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远古时代,八百里莽莽太行山毓秀钟灵,绵延不绝的山脉雄浑而巍峨,其中几座山峰中,有许多的青石和麻石,其中硬度和韧性最好的白麻石居多。他们静静地承受着日月精华、岁月滋养,日复一日地等待着、期盼着,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走出大山华丽转身为人们服务。
  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静怡的山沟里迎来了一群探寻石材的石匠们,他们惊喜地发现了这一片静若处子的白麻石矿区,于是这里很快就人欢马叫地热闹起来,搭建工棚、叮叮当当、骡马嘶鸣,一派繁忙景象,这些石匠们采石、加工、冲洗、雕刻、运输,一块块麻石经过这些石匠的打磨,最终变身为大小、厚度不一的石磨。
  其中有一位德高望重、手艺熟练的老石匠,最善于打制省力气效率高的推磨,他用一种叫“錾子”的尖头钢钎和一把大锤,把麻石敲打、制成有一定厚度的扁圆柱体,制成磨的两块扁圆柱体石头叫做磨扇,分为上下两扇,上扇中心有园形粮栏,栏内有两园孔,两孔中间竖一道隔墙,上扇外墙上有两个扁方形孔用来插磨杆(南宫人说磨拐子),栏外周刻划斜下行线、三角形纹和三角形卷云纹,外边刻划重叠式的卧人字纹;下扇内心有一个设置磨脐用的扇方形孔,下扇外边装饰斜平行线。两扇里面均刻划斜线作磨齿,用来磨碎粮食。这种推磨一般由一人站立着用双手握住推杆,另一人则站立在另一侧往磨眼里续豆子等其他粮食,为了不断档,所以两个磨眼轮流放置,这样。通过双臂一推一拉转动石磨,比用一只手往怀里拐着转圈小石磨的效率快还省力气。老石匠做出的石磨总是供不应求,我也就来到了一户勤快人家,这一家人口很多,其中老大老二兄弟俩,每天在黎明时分就开始将前一天下午泡的黄豆进行推磨、熬制、挤压成一斤左右的豆腐块,然后在太阳刚刚升起时,每人一条扁担,每个筐子盛放一百斤左右的豆腐去附近村镇转悠着或卖或换给需要的人们。每天在兄弟俩一个推磨一个看磨,一个烧火一个搅锅,我和他们一起忙忙碌碌地吱吱呀呀咣当咣当中累着快乐着幸福着,很快他们娶妻生子还盖起了新房子。
  可是在汉朝时(公元前203年),黄河泛滥一场洪水汹涌而至,冲毁了稻田、村庄和无数的民房。也把我所在的南宫县城浸泡在黄河水下,可怜那勤快的兄弟俩也不知所终。从此我也就被埋没在了南宫县城遗址的古水潭的淤泥、河沙之下而不得见天日。我也就开始了漫漫无期的等待中……黑暗中,我等啊盼啊,也不知水面上到了何年何月。忽一日外部喧嚣,听着好似是明朝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县城又被洪水冲淹,遂东迁三里之外的飞凤岗,即现在的南宫市老城,而北旧城则是原始南宫县城的遗址。
  
  终于,大约几百年之后,外面的世界又一次变得热闹起来,又是大喇叭,又是鼓乐齐鸣,还有红旗猎猎的声音。原来为增加蓄水量,扩大灌溉面积,控制旱涝灾害,1975--1977年经邢台地委、行署批准,南宫对旧城洼进行疏浚改造,至1980年5月竣工,历时5年,用工30多万个,动土近600万立方,平均挖深3.5米,堪称南宫建国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因工程实施过程中群英辈出,故我所藏身的古水潭(旧城洼)取名“群英水库”,后改称群英湖。在劳动大军中有两个好兄弟陈树亭和宋玉敏,这两个同学兼好朋友每天吃住劳动在一起,形影不离,这天他们的铁钎镐头突然就挨住碰到了我,这哥俩就小心翼翼地、慢慢地先松开我周围的淤泥然后在其他人的帮助下把我完整地抬了出来,我也才得以重见天日。尽管别人都七嘴八舌地说这么个石疙瘩也没啥用,扔掉算了。可是他俩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物质存在就有理”,感觉放到家里可以盖些东西或者做底座用,于是这弟兄俩就每人一扇拿回了家。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这弟兄俩也都六七十岁的人了,他们俩就想在有生之年发挥余热做些什么事情。于是他们赶庙会、走大集、泡古玩市场、串村走巷,一点一点搜集人们不再使用的农机具和家具,建立了“农耕文化展览馆”,唤醒人们的乡愁、传播乡土文化、反映时代特色,同时也是研学、游学的基地,让人们通过展览倍感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珍惜当下,踔厉奋发。
  因为我们两扇磨盘在分离40年后又重逢在一起,并且人们都希望我们在幸福和谐的美丽乡村建设中永不再分离,就像鸾凤和谐那样,于是被命名为“鸾凤磨”,诗人朱凌霄写道“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半千修得鸾凤好,从此方得天天见。”
  这才是“沉睡五百年,挖湖始得见。分离四十载,重归好合欢(作者朱凌霄)”!
  
  附:群英湖可谓历史悠久,其形成年代当追溯到禹分九州的夏代。那时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还过境南宫,自大邳(河南浚县东)向北流经巨鹿、平乡,入境南宫,后经新河、武强由天津入海。之后多次移徙,直至宋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黄河最后一次南徙,便再未行经南宫。
  
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生活可以是一半烟火,一半诗意。 朋友强宁特别喜欢打太极拳,每次见面,不吐槽自家男人不抱怨工作,儿女学习成长的烦恼统统屏蔽。师傅张瑛,各路拳友永远永远是她话题的两大版块。甲流来...

我不喜欢喝酒,可时势硬是把我拉进满装着美酒的深潭里。让酒在我的头脑里发酵,孕育出晩年同伴间的友情,和亲人间的期盼。然而人生总是不如意,朋友们先后排队,走进了历史的永恒,与天...

春天了,万物复苏。最是一年春好处,更是读书的节气。我家的书橱珍藏着许多杂志和书籍。其中有一大摞《佛山文艺》尤其引人注目。 八九年,我在镇上中学读书。那时候的学校很陈旧,一排红...

还会想起你住过的老房子吗?提到老房子,你会想到什么?土墙青瓦,松木门窗,微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淡淡的草香味!是啊,一径、一狗、一院,一灯,变成了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一个故事...

一 我从小就喜欢睡懒觉,上中学时,因睡懒觉上课迟到,我没少挨班主任训。没想到,我睡懒觉的顽疾在军校里竟没有发作过。军校纪律严明,作风紧张,军号就是命令,听到号声就得令行禁止。...

今天,去给父母扫墓。 有人说闰二月,不能去上坟,否则祸事临门,起码不能在清明当天去。我觉得这没什么道理。清明祭祖,缅怀先人,传播孝道,这是民族习俗,人之真情,怎一个闰二月就能...

整整半个世纪已如风一样悄然飞逝,但那个重阳风起的秋日却一直留在记忆的深处,现在想起来应该是我人生中非常特别的一课。 天公从不作假,重阳一到,整夜的狂风便夹着零星的冷雨,摧枯拉...

(一)自然生态篇 这些天,一有时间,我都是在捧读一本书——《鸟知道》。截止到昨晚23:58分为止,这本书我已全部读完。时至深夜,掩卷长思,心潮起伏,思绪难平。那些物欲横流,灯红酒绿...

阳春三月,桃花灼灼。当我身在他乡欣赏着桃花的时候,就想起老家肥城的佛桃花。家乡的佛桃花花期要比一般的桃花晚5至10天,我多想立刻飞回到家乡,去赴一场春天的约会,陶醉在那阡陌间盛...

由桥上而岭上,车在盘旋的山间采林道上起伏,一段隐逸的过往渐渐映出本来面目。 大山深处众多山坑中的一条。芭茅坑,其实很土的一个名字,却因了九十多年前的那声霹雳“暴动”,多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