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植物生长的三要素是阳光、空气和水,农谚也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由此我们知道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看和煦春风徐徐,我知道老家的麦地又该浇灌返青水了吧。这不由我又想起那次和哥哥一起浇地的惊险故事了。
  在80年代初期,生产队施行“包产到户”,我们家分到了十几亩地,其中在村北大概有三亩,队里统一种植小麦,这块地就在我家胡同口北侧,南北很长,大约有500多米左右,地的北头就是一条西南至东北走向的季节河,同时也是和邻村的一条分界线,我们生产队在这块地的东侧中间位置有一眼井,机井的周围平整压出了一个直径有50多米的打谷场,生产队收获的麦子、谷子、豆子等粮食都是在这里堆放、脱粒,然后再分到各家各户的。机井东侧是生产队的另一块地,那里种植棉花、豆子和玉米。
  那时候,在我们华北平原浇地,都是用土堆填一条水垄沟(类似水渠),在机井口填土围成一个直径大约两米的簸箕漏斗,这个水簸箕底部用许多费旧砖头或者石块拼砌,否则刚被抽水机抽出来的水会把土地冲击成很大的泥水坑,而影响水流到地里去。水垄沟一般比田地高一些,宽度由一米到五十厘米逐渐变窄,这主垄沟因为常年使用,土也很硬很瓷实,垄沟两侧都会长出许多杂草,水顺着垄沟流到自己家地头时掘开一个口子就可以浇地了,因为垄沟都是土堆积起来的,流程越长水流就会越小,因为一是土能渗水;还有就是地鼠做窝挖成的窟窿也会减少水流,并且老鼠道曲曲折折地会浪费很多水;这用土堆积的垄沟经过水的浸泡很容易变软而被冲开。所以在浇地时人们要不断地查看水势,不断地巡视垄沟的情况,及时补充一两锨土加固水垄沟。因此,在垄沟两侧往往都预留一米左右的空地,一侧比较平整是去地里干活来回走的小路,另一侧就凹凸不平,主要保留着取土修整垄沟,每年田里弃土也会存放在垄沟一侧备用,甚至在夏季高温积肥也放在这里。
  记得那年春天刚刚解冻,都在给麦田浇返青水,因为白天父母要忙饭店的适宜,他们就和邻居交换了浇地时间,正好两块地都赶在一个晚上了,就分派我和上高中的哥哥在离家近、地块面积小的村北浇地,父母则去离家较远位于村西南的“六十亩地”(地块名字)浇地,母亲把手电和马灯都留给我们,哥哥让我在自己地里看水,他则拿着马灯沿着水垄沟来回巡视,我家的地在这块地的最西侧,水是从地北头河岸边垄沟进入的,从河岸到水井又有大约400米左右,来回一趟要走三四里地之多,很辛苦的。我家地大约宽四米多,中间临时用土顺出来一个简易临时的浅浅的水垄沟,这样北地头的水从主垄沟进入地里后就从南头慢慢边退边浇就会到北地头了。所以,我的活很轻松,我在邻家地里坐一会看看星星月亮,然后看着水面几乎和地界的土差不多高时负责把地里的小水垄沟捅开一节一段地放水浇地就可以了。很顺利浇到中间时我发现水流很小了,地里的小水垄沟也没啥问题,于是我用手电晃着大圆圈给哥哥示意有情况,同时大声喊着让哥哥仔细从水井那里开始检查,我也扛着铁锨,打着手电顺着主垄沟逆流巡查看看是怎么回事。
  我沿着垄沟南侧慢慢地一寸一寸照着水流动的情况查验着,突然,脚底下一凉我整条右腿就陷入了淤泥里,吓得我大喊“哥哥,哥哥,快点来救我啊!”
  此时我的头也大了,心里扑扑腾腾的,手电也在我由于惊吓掉在了一旁,另一条腿也陷进来了,我支着铁锨使劲想站立起来,可是腿软心慌却怎么也站不起来,想着课文里描写红军在草地陷入沼泽地的事情,我慢慢地扭转身体面向南面的农田挣扎着……,这时哥哥也跑过来了,他站在安全的地方,伸过铁锨头让我抓住铁锨把,一点一点地把我拉了出来,然后我俩一起查找渗水跑水的地方,又赶紧一铁锨一铁锨的用土填压住窟窿,一切弄好后,我浑身上下到底是汗,是水还是泥,都分不清了,哥哥让我赶紧回家换衣服,然后再喝点热水暖和一下。我赶紧回家收拾一下,又回到地里和哥哥一起看水、浇地。
  蓦然回头,已经四十多年过去了,农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农民现在浇地再也不像我们那会儿费时低效还废水了。已经由柴油机、潜水泵、水带子灌浇发展到喷灌、滴管以及无人机等省时高效省地省水的方法了,农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了!
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我的一生里有两个“娘”,一个是我的亲生母亲,另一个是我的大嫂。我一直在心里称呼大嫂为“嫂娘”。 母亲的暮年是在大嫂的院子里度过的。母亲有脑梗和脑出血的老毛病,到了晚年大脑萎缩...

 相遇福星纯属偶然,三年前我陪省市作协几位朋友到汉川乡下采风。原本以为沉湖地处湿地穷乡僻壤,乃荒芜之地,谁知竟让我一见倾心,乐不思蜀,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真的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聚会,我参加的多了,也见的多了,如同学聚会、战友聚会、乡党聚会、文友聚会等等,昨天晚上我参加了一次聚会,真是大开了眼界,增长了许多见识。 阳春三月,空气清新,柳絮飘洒着白白的...

如果可以,我想去流浪。放下所有羁绊,不在乎世俗的眼光。从清晨,到夜晚,跨南域,穿北疆,经四季轮回,阅世间万象,即便风餐露宿,踏破芒鞋。 一路流浪,我无需背负沉重的行囊,天可为...

“白芽奇兰”茶是平和的一道风景,也是一张名片。 与“琯溪蜜柚”齐名,平和的两张名片,平和亦称“中国柚都”。 小的时候,在家乡,是播种水稻的,分“早稻”和“晚稻”两熟。 两季各收...

清明节将至,思念故人的心情足以用沉重二字来形容。每当记忆轻轻打开,心就会隐隐作痛。原来时间并不能让人忘记所有,相反只会让人越记越深。亲爱的小妹你抛下家人,抛下了一双儿女狠心...

自去年“众阳”以后,原本身体不好的母亲脾气变得更加暴躁了。时而怒吼,时而狂飙,时而出走。春日温暖的阳光,好像与她无缘,与我们无缘,我们心里只想着怎样让辛苦一生的母亲安度晚年...

无论时光如何远去,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有些记忆,始终留存在脑海里,一个瞬间,犹如一片光,感恩着、怀念着、回味着。于是,我认为光和瞬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不用肉眼看,而是在记忆中找...

珍惜拥有,莫负韶华 /介非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不经意间,我们就来到了草长莺飞,柳暗花明的春天。 人们常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来形容时光匆匆,脚步不停,最是无情。 这只是一个方面...

起了个大早,迈着慵懒的步伐在小园漫步。太阳的颜色还是温柔的淡黄,风还是有些许凉意,猛然撞见墙角一株杏花,伸着花枝招展的身姿和我不期而遇。春意盎然的季节,心情应该是明朗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