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关于江南水乡最初的印象,全来自古诗词中的描写。二十年前因为工作关系,曾去过一次江南水乡,虽然印象早已淡漠,但心底仍有对江南的好感与向往。五一假期,我决定故地重游,再去看看那些存在于诗词中的美妙风光。
  第一站是同里。姑苏小镇同里,是座典型的江南小城。镇上只有一条主街道,镇上的建筑保留了明清时代的风格,无论是商店或是住家,全是古香古色的雕花楼,赭色的外观透出几分淳厚,商家的招牌都做成了从前的旗号,很是神气地在风中飘摇。街道不长,隔一段便是一座弯弯的石拱桥,桥下是缓缓的河水,河上有摆渡的木船,河两岸是细腰的垂杨柳和古老的房子。站在桥上,满眼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清新而舒缓,仿若隔世。所有从前在课本上学到的诗句,立即在眼前复活。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在古代的某一时刻,而我是个身着蓝色衣裳的踏春少年,走在这简约古朴的路上。
  生活在这样一个温情脉脉的小镇上,人们没有太大的欲望,安安分分地守着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每天晚上一过五点,镇上的店像是约好了似的,全部闭门谢客,只有两三家小超市在继续营业,不过时间也很短,不超过九点。这时的街道漆黑冷清,白天的一切似乎从未存在过。习惯了都市快节奏和喧嚣的我们,冷不丁到了这么个宁静的小镇,还有点儿回不过神来。
  来到同里,不能不去参观镇上最著名的建筑——退思园。退思园一直是各种影视剧组拍摄的心头之好,在它门外有个小小的广场,地上的石头刻着许多曾在此拍摄过的影视剧,像是陈凯歌的《风月》、王祖贤的《游园惊梦》、刘嘉玲的《自梳》等等。广场边上有个小小的戏台,逢年过节,这方寸天地便上演人间的爱恨嗔痴,戏梦人生。
  现在,我就置身于电影里看到的美丽庭院了。退思园的美丽是闲适的,不带半点张狂,像个小家碧玉般,很小心地收敛着自己的美,却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美展露无遗。庭院深深,曲径通幽,这里的一切都彰显主人的不凡品位与他当年的显赫。忽然,眼前跑出几个身着清朝服饰的人,让我一时间有点恍忽,好像自己走进了时光隧道,莫非真的回到了古代?
  这样一个悠闲美丽的地方,难免会上演风花雪月。家喻户晓的《珍珠塔》就发生在这里。站在珍珠塔园中的绿秋亭前,我和来往的人们一同见证方卿和陈翠娥的坚贞爱情,百年前的一段恋情至今仍被传颂。亭子里方卿和陈翠娥的蜡像迎风不语,让人自由想象百年前的浪漫与忠诚。
  我特地到退思园广场的戏台前照了张相片留念。当车子经过一条小巷时,我想起戴望舒的《雨巷》,只是已不见了撑着油纸伞的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其实,同里就像一个丁香般的姑娘,在江南水乡宁静地独守一方天地,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和来来往往的人们遭遇一场又一场美丽的邂逅。
  离开同里,我前往苏州。
  二十年前曾与苏州有过匆匆的一面之缘,印象中是个美丽的江南水乡,但真要说出个所以然,却无从说起。
  一到苏州,我就直奔第一个目的地——诚品书店。诚品书店是爱书人心中的“圣地”,不仅是因为它有格调、有情调的氛围,还因为它包罗万有的书品,在这里总有一本书是你想要的。以前每次去台湾公干,我都会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中,“溜”去一趟诚品,匆匆地买几本书或碟,一包书一包书地回带。
  苏州的诚品是大陆的第一家诚品。到达的时候,已是下午近四点,书店在金鸡湖畔的一座大厦的二三四层,装修得很有品位。一进书店,我顿时傻了眼,三魂丢了七魄,迷迷登登的——书真的太多太多了,说是书的海洋毫不过分;而且分门别类得很清楚,看哪本都想买,只可惜囊中羞涩。我贪婪地看着书架上的书,恨不得把里面的内容全吞到肚子里去。每次到这种书店,我都才真真切切地认识到自己是个穷人,不是因为金钱物质,而是因为精神上的贫乏。我知道我不可能拥有所有的书,也学不了所有的知识,但我就是想要——我觉得最适合我的职业,要么是书店老板,要么是老学究,一辈子读书学习到死。
  我买了两本书,一张CD,包装袋还是那印着店名的军绿色的纸袋,好熟悉。提着袋子继续逛,直逛得双脚灌铅,肚子空乏,眼花缭乱,仍不愿意离开。看了一下时间,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我足足走了六个小时!想来人家也要关门了,依依地出了大厦。
  第二天,天气晴朗。出发去虎丘。虎丘是苏州城著名的历史景点,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一说"丘如蹲虎,以形名"。但不管怎么样,它是必去的景点之一。坐了观光专线公交到了虎丘,一进大门,我的心里就“哦哟”了一声——人可真多。大家忙着和著名的虎丘塔拍照,我也不可免俗地拍了一张。据说,在苏州城里,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看到这座古朴秀挺的塔,因为古代的建筑师们讲究“借景”,虎丘塔因身在高处,是很容易“借”到的景。古代匠人真是智慧,让一座塔变成城里千万处的风景。
  江南各城都透着闲适优雅的气息,要体会个中妙处,非步行不可。我决定步行去七里山塘看夜景。一路上,身边的景致散发着江南独有的风情,总也看不够,就这样走走停停看看,不知不觉就到了七里山塘。
  唐宝历二年(825年),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长约七里,叫"七里山塘"。这条山塘街颇似临海的紫阳古街,古香古色的楼群依河而建,五彩斑斓的霓虹灯倒影在河里,成了一条流动的美丽光影。在路边摊一边听着吴侬软语演唱的评弹,一边看着人来人往,一边吃着香喷喷的卤味和甜饭,那感觉真的不要太好呀。
  离开那天,下起了濛濛细雨。我独行在细雨绵绵中,无意间拐进了平江路。平江路也是一条古街,烟雨笼罩中,江南水乡特有的韵致就显现出来了,真的,要看江南景色,非得有一点雨不可,就是要找一个濛濛烟雨的日子来,细雨将江南的清气和仙气都带出来,如同一幅写意的水墨画,果然是“烟雨江南美如画”。路边有人在用方言交谈着,声音在雨丝中似断非断,极有感觉。虽然听不太懂吴侬软语,但就是觉得好听,软软的,糯糯的,麻酥酥颤悠悠的,就像这江南的绵绵细雨。
  醇正水乡,旧时风光,谁能不忆江南?
  
  
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上小学时,正赶上文革。除了参加各种劳动之外,最喜欢、最美好的记忆,莫过于每年一次的集体演出——庆祝“六一”儿童节。 那时,同家庄乡有两个演出点:新堡和同家庄。新堡的演出点就在...

关中流行一句“胡基垒墙不如砖,疼娃不如疼老汉,吃啥不如吃搅团”的俚语。 盖房、娶媳妇、抬埋老人,是农村的三件大事。一天的工分三毛钱,攒个鸡蛋换针线,过去农村盖房,谁家能盖得起...

焉支山的倩影是是历史的若影若现,焉支山的倩影是穿透迷雾的淡淡晨曦! 焉支山的美丽宛如溯四岁月源头的彩虹,焉支山的美丽是大漠的彩幕! 数千年来,两条大河孕育的农耕文明和富庶,对那些...

从寒意顿起的800米海拔的黄龙山林场下车,便有种魂归故里的感觉,老黄牛、鸡鸣、乡村楼房舍、以及相亲相熟的青笋,让人恍惚间蒙生出对乡土气息的迷恋。夕阳格外好,同来的红木老师说那是...

花,是青春的使者,也是青春的过客。朝花遗落,满天飞霞,没有了哀伤,徒留一段往事擦肩而过。春,是飞鸟的王国,也是飞鸟的天堂。自由的天空像极了青春,尽情挥霍,不要为昨天的过错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忘却了小时候的许多事情。然而十五岁那年的往事,我却依然清晰地记得。因为在那一年,我终于有资格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来给家里挣工分了。 那时候,家里的境况是非常...

一 她是我来温州遇见的第一个女孩,她叫阿真。 当初我从永嘉农村来到温州这座城市,是带着一种执拗来的。我本来完全可以遵从母亲的意愿,早早地在农村娶个媳妇,然后生几个孩子,过一种脸...

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一只老鼠,眼睛贼溜溜的。 上个月某一日我从外地赶回家中。 时至下午四点,我入厨房打算做饭填饱肚子。眼见一直贼鼠从暖气管上哧溜哧溜地爬过,边走边歪头看我举...

这块地,有四亩,如同一个半岛,北面、东面,是相连的两个水坑,L型,西面,隔一条窄窄的土路,还是一个水坑,南面,则连着一条大街。这个半岛,明显高,是这个村的制高点,几家人的自留...

一 一场突发的疾病,于4月2日夜晚袭击了我。翌晨起床,竟然发现自己右边的手脚无力,浑身疼痛,想穿衣下床,可怎么也使不上劲,最终在妻子的帮助下,勉强穿好衣服下了床,但已经站立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