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份,按照字典上的解释是泛指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可能性。迷信的一种说法则认为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命中注定的遇合。到底是不是命中注定呢?
  我认为联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命中注定则是唯心的一种说法。那些个气味相投,一见钟情,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等等词汇都很形象地说明了人与人之间是很有缘分的。而人与事物之间的缘份;我却感到必须得具备一定的条件。那就是环境。环境造就人,有什么样的环境,你可能就会遇到什么样的缘份,我的人生经历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小时候常听父亲讲,咱们家是书香门弟。父亲的父亲教了一辈子书,到了父亲这辈,父亲也是以教书起家。父亲1938年就去抗日根据地当教书先生去了,后来父亲被抗日政府派回村里,仍然以教书为掩护,做着地下工作。到解放后,父亲才被组织上重新分配了工作改了行。
  从家中那些藏书以及爷爷和父亲的人生经历可以充分证明,他们与书是很有缘的。我家的藏书大部分是线装书,书上面印的全是复杂而又深奥的繁体字。每当我翻开那些书时,感到像翻天书一样,对爷爷和父亲的尊敬也就加深了几分。我觉得爷爷和父亲的学问,就像那些复杂深奥的繁体字一样,深不可测。上小学四年级时,我就偷偷地把父亲的藏书找出来看,虽然那时自己的文化知识还很浮浅,但一些书名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像《说文解字》《评点西厢记》《七言诗注释》《三国志》《东周列国》等等。这些线装书的字体印得比黄豆还要大,但我翻阅起来,感到像一个文盲。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竟然读不懂一本书!那时,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白上了四年学?父亲发现我偷偷地翻看他的藏书,笑着对我说:你看这些书还为时过早。我说,我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现当代的小说都能一本一本读下来,为甚就读不懂那些书呢?父亲说,那些书印的是繁体字,又都是文言文,你们现在讲得是简化字白话文,所以你读不懂。等你将来知识渊博了,就能读懂了。
  为了了解书中的内容,在以后的许多日子里,我一看到父亲有了闲空,就缠着父亲给我讲书中的典故。父亲也不推辞,每次给我讲时很投入,也很认真。在那段时间,我在父亲拿回来的报刊中看到父亲引古博今写的一些文章,我对父亲更加地肃然起敬了。到了学校,便向同学炫耀父亲的知识是如何的博大精深。那时,我看到同学们都向我投来羡慕嫉妒的目光,我也为有这样一位父亲感到骄傲,但这种感觉很快消失了。时间不长,因为我的炫耀给父亲带来一种灾难。
  我记得那是1966年,文革刚刚开始,有一天,有一伙人找到我,说我家有封资修的东西,让我交出来。我说没有。那伙人的头头说,那些书就是。我一听指的是书,便紧张起来,那些书父亲一直视为珍宝,我可不能交给他们。于是,我破天荒地撒了一个弥天大谎,说那些书早已卖到废品公司。那个头头说,我们不信,你最好交出来,否则就把你打成维护封资修的孝子贤孙。晚上回到家,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一脸沮丧地对我说,厂里的也有人不知在哪里听说咱家藏着旧书,今天下午全搜去了。
  就在父亲的藏书被搜去的第二天,父亲没有回来。我听说那些人把书和父亲写的一些文章作为罪证,把父亲关进了牛棚。再后来,又听说有人当着父亲和全厂职工的面把那些书烧了。我听到这个消息,痛哭流涕了—晚上。这全怪我呀!我要不出去炫耀,外人咋能知道父亲有那么多藏书呢?
  多年以后,我已经长大,到了参加工作的年龄。父亲有一天对我说,你要记住,今后无论干什么工作,离书远一点,这辈子我吃亏就吃在了书的上面。
  后来,在母亲的奔波下,为我争取到了工厂招工指标。我正准备去面试,母亲的徒弟来到我家,说新华书店也有五个招工指标,他朋友的父亲在书店管人事,你要去,我一说准成。也不知出于一种什么原因指使,我的心砰然一动,放弃了工厂的招工指标,腿不由自主跟着去了书店。结果,我当场被书店录用了,只用了一个下午就办完了一切手续。
  回到家后,我没有告诉父亲。父亲让我离书远一点,我却违背了父亲的意愿,又与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想,这大概就是缘份吧,这种缘份,也正是我家那个特有的环境造成的。
  书店是知识的海洋,这一点儿也不假。我在书店工作的那段时间,确实从知识的海洋里学到了不少东西,从而也引发了我从读书到写书的念头。
  写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我从1980年发表第一篇作品至今,虽然也有近二百余万字的作品发表在各种报刊和出版社,但退回来的稿件也不下百万余字。有时候,我望着那退回来像小山一样的稿件,不由得反问自己,我是不是个写书的料?有人说,不是,你只是个文学爱好者而已。假如你搞了其它工作,成就也许比写书大。
  事实也是如此。
  1984年我离开了工作十二年的书店,调到了一家杂志社吃专业饭。本以为在这个环境中我的创作会有更大的提高和丰收,谁知丰收根本谈不上,仅仅是发表了几十篇部作品而已。朋友又说,你调工作调坏了,你看人家书店,现在哪个人每月不是高工资,而你呢?仅仅才挣人家的一半。况且还有房子和子女的工作安排,你要是还在书店,什么也不用发愁了。
  我后悔吗?不,我始终没后悔过。钱对我来说,不是人生追求的目标,我挣的工资够用了。至于房子,我住的虽然小了点,可就现在的环境,也足以让我陶醉其中。因为我已经习惯了那个环境,那里有我的书架,有写字桌,有我心爱的电脑。我的孩子,大的已经上了大学,小的虽然没能考上什么学校,但我觉得儿孙自有儿孙福,一切顺其自然,让其从小养成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习惯,远远比躺在父母的怀抱中强。我不会放弃我的追求。在我的有生之年,我与书的缘份算是结到底了。我搞创作搞了40多年了,虽然功不成名不就,但读书与写作,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天不读书,两天不动笔,就像炒菜忘了放调料,少盐没味。
  环境造就人,你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就会促使你和某种事物发生联系。现在回想起来,我的人生道路和追求,与我从生活的家庭书香环境密不可分。和风春雨,润物细无声,淡淡的书香就像春雨,无声无息滋润心田,伴我一生,受用无穷。
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一 老家屋子东面一条河,屋影摇曳不进潺潺的河,唯记得叠过纸船,漂流于河,纸船行到何处,至今还在想。 首先想那纸张有如此神力,可以乘风破浪。 纸,在孩子的眼中,最初不是好写最美的...

一 惊蛰那天,家住“廿八楼”的老朱兄请我们到他家里吃饭。他割了一个土猪的猪蹄,用文火闷烂了,拎出两瓶2012年产的飞天茅台,颇为伤感地说,这是我压箱底的酒了,就两瓶,今晚咱们把它干...

这个季节,风比日月星辰忙碌。它从一个村子出来,又拐进另一个村子。把春天的消息,告诉岸上站着的杨树柳树,树枝就悄悄绿了。经过村庄那条河的时候,一头牛在树下立着,听风,闭着眼让...

一位脑瘫女婴被医生宣判终生躺在床榻上度过,她却奇迹般地学会了走路、写字和读书——你信吗?一位只读过初中二年级的脑瘫青年女子,她用两根手指头奇迹般的写出了精彩分呈、跌宕起伏的...

在内蒙古西北边陲的阿拉善盟,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镇——吉兰泰,生活着来自全国各地寻宝发财的人们。然而,这里恶劣的风沙环境,使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大都放弃了各自的追魂梦想,回归到...

那年,大舅开着拖拉机从市里卖羊回来,车上躺着睡得昏沉沉的二妮。 大舅妈看见大舅背着二妮进屋,急火火奔上前,泪眼汪汪叫着:“闺女呀,你想死我了!” 哭过之后,她问大舅:“那个混蛋...

“争花不待叶,密缀欲无条。”人间三月,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偷得浮生半日闲,3月19日,我们尧舜文学会几个趣味相投的文友,来到洋湖仁龙家庭农场范总的桃花园赏花观景,尽情享受绚丽春...

群山唱响 2022年冬奥会的开幕式上,马兰小乐队是非常靓丽惹眼的一束花朵。那群来自太行山的孩子,就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扇动着翅膀亮开了歌喉,为着辉煌盛大的美好,他们歌唱,歌唱! 他...

又到了周末,晚七点多,我和爱人开车从泰州回到兴化家中。 车到路岔口,老远就瞅见妈妈站在家门口,朝我们挥着手,示意把车子停在她下午就守候在屋前花台边上的空着车位里。 一下车,马上...

搁笔太久,坐在电脑旁的我,怎么也敲不出有情有意的文字,可心里有许多的感慨想一吐为快,或悲伤,或感动。曾经逃避的,害怕的,激越的,都让我的心有了历经苦痛后的澄明与平静。我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