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大梦一场,那个梦里的人只留下一片沧桑。算起来,母亲今年有66岁了,我大概能想象她奶奶级的模样,其实六十岁也不算老,对于保养得当的现代人来说。母亲是爱美的,但因早年在外工作爆晒,再加上多种病痛,她脸上留有许多黑斑,肤色也偏腊黄。在母亲久病那几年,几乎每天只吃稀饭,或蒸一碗蛋,那是我难以想象的少,也是难以想象的身体支撑,久而久之……最终离我们匆匆而去。
当年母亲生我是难产,由当地赤脚医生的老奶奶接生,在过去黑灯瞎火的年代,没有先进的医疗条件,所经历的可谓是九死一生。不知道是不是因此,母亲对我从小比较偏爱,而我的调皮如男生,童年记忆里没有同女孩子玩过,对小女孩的娇气不屑一顾。我想这源自于母亲潜意识将我当男孩子养。或许那时候便养成了野性和倔强的性格,没有半点女生的温柔。夏天,打赤脚,玩弹弓,弹珠,坐哪算哪。
小时侯,掉进水沟是常有的事,在菜园时瞎跑,顺手牵羊也是一流。不过,家家都有菜园,那时的青菜比现在显平常,吃拿都不过份,大人们都不会高声叫骂。六岁就被塞进了学堂,根本就当幼稚园耍闹,一口土话的老师基本不管我,到了过年,母亲问我是不是考了大鸭蛋,我极为不好意思的望着她笑,生怕她找棍子打我。
六、七岁之间的记忆最甜,就像乡村里刚砍下的甘蔗一般,带着露水与泥香。那段日子或许是母亲最苦的几年,但在我们少不更事的年纪,无拘无束的散发天性,又有母亲陪伴身边便是莫大幸福。六岁罢,我搭凳子在土灶边小大人似的帮母亲炒蚕豆,那是记忆里第一次动手厨台。门外是一地冬雪,厚厚的积雪铺成皑皑世界,豆子在锅里蹦蹦跳跳,啪啪直响,爆发出它的馨香。
母亲炒蚕豆一流,她一贯用热沙掺杂于豆中,不但不会炒糊,还令蚕豆极易咀嚼。好豆要好牙,那时的豆,都是铁硬的,不如现在用药水泡过,软而易碎。但口感总不如从前那般香醇。没有别的零食,蚕豆便成了日常的消遣小食。以至于后来,比较热衷于硬性食物,牙也被打磨得无比坚固,豆子再硬也不怕。
流水似的岁月,我只见浮花跃动,间或猜测父母背后的艰辛。母亲年轻是美人,五官生得灵秀,如她的名字“秀英”。我的眼睛遗传了她的深遂,别人说欧式眼,大而忧郁。小时侯我不太爱笑,并非真不喜欢笑,而是七岁之后,母亲因工作无法陪伴我们左右,少年的生活孤独而窘迫,许多人事纠葛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尽诉,幸亏得益于遗传了母亲的乐观与勇气,即便再苦亦当人生的一次磨练。母亲虽很少在家,但不时会为我和姐姐买些女孩子时兴的衣物。记得当时有一套海军蓝,条纹式的阔领上衣,下身帅气短裤,特显神清气爽,与我的个性正好相得益彰,姐姐也喜欢,羡慕了我好久。从小就喜欢天蓝色,天空的颜色大而广阔,它有着耀眼的豁达与悠远。直到现今亦是如此。
虽在过去年代,母亲每年都烫小卷发,满头的卷,黑亮而有弹性。母亲冬天有三双皮靴,皮质软韧而有光泽,每年冬天都会拿出打油擦拭一番。母亲虽不高,但身材匀称,天生气质沉静。若如今健在亦是不输于人后的年轻奶奶。那鞋型和做工都很地道,趁她不在家,我会偷拿出来一高一低在房间里走上几步,体会一把高跟鞋成熟女性的滋味。这感觉,很容易让人联想旧上海摩登女郎,张扬且娇俏,而我只敢在家里偷偷效仿一二,这是青春期女生怀有对美最初的向往。母亲虽病着,但依旧保持着护肤的习惯,用的不贵但每天早晚洁面之后都会抹些护肤品。自然而然耳闻目染,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化的自己慢慢转化成原本的女生角色。而那三双鞋,母亲最喜爱的鞋,时至今日,一晃多年,不知父亲把它们放在了哪里。
对于饮食,母亲长年患有胃病,选择食物颇有局限。吃不好,身体营养不够,病态脸色。当时不懂,应从调理脾胃开始,吸收好了才能汲取更多营养。那几年病得厉害,母亲喜欢吃绿豆糕,我便带了一提回去,她知道我特意买的,便似孩子般的开心。其实只吃下一二块,她其实在意的不是绿豆糕,而是儿女的心。就如同现在的父亲,生怕给我们添麻烦,但又希望儿女常常惦念。天下父母心。从前没有母亲节,也没有给母亲过一次正式的生日,只在平时给她买些礼物,记得她的生辰在腊月十七,她不经意的提起,但每每容易忘却,终究成为此生最大的憾事。
今年,清明。姐特意在母亲坟头种了一株菊花,山间地势较高,温度适宜,到了秋天应该便会绽放吧。小小的菊,快些长大吧,让它代表我们陪伴你,就像你陪伴我的日月,怀香静远。春去秋来,忆光阴,回头已是沧桑,此生你我皆过客,浮生若隙,只期冀,菊香能送去一脉清朗,一抹宁香,以慰久久绵长……
当年母亲生我是难产,由当地赤脚医生的老奶奶接生,在过去黑灯瞎火的年代,没有先进的医疗条件,所经历的可谓是九死一生。不知道是不是因此,母亲对我从小比较偏爱,而我的调皮如男生,童年记忆里没有同女孩子玩过,对小女孩的娇气不屑一顾。我想这源自于母亲潜意识将我当男孩子养。或许那时候便养成了野性和倔强的性格,没有半点女生的温柔。夏天,打赤脚,玩弹弓,弹珠,坐哪算哪。
小时侯,掉进水沟是常有的事,在菜园时瞎跑,顺手牵羊也是一流。不过,家家都有菜园,那时的青菜比现在显平常,吃拿都不过份,大人们都不会高声叫骂。六岁就被塞进了学堂,根本就当幼稚园耍闹,一口土话的老师基本不管我,到了过年,母亲问我是不是考了大鸭蛋,我极为不好意思的望着她笑,生怕她找棍子打我。
六、七岁之间的记忆最甜,就像乡村里刚砍下的甘蔗一般,带着露水与泥香。那段日子或许是母亲最苦的几年,但在我们少不更事的年纪,无拘无束的散发天性,又有母亲陪伴身边便是莫大幸福。六岁罢,我搭凳子在土灶边小大人似的帮母亲炒蚕豆,那是记忆里第一次动手厨台。门外是一地冬雪,厚厚的积雪铺成皑皑世界,豆子在锅里蹦蹦跳跳,啪啪直响,爆发出它的馨香。
母亲炒蚕豆一流,她一贯用热沙掺杂于豆中,不但不会炒糊,还令蚕豆极易咀嚼。好豆要好牙,那时的豆,都是铁硬的,不如现在用药水泡过,软而易碎。但口感总不如从前那般香醇。没有别的零食,蚕豆便成了日常的消遣小食。以至于后来,比较热衷于硬性食物,牙也被打磨得无比坚固,豆子再硬也不怕。
流水似的岁月,我只见浮花跃动,间或猜测父母背后的艰辛。母亲年轻是美人,五官生得灵秀,如她的名字“秀英”。我的眼睛遗传了她的深遂,别人说欧式眼,大而忧郁。小时侯我不太爱笑,并非真不喜欢笑,而是七岁之后,母亲因工作无法陪伴我们左右,少年的生活孤独而窘迫,许多人事纠葛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尽诉,幸亏得益于遗传了母亲的乐观与勇气,即便再苦亦当人生的一次磨练。母亲虽很少在家,但不时会为我和姐姐买些女孩子时兴的衣物。记得当时有一套海军蓝,条纹式的阔领上衣,下身帅气短裤,特显神清气爽,与我的个性正好相得益彰,姐姐也喜欢,羡慕了我好久。从小就喜欢天蓝色,天空的颜色大而广阔,它有着耀眼的豁达与悠远。直到现今亦是如此。
虽在过去年代,母亲每年都烫小卷发,满头的卷,黑亮而有弹性。母亲冬天有三双皮靴,皮质软韧而有光泽,每年冬天都会拿出打油擦拭一番。母亲虽不高,但身材匀称,天生气质沉静。若如今健在亦是不输于人后的年轻奶奶。那鞋型和做工都很地道,趁她不在家,我会偷拿出来一高一低在房间里走上几步,体会一把高跟鞋成熟女性的滋味。这感觉,很容易让人联想旧上海摩登女郎,张扬且娇俏,而我只敢在家里偷偷效仿一二,这是青春期女生怀有对美最初的向往。母亲虽病着,但依旧保持着护肤的习惯,用的不贵但每天早晚洁面之后都会抹些护肤品。自然而然耳闻目染,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化的自己慢慢转化成原本的女生角色。而那三双鞋,母亲最喜爱的鞋,时至今日,一晃多年,不知父亲把它们放在了哪里。
对于饮食,母亲长年患有胃病,选择食物颇有局限。吃不好,身体营养不够,病态脸色。当时不懂,应从调理脾胃开始,吸收好了才能汲取更多营养。那几年病得厉害,母亲喜欢吃绿豆糕,我便带了一提回去,她知道我特意买的,便似孩子般的开心。其实只吃下一二块,她其实在意的不是绿豆糕,而是儿女的心。就如同现在的父亲,生怕给我们添麻烦,但又希望儿女常常惦念。天下父母心。从前没有母亲节,也没有给母亲过一次正式的生日,只在平时给她买些礼物,记得她的生辰在腊月十七,她不经意的提起,但每每容易忘却,终究成为此生最大的憾事。
今年,清明。姐特意在母亲坟头种了一株菊花,山间地势较高,温度适宜,到了秋天应该便会绽放吧。小小的菊,快些长大吧,让它代表我们陪伴你,就像你陪伴我的日月,怀香静远。春去秋来,忆光阴,回头已是沧桑,此生你我皆过客,浮生若隙,只期冀,菊香能送去一脉清朗,一抹宁香,以慰久久绵长……
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