竟敢算计我们的班花!”
  “哪里哪里,都是闹着玩的,你们听我慢慢解释嘛……”陈荣生嘻哈笑着,手摇得像拨浪鼓,看来就是跳进黄浦江里也洗不清了。
  说实话,当初的李桂容长得确实很漂亮,算是一个大众情人。再说都是凡夫俗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据估计,不少小伙子的心里面多多少少都盘算过她。但是,因为她长得好看,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还是省省吧。
  饭菜熟了,大家分两桌开始分享自己制作的美食。李华站了起来,手拿着麦克风说:“同学们辛苦了,希望大家吃好喝好玩好,我趁此机会为大家演唱一段歌曲,为同学们助助兴咋样啊?”
  “好好好!”同学们拍起了巴掌。
  尤国政立即打开了音箱设备,少顷传出了民歌伴奏曲《山那边》,李华柔情似水地吟唱起来:
  你在山的那一边
  我在这圪梁梁上站
  叫一声哥哥你么听见
  妹子心里胡盘算
  山峁茆上看的远
  你在那张家畔
  叫一声哥哥你听不见
  妹子心里实在想念
  山峁茆上看的远
  ……
  
  2023年9月8日完稿于乌鲁木齐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一 秋雨过后,秋风渐起,空气中隐隐传来桂花的第一缕清香。走过鸿渐路,街市两旁商铺林立,熙熙攘攘的人群来来往往,忙着采购各种节庆物资。中秋节的气氛渐渐氤氲开来。随桂花一起飘来的...

大雨一般是在夏天来造访,在北方,如果有大雨,天气预报提前十几小时就播报了。在我家,父亲的老寒腿,便是预知未来两天天气的钟表。大雨没来,父亲的老寒腿,有无数只蚂蚁在爬,弄得父...

有时以为偶遇是需要缘份的。没有既定的目标,没有预设的结果,只是遇见了,而且一旦遇见,也就有了抹不掉的印记。 大好的秋色,大好的周末,呆在家里实在有点浪费光阴,捡拾秋色也许能捡...

第一次知道“左公柳”还是父亲告许的。 父亲生于1910年,虽然没有读多少书,但爱看戏,爱听故事,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也就文革期间,每次随父亲进泾川城,一过泾河,到甘家沟就上了西兰公...

三秦大地是一块好地方,是秦的发源地,也是汉的发源地。用当地的话说:那真是——聊咋咧!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是江南。而这里却是一马平川,无遮无拦,早晨太阳刚一...

广袤的鲁西北平原,浩浩大运河穿流而过,贝州古城武城就坐落在它的臂弯里。俗话说好水出好酒,获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以盛产古贝春美酒而闻名。“千年大运河,万年古贝春。”作...

文友,顾名思义就是以文会友,以文成友。我在江山文学网站待了十多年,认识很多文友,但交流并不多,聊天涉及文学更是微乎其微。大家都忙,我的文友生活中又比较优秀,平时有时间问声好...

曾记得这里以前全是田,名叫“蔬菜队”。九十年代上高中时,来沿江两岸玩过,只知道一片片的田种上一片片的蔬菜,真是绿的可爱。十几年后的今天,田消失的无影无踪,还在这里建起了一条...

我们山区在收割稻谷时的农具叫拌桶。围在插入拌桶三方的挡遮是由竹篾编制而成,打稻子用的竹齿耙子是由木头和竹片构造而成,被放在拌桶出口内侧。打稻子在通过竹齿耙子时,就可以把稻谷...

一 暮色降临,太阳的光辉照耀下的草原,好似涂了一层金色,灿烂,辉煌。在望天空看去,暮色下的草原上空,多彩而美丽,看呢,草原的上空一片辉煌夺目,真是令人目不暇给。各种色彩好似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