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对风景很贪婪的人,开出租车,一旦眼睛有点空档,便重温城市的风景。也总希望自己就做一个乘客,到远方去捕捉那些未见的风景。有机会乘坐一趟长途高铁,我早就准备好了,要把一路上无边的风景揽入怀中。
  
  一
  依照心灵的指引,人们走向未曾涉足的远方,获得精神上的高度愉悦和美妙的体验。这是旅行的意义所在。大多数人钟情的是陌生新奇的目的地,对我而言,7个小时的车程,从北到南,跨越5省,所经过的山山水水,似乎早就在我心里埋好了伏笔,写成一首首动情的诗,等我去一一解读。
  一直以为远方很远。它存在于书中的方块字里,存在于那些走向机场车站的背包里,存在于我无数次的眺望和畅想里。对我来说,远方是抽象的模糊的,是混沌的灰暗的。许多年,远方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名词,两个字的距离里,尽显空洞,渺茫。
  直到我从一闪而过的窗口,真真切切看到了一条条高速公路如巨龙盘旋,一座座摩天大楼鳞次栉比,一块块锦绣麦田绵延无边,一个个烟火村庄星罗棋布。一个个的故事,一重重的感受,便如潮水般在心中起起伏伏。
  
  二
  2023年,3月30号,8点31分,G275次列车驶出枣庄火车站,一路呼啸着向西南疾驰。儿子把靠窗的位置让给了我,以便满足我眼光的贪婪。我眼睛都不眨一下地盯着窗外,那里是我生命中的远方,第一次将向往远方变成了真实啊。
  列车以300公里/小时的速度风驰电掣,出江苏,过安徽,只用了两个小时就到了河南境内。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绵延数百公里的青色麦田。其阔其广其平其势都让我这个从没见过大平原的人,惊叹不已!一条条纤瘦的田间小路,把麦田一块块分隔开来,又在远处一一汇合,上演着一种动态的排兵布阵。看一眼是绿色,再看一眼还是绿色。像无边的绸缎铺向迷蒙的天边。麦田之上,除了一座座小坟茔,隔好远会出现一个规模不大的小村庄。有的村庄会出现在天边,隐隐约约。村子都不大,也没有我们这边村庄所具有的特性——有村庄的地方必然会有茂密的树林。这里的树只有稀疏几棵,高而直,站在这片绿野之中,像卫兵,守着这片祖国的大粮仓。原野之上,那些村庄成了点缀。这里只有两个颜色,上面是蓝悠悠的天,下面是黑溜溜的绿。纯净,安静,空灵。是一首没有结尾的醉花阴,不,是清平乐。我想用填词来表达这种观感,总拿捏不好,或许又是像苏轼写的气势豪放的“念奴娇”。
  望着这幽幽的绿色,静默的村庄,想起多年前曾拉过一个乘客,说起河南有好多地方还是很穷。有的地方连镇上都没有柏油路。幼儿园里的孩子吃不到加餐。说这话的时候,他声音低沉。而我心里像有什么东西在煎灼。真想不到,我们这里的孩子除了一日三餐,下午还要加牛奶和水果。而在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地方,还有孩子得不到这些看似平常的待遇。这些话,像一块烙印,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直到现在想起来,心里仍然隐隐地疼。广袤的麦田,为何不能管孩子们的饱?我想伸手掐下一支麦穗问一问。
  在我思绪翻飞的时候,列车过了兰考,到了信阳。信阳毛尖全国闻名。这里已经不见了大平原,到处都是山。山连山,山挨山。山上植被茂盛,山峦叠翠。地势稍缓处,是一弯一弯,一块一块,狭长的茶园。青青翠翠,弯弯曲曲,夹在一片片绿树中间。
  想起一个信阳的文友,他曾发给我一张照片。是他挎着小巧精致的小竹筐,在山坡上采茶。他也是个出租车司机。那日送乘客到信阳,顺便做了一回茶农。他比我优秀得多。除了诗词文章,他最大的爱好就是书法。每天收车后,不管多忙,都要坚持写一个小时的毛笔字。他的书法造诣很高,屡次在全国大赛中得奖。闲暇之余,他开车回乡下,钓鱼种菜,饮酒赋诗,逍遥快活。日子过得滋润惬意。真想把信阳作一个站点停下来,去会一会他,跟他讨教书法。这个想法并不虚无,若不是乘坐高铁路过信阳,我不会此时思维这般活跃。
  列车一会儿进一个遂道,一会儿进一个遂道。车窗外忽明忽暗。社会在飞速发展,人们有能力在山底开路,当然也有能力让生活锦上添花。车内有暂时的黑暗,但是车外的河南,再也不会阴暗的日子了!那些孩子,肯定早已吃上了牛奶面包。
  因为车过兰考的时候,我看到兰考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绿树成荫,绿野遍地。当年那个“内涝,风沙,盐碱”,令焦裕禄到死都不放心的兰考,早已在2017年就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他当年为治风沙栽下的泡桐树已成为兰考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重要产业。长眠于此的焦书记,兰考人民永远忘不了的好书记,把自己的生命与这片土地融为了一体,此时,您就安心地睡吧。现在,中国大地上的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全面胜利,人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那些艰难辛酸的过去,已经被层层叠叠的绿意覆盖了。
  历史,也像一座座山,一道道水,历史总有柳暗花明的篇章。我有幸远行,去打开历史上这段复杂的章节,感受今日的美好和精彩。
  
  三
  列车一路向南,列车员报站,下一站武汉车站。武汉,我在诗词里读过,在电视上看过,也在我的城市里与它相遇。无论哪一种相逢,都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我们的城市有一条“武汉”路,路的尽头是市人民医院的分院,路的两边是崛起的新城。是不是对应了日新月异的大武汉呢?行走在武汉路常常让我想到武汉的朋友。他把自己的店开成了“老字号”。生活无忧,女儿乖巧,太太能干。他的店铺开在一家医院门口。店铺另一端就是他的家。每日他步行从家到店,沿途就是密不透风的法桐。他在这条路上来来回回走了二十多年。关于这条路,他用文字,用一腔柔情去解读过。他的文章里还出现过江汉路步行街,那条用大理石铺的步行街。他告诉我,江汉路步行街是武汉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旁边有座民国时期的钟楼,每到跨年整条街人山人海跟着倒数计时,场面无比壮观,临近武汉江滩,夜市酒吧夜夜笙歌。还有一个美丽的紫阳湖也在他笔下出现过,一直令我神往。他说,水姐,如果你到武汉,我可以带你去看看,稍带着填饱你的胃。这句话最让我感慨。人与人之间,不需要客套,一句最朴素的话就可以满足一颗善感的心。还有一位,诗写得灵动,唯美。可是日子并没有如诗般温暖可心,每日顶着高额的房贷,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为生活所累,有时一天要打两份工。生活虽然不易,可是他的诗却空灵飘逸,一点没有落地就痛的感觉。他的文字里有东湖的美,有春日枝头含笑的花,有市井浓浓的人情味,有武汉光谷的绮丽。这个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有千万张不同的面孔在生存。他们都是普通人。每个城市都需要这些普通人来调和城市厚重的底色。风景是人,人是风景,若我放在记忆里,都一一睡去,如今,我乘坐着高铁,只因一个地名就唤起了美好的回忆。
  对于武汉,我有着深厚的情感,我已经跟着他们的步伐在武汉的大街小巷里行走了经年。但愿他们都能肩挑日月,安然度过身后的岁月。岁月不负奔波的人,也给我的人生填满了美好的故事和风景。
  武汉,最吸引我的还是长江。每个到过武汉的人应该都要去看看长江。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从小时候背过的诗里知道了黄鹤楼在武汉,也知道在武汉可以看到浩渺的长江。是长江和它的支流汉江滋养了这座城市,滋养了这些让我感动的故事。“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余光中的诗,让这两条南北大河同时响着滔滔不绝的乡愁离愁。而他的乡愁,终究没能度过那一湾浅浅的海峡。多年前我曾见过黄河的汹涌澎湃浊浪滚滚。现在,我要替诗人看一眼长江。过了孝感,一块块稻田,一块块油菜花点亮了一处处的风景。这里水流密布,河叉纵横,大大小小的河流像一条条白练,蜿蜒在田野城区。突然,在一处浩渺的水面上,出现了两个庞然大物。那是两艘我从没见过的大船。大船的周围是一些小小的黑点,手机照片放大后,看清最前面的是艘小船。远处,烟波浩渺白茫茫一片。一艘艘的船只模糊成了一个个小小的黑影。列车载着我还没来得及收回的余光,一闪而过。长江,就这样与我相见了。这些船中哪一艘是诗人乡愁中的船呢?千帆过尽皆不是,这份无尽的惆怅在长江入海的刹那,变成了无边的辽远。我相信,不久之后的将来,会有一座跨海大桥连接海峡两岸,那时,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乡愁不再,百舸争流,每一艘都带着归心的箭,每一艘都有一个温暖的停靠点。
  
  四
  带着惆怅,过了咸宁,来到汨罗东站。这里只停留2分钟,我不能下车凭吊屈原。只是呆呆地看着“汨罗”两个字,想像着他绝望又决绝的,抱石一跳,何等刚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亦未悔”铿锵之声响彻中华大地两千年仍经久不衰。
  江南之水柔,柔水也能度忠魂;江南之水长,长水弯弯乡愁也弯弯。
  一直以为远方很远。这一路走来,才发觉远方一直在我心里。这一程,让模糊的具体了,渺茫的清晰了,空洞的丰富了。我看见了浩瀚的平原上生长着与天等齐的希望;看见了峰峦重叠的山,纵横交错的水。那些长在山岭的茶,让包装精美的盒装茶有了灵魂。那些端上饭桌的米饭,反射出阳光的晶莹。那些封存心底的故事,因为一个个熟悉的地名一一被唤醒,跳跃,闪烁,化作明珠,串在这一路之上,成了旅程中最动人最闪亮的风景。
  山水几重意几重。很快,我们就到目的地长沙了。那里,又会有不同的风景在等我去体验去感受。
  我还是有遗憾,眼睛不够用,遗漏了多少风景,我不敢一一去点数,还有机会,下次吧,一定要把风景尽可能多地纳入我的眼界,放进怀中,抱着回家。
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上小学时,正赶上文革。除了参加各种劳动之外,最喜欢、最美好的记忆,莫过于每年一次的集体演出——庆祝“六一”儿童节。 那时,同家庄乡有两个演出点:新堡和同家庄。新堡的演出点就在...

关中流行一句“胡基垒墙不如砖,疼娃不如疼老汉,吃啥不如吃搅团”的俚语。 盖房、娶媳妇、抬埋老人,是农村的三件大事。一天的工分三毛钱,攒个鸡蛋换针线,过去农村盖房,谁家能盖得起...

焉支山的倩影是是历史的若影若现,焉支山的倩影是穿透迷雾的淡淡晨曦! 焉支山的美丽宛如溯四岁月源头的彩虹,焉支山的美丽是大漠的彩幕! 数千年来,两条大河孕育的农耕文明和富庶,对那些...

从寒意顿起的800米海拔的黄龙山林场下车,便有种魂归故里的感觉,老黄牛、鸡鸣、乡村楼房舍、以及相亲相熟的青笋,让人恍惚间蒙生出对乡土气息的迷恋。夕阳格外好,同来的红木老师说那是...

花,是青春的使者,也是青春的过客。朝花遗落,满天飞霞,没有了哀伤,徒留一段往事擦肩而过。春,是飞鸟的王国,也是飞鸟的天堂。自由的天空像极了青春,尽情挥霍,不要为昨天的过错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忘却了小时候的许多事情。然而十五岁那年的往事,我却依然清晰地记得。因为在那一年,我终于有资格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来给家里挣工分了。 那时候,家里的境况是非常...

一 她是我来温州遇见的第一个女孩,她叫阿真。 当初我从永嘉农村来到温州这座城市,是带着一种执拗来的。我本来完全可以遵从母亲的意愿,早早地在农村娶个媳妇,然后生几个孩子,过一种脸...

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一只老鼠,眼睛贼溜溜的。 上个月某一日我从外地赶回家中。 时至下午四点,我入厨房打算做饭填饱肚子。眼见一直贼鼠从暖气管上哧溜哧溜地爬过,边走边歪头看我举...

这块地,有四亩,如同一个半岛,北面、东面,是相连的两个水坑,L型,西面,隔一条窄窄的土路,还是一个水坑,南面,则连着一条大街。这个半岛,明显高,是这个村的制高点,几家人的自留...

一 一场突发的疾病,于4月2日夜晚袭击了我。翌晨起床,竟然发现自己右边的手脚无力,浑身疼痛,想穿衣下床,可怎么也使不上劲,最终在妻子的帮助下,勉强穿好衣服下了床,但已经站立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