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整理文件柜时,看到一本通讯录小册子,便翻了翻,见到记录着一些投稿报刊的邮箱号时,当年投稿的情景,便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八十年代初,我在小镇邮电支局当乡邮员,当时,区镇府一位县广播站专职通讯员,时常来营业厅,电话报送新闻稿,因此,与我们有了频繁接触,而渐渐熟悉了。他鼓励我多写新闻稿,并传授了一些写稿、投稿的基本常识。受他的影响,我在工作之余,开始向县人民广播站投稿了。当时,热情高涨,投稿非常积极,可以说,是追求理想实现人生价值了吧。
  新闻要讲究时效,特别是消息,即本报讯。那时,通讯还落后,没有手机、网络等,我不在支局而在乡村的时候,常常发一篇消息新闻稿,要骑自行车至五公里路外的乡政府电话转接处(联云站),通过电话报送。因为用信封邮寄,几天时间才能到达广播站,就会失去了时效性。
  虽然高中读过课本里的消息《百万雄师过大江》,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等,但这些只是头脑里的一点概念而已,离真正采写新闻稿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就到新华书店购买了有关采写新闻报道的书籍,边学边写。在学习和写作过程中,渐渐懂得了不少新闻报道采写的知识,比如,知道了消息的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什么;消息是以“倒金字塔”写法为结构,有导语、背景、主体、结尾,有的没有背景;有消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新闻故事等新闻报道体裁,采写时内容要讲求真实性,不能虚构,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若事件是近日发生而漏写的,过了时段再采写时,就要找新闻由头,否则成了旧闻;在阅读与耳听中,一些文字、标点符号运用是有区别的,或者说广播稿和报纸稿件的写法有区别,如广播稿中就不能用省略号,要用“等”,如闻之声音,就要用“听到声音”,这样听众才容易接受……
  一九八八年,我已调入城里工作,依然利用业余时间投稿,也被县人民广播站发展为通讯员。有一次,我采写了一篇关于追查不法分子盗窃通讯电缆的稿子,采用了平叙方法,即“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同一时间里,各单位部门进行追查,包括不法分子在逃跑,销赃。稿子投到广播站,结果,很快被播送出来了,编辑是我高中的班主任老师,因为新闻节目播完后,也会播报编辑的名字。我猜想,老师肯定会欣赏我这篇稿子,因为我读高中时,老师对一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的通讯,讲得很透彻,重点讲了这篇通讯的平叙方法用得很好,在同一时间里,各地方单位部门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的安危,努力奔波,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像一条条支流汇聚成一条的洪流,彰显了“一方受难,八方支援”的精神。
  我也参加过广播站召开的年度通讯员工作会议。有一次,广播站发给我一本《新闻写作百例谈》书籍。现在,我从书柜抽出这本书,翻开,扉页上写着我的一行笔迹已经有点发散的字:市广播电视局奖,1990年3月24日。虽然仅仅是一本书,面对微微发黄的它,我觉得还是有珍藏价值的。
  期间,我也向当地日报投过新闻稿。并向日报、电视报副刊等投过文学作品,也有多篇文章发表过,现在还记得一些发表在日报副刊的文章,如散文《童心》,小说《邻居》。当然,也有不少投出去的稿件,石沉大海。
  有一段时间,我频繁向晚报投稿,体裁都是散文随笔。稿件有时通过邮寄,有时我将稿件直接送到报社门卫传达室,让值班人转交。有一次,我写的一篇关于采油茶内容的文章在晚报上发表了,但出现一个错别字。电话中,编辑跟我说:“油茶子的子,应该是这个籽。领导说我没有把好关,被领导批评了。”这应该是我的罪过。如今在网络文学网站上发表文章,可以进去修改错别字,而报纸一旦印刷投送出去,就没有办法更改了,污点永远存在。
  有时,在编辑我的稿件中,有什么事情,她会呼我的BB机。九十年代通讯还落后,在办公室,那好办,随时可拿起话筒联系,有时在家里,腰间骤然响起嘟嘟声,我便急急忙忙要跑到大街公话亭,打电话联系。之后,有时她直接向我约稿。有一次,她在电话中说:“希望你给这个版面写一篇文章,两千左右的字数。我等着你,版面的一个位置就给你留着。”
  岁月无情,一晃就这么多年过去了!
  向传统纸媒投稿被录用后,一般都有稿费,以前稿费通过汇款单邮寄,而现在直接汇款到作者银行账号上。二〇二一年,我把散文《晒场记忆》投至晚报副刊,刊登后编辑在邮箱里叫我提供银行卡账号,届时报社好汇稿费。
  九十年代,银行、邮政储蓄通过电报汇款。当时我是电报投递员,在投送的电报里,此类汇款电报占据较大数量。邮政储蓄业务部,每天都会收到汇款电报,有一个办公室工作人员专门要对这些电报进行拆分登记处理。有一天,我给这个办公室投送电报时,同事开玩笑说:“小朱,你又有汇款单了,你稿费真多哦!请客,请客!”其实,张数有不少,但数目不大。
  我走上大街,跨上自行车,蹬得特别有劲!或许还会吹起口哨。
  二〇〇八年期间,我触及到网络投稿,曾向当时的红袖添香文学网站投稿。一次,我无意间在百度里搜索到,我一篇发表在该网站的散文,也出现在宁波一家报纸上。这是擅自转载或盗用的行为,我立即电话报社,一位编辑向我解释:“这篇文章是一位作者投给我们报社的。”他问:“文章原先发表在哪里?”我说:“在红袖添香文学网站。”他说:“这个网站很有名气的!”不管他所说的话是真还是假,四十元稿费算是邮寄给我了。该网站按质量给文章分为A、B、C等级,我这篇文章被编辑定为B级。
  后来,这个网站是被其它网站收购了,还是改制、倒闭了,我不得而知,但他把我的一百余篇短篇文章全部弄没有了,这是事实。
  那几年,我也向省邮电报副刊投稿。此时,稿件无须通过信封邮寄,只要鼠标一点就从网络邮箱里发过去了。也有稿件被该报录用,稿酬还是比较可观的,两千余字的文章有一百多元。
  单位领导看我会写写,二〇一八年,把做营销工作的我调到办公室,负责文秘和资产管理等工作。
  那些年投稿的经历有美好,也有苦涩,但还是美好居多。我投稿的回报,都是一些小收获,从经济效益来说,更是微不足道,但投稿所收获的精神,却是无价的!
  
  
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众所周知,北京的皇家遗址遍地皆是,唯有一处既不是以金碧辉煌的建筑而闻名,也不是以雍荣华贵的园林而著称,而是以断壁残垣的衰落而声震中外。 一 红五月,是国人对这个特殊月份的礼赞,...

1973年冬天,我在射洪县柳树中学读初一,临近寒假,班主任宋德芝老师向全班学生每人退了3角钱学杂费(当年每学期3一4元)。宋老师一再叮嘱大家,一定要把钱拿回家交到父母手中,千万不要乱花...

一 十六岁之前,我一直生活在东北农村。那时,也许是生活苦寒的缘故,总觉得天空很低,很暗,尤其早春,难得见到太阳。 这时洗衣服,母亲就一定要选一个好天,就是有太阳的天气,最好是个...

紧随《国歌》的旋律,一个厚重、铿锵、清亮的声音从足球场边的舞台上传出: “同学们好!……” 这是华美学校义教部校长吴展政在中小学学生表彰大会上向同学们问好。 吴校长是省优教师、...

偶尔突发的兴致决定去舟山游玩,对于说看大海还是看风景,我兴致不算高昂,但说能吃海鲜我还是饶有兴趣,我称不上是一个吃货,喜欢吃的不是很多,比如河虾我没有什么欲望,但对于大螃蟹...

久旱逢甘霖。一场状元雨的如约而至,为饥渴难耐的大地迎来一线生机,也给考场外翘首等待的父母送去一丝安慰。 儿子,你会不会因老天的垂怜就此从繁重的学业中站起来?冯颖想着,又给面前...

虽然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但想起当年的高考仍然是无限心酸,无限感慨! 91年农历正月初四,病了九年之久的父亲留下无尽的遗憾,撒手去了另一个世界,留下来的债务直到94年秋季才还清。而我当...

离了田间地垅劳作,品尝亲自劳动收获的果实的日子已有多年。比如夏天的黄瓜桃子,那是可生吃的瓜果,等着瓜秧果苗时到季到,挂实累累,劳作休息时,摘了洗罢,送进嘴里,香甜可口,能止...

夏天里,喜欢的事很多。比如:用勺子大块大块地挖半个西瓜吃,每天为穿什么样的裙子提前在心里琢磨很久,以午休之便躺在凉席上看一下午书,去有溪水的地方消遣,穿着凉鞋踩在草坪上……...

“你这次到了长沙,一定要去橘子洲头看一看,替我拍几张照片回来看看吧!”我临出家门,妻子这样嘱托我。 橘子洲在长沙市郊,是湘江下游的一个狭长沙洲,因四面环水而为孤岛,因盛产柑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