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生活在以老屋为中心的村庄,连上街赶集的机会都很少有,更别说什么远方,脑海里存进去的信息多是身边亲人积攒起来的古董。然而,当有一天踏入校门时,当有一天打开书本时,我似乎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里,我能知古今思未来,亦能畅游天南海北,亦能激发出对生活的热情和向望。所以,那时候在农忙之外,总是抽时挤空去读书。
  开学领新书,是那个时候最期待的日子。新书一到,那浓浓的墨香,那分明的字体,那优美的图画,都会让人爱不释手,总怕一不小心会有破损。于是,找来厚一点的废纸便把封面包裹起来,即使这样,用过一段时间以后,书页便会卷起,没办法,晚上放学以后,就用手一页一页地捋平,再压在几块砖下,到了第二天就会恢复大半。有时一不小心,弄掉半页,心疼不已,急忙尽力用浆糊还原。那时因为书少,加之喜欢,便很珍惜。除过课本之外,可以读的书便是小人书,实际是个画册,板擦大小,上有图文,就这一本几分钱的书,也是从人家那儿借来的。用过的旧课本,也舍不得丟掉,用一个木箱整整齐齐地撂在一起。有一次,母亲趁我不在,竟然用我的课本去剪了鞋样,为此我还大吵了一架,明知道好久不再翻动,但就是舍不得被毁。
  随着年级的升高,读的书越多,知道的越多,只有课本知识远远满足不了我的需求。因为我明白,只有读书,才能改变我农民的身份,只有读书,才能改变我的命运,只有读书,才能填补我头脑的空白,也只有读书,才能让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为了更换身份,我便努力学习,当时读书的目的性很强,就是为了考上大学。所以读的书多是与考高分有关的书,除过课本,个别辅导书也是从同学那里借来的,因为第二天要归还,所以先天大半夜不睡觉,也要让它在我这里尽可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虽然从小学到高中,学习不是特好的那个,也不属于特别勤奋的,但在班上成绩没下过十名。只可惜,目的性很强的读书并没有让我进入想要的大学,更没有从事那时心底里喜欢做的工作。不过,现在还是发现,人生没有白读的书。
  终于凭借着读书改变了土里刨食的命运,也从事起每天与书有关的工作,而且一干就是半生。原以为,小时候努力读书的目的已经达到,有了能解决温饱问题的能力,便可以不必再读。然而,有一天突然发现,即使工作如何出色,即使拼尽全力提高能力,也是一眼可以望到头的结局,无非多了一些浮名,无非是一个称职的老师。加之随着年岁的增加,生活中经历过太多的风雨,才发现用固有的知识已经无法克服内心的焦虑,也无法从容化解生活中的纠结。也越发感觉到自己的懦弱和贫乏,以致于精神上无可寄托所导致的空虚与麻木,感觉百己有点堕落。于是,又把目光投向了读书。
  而今,读书没有了名利的想法,反而拥有了更多的选择。读书,可以让我从容面对生活给予的一切,高光的时刻略显低调,暗淡的日子里不用自卑。读书,可以让我减少尘世纷扰带来的烦恼,可以让日子在匆忙中留下踏实的足迹。读书,可以让我明白“欲穷干里目,更上一层楼”,优秀没有上限,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读书,让我享受一个人的时光,与先贤对话,和智者交流。读书,让我的精神逐浙丰盈,让我的生活变得有声有色。读书,也让我有了对生活的重新定义,让我的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初读《红楼梦》,只是被宝黛之间那种心意相通,无法言表的爱所感染,以为这便是世间最美的情,而对于什么荣国府,宁国府的人物关系一塌糊涂,更别说文中的影射和指代,单纯到只以为是有关男女感情的事,对于偶尔的文言文,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再读,终于理顺了两家之间主要人物之间的辈份,看到了在家族利益面前人性的冷漠和无情,也体会到了黛玉孤苦无助的凄凉以及身不由己的无奈,也品尝到工于算计的阴险和狡诈。而今又读,曹公笔下的诗词可比李杜,当中的药方可齐医圣,其间的宫庭礼仪,繁文缛节可谓祥实到如临其境,不得不佩服曹公的学识渊博,文笔精美。一本好书,每次读后收获不尽相同,因为人随年龄的增加认知和文化水平都会发生变化,要不会有“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之说。
  读余华的《活着》,让我明白,生活中的意外防不胜防,有时想要努力活好,然而一连串的无能为力让人近乎崩溃,但是只要活着,就得给自己一个希望。读苏轼,让我懂得,即使生活虐我千百遍,即使才能无处可用,依旧要尽自己的能力活出最精彩的人生。说实话,平时在生活中遇到磨难,想想王富贵,和他相比,我的痛苦又算得了什么,平日里工作上偶有不如意,想想苏东坡,他才华横溢却坎坷一生,而无才无名可以忽略不计的我,又能去改变什么,只需要做好自己就行。读书,可以让人看开看淡许多,可以减轻生活的冰霜给予的伤害。
  读诗词,可以给人幻想,可以给人浪漫,可以给人美好,可以给人力量。不是吗?“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我们一直在思考,大漠上的孤烟为什么会直,作者把直放在这里想要表现大漠的什么?同时,也给予了我们对大漠的向望。“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多么让人期待的爱情,给足了世人相爱的理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多么迷人的画面,它会激发人对生活的热情。“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即使你再卑微,即使你年华迟暮,即使你身无分文,然而这些诗句都能唤醒你的斗志,可能让你东山再起,可能让你努力到老。
  读书,可以丰盈日月,可以减少是非。闲来无事,一手诗书,一手烟火,何等惬意,把乏味的日子过成诗。读书没有功利之心,只是心灵的洗涤,没有多余的时间应付不必要的人际关系,没有多余的精力和三观不合之人拉动口舌,过好自己的人生,走好脚下的路。
  读书是最好的修身养性。“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滋养灵魂,让精神有所依靠,让心灵时时澄澈。读书,可以让人拥有海纳百川之胸怀,不受琐事干扰,不为滥人生气。读书,可以提升人的气质,改变人的容颜,脸上多些笑容,心中多些坦荡。
  小时候读书是为生计,想读太多的书是奢望。如今读书是想成为更好的自己,想读的书都有机会读到。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时,会发现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当读书成为日常陪伴时,会发现日子都是充实丰盈的。好读书,会让未来有无数种可能,读好书,会让一个人能在精神世界里越行越远。  
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上小学时,正赶上文革。除了参加各种劳动之外,最喜欢、最美好的记忆,莫过于每年一次的集体演出——庆祝“六一”儿童节。 那时,同家庄乡有两个演出点:新堡和同家庄。新堡的演出点就在...

关中流行一句“胡基垒墙不如砖,疼娃不如疼老汉,吃啥不如吃搅团”的俚语。 盖房、娶媳妇、抬埋老人,是农村的三件大事。一天的工分三毛钱,攒个鸡蛋换针线,过去农村盖房,谁家能盖得起...

焉支山的倩影是是历史的若影若现,焉支山的倩影是穿透迷雾的淡淡晨曦! 焉支山的美丽宛如溯四岁月源头的彩虹,焉支山的美丽是大漠的彩幕! 数千年来,两条大河孕育的农耕文明和富庶,对那些...

从寒意顿起的800米海拔的黄龙山林场下车,便有种魂归故里的感觉,老黄牛、鸡鸣、乡村楼房舍、以及相亲相熟的青笋,让人恍惚间蒙生出对乡土气息的迷恋。夕阳格外好,同来的红木老师说那是...

花,是青春的使者,也是青春的过客。朝花遗落,满天飞霞,没有了哀伤,徒留一段往事擦肩而过。春,是飞鸟的王国,也是飞鸟的天堂。自由的天空像极了青春,尽情挥霍,不要为昨天的过错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忘却了小时候的许多事情。然而十五岁那年的往事,我却依然清晰地记得。因为在那一年,我终于有资格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来给家里挣工分了。 那时候,家里的境况是非常...

一 她是我来温州遇见的第一个女孩,她叫阿真。 当初我从永嘉农村来到温州这座城市,是带着一种执拗来的。我本来完全可以遵从母亲的意愿,早早地在农村娶个媳妇,然后生几个孩子,过一种脸...

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一只老鼠,眼睛贼溜溜的。 上个月某一日我从外地赶回家中。 时至下午四点,我入厨房打算做饭填饱肚子。眼见一直贼鼠从暖气管上哧溜哧溜地爬过,边走边歪头看我举...

这块地,有四亩,如同一个半岛,北面、东面,是相连的两个水坑,L型,西面,隔一条窄窄的土路,还是一个水坑,南面,则连着一条大街。这个半岛,明显高,是这个村的制高点,几家人的自留...

一 一场突发的疾病,于4月2日夜晚袭击了我。翌晨起床,竟然发现自己右边的手脚无力,浑身疼痛,想穿衣下床,可怎么也使不上劲,最终在妻子的帮助下,勉强穿好衣服下了床,但已经站立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