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逐渐深了,远处的高速公路上,还时不时传来汽车飞驰而过的声音,邻家的狗伴随其声音漫不经心地叫上那么几下,这时一阵微风悄悄地吹拂着门窗,舞动门帘拍打门框发出飒飒的声音。
  微风过后,夜愈发的静了,可以清楚地听见自己呼吸的声音。在呼吸声的陪伴下,思绪变得愈发清晰,睡意几乎全无,思念也被逐渐地拉长。而脑海中又涌现出,傍晚时分在后山自家的一座山梁上漫走的场景。
  山梁脚下的那几棵杏子树,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虽山坡有些陡峭,多年没有修剪和打药,常年也喝不到多少雨水,但它们依然顽强地屹立那座山脚下,像往年一样,努力地发出枝叶,倔强地开出杏花,拼命地结出果实。
  这几棵残留的杏子树,是奶奶和爷爷生前,倔强地带领我们全家人移植种下的。
  关于它们“搬家”的故事,还得从小时候谈起。
  那时,它们还生长在自家的果园里,和其它树种共生在一个“大家庭”里,能喝上浇灌的自留水,也能结出香甜可口的果实,其中有几棵杏树的果子在整个果园里都是排的上名次的。
  也许,是它们在整个果园里显得太过耀眼了吧。
  一天,爷爷向全家人提出,要开发后山的那座山梁的一侧,说那块地的地势相对比较好,把山梁的土坯整顿一下,便可方便承接雨水,将来是一块不错的新山地果园,可栽种很多树,日后可以靠其变现。爷爷的畅想遭到奶奶及全家人的极力反对。那座山梁的侧面,虽然在山谷处,看起来容易承接天然的雨水,但需要大费周折的整顿。那个年代,农村机械化还不是那么的普及,这些都得靠人力一铁锹一铁锹的去修理。
  但奶奶及全家人都拗不过爷爷,爷爷对在那座山梁上修建“新果园”很执着,我们不得不跟随爷爷的步伐,开启了对“新果园”的建设。首先,是依靠人力对那座山梁的土坯进行整理,开垦出适合果树生长的平台,其次给新开垦出来的土地施肥,之后再栽树及浇水等。
  为了这个果园的开发建设,爷爷、奶奶、父母真是耗费了太多太多的心血。我们姐弟几个那时都还太小,帮不了他们多少。
  准备工作完成后,爷爷便开始了树种的选择。经过一番斟酌,一些优质的树种被爷爷选中,包括那几棵杏子树。爷爷认为,这些所谓优质的树种生命力必然顽强,栽种过去比较容易重生。在它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爷爷执意地请上了那座山梁。为此,奶奶心疼了好久,也和爷爷吵过一段时间。
  果树移上山梁之后,全家人便开始了“挑水”和“抬水”的繁重工作。父亲用三轮车把水拉到山脚下,我们便一桶又一桶,一担又一担的将水运上山梁,倒进栽树的小土坑里,让果树吸收,增加其成活率,但真的是杯水车薪。于是,全家人盼望着,盼望着能多降一些雨水滴灌果树,但十年九旱的天气,一年中很难见上雨水。
  经过全家人的努力,在一次又一次的补栽下,那座山梁的“新果园”有了一些生机。开始的时候,成活的果树是比较多的,可如柑橘一样,在淮南又大又甜,一移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之后的日子里,无论爷爷奶奶和父母费尽心思,那些在老果园里能结出香甜可口果实的果树,到山梁之上,好像换了一个树种一样,虽大多果树都能结果,但果实实在是小而涩,失去了原有的口感。
  爷爷开始为当初的执着后悔,奶奶和父母的心也随之变凉了。全家人为开发这个“新果园”,不仅失去了一些优质的树种,还白费了很多心血。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个“新果园”被我们逐渐遗忘。只有那几棵杏子树,或许是生命力过于顽强,也或许是它们已经把根牢牢地扎进了大地的深处,好几年过去了,它们还继续焕发生命力,在山梁上孤独地生存着。每年努力地发出枝叶,倔强地开出杏花,拼命地结出果实,不管果实是否已经失去了当初的那份香甜,它们依然在努力地活着。
  走到一棵杏树旁边,它新发出了许多枝叶,也结出了一些杏子,但很不幸的是,前一天的一场寒流,把这些刚成果的杏子全都冻黏了,它们已经失去了“生命力”。再看向其他的几棵杏树,它们的“孩子”都已经“夭折”了。看着那些被冻坏的稚嫩杏子,心里真的不是滋味。它们成熟后,可能也有一些酸涩和幼小,但基本上都是好吃的。
  漫步在山梁之上,看着那几棵杏子树,还有那被岁月摧残得已经不成样子的小土坝,爷爷奶奶及全家人当初埋头苦干的画面又浮现在眼前。奶奶用力拍打着果树下的小土堆,爷爷用剪刀修剪着果树,父母用扁担把山脚下的水担上山梁,我们姐弟手提着水壶将水提上去,倒进树下的土坑里。这温馨的画面已经过去了二十余年。如今,我们已经长大成人,爷爷奶奶随着岁月的流逝,距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只能在记忆里默默地追寻了。
  一连刮了好几天的春风,把整个大地吹得一片浓绿,夹杂着春季最后的一份寒意,将一些果树的果实无情地带走了。傍晚的时候,春风终于退去了它原本的“战斗力”,即将结束这个季节赋予的使命。
  这个年度的春风要走远了,可我对爷爷奶奶的那份思念永远不会走,也不会被带走。
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上小学时,正赶上文革。除了参加各种劳动之外,最喜欢、最美好的记忆,莫过于每年一次的集体演出——庆祝“六一”儿童节。 那时,同家庄乡有两个演出点:新堡和同家庄。新堡的演出点就在...

关中流行一句“胡基垒墙不如砖,疼娃不如疼老汉,吃啥不如吃搅团”的俚语。 盖房、娶媳妇、抬埋老人,是农村的三件大事。一天的工分三毛钱,攒个鸡蛋换针线,过去农村盖房,谁家能盖得起...

焉支山的倩影是是历史的若影若现,焉支山的倩影是穿透迷雾的淡淡晨曦! 焉支山的美丽宛如溯四岁月源头的彩虹,焉支山的美丽是大漠的彩幕! 数千年来,两条大河孕育的农耕文明和富庶,对那些...

从寒意顿起的800米海拔的黄龙山林场下车,便有种魂归故里的感觉,老黄牛、鸡鸣、乡村楼房舍、以及相亲相熟的青笋,让人恍惚间蒙生出对乡土气息的迷恋。夕阳格外好,同来的红木老师说那是...

花,是青春的使者,也是青春的过客。朝花遗落,满天飞霞,没有了哀伤,徒留一段往事擦肩而过。春,是飞鸟的王国,也是飞鸟的天堂。自由的天空像极了青春,尽情挥霍,不要为昨天的过错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忘却了小时候的许多事情。然而十五岁那年的往事,我却依然清晰地记得。因为在那一年,我终于有资格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来给家里挣工分了。 那时候,家里的境况是非常...

一 她是我来温州遇见的第一个女孩,她叫阿真。 当初我从永嘉农村来到温州这座城市,是带着一种执拗来的。我本来完全可以遵从母亲的意愿,早早地在农村娶个媳妇,然后生几个孩子,过一种脸...

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一只老鼠,眼睛贼溜溜的。 上个月某一日我从外地赶回家中。 时至下午四点,我入厨房打算做饭填饱肚子。眼见一直贼鼠从暖气管上哧溜哧溜地爬过,边走边歪头看我举...

这块地,有四亩,如同一个半岛,北面、东面,是相连的两个水坑,L型,西面,隔一条窄窄的土路,还是一个水坑,南面,则连着一条大街。这个半岛,明显高,是这个村的制高点,几家人的自留...

一 一场突发的疾病,于4月2日夜晚袭击了我。翌晨起床,竟然发现自己右边的手脚无力,浑身疼痛,想穿衣下床,可怎么也使不上劲,最终在妻子的帮助下,勉强穿好衣服下了床,但已经站立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