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石山岩看起来孤立突兀,高仅五十米,山岩间遍布榕树,所以尽显丰秀。山岩西北部远山连绵,近处半岛上排列着错落有致的房子,红瓦白墙,其间点缀着披着绿装的小山。南向是秀屿港码头,高大的塔吊昂首挺立,如同随时等待执行任务的哨兵。深蓝色大海里不时有游艇飞过,掀起飘带般的白浪。与秀屿港隔海相望的是泉港,化工厂紧密相连,高大的烟囱喷涌着白烟。狭长的海湾向东南方延伸至天际,惠屿如同一颗明珠,镶嵌在海湾当中,岛上红瓦白墙的楼房在深蓝色的大海环抱下显得安静祥和。再往东和惠屿隔着海湾相对的是罗屿港口。掠过它们,辽阔的海面上,远处的湄洲岛清晰可见。
  蓝天上缀着朵朵白云,如同圣洁的白莲花。初夏的暖阳裹挟着海风扑面而来,吹动着这个世界,一刻也不停歇地忙碌着,从白天到黑夜,从日升到月落。
  就是如此促狭尺寸之地,依着花岗岩石,十余座寺庙筹拥垒叠着南向而立,罗列有序,各呈气象。青云殿前的高台之上,一条飞檐斗拱的长廊,长廊下面正对殿门的是青石雕刻八仙。他们并排而站,时时沐浴日月海风,在海天之间施展法力,大显神通。围绕青云殿而建的所有寺庙虽不宏大,可样式无不精美。或许,这正是一番虔敬的匠心之作。人们在喧闹的尘世中为神仙们塑造了一个理想的世界,渴望身心与之四时相合。
  久远的过去,山岩及寺庙周遭或许只有大海、渔村,港口处白帆点点,海风和波涛是它们的主旋律。现在目之所及,全是一幅现代化工业文明下的繁华,沧海桑田,换了人间。喧闹繁华的天地之间,波涛追逐着海风,伴随着庙宇间祥和的梵音,还有木鱼声声。这是超出世俗的声音,丝丝入耳,浸入心灵,仿佛时刻提醒我,与当下的世界划出一道界线,保持一份清醒。这难道不是一种醍醐灌顶?
  棵棵巨大的古榕,身姿挺拔,耸立在岩石间。岩石光滑坚硬,几乎看不见杂草,历经岁月和风雨打磨,它们面容灰黑,显现出与岁月一致的深沉坚毅。榕树虬曲的根包裹着岩石,如同青筋暴突的手掌,根扎进岩石里,浑然一体,分不出哪是树根,哪是岩石。榕树的生命力居然如此顽强,坚硬伟傲的岩石匍匐在它的脚下,不知已经臣服了多少世纪。我原本以为,花岗岩的坚硬无可比拟,可是在榕树面前,在生命面前,它的坚硬不值一提。
  风似乎读懂了生命的奥义,剧烈摇动着榕树,发出急徐有致地沙沙声,连绵不绝。风从遥远的海上走来,独守长途奔徙的寂寞,越过辽阔长空,只为和这岩石上的榕树相遇,彼此倾述着关于生命的密码。我感觉这声音是海风与榕树的两相欢悦,是摧枯拉朽后的风云际会,是生命与生命碰撞之后史诗般雄壮的交流。
  世间,惟有傲然的生命姿态,让天地为之折服。榕树没有思想,应该没有寂寞和孤独,也不会有痛苦。它无法选择生存的环境,只知道活着就是倾尽全力的活着,没有埋怨,也不会挑剔。就是这份从容而执着的本能才让榕树活出本色,枝繁叶茂,最后成为风的朋友。
  在岩顶的榕树旁边,一尊金身大佛东向而立。佛手作降魔印,目视海天,目视苍生,目视脚下这片坚硬且充满生机的岩石。风仍然持续不停地袭来,声音充塞天地,盖过所有的声响。我不知,在佛的世界里,它听到的风声是什么样子,有何感受?它会在意风和榕树的交流吗,还是能从中感受到无穷无尽变幻莫测的力量?
  显然,佛就是佛,它的从容和淡定说明,世间的纷争于他而言形同云烟。岩石的坚硬刚毅也好,榕树的繁茂虬曲也罢,海风的以柔克刚亦然,一切不过是生命的循环往复,何须大惊小怪。
  有此大佛的眷顾,它脚下的岩石,坚硬中似乎多了些许静谧的温情。僧侣们将一尊尊矮小的石雕佛像安放在岩石中,让超脱无处不在。尊尊佛像闭目合掌,仿佛共同聆听海风带来的声音,也在聆听尘世间另一种更加久远的声音。那是锤子和钻子击打,将力量和信念永久镌刻在石壁上的声音。那种声音不仅久远,还有思想和灵魂。那是达摩祖师的偈语:吾本来莅士,传法救迷情,心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佛法所及,没有高下贵贱之别,平等无争。可生命来到世间,所呈现的本态恰恰相反。爱恨情仇,悲欢忧喜,声名利禄,无尽的欲望带来无穷烦恼。因何而生,为何而争,是象这岩石上的榕树而活,还是有更高的生命所求?
  金石声中,南宋赵汝愚的“天风海涛”四个大字尽收眼底。苍劲笔力深嵌岩石中,有种独步天下的气魄。作为宋朝皇室后裔,赵汝愚不靠祖荫,以科第举仕,的确难能可贵。其少时勤学有大志,曾言:“大丈夫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可惜,宋时皇室,如他这等人才太少,及至国家倾危,大厦将覆,谁人可以力挽狂澜?
  还有一片金石声是明末进士佘翔而发。“西来”二字楷书题刻,附诗:头陀一片石,埋光海水滨,趺坐窥明月,圣心有几人?
  佘翔的声音很有些文人真性情。滚滚红尘,古往今来,生存名利之道尚且参悟不透,遑论超凡入圣。比如当下,我自己连心灵自度都未完成,岂敢奢望其它。许多时候,不是我们获得太少,其实是所知太少!而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如果能够潜心致学,从自身寻找答案,向行为处事中磨砺下功夫,心中的烦难困惑自会消减。
  “读书台”三字石刻仍在,可当年蔡襄读书时是何等模样,我只能靠想象努力搜索一些痕迹。也许,榕树下的石桌石凳,依然保留着蔡襄的影子,依着花岗岩壁,前观海天辽远,岛屿收纳眼底,家国山河在他心中燃起无限抱负。而我此刻,坐在清凉的石凳上,抚摸略显粗糙的石桌,耳畔风声不绝,恍然间无所得失,仿佛时间老去。
  那个发奋苦读的少年身影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风烟里,只有他留下的事迹依然深入人心,为世人所铭记。人们记住他是因为他的名,又有多少人真正走进过他的内心世界,倾听过他真实的心声。蔡襄的政绩、书法以及才名为人传颂,让我最为心动的是他的那首《乞雨题西方院(有序)》诗:年年乞雨问山神,羞见耕耘陇上人。太守自知才德薄,彼苍何事罪斯民。这才是一种最真实的声音,没有官样文章,没有虚华伪饰,只有真切的民间疾苦。
  一时间聚集了如此多的人物故事,一切有声有形,一切又渐渐飘远。我只悠然安坐,听风声,观海天一色,天地世事皆可抛诸脑后,感受片刻既是永恒的欢乐。手里空空如也,没有书籍为伴,可我却收获了心灵的宁静。如果说世间所有的相见都讲机缘,我今日之行是否就是最好的缘分?前年八月我来到秀屿东庄,所住莆秀酒店距离此地只有三公里左右。日日在周边穿行,始终与之擦身而过,那时,我竟没有生出一探究竟的念头。如今,时隔近两年,偶然了解,才知此地不凡,方寸之间,海天浩阔,有精美佛阁,有历代摩崖石刻,有蔡襄读书遗迹,还有见证生命奇迹的古榕。
  我意犹未尽地准备骑车离开,仰望石雕山门,旁边榕树依偎,尽显秀美。山门左右石柱上楷书一联:神心佛心人心,人心诚宝贵;顺意敬意真意,真意最可亲。世间所得,惟诚惟真,与古人天地神交,我又何来困惑与忧虑?
  我反复品味着那幅对联,缓行于村庄间,走出好远再回首,那山顶上蓬勃茂密的榕树簇立着,格外醒目。榕树的身姿傲然挺立在风中,它虬曲的根却深深地扎进我的心里。
  海是湄洲湾,山为青峰岩
  
  癸卯立夏记于石门澳
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众所周知,北京的皇家遗址遍地皆是,唯有一处既不是以金碧辉煌的建筑而闻名,也不是以雍荣华贵的园林而著称,而是以断壁残垣的衰落而声震中外。 一 红五月,是国人对这个特殊月份的礼赞,...

1973年冬天,我在射洪县柳树中学读初一,临近寒假,班主任宋德芝老师向全班学生每人退了3角钱学杂费(当年每学期3一4元)。宋老师一再叮嘱大家,一定要把钱拿回家交到父母手中,千万不要乱花...

一 十六岁之前,我一直生活在东北农村。那时,也许是生活苦寒的缘故,总觉得天空很低,很暗,尤其早春,难得见到太阳。 这时洗衣服,母亲就一定要选一个好天,就是有太阳的天气,最好是个...

紧随《国歌》的旋律,一个厚重、铿锵、清亮的声音从足球场边的舞台上传出: “同学们好!……” 这是华美学校义教部校长吴展政在中小学学生表彰大会上向同学们问好。 吴校长是省优教师、...

偶尔突发的兴致决定去舟山游玩,对于说看大海还是看风景,我兴致不算高昂,但说能吃海鲜我还是饶有兴趣,我称不上是一个吃货,喜欢吃的不是很多,比如河虾我没有什么欲望,但对于大螃蟹...

久旱逢甘霖。一场状元雨的如约而至,为饥渴难耐的大地迎来一线生机,也给考场外翘首等待的父母送去一丝安慰。 儿子,你会不会因老天的垂怜就此从繁重的学业中站起来?冯颖想着,又给面前...

虽然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但想起当年的高考仍然是无限心酸,无限感慨! 91年农历正月初四,病了九年之久的父亲留下无尽的遗憾,撒手去了另一个世界,留下来的债务直到94年秋季才还清。而我当...

离了田间地垅劳作,品尝亲自劳动收获的果实的日子已有多年。比如夏天的黄瓜桃子,那是可生吃的瓜果,等着瓜秧果苗时到季到,挂实累累,劳作休息时,摘了洗罢,送进嘴里,香甜可口,能止...

夏天里,喜欢的事很多。比如:用勺子大块大块地挖半个西瓜吃,每天为穿什么样的裙子提前在心里琢磨很久,以午休之便躺在凉席上看一下午书,去有溪水的地方消遣,穿着凉鞋踩在草坪上……...

“你这次到了长沙,一定要去橘子洲头看一看,替我拍几张照片回来看看吧!”我临出家门,妻子这样嘱托我。 橘子洲在长沙市郊,是湘江下游的一个狭长沙洲,因四面环水而为孤岛,因盛产柑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