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当风从一座古老的城市掠过时,我听到一份时光的呼唤。这是一种新生的时间,正重新启动着一条道路的开启:丝绸之路。
一
乌鲁木齐城南五十公里,有风城之名的达坂城里,有座唐代古城。它就是边塞诗人岑参笔下描绘过的轮台古城。据民间传说,大诗人李白从碎叶城前往西安时,名闻天下前就在这儿留下过墨宝;著名唐代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时,更是在这儿的寺庙里居住休整并研经讲学。
久居城中早已闻名而没去过,总是一种情感上的遗憾。从城区出发,沿河滩路一路南行,穿过一块又一块空荡的田地,走错很多路口,打听过很多人,沿着几座坍塌的烽火台线路,才开着车找到这里的,从打听地址到找到地点再到进门入城,费了很大功夫。
站在古轮台城的大门前,我听到自己和古城的双方,心中同时发出的一声长叹。仿佛一千年前就已经相识,今日终于履约而来,欣然地紧握着对方的双手。古城安静地等在这里,敞开着没有大门的大门,我也迈开熟悉而陌生的双脚,践约的喜悦让彼此心中都落地一份饱满的欣慰。我以这种方式表达出来的重逢,听着干净透明的大风为这次相遇,嘶嘶呜呜地表达着热烈的歌唱。此时,我们三方只缺三杯温热的米酒,如果有酒在手,定会面对大风连喝三大杯。
城里满是荒草的世界。枯黄扎手的野草,以统治者的恣意在城内四处疯狂地繁育着,把一条一条细瘦交错的牧羊道,用安静的威严埋得密密实实,从不留下让人行走的欲望和想法。吱吱乱叫的虫子,结伴聚集成一团,匍匐前行如一群臣服的子民,此时,正被突然而来的脚步惊吓得四处乱跑,仿佛世界末日此时已经到来。一群灰色的麻雀,叽喳着从地上“嗡”地一声掠起,立即制造出一片凌乱的阴影,密麻如织地站在城墙的土堆上,向我们发来疑问的目光。
倒塌的城墙上,不知因何缘故,干涸的泥土上,居然生长着一篷篷矮小的树苗,它们枯黄而细长,向高空里伸展着枝条,用尽全力证明着生命的力量。它们站在凝固的时间里,用阳光制造的灰色影子,在风中左右摇摆着。厚重的角墙上,站着一只体态肥胖的乌鸦,扭着黑色小脑袋,用杏黄色的眼珠子,做贼一般滴溜乱转地瞅着走近它的来人,呱呱乱叫地抗议着,心态超好从不惊慌远飞,仿佛我们不讲道理地占据了它的家。
我幽默地对它大声说,别吵嘴了,闲住!我只是临时进来,谁占你的家?
对于任何有生命者来讲,我是讲道理的。谁的,就是谁的,绝对不会无故打扰你!
二
就像谁也比不过新疆人,更懂得冬天一样;没有人比得过,突然的造访者会懂得古城的价值。
从突起狂风的土地上,我惊醒般地从来自远方的风中,或是留在当地的风中,听懂了来自远古的讲话声,听到来自1400年前众多士卒嘈杂的语言。
这不是一座用城筑起的普通兵营,也不是一座统治西域的将军府第才有肃静,而是一座用时光和历史筑起的城。城墙垮塌,原本齐高的土墙,此时变得高低不平,大风吹来时响起不同的音阶。有很多高低不平的声音,就悄然埋伏在时间里,隐藏在阳光的深处。想当年,城外飞马传檄,官路上车流滚滚、马队连绵、各国商贾和四方游僧朝着长安首都进发。城内,身披胄甲的官兵正手持刀枪操戈在演练场上,文官武将齐聚大厅议事,规谋着惩讨西域的叛军游匪。大雄宝殿中的主持,双手合抚朗声传经,年轻的出家人青衣布履,清扫着落下的树叶。
年迈的高僧们位列官道两旁,双手合十,低首静候,为背着行囊、满身尘土的玄奘大师让路。城内里寺庙的大雄宝殿中,好奇的小僧们盘腿而坐,心不守神地等着,期盼一睹来自长安大师的佛家风骨。钟罄寥落,木鱼清脆,绿叶飘地,阳光直射,红门大敞,一阵嘈杂的脚步声正在临近。唐僧正成为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的时候,就住在这里。
官员们位于城门前十里的亭上,等待着远处田畦间才子李白的骑马而至。洁白的墙壁上,早就留下干净的空白。台几之上,墨研透亮,砚石静卧,狼毫横放,卷起的宣纸慢慢展开。本该戒律的桌案上,一斛玉石酒、一具夜光杯,合着一盘西域的瓜果,早就摆放案几上,正冒着阵阵诱人的香气。年轻硕美的李白推门而入,身材高大宛如神灵,不管不顾地伸手端起酒杯,仰头而饮,酒杯未空,一首优美的长诗便从唇间飘落于腹中,成就一首“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的豪迈稚气。
才接旨上任不久的边塞诗人岑参,年轻力壮的身影在突然明亮起来的大地上拖得很长。身披红色的长摆斗篷,独行在漫天大雪的峡口泥路上。轮台城东方的博格达雪峰,时隐时约地悬于天际中央,掩没着太阳光线的惨淡。大雪漫天下,白色银世界!盔甲落白在高耸的天空下,雪地上,他踩着软底的布鞋吟诗而行。高大的青白菊花马紧跟身后,米用黄色皮具缝制的马鞍上,左右两边横挂着落满雪花的长槊钢刀。
历史,总有一份从不示人的温柔,在某一时刻,用文字描述的方式,画面般呈现在一千多年的某一天。
三
城外,甚至更远些的地方,已是农田村舍遍野,用白杨树隔出来的条田里,整齐的阡陌有序,仍旧沿袭着千百年来兵营的习惯。树杈里的阳光,自由而又优雅,用安静的姿态,凝固着时间的漫延。古城的四周住有一圈农户人家,有的人家院落紧挨着古城而建,甚至有人聪明地借着一面古城为壁,省了很多材料和工夫。站在城墙上欣赏城内外的风光,有时会踩到农家柔软的屋顶。
正是中午做饭时间,很多人家的屋顶,时不时冒出青色的柴草烟雾,夹杂着树枝才有的果木香;鸡鸣狗吠顺着风清脆传来,又在大风穿过的空气里变形走调。我亲眼看着这些烟雾和声音,被大风的力量肆意地折叠弯曲摆弄着,发出阵阵变形、变调的线条和颤音。
有过很多年,为了糊口裹腹不被饿死,农家人大胆地把田地开到了古城里。曾经的演练场、曾经的跑马路,甚至平民不敢上去走路驾车的官道上,已经变得随意自然,都种满了小麦、玉米、高粱和土豆、白菜、萝卜。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为了保护轮台古城遗址,政府出面清理了城内的庄稼地,恢复了古城原本的清静和威严。只可惜,曾经的城,已经不再为城,而是一堆堆结着坚硬外壳的土垒。曾经的城墙、民房、学校、军衙、官府、寺庙、操场和议事厅,都归于一份灰色的泥土。
曾经的雕梁画栋,将军府正门,大师的座椅,官员休息的亭阁,甚至一对对能为年轻人证婚的门当户对,都烂了碎了朽了,然后随风跑到远处。曾经的佛身,早已碎成一地,头盖、指骨、股骨、大腿和莲花宝座,都盖上历史式的厚厚灰尘,而不是平常的尘土。
征服不了的东西里,是所有的朽木烂柴,它们在火中化成另一种东西,让住在村庄里的人,夜夜听到唐僧吟经的声音、李白读诗的腔调。很多曾经的木材,早早消失在周围百姓的烟囱里,或者做成面饼,或是烧了土豆,或者干脆用来冬天取暖。据说,在附近放羊的牧民,最喜欢找这样的木头烧火,打火机一点就着,而且火软无炭,炕饼子最好。他家媳妇就很聪明,爱用这种木材烧火做饭,他就趁着放羊的时候专门四处收集,有时一天能找不少,背着一大捆回来就放在门外,没有人浪费时间去偷,他背一次足够家里用上几天。后来,他媳妇开始对外面人卖面饼子,成为出了名的美食品牌,他也变得聪明起来,对外人从不说一句木头和火候的事。感谢这些已经腐朽的木材,让他家有钱供孩子去外地上大学,有钱盖了一套新房子,又为儿子娶了一门亲,从而成为受到人们尊重的人。
随着轮台古城的发现,这里已经成为历史文物式的旅游景区。只是目前,各种旅游措施未能及时配套到位,目前尚未对外正式开放。如果古城再次出名,开发成一个历史古迹探寻点,不是没有这种可能。那么,住在附近的村民牧民们,很多人指不定发上更多的大财。
他们再也不用费时费力,捡拾古城的旧木材烧火做饭。
四
千百年后,古城里已经腐朽很久的东西,若能重生,必能再次站在丝路之上辉煌如故,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很多是人类征服不了的事情,当水走了,河流干了,古井会用水滴,陪着垮塌的钟声,扯紧寺庙的衣角,让鸦雀们无声欣赏着仅存的相爱。那些曾经坚硬过的木头,被用斧锯刨制成光亮轻盈的案桌,工匠们征服了世界,案桌也同样征服了时间,很多世间伦理的转换轮回,都有着深刻从不被人察觉到的哲理。
古城,仿佛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证明这一点。
有时,我会想象到这样的场景,被古城堆放的时光骨架,正在恢复庞大的原型;甚至残损的箭簇,会被人搭上一把新造的弓箭弦丝上,飓风一样射出落地,在半空中划出一条唐朝的流线。尽管心中怀有着如此浪漫,还是在倒塌的城内找到制造府,通过炊烟找到曾经的森林,曾经的斧头,曾经的工匠,曾经的先绿后红。这些物件情愿地带着我的目光,进入到四周依旧碧色的林带,收割过后的田野,田野上的林间有条小路,树枝相搭着变成绿色拱门,很长很幽,只是小路尽头再无禅院。只要有钱有想法找到感觉,破碎的佛像还是有人会重新修好,让修好的人具有一份神灵之气,然后再多些来自寺庙的香火钱,供养老小再能买些质量好些的米面。和坚硬的佛像有所不同的是,很多用于重修的新木头,如今的价格很昂贵,人们不舍得使用,连一些有良心的人,也不愿以假充真坏了良心,那些普通的木头,想成为供人瞻望的佛,只是它们也愿去承重、迎风、沐雨,任着匠人的手腕,被痛苦的用力雕刻。
甚至,没有人会想做这样的事,很多原本质好的材料,连斧头也不再理会它。最终,火成了它们共同的收集者和吞噬者。火帮着人类做的事情里,有好有坏,甚至造成灾难的历史,不是没有,而是很多,多到连人类的历史都不敢真正面对和书写。
有些人生的道理也是这样。严肃或认真,追求或颓废,甚至直接去摧毁灭亡。有时,历史的残酷和任性,就包含在时间的游戏中。
五
风,吹过乌拉泊大地上,吹过号角连营的轮台古城。新的丝绸之路,迎着1400年之后的阳光,从北京开始,重新开启,又一次经过这座尘封的城楼。
停步于此,我似乎找到风的源头,原来就在这里。从这里生成出发,从这里一路歌唱,然后向四处蔓延。包括达坂城区这座新兴的城镇,也被来自于古城的大风引带着,成就出王洛宾老先生的《大坂城》的歌曲,从而将更多新疆的风,欢唱着带向全国,带向世界,然后带进唱歌人的心中,想念一个地方,比想念一个姑娘,可能更有人生的意义。
此时,风很大,摇晃着阳光、时间和沉默的古城,平扫着每一种声音;同样,也把我摇成扎在这里的一棵树,让我随着它们一起夸张地摆动四肢。风从这里扫走了很多,也习惯扫着我,看到我去拜访它的时候,就想扫我。最后的结果,只扫净我脚下捎来的枯屑。我一动不动迎着它,用目光追看它在追我,在逃跑,在肆意地挑衅我。
风,甚至大胆到连捏在我手里的陶片也不放过,这块陶片碎过以后,被扫了一千多年后,都没能扫走,它真能扫的动我吗?
回来的时候,风仍在继续扫着,追着我扫。当它再次迎着面扫来时,真不知道,是风吹我,还是我在吹风。有时,我把自己当成乌拉泊的追风人。结果,我追了很久,眼里追、心里追、念头里也在追,可惜,它离我还是太遥远了,我还是没能追上。我不知道,是它跑的快,还是我跑得慢,或者我在追一个并不存在的东西?
阳光把古城吹老的记忆,才重新翻了出来,让古城追着风跑,乌拉泊追着风跑,我也跟着追着风跑。
那天,我心中烧灼一般热起来,那一城年轻的官兵,趁着唐朝的阳光持戈操练。
二〇二三年五月四日于乌鲁木齐市
一
乌鲁木齐城南五十公里,有风城之名的达坂城里,有座唐代古城。它就是边塞诗人岑参笔下描绘过的轮台古城。据民间传说,大诗人李白从碎叶城前往西安时,名闻天下前就在这儿留下过墨宝;著名唐代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时,更是在这儿的寺庙里居住休整并研经讲学。
久居城中早已闻名而没去过,总是一种情感上的遗憾。从城区出发,沿河滩路一路南行,穿过一块又一块空荡的田地,走错很多路口,打听过很多人,沿着几座坍塌的烽火台线路,才开着车找到这里的,从打听地址到找到地点再到进门入城,费了很大功夫。
站在古轮台城的大门前,我听到自己和古城的双方,心中同时发出的一声长叹。仿佛一千年前就已经相识,今日终于履约而来,欣然地紧握着对方的双手。古城安静地等在这里,敞开着没有大门的大门,我也迈开熟悉而陌生的双脚,践约的喜悦让彼此心中都落地一份饱满的欣慰。我以这种方式表达出来的重逢,听着干净透明的大风为这次相遇,嘶嘶呜呜地表达着热烈的歌唱。此时,我们三方只缺三杯温热的米酒,如果有酒在手,定会面对大风连喝三大杯。
城里满是荒草的世界。枯黄扎手的野草,以统治者的恣意在城内四处疯狂地繁育着,把一条一条细瘦交错的牧羊道,用安静的威严埋得密密实实,从不留下让人行走的欲望和想法。吱吱乱叫的虫子,结伴聚集成一团,匍匐前行如一群臣服的子民,此时,正被突然而来的脚步惊吓得四处乱跑,仿佛世界末日此时已经到来。一群灰色的麻雀,叽喳着从地上“嗡”地一声掠起,立即制造出一片凌乱的阴影,密麻如织地站在城墙的土堆上,向我们发来疑问的目光。
倒塌的城墙上,不知因何缘故,干涸的泥土上,居然生长着一篷篷矮小的树苗,它们枯黄而细长,向高空里伸展着枝条,用尽全力证明着生命的力量。它们站在凝固的时间里,用阳光制造的灰色影子,在风中左右摇摆着。厚重的角墙上,站着一只体态肥胖的乌鸦,扭着黑色小脑袋,用杏黄色的眼珠子,做贼一般滴溜乱转地瞅着走近它的来人,呱呱乱叫地抗议着,心态超好从不惊慌远飞,仿佛我们不讲道理地占据了它的家。
我幽默地对它大声说,别吵嘴了,闲住!我只是临时进来,谁占你的家?
对于任何有生命者来讲,我是讲道理的。谁的,就是谁的,绝对不会无故打扰你!
二
就像谁也比不过新疆人,更懂得冬天一样;没有人比得过,突然的造访者会懂得古城的价值。
从突起狂风的土地上,我惊醒般地从来自远方的风中,或是留在当地的风中,听懂了来自远古的讲话声,听到来自1400年前众多士卒嘈杂的语言。
这不是一座用城筑起的普通兵营,也不是一座统治西域的将军府第才有肃静,而是一座用时光和历史筑起的城。城墙垮塌,原本齐高的土墙,此时变得高低不平,大风吹来时响起不同的音阶。有很多高低不平的声音,就悄然埋伏在时间里,隐藏在阳光的深处。想当年,城外飞马传檄,官路上车流滚滚、马队连绵、各国商贾和四方游僧朝着长安首都进发。城内,身披胄甲的官兵正手持刀枪操戈在演练场上,文官武将齐聚大厅议事,规谋着惩讨西域的叛军游匪。大雄宝殿中的主持,双手合抚朗声传经,年轻的出家人青衣布履,清扫着落下的树叶。
年迈的高僧们位列官道两旁,双手合十,低首静候,为背着行囊、满身尘土的玄奘大师让路。城内里寺庙的大雄宝殿中,好奇的小僧们盘腿而坐,心不守神地等着,期盼一睹来自长安大师的佛家风骨。钟罄寥落,木鱼清脆,绿叶飘地,阳光直射,红门大敞,一阵嘈杂的脚步声正在临近。唐僧正成为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的时候,就住在这里。
官员们位于城门前十里的亭上,等待着远处田畦间才子李白的骑马而至。洁白的墙壁上,早就留下干净的空白。台几之上,墨研透亮,砚石静卧,狼毫横放,卷起的宣纸慢慢展开。本该戒律的桌案上,一斛玉石酒、一具夜光杯,合着一盘西域的瓜果,早就摆放案几上,正冒着阵阵诱人的香气。年轻硕美的李白推门而入,身材高大宛如神灵,不管不顾地伸手端起酒杯,仰头而饮,酒杯未空,一首优美的长诗便从唇间飘落于腹中,成就一首“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的豪迈稚气。
才接旨上任不久的边塞诗人岑参,年轻力壮的身影在突然明亮起来的大地上拖得很长。身披红色的长摆斗篷,独行在漫天大雪的峡口泥路上。轮台城东方的博格达雪峰,时隐时约地悬于天际中央,掩没着太阳光线的惨淡。大雪漫天下,白色银世界!盔甲落白在高耸的天空下,雪地上,他踩着软底的布鞋吟诗而行。高大的青白菊花马紧跟身后,米用黄色皮具缝制的马鞍上,左右两边横挂着落满雪花的长槊钢刀。
历史,总有一份从不示人的温柔,在某一时刻,用文字描述的方式,画面般呈现在一千多年的某一天。
三
城外,甚至更远些的地方,已是农田村舍遍野,用白杨树隔出来的条田里,整齐的阡陌有序,仍旧沿袭着千百年来兵营的习惯。树杈里的阳光,自由而又优雅,用安静的姿态,凝固着时间的漫延。古城的四周住有一圈农户人家,有的人家院落紧挨着古城而建,甚至有人聪明地借着一面古城为壁,省了很多材料和工夫。站在城墙上欣赏城内外的风光,有时会踩到农家柔软的屋顶。
正是中午做饭时间,很多人家的屋顶,时不时冒出青色的柴草烟雾,夹杂着树枝才有的果木香;鸡鸣狗吠顺着风清脆传来,又在大风穿过的空气里变形走调。我亲眼看着这些烟雾和声音,被大风的力量肆意地折叠弯曲摆弄着,发出阵阵变形、变调的线条和颤音。
有过很多年,为了糊口裹腹不被饿死,农家人大胆地把田地开到了古城里。曾经的演练场、曾经的跑马路,甚至平民不敢上去走路驾车的官道上,已经变得随意自然,都种满了小麦、玉米、高粱和土豆、白菜、萝卜。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为了保护轮台古城遗址,政府出面清理了城内的庄稼地,恢复了古城原本的清静和威严。只可惜,曾经的城,已经不再为城,而是一堆堆结着坚硬外壳的土垒。曾经的城墙、民房、学校、军衙、官府、寺庙、操场和议事厅,都归于一份灰色的泥土。
曾经的雕梁画栋,将军府正门,大师的座椅,官员休息的亭阁,甚至一对对能为年轻人证婚的门当户对,都烂了碎了朽了,然后随风跑到远处。曾经的佛身,早已碎成一地,头盖、指骨、股骨、大腿和莲花宝座,都盖上历史式的厚厚灰尘,而不是平常的尘土。
征服不了的东西里,是所有的朽木烂柴,它们在火中化成另一种东西,让住在村庄里的人,夜夜听到唐僧吟经的声音、李白读诗的腔调。很多曾经的木材,早早消失在周围百姓的烟囱里,或者做成面饼,或是烧了土豆,或者干脆用来冬天取暖。据说,在附近放羊的牧民,最喜欢找这样的木头烧火,打火机一点就着,而且火软无炭,炕饼子最好。他家媳妇就很聪明,爱用这种木材烧火做饭,他就趁着放羊的时候专门四处收集,有时一天能找不少,背着一大捆回来就放在门外,没有人浪费时间去偷,他背一次足够家里用上几天。后来,他媳妇开始对外面人卖面饼子,成为出了名的美食品牌,他也变得聪明起来,对外人从不说一句木头和火候的事。感谢这些已经腐朽的木材,让他家有钱供孩子去外地上大学,有钱盖了一套新房子,又为儿子娶了一门亲,从而成为受到人们尊重的人。
随着轮台古城的发现,这里已经成为历史文物式的旅游景区。只是目前,各种旅游措施未能及时配套到位,目前尚未对外正式开放。如果古城再次出名,开发成一个历史古迹探寻点,不是没有这种可能。那么,住在附近的村民牧民们,很多人指不定发上更多的大财。
他们再也不用费时费力,捡拾古城的旧木材烧火做饭。
四
千百年后,古城里已经腐朽很久的东西,若能重生,必能再次站在丝路之上辉煌如故,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很多是人类征服不了的事情,当水走了,河流干了,古井会用水滴,陪着垮塌的钟声,扯紧寺庙的衣角,让鸦雀们无声欣赏着仅存的相爱。那些曾经坚硬过的木头,被用斧锯刨制成光亮轻盈的案桌,工匠们征服了世界,案桌也同样征服了时间,很多世间伦理的转换轮回,都有着深刻从不被人察觉到的哲理。
古城,仿佛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证明这一点。
有时,我会想象到这样的场景,被古城堆放的时光骨架,正在恢复庞大的原型;甚至残损的箭簇,会被人搭上一把新造的弓箭弦丝上,飓风一样射出落地,在半空中划出一条唐朝的流线。尽管心中怀有着如此浪漫,还是在倒塌的城内找到制造府,通过炊烟找到曾经的森林,曾经的斧头,曾经的工匠,曾经的先绿后红。这些物件情愿地带着我的目光,进入到四周依旧碧色的林带,收割过后的田野,田野上的林间有条小路,树枝相搭着变成绿色拱门,很长很幽,只是小路尽头再无禅院。只要有钱有想法找到感觉,破碎的佛像还是有人会重新修好,让修好的人具有一份神灵之气,然后再多些来自寺庙的香火钱,供养老小再能买些质量好些的米面。和坚硬的佛像有所不同的是,很多用于重修的新木头,如今的价格很昂贵,人们不舍得使用,连一些有良心的人,也不愿以假充真坏了良心,那些普通的木头,想成为供人瞻望的佛,只是它们也愿去承重、迎风、沐雨,任着匠人的手腕,被痛苦的用力雕刻。
甚至,没有人会想做这样的事,很多原本质好的材料,连斧头也不再理会它。最终,火成了它们共同的收集者和吞噬者。火帮着人类做的事情里,有好有坏,甚至造成灾难的历史,不是没有,而是很多,多到连人类的历史都不敢真正面对和书写。
有些人生的道理也是这样。严肃或认真,追求或颓废,甚至直接去摧毁灭亡。有时,历史的残酷和任性,就包含在时间的游戏中。
五
风,吹过乌拉泊大地上,吹过号角连营的轮台古城。新的丝绸之路,迎着1400年之后的阳光,从北京开始,重新开启,又一次经过这座尘封的城楼。
停步于此,我似乎找到风的源头,原来就在这里。从这里生成出发,从这里一路歌唱,然后向四处蔓延。包括达坂城区这座新兴的城镇,也被来自于古城的大风引带着,成就出王洛宾老先生的《大坂城》的歌曲,从而将更多新疆的风,欢唱着带向全国,带向世界,然后带进唱歌人的心中,想念一个地方,比想念一个姑娘,可能更有人生的意义。
此时,风很大,摇晃着阳光、时间和沉默的古城,平扫着每一种声音;同样,也把我摇成扎在这里的一棵树,让我随着它们一起夸张地摆动四肢。风从这里扫走了很多,也习惯扫着我,看到我去拜访它的时候,就想扫我。最后的结果,只扫净我脚下捎来的枯屑。我一动不动迎着它,用目光追看它在追我,在逃跑,在肆意地挑衅我。
风,甚至大胆到连捏在我手里的陶片也不放过,这块陶片碎过以后,被扫了一千多年后,都没能扫走,它真能扫的动我吗?
回来的时候,风仍在继续扫着,追着我扫。当它再次迎着面扫来时,真不知道,是风吹我,还是我在吹风。有时,我把自己当成乌拉泊的追风人。结果,我追了很久,眼里追、心里追、念头里也在追,可惜,它离我还是太遥远了,我还是没能追上。我不知道,是它跑的快,还是我跑得慢,或者我在追一个并不存在的东西?
阳光把古城吹老的记忆,才重新翻了出来,让古城追着风跑,乌拉泊追着风跑,我也跟着追着风跑。
那天,我心中烧灼一般热起来,那一城年轻的官兵,趁着唐朝的阳光持戈操练。
二〇二三年五月四日于乌鲁木齐市
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