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回省了,顺便接我回乡。路上,我透过车窗,不远处,错杂矗立着许多崭新的别墅。天空,云烟袅袅,时不时隐隐传入耳中的炮竹声,仿佛在我心间炸开。我随声望向那屋背的青山,灰蒙的,满眼竟有些败落——落在我这许久未回故乡的游子眼中。我从心地里祈求:“但愿故乡山如以往。”
家乡不大,却有两条马路(车道)。一条是从我记事起就存在的“新”马路,另一条则从东到西,贯穿家乡内部。虽然我家住在最西边,可我每次回来都喜欢在最东边下车,看看那略显不同的风景,听听那些老人最为醇正的乡音。当然,这次也不例外。
我拖着行李行走在大道上,仰天望去,那即便是灰蒙的,也略显可爱的云朵,逸散在空中;那12月的长风,吹来也尽显暖意;那烟火笼罩的青山,也暗流妩媚。那一刻,似乎所有的压力与疲惫,都随长风而去。那心,也彻底融入这深远的山林之间。
爷爷奶奶,对于我的晚到,也并不意外。远远的,便见他俩从家门口走来,接过行李,那发自内心的笑容,是十几年感情的堆积。那一丝一缕的笑意,也悄然流入我的心田,或许这也就是我之前祈求的答案:“故乡,依旧如前。”
因为离过年还有几日,暂时也不会有亲戚串门,而这期间,我倒落得个清静。常常是端着杯开水,坐在高处,或发呆,或看山,或看着那马路上嬉闹的玩童。即使几日都如此,也并不觉得枯燥,反而更凸显着生活的真实与美好。我的心思,也完全静了下来,竟有些理解和羡慕古纸堆里陶渊明之类的隐士了。他们生活在山野之间,寄情于山水,何等洒脱,何等惬意!而在我眼中,家乡的青山,犹如“南山”般“山气日夕佳”........
说起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看故乡的夕阳。因为儿时的顽皮,家乡的许多山林,溪流边,树杈上......都残存着我儿时的足迹。因此,也得以在不同的地方,遇见过不同地方的夕阳。
“残阳如血”这是在书中看到的,可我并不觉得贴切我家乡的夕阳。可当我真的要去形容,似乎也找不到更好的词去形容它的美丽。可当那金灿的有些微红的光线,射在树顶上时,那温馨的柔和涌上心头,霎时,便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触动。后来我猜想,那,或许是美,或许是乡意......
故乡的习俗,与别地并无过多差异。“龙抬头”“团圆饭”“守田坎”......可相似中,并非不好,不必不同。
到了除夕那天,便是最开心的时候,团圆饭上虽吃的不是山珍海味,可也极其丰盛。最妙的,是餐桌上无人掏出手机来破坏这一年中最后的温馨,而我,也绝不想这团圆饭上充满了“滴滴答答”的声响。而吃饭时响起的阵阵炮竹声,也毫不影响心情,反而充满着调侃:“等下毛毛要放炮轰回去,知道不!”我一愣,“啊?”不禁苦笑道:“那我总不能扛着震天响当加特林轰回去吧!”话音刚落,顿时引起他们的笑声,而这笑声在我心中,似乎隐约中盖过了炮竹声。
过年,看春晚自然是免不了的,一家人嗑着瓜子,唠着家常,看着春晚。虽年年如此,但依旧让人心神往之。而这期间,奶奶神秘地端出一个坛子,即使她端的时候什么都不说,但我也已猜了个大概——甜酒。奶奶是个很淳朴的乡村老人,在我印象中,她针线,做菜,捞虾样样都会,甜酒自然也不例外。而她做的甜酒,也是我认为最为正宗的乡味。我目不转睛的盯着她怀中的坛子,刚一开盖,我便闻到了一股纯厚的酒香。它不似白酒般猛烈,再嗅嗅,竟还伴着丝丝米香。虽是酒糟,但那米粒洁白如明星。一入口,那酒气甜甜的滋味,就尽布味蕾,真是吃上一口,死亦无憾!
虽说是“守田坎”(守岁),但时间长了,长辈们也陆续睡着,可我还是神采奕奕,望向窗外。那黑的微微有些灰蓝的夜空,似乎让一切都静止了下来。耳边,只响起电视机的声响,好像现在的一切都在为之后的响炮做准备。可我已在这不大不小的房子中,体会着温馨与美好。
那一夜,皓月当空,星光闪烁。但愿,青山常绿,河水常清,故乡与人不改,新年兴旺!
家乡不大,却有两条马路(车道)。一条是从我记事起就存在的“新”马路,另一条则从东到西,贯穿家乡内部。虽然我家住在最西边,可我每次回来都喜欢在最东边下车,看看那略显不同的风景,听听那些老人最为醇正的乡音。当然,这次也不例外。
我拖着行李行走在大道上,仰天望去,那即便是灰蒙的,也略显可爱的云朵,逸散在空中;那12月的长风,吹来也尽显暖意;那烟火笼罩的青山,也暗流妩媚。那一刻,似乎所有的压力与疲惫,都随长风而去。那心,也彻底融入这深远的山林之间。
爷爷奶奶,对于我的晚到,也并不意外。远远的,便见他俩从家门口走来,接过行李,那发自内心的笑容,是十几年感情的堆积。那一丝一缕的笑意,也悄然流入我的心田,或许这也就是我之前祈求的答案:“故乡,依旧如前。”
因为离过年还有几日,暂时也不会有亲戚串门,而这期间,我倒落得个清静。常常是端着杯开水,坐在高处,或发呆,或看山,或看着那马路上嬉闹的玩童。即使几日都如此,也并不觉得枯燥,反而更凸显着生活的真实与美好。我的心思,也完全静了下来,竟有些理解和羡慕古纸堆里陶渊明之类的隐士了。他们生活在山野之间,寄情于山水,何等洒脱,何等惬意!而在我眼中,家乡的青山,犹如“南山”般“山气日夕佳”........
说起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看故乡的夕阳。因为儿时的顽皮,家乡的许多山林,溪流边,树杈上......都残存着我儿时的足迹。因此,也得以在不同的地方,遇见过不同地方的夕阳。
“残阳如血”这是在书中看到的,可我并不觉得贴切我家乡的夕阳。可当我真的要去形容,似乎也找不到更好的词去形容它的美丽。可当那金灿的有些微红的光线,射在树顶上时,那温馨的柔和涌上心头,霎时,便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触动。后来我猜想,那,或许是美,或许是乡意......
故乡的习俗,与别地并无过多差异。“龙抬头”“团圆饭”“守田坎”......可相似中,并非不好,不必不同。
到了除夕那天,便是最开心的时候,团圆饭上虽吃的不是山珍海味,可也极其丰盛。最妙的,是餐桌上无人掏出手机来破坏这一年中最后的温馨,而我,也绝不想这团圆饭上充满了“滴滴答答”的声响。而吃饭时响起的阵阵炮竹声,也毫不影响心情,反而充满着调侃:“等下毛毛要放炮轰回去,知道不!”我一愣,“啊?”不禁苦笑道:“那我总不能扛着震天响当加特林轰回去吧!”话音刚落,顿时引起他们的笑声,而这笑声在我心中,似乎隐约中盖过了炮竹声。
过年,看春晚自然是免不了的,一家人嗑着瓜子,唠着家常,看着春晚。虽年年如此,但依旧让人心神往之。而这期间,奶奶神秘地端出一个坛子,即使她端的时候什么都不说,但我也已猜了个大概——甜酒。奶奶是个很淳朴的乡村老人,在我印象中,她针线,做菜,捞虾样样都会,甜酒自然也不例外。而她做的甜酒,也是我认为最为正宗的乡味。我目不转睛的盯着她怀中的坛子,刚一开盖,我便闻到了一股纯厚的酒香。它不似白酒般猛烈,再嗅嗅,竟还伴着丝丝米香。虽是酒糟,但那米粒洁白如明星。一入口,那酒气甜甜的滋味,就尽布味蕾,真是吃上一口,死亦无憾!
虽说是“守田坎”(守岁),但时间长了,长辈们也陆续睡着,可我还是神采奕奕,望向窗外。那黑的微微有些灰蓝的夜空,似乎让一切都静止了下来。耳边,只响起电视机的声响,好像现在的一切都在为之后的响炮做准备。可我已在这不大不小的房子中,体会着温馨与美好。
那一夜,皓月当空,星光闪烁。但愿,青山常绿,河水常清,故乡与人不改,新年兴旺!
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