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里,老家人盖土木结构的草房子,晚上请人抬夯打地基时,大都要烧一大锅豆汁招待打夯的人。烧开了的豆汁,盛到碗里再在上面撒几粒盐豆子,人们习惯上就叫做“粥”。除此之外,对于平时用少量粮食、青菜等,加上水熬制的稀饭,基本上都叫做“汤”。
  或许是因为母亲常说“饭前三碗汤,一辈子不要用药方”的缘故,我小时候就养成了爱喝汤的习惯。久而久之,也便长出了一个令人发笑的、圆鼓鼓的“大肚子”。
  老家盛产山芋。饥饿的年代,家人吃饭就常以山芋为主。烧稀饭的话,新鲜的山芋或晒干了的山芋干,自然也就派上了用场。用鲜山芋烧出的汤,甜丝丝、滑滑的;而用山芋干磨成面粉烧的汤,则是黑黝黝、涩涩的。
  山芋糖分高,营养价值低。经常喝用山芋做的汤,加上每天都吃山芋干做的煎饼,人就会“反胃”。反胃了,嗓子眼里会分泌出辛辣刺激的水,从而还会导致拉肚子。记得有一次,母亲刚做好了一条新棉裤,当她高高兴兴地给我穿在身上的那一刻,我却因控制不住,把粪便拉到了裤子里。母亲急忙给我脱下,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都是喝山芋汤喝的,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
  经常拉肚子,使我变得形销骨立,一阵风吹来,都能把我吹得乱转圈。于是,父亲就去了邻村的小诊所,买来一包罂粟壳。当时,卖药的先生口里嘀咕着说:“买四钱有点多,哪能喝那么多呢?还是少一点好。”可是他在抓药时,却给了八钱。父亲明知他给多了,却又不假思索地付了款。更离谱的是,父亲回家后,竟又稀里糊涂地把这八钱药都煎了。喝了罂粟壳熬的汤,我的肝肠肚肺几乎都上吐下泻地涌了出来。身子软绵绵、眼皮一翻一翻的,几近昏了过去。从此,我拉肚子的毛病,竟奇迹般地好了起来。
  把地瓜干放在碓窝子里踹碎,加上一勺头泡发开、剁碎了的黄豆粒,加入豆腐丝、青菜叶一类烧出的汤,稀一些的叫做“马虎汤”,稠一些的叫做“渣豆腐”。名字听上去很古怪,可吃喝起来那个鲜香的味儿,用“沁人心脾”来形容,一点都不算过分。
  二婶家与我们一墙之隔,当从她家里飘来马虎汤的味道时,我“馋猫鼻子尖”,闻到以后,就会迅速拿起一只小碗或小茶缸,挪挪吒吒地去二婶子家喝马虎汤。吃饱喝足了,二婶还要牵着我的小手,把我送回家。
  喝马虎汤,就不用吃山芋干煎饼卷咸菜,也不用吃煮熟胡萝卜或野菜来填饱肚子。可令人遗憾的是,马虎汤好喝却不常有。有时甚至连涩的难以下咽的地瓜干汤,都要被野稗子、谷糠、磨碎了的高粱壳、或野菜烧制的汤水所替代。
  二叔说:“高粱壳最好吃,因为高粱壳有粮食味。”用高粱壳烧汤,汤的味道是什么样子,我早已记不清了。我只记得有一年过春节,因没能吃上饺子,父母亲吃山芋叶做的菜馍馍,喝的是照见人影的、用山芋干碴子做的清水汤。而我和弟弟每人却喝了一碗高粱米做的汤。那汤是滑润的,香喷喷的,至今都让人不能忘记。
  用机器把玉米粒子脱皮、磕成碎块,然后放在锅里熬煮。熬出来的汤,黑龙江的人叫“苞米碴子粥”。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一家人逃荒到了黑龙江,并在那里生活了四年多的时间。无论开始时拿着要饭棍讨饭也好,还是在当地落户后的日常生活也罢,母亲都会想尽法子,几乎每天都给我们做一些苞米碴子粥。东北的玉米格外香甜,烧出来的汤,其香、其甜、其糯,是家乡的玉米所无法比拟的,更是山芋干一类的杂粮汤所无法比拟的。此心安处是吾乡。四年来,是北大荒的黑土地养育了我,是父母亲勤劳的汗水滋润了我。黑龙江,是我的第二个故乡!
  国家从改革开放开始,人们的生活水平说好就一下子好了起来。什么小米芹菜粥,皮蛋瘦肉粥,三鲜汤,紫菜蛋花汤,和鸡汤豆腐等,是无论如何都数不清的。
  刚下岗那阵子,为了养家糊口,我尝试着烧了一段糁汤卖。糁汤的用料主要由麦仁、牛肉、鸡肉、鸡蛋、生姜、香菜、花椒、陈皮、胡椒、食盐等组成。料子配好后,就放入铁锅内熬制。为省却碳火,烧糁汤的铁锅上面都盖有一个底大上小、斗笠形状的铁盖子。煮熟一锅糁汤,往往都要从头一天的晚上开始,先用大火烧,半夜时分再用文火慢慢地煨,到了天亮时,一锅糁汤才能烧好。
  据说糁汤有祛风除寒、开食健胃的功效,再加之它营养丰富及香飘飘的味道,人们都喜欢喝。有的人常在黎明前就在店铺门前等候,一直到了中午,也还有人来喝糁汤。当时我就想,一个个大粗老腰的,明明已营养过剩了,还在拼命地喝糁汤。钱多了没地方花,非要用在喝汤上吗?等身体真喝出了毛病,可就怪不了别人。
  只因后来有了二次就业的机会,加上市场上诸如羊肉汤、牛肉汤、八宝粥、红罐、黄罐等饮料的冲击,生意变得愈发惨淡,我才不得不停止了烧糁汤的生意。
  因明晰了一些“粥道”,独自在南方的大城市生活期间,为改变自己猥琐的体型,也为自身的健康着想,上班之前的早晨,我会去小吃摊喝一碗糁汤,上班的空隙时间,就喝一罐红罐凉茶或八宝粥。晚上下班后,还要烧一大海碗杂粮肉蛋汤。因禁不住汤汁的诱惑,原本肚子已经鼓鼓的,还是一口气喝了下去再睡觉。
  突然想起了小时候喝的高粱米汤,我便专门去超市买来了高粱米烧汤喝。我先用电饭煲烧了一碗,喝起来感觉太涩,涩的连舌头都抬不起来,想咽也咽不下去。后来又改用高压锅烧了一回,烧出的汤,仍然没有一点小时候的味道。一气之下,我便把汤,连同剩下的高粱米,一股脑儿地倒进了垃圾桶。
  多年来,我和儿女们都在城里生活。老婆一个人在家。或许是做生意忙不过来的缘故,她平时吃饭尽是清汤寡水的。由于白天做的忙碌、劳累,有时晚上连饭都来不及吃,她就忙于休息,更别提喝汤的事。
  退休后,我和老婆一同生活。因看不惯她简单又草率的饮食习惯,便去市场新添置了一些锅碗瓢盆,又去超市大包小包地买了许多烧汤用的杂粮、青菜、肉类及调料等,每天晚上都像模像样地烧一大锅味美可口的汤。
  无休止地摄取营养,我就跟许多大款一样,逐渐地变得大腹便便起来。前段时间的一个晚上,像往常一样,我吃了两张小麦煎饼,吃了半碗红烧肉,喝了一瓶啤酒,又喝了一碗肉丝汤和一杯“特仑苏”。半夜时分,突然觉得嗓子饥渴得要“冒烟”。尽管有好长一段时间,夜里嗓子会饥渴难忍,可远远没有现在这么严重。好不容易熬到了天亮,一口浓痰吐出去,我竟发现痰里还夹带着鲜红的血丝。又连续吐了几口,仍然有血。我当即给老婆说:“我不会是得了肺结核吧!看来时日无多,应该准备后事了。”老婆惊异地说:“大早晨的,你胡说些什么?水喝少了干的,去医院看看就好了。”
  我一惊一乍地描述了病情。小诊所的医生说:“不用害怕,好东西吃多了,可能是血糖升高造成的,少喝点汤,调理一下就好了。”果不其然,经过检测,我的血糖比正常值确实高出了零点三。
  别说,生病了,也能给自己带来意外的幸福。平时,看着我身体健健康康的,老婆总把我当做“皮猴子”耍,对我呼风唤雨、吆五喝六的,可现在却对我温柔有加。因为晚上不喝汤,又几近离开了肉食,老婆也几乎成了只吃素、不吃荤,只喝水、少喝汤的人。她这样贴心贴肺地陪伴着我,真令人挺感动的。
  人性的弱点就是贪得无厌。没好东西吃,就眼巴巴地盼望着吃好东西。有了好东西,吃起来就无节制地、一发不可收拾地吃下去,以致吃出病来才知道后悔晚矣。
  哲学上有一个词,叫做“度”,凡事都有一定的界限。超过了这个界限,就会过犹不及,亦或者矫枉过正。喝汤本是有益健康的事,世上没有不喝汤的人。正因为喝的过量、超过了身体对营养所需要的度,才会使人生了病。
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上小学时,正赶上文革。除了参加各种劳动之外,最喜欢、最美好的记忆,莫过于每年一次的集体演出——庆祝“六一”儿童节。 那时,同家庄乡有两个演出点:新堡和同家庄。新堡的演出点就在...

关中流行一句“胡基垒墙不如砖,疼娃不如疼老汉,吃啥不如吃搅团”的俚语。 盖房、娶媳妇、抬埋老人,是农村的三件大事。一天的工分三毛钱,攒个鸡蛋换针线,过去农村盖房,谁家能盖得起...

焉支山的倩影是是历史的若影若现,焉支山的倩影是穿透迷雾的淡淡晨曦! 焉支山的美丽宛如溯四岁月源头的彩虹,焉支山的美丽是大漠的彩幕! 数千年来,两条大河孕育的农耕文明和富庶,对那些...

从寒意顿起的800米海拔的黄龙山林场下车,便有种魂归故里的感觉,老黄牛、鸡鸣、乡村楼房舍、以及相亲相熟的青笋,让人恍惚间蒙生出对乡土气息的迷恋。夕阳格外好,同来的红木老师说那是...

花,是青春的使者,也是青春的过客。朝花遗落,满天飞霞,没有了哀伤,徒留一段往事擦肩而过。春,是飞鸟的王国,也是飞鸟的天堂。自由的天空像极了青春,尽情挥霍,不要为昨天的过错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忘却了小时候的许多事情。然而十五岁那年的往事,我却依然清晰地记得。因为在那一年,我终于有资格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来给家里挣工分了。 那时候,家里的境况是非常...

一 她是我来温州遇见的第一个女孩,她叫阿真。 当初我从永嘉农村来到温州这座城市,是带着一种执拗来的。我本来完全可以遵从母亲的意愿,早早地在农村娶个媳妇,然后生几个孩子,过一种脸...

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一只老鼠,眼睛贼溜溜的。 上个月某一日我从外地赶回家中。 时至下午四点,我入厨房打算做饭填饱肚子。眼见一直贼鼠从暖气管上哧溜哧溜地爬过,边走边歪头看我举...

这块地,有四亩,如同一个半岛,北面、东面,是相连的两个水坑,L型,西面,隔一条窄窄的土路,还是一个水坑,南面,则连着一条大街。这个半岛,明显高,是这个村的制高点,几家人的自留...

一 一场突发的疾病,于4月2日夜晚袭击了我。翌晨起床,竟然发现自己右边的手脚无力,浑身疼痛,想穿衣下床,可怎么也使不上劲,最终在妻子的帮助下,勉强穿好衣服下了床,但已经站立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