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我不在这里出生,也居住过几十年了,怎么从来没有听人说过有这么一个地方。我这话一出口,就引起了一片哗然。弄得我十分尴尬,不得不同她们前往看过究竟。
  今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到户外走走也挺不错,而且还有这么多异性同游,也算是美事一桩吧。
  我们来到山脚下,几位女同胞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个个拿出手机和照相器,仰着头有模有样的拍起照来。那层层梯田装满着金黄的油菜花,像是要溢出来。
  在太阳光的辉映下,竞相开放,金光四射。整齐划一而又错落有致,排成方阵,金波翻滚,像是在热烈欢迎我们的到来,又像是等待主人的检阅。浓郁花香,随着阵阵风儿,扑面而来。
  我们决定步行,一律不开车上山,踏一踏泥村老辈的足迹,体会一下先人的风范,同时也亲近一下大自然,接接地气,对人体有好处,这样也显得我们的虔诚。
  上山的路没有水泥路了,有的是石子和黄泥土,可想而知山路越来越难走。我想这大概就是此村庄名字的由来吧。
  没有走多远,靠山路旁一侧有一座妮姑庵,老妮已有七十高龄,师太是哈尔滨人,估计是看我们是步行而来,很是热情,一一给我们介绍。随我们后来了几个求生求子的来还愿的,上香叩拜。想想也是只要有一颗善心和真诚,必得福报。这就是因果吧。
  在妮姑庵后身有一个山洞,叫迎春洞,居说在以前医疗不完善,水平不高时,这方圆几十里地的人,将临产的孕妇用板车推或抬到这洞里来生产。
  迎春洞一年四季,春意盎然,勃勃生机。人们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就在这迎春洞前积资建起一座庵,让更多人的灵魂得到洗礼。
  时间不许我们在此长时间的逗留,只得不舍离去,师太挥手向我们告别,心中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复杂心情,干渴的心田仿佛有一缕清风在心中氤氲。
  我们沿着不宽的山路向上蛇行行走,路越来越陡,但能听到潺潺山泉水流淌的声音,时不时叫到几声鸟鸣,给了躁热的心顿感凉爽,赶走了部分疲劳。
  山路弯弯,前不见人,后不见影。九曲十八弯的盘山路,有些神秘,好在仅有一条路,要不然在这灌木丛生的山林里,走错还知是怎回事呢。
  路旁的樱桃花,小小密密,碎碎的,粉红,十分喜人。叶儿刚露出黄牙,之间亲密程度就像初恋。和煦的春风带来了轻柔,朦胧似轻纱;却又像是一素雅的女人,恬淡、宁静,不拘泥不做作不矫情,独有一种香甜的韵味。
  走完盘山路,抬头仰望,勤劳的先辈们看中了这里的山水,看中了这里肥沃的坡地,看中了这里的宁静;于是,安家落户,繁衍生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开辟了似大寨式的梯田,在房前屋后种下了自己喜欢的果木树,一个村庄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被山风吹拂竹摆间能隐隐约约可见村落的屋顶,有的朝南,有的朝东南,参差不齐。
  大家兴致再一次提升,步伐加快了很多,不一会就来到了平坦的土路上,自然村才显露出她的容貌,仅有十来户人家,全都是青砖小瓦房,木柱落地,比平房高,比楼房矮,屋房年代不甚久远,估计大多数在解放后建的,只有几幢有些古老的房子,很快就会颓废,墙还是青石砌成的,椽柱腐朽,门窗倾倒,墙垣坍塌。门板下方长出了青苔,门环上锈迹斑斑;地上堆满了瓦砾和一些废弃的杂物,当然还有许多曾经温暖的记忆。
  墙壁没有留下一丝年代变迁的印迹,可以看出这里人们生活安逸,没有受到浮夸风和‘文革’的冲击。
  在整个自然村走了一圈,我们惊奇的发现,居然这里还住着一位九十二岁寿星奶奶,穿着整洁,身上收拾得干干净净,双鬓全白,脸上厚厚的斑纹,是时间给她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看我们到来了,招乎我们去家里喝茶。一行几个人正好有一个愿望,正愁着没法了解这村落的历史。
  她说,她就是在这里出生的,听爷爷说他一个人在这里住,后来山下有个姑姑娘要嫁给他,就这么成了家,后来又来了几户,慢慢地热闹起来。
  她还说,进村第一家的一幢老屋就是她家的,现都搬走了,有的搬到山下面,有的到城里买了房子。
  问她怎么没走,她说在山下路边,孩子们也盖了一幢两层小楼,过年了她太想这亲手做的老屋,便回来在这过些时日。她接着又说,楼房虽好没这舒心、敞亮。她在这里住了九十多年,就这么离开,却是不舍。她指着屋前一大片一大片油菜地说,对这里有感情,叫孩子们种上的,每逢过时过节就叫孩子送她上来,在这里过上几天。
  是啊,老人深爱着养她的这片热土,才有了金光闪闪的油菜花,蝴蝶在油菜花间穿梭,时而变成心形飘逸落在花上。这美轮美奂画面共我们这些远道而来所谓的城里人来此观赏,观古村落。
  这里的人们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环保蔬菜,散下种子就能长出粮食,确实是如此,北面的屋后面有更高的山,左面有碗口粗的满山的毛竹,右面是大片板栗树和茶园,前面有一棵挂牌的石楠树,两人都抱不过来呢,若是到了五月份,花开时,满树飞花真叫一绝啊!
  我们临走时,一同来的十几个人在油菜地头合影留念,可惜没有叫上老人同我们一起合影,这也是去泥村留下的遗憾,下次何时再来,不知又是什么样的情景。
  这地方虽然不大,足够近百人生存的地方,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有了时间与空间的倒错,这落差产生了很强烈的震撼。
  回首仰望,头顶上的那油菜花不正是老人守望的一颗心吗?
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生活可以是一半烟火,一半诗意。 朋友强宁特别喜欢打太极拳,每次见面,不吐槽自家男人不抱怨工作,儿女学习成长的烦恼统统屏蔽。师傅张瑛,各路拳友永远永远是她话题的两大版块。甲流来...

我不喜欢喝酒,可时势硬是把我拉进满装着美酒的深潭里。让酒在我的头脑里发酵,孕育出晩年同伴间的友情,和亲人间的期盼。然而人生总是不如意,朋友们先后排队,走进了历史的永恒,与天...

春天了,万物复苏。最是一年春好处,更是读书的节气。我家的书橱珍藏着许多杂志和书籍。其中有一大摞《佛山文艺》尤其引人注目。 八九年,我在镇上中学读书。那时候的学校很陈旧,一排红...

还会想起你住过的老房子吗?提到老房子,你会想到什么?土墙青瓦,松木门窗,微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淡淡的草香味!是啊,一径、一狗、一院,一灯,变成了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一个故事...

一 我从小就喜欢睡懒觉,上中学时,因睡懒觉上课迟到,我没少挨班主任训。没想到,我睡懒觉的顽疾在军校里竟没有发作过。军校纪律严明,作风紧张,军号就是命令,听到号声就得令行禁止。...

今天,去给父母扫墓。 有人说闰二月,不能去上坟,否则祸事临门,起码不能在清明当天去。我觉得这没什么道理。清明祭祖,缅怀先人,传播孝道,这是民族习俗,人之真情,怎一个闰二月就能...

整整半个世纪已如风一样悄然飞逝,但那个重阳风起的秋日却一直留在记忆的深处,现在想起来应该是我人生中非常特别的一课。 天公从不作假,重阳一到,整夜的狂风便夹着零星的冷雨,摧枯拉...

(一)自然生态篇 这些天,一有时间,我都是在捧读一本书——《鸟知道》。截止到昨晚23:58分为止,这本书我已全部读完。时至深夜,掩卷长思,心潮起伏,思绪难平。那些物欲横流,灯红酒绿...

阳春三月,桃花灼灼。当我身在他乡欣赏着桃花的时候,就想起老家肥城的佛桃花。家乡的佛桃花花期要比一般的桃花晚5至10天,我多想立刻飞回到家乡,去赴一场春天的约会,陶醉在那阡陌间盛...

由桥上而岭上,车在盘旋的山间采林道上起伏,一段隐逸的过往渐渐映出本来面目。 大山深处众多山坑中的一条。芭茅坑,其实很土的一个名字,却因了九十多年前的那声霹雳“暴动”,多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