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风味肉夹馍”小店就开在我住的酒店拐角,卖肉夹馍的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阿姨。
初来西安,对一切都感到陌生,但不知为啥对西安的肉夹馍却感到莫名的亲切。或许是承德家门口,有一家我经常光顾的名为“正宗西安肉夹馍”小店的原因吧。
来到西安的第二天,舟车劳顿,我起得比较晚。一走出酒店,就看到“老风味肉夹馍”小店门前排了长长的队伍,顿时我有了强烈的饥饿感。同事正好排到跟前,我就托她给我带了一份肉夹馍和一份不辣的凉皮。拿回酒店,吃第一口就有种不一样的感觉,让我由衷喜欢上她家的味道。馍特有的面香加上里面那种肉香,凉皮那种独特的风味,我迅速几口就干掉了一个肉夹馍和一份凉皮。擦擦嘴,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同事都笑我风卷残云的吃相,很不淑女。我才不管什么淑女不淑女呢,饿了,还故作文绉绉的形象,细嚼慢咽的,我可装不出来。他们一边吃着还一边夸赞说:“这才是西安正宗的肉夹馍和凉皮。”
从那次后,早餐时我成了这家肉夹馍店的常客,更让我自己都不可理解的是,我每天一睁开眼,就想吃这家的肉夹馍和凉皮。怎么吃也吃不腻,吃多少都有种吃不够的感觉。出门在外,吃饭是最大的消费,而她家的肉夹馍和凉皮一共加起来不到二十元,既经济又实惠。由于经常去买,卖肉夹馍的阿姨和我逐渐熟了起来,我也了解到这个开店的阿姨姓方。
方阿姨人很健谈,对顾客很亲切,每次我去她家店,她都会热情地和我打着招呼。有一天,她竟然和我说,我和她闺女长得有点像,特别是个头和眼睛,戴着口罩有两次让她误认为我就是她闺女。她说,当她说给她老伴听时,老伴说那是她想闺女想的。
“你闺女不在你们身边吗?”我问方阿姨。
她说:“在东北理工大学读大四呢,每天忙学习,离家又远,回来一次不容易呀。”
“那可以和你视频通电话呀?”我说。
她听我这么说,低下头不说话了。过了一会说:“哎,闺女大了,有自己主见了,没空呀。每天除了学习就出外打工,哪有给我打电话通视频的时间呀!”
“打工?你们家这条件也用不着她自己出去工作吧?”我有些不相信。
方阿姨面露难色说:“哎,一言难尽呀。”
后来从方阿姨的口中我了解到,她的闺女大一时和同班一个男生相爱了。男生家是甘肃偏远农村的,父亲几年前就去世了,他只有一个腿脚不咋好行动不便的母亲。男生为了上大学更好地照顾自己的母亲,就把家里土坯房子卖了,背着他妈来到东北。自己租了房子,一边上学一边打工养他母亲,给他母亲治病。闺女不知咋地,就偏偏喜欢上这个男孩子了。方阿姨知道情况后,刚开始坚决不同意自己闺女和男孩子处朋友,可是怎么说闺女也不听呀。闺女说:“正因为男孩子有孝心有责任心,对自己母亲好,我才决定和他一起,共同照顾他妈。”
男孩子的母亲最近又检查出子宫内膜癌需要手术,急需用钱。闺女为了给男孩子母亲凑手术费,就和男孩子都打了两份工,一份做家教一份去餐馆当服务生。
方阿姨心疼闺女呀,刚开始极力劝说,磨破了嘴皮子也不管用。最后说急了,女儿就一句话:“反正我就认准他了!”
女儿口气坚决,方阿姨只能默认了。为了减轻闺女的负担,让男孩子母亲尽快手术,方阿姨就把每月挣的钱大部分打给孩子。方阿姨说完,抹着眼泪说:“哪个当妈的不心疼孩子呀?闺女喜欢,我们也只能这样了。只是闺女毕业后,多数是留在东北不回来了,这点我和她爸有些不舍呀。我俩一天天年纪也大了,以后也需要照顾呀。哎,本想着以后指着闺女养老呢,这回可好,指不上喽!闺女也说了,小伙儿和他妈在哪,她也在哪。就算我这个闺女白养了,但我们也不能不管她呀!”
方阿姨还把手机里的闺女照片翻给我看,还别说不仔细看,我俩还真有点相像。
方阿姨的老伴眼睛有残疾,身体又不好,做过一次心脏搭桥手术。他负责后厨的一些肉食煮炖、配料,以及白馍的揉蒸供应,方阿姨负责前台馍夹肉以及卖出。
每天凌晨三四点他们就得起床,要忙到晚上九十点钟。两人都没有工作,以前年轻时干过小买卖,维持一家三口生活。孩子逐渐长大需要钱了,两人也有了一定积蓄,就开了这个“老风味肉夹馍”店。方阿姨和老伴把店经营的不错,生意越做越好。只是两个人都已经年纪大了,每天连轴转,干着也有些力不从心了。
方阿姨说:“不干哪行呀?孩子上大学需要钱,还要为了爱救济男孩子的妈妈。想想孩子也怪不容易的,我们当父母的也不能袖手旁观呀?即使是左邻右舍谁有困难了,咱也不能眼看着不管吧?何况这是闺女的男朋友的母亲。她也是我们的亲人呀!咋忍心让孩子受委屈呀?能帮就帮一把吧。”
方阿姨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但说话的口吻以及善良,像极了我的妈妈。让我想起那年,我母亲为了供我上大学而不顾自己身体不好,打两份工,只是为了我在学校能够吃的好一些,穿得体面一点,不受委屈。还记得我刚去省会上学,每天去食堂打饭都等同学吃的差不多才敢去,捡最便宜的饭菜买,但也不能去太晚,去太晚了怕最便宜的菜也没了。因为家里每月寄给我的生活费,都是有数的,除了吃最便宜的饭菜,还能咋样呢?有一次母亲去学校看我,我没在宿舍,她就去食堂找我,看见我孤独地躲在食堂一角正低头吃着馒头和白菜炖豆腐,而别的同学都凑在大桌上,有说有笑地在吃着几样炒菜。母亲心里很不是滋味,她默默走近我,就那么泪眼汪汪看着我……
那一天她从学校回去,第二天一早就找了单位负责人,要求和男同志一起去山上搬石头,抡大锤,晚上去火车站卸火车皮扛大包。几个月后,母亲给我钱时说,以后再去食堂吃饭就理直气壮地去吃,也要适当吃顿炒菜,我可不忍心让我闺女受委屈,让人看不起呀!也是那年,东北大爷病重,母亲还把挣的钱给大爷邮了去。她自己在家连顿像样的饭菜都没有,就吃高粱米饭泡水啃老咸菜。大娘说,你们家也不富裕,孩子又在上大学,这都是你的血汗钱,我们怎么忍心要呀?”
母亲却说:“什么你的我的呀,我们是一家人是亲人,我有能力帮你们一把就帮一把。钱不够我再去挣!”
习惯了每天吃方姨店的肉夹馍,几乎上了瘾。我来西安的第四天,天下起了雨,天气一下子冷了起来。来的时候看了西安的天气,觉得西安比承德热多了,就只穿了一件长款风衣。那天下雨后,感觉立马凉了起来。蜷缩在酒店房间里,望着外面的雨越下越大,还没吃早餐的我就给方阿姨打了电话,订了肉夹馍和凉皮。时辰不大,送外卖的小哥就给我送来了,他还给我捎来一件红色薄款羽绒服和一把雨伞。衣服里有一个纸条,写着:闺女,下雨天西安冷呀。我看你每天来店里买饭,只穿了一件风衣,就把我闺女穿的羽绒服让快递小哥给你捎去。你俩身材差不多,估计你穿也合身,另外给你拿了一把雨伞。我当时就感动得眼泪汪汪的。
吃完早餐,穿上方阿姨给捎来的羽绒服,顿时觉得暖和起来。去了一家医院观摩学习,同事都冻得直打喷嚏,只有我觉得周身温暖。
中午穿着羽绒服去方阿姨店吃饭,方阿姨高兴地拉着我的手悄悄对我说,闺女刚才给她打来了视频,说男孩子母亲已经做了手术,而且做得很成功。做了全面检查,说后期不用化疗,感谢她这个妈的大力支持。并说男孩子说了,等他毕业后和闺女一起回西安找工作,等以后自己有能力了,买一个大房子把他们都接过去,为他们养老送终,一家人永远在一起!方阿姨说完,眼里溢满泪水。
我说:“这样真好!”
方阿姨说:“嗯,这正是我和我老伴希望的呀!”
看着方阿姨幸福的样子,我也打心眼里为她感到高兴。
初来西安,对一切都感到陌生,但不知为啥对西安的肉夹馍却感到莫名的亲切。或许是承德家门口,有一家我经常光顾的名为“正宗西安肉夹馍”小店的原因吧。
来到西安的第二天,舟车劳顿,我起得比较晚。一走出酒店,就看到“老风味肉夹馍”小店门前排了长长的队伍,顿时我有了强烈的饥饿感。同事正好排到跟前,我就托她给我带了一份肉夹馍和一份不辣的凉皮。拿回酒店,吃第一口就有种不一样的感觉,让我由衷喜欢上她家的味道。馍特有的面香加上里面那种肉香,凉皮那种独特的风味,我迅速几口就干掉了一个肉夹馍和一份凉皮。擦擦嘴,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同事都笑我风卷残云的吃相,很不淑女。我才不管什么淑女不淑女呢,饿了,还故作文绉绉的形象,细嚼慢咽的,我可装不出来。他们一边吃着还一边夸赞说:“这才是西安正宗的肉夹馍和凉皮。”
从那次后,早餐时我成了这家肉夹馍店的常客,更让我自己都不可理解的是,我每天一睁开眼,就想吃这家的肉夹馍和凉皮。怎么吃也吃不腻,吃多少都有种吃不够的感觉。出门在外,吃饭是最大的消费,而她家的肉夹馍和凉皮一共加起来不到二十元,既经济又实惠。由于经常去买,卖肉夹馍的阿姨和我逐渐熟了起来,我也了解到这个开店的阿姨姓方。
方阿姨人很健谈,对顾客很亲切,每次我去她家店,她都会热情地和我打着招呼。有一天,她竟然和我说,我和她闺女长得有点像,特别是个头和眼睛,戴着口罩有两次让她误认为我就是她闺女。她说,当她说给她老伴听时,老伴说那是她想闺女想的。
“你闺女不在你们身边吗?”我问方阿姨。
她说:“在东北理工大学读大四呢,每天忙学习,离家又远,回来一次不容易呀。”
“那可以和你视频通电话呀?”我说。
她听我这么说,低下头不说话了。过了一会说:“哎,闺女大了,有自己主见了,没空呀。每天除了学习就出外打工,哪有给我打电话通视频的时间呀!”
“打工?你们家这条件也用不着她自己出去工作吧?”我有些不相信。
方阿姨面露难色说:“哎,一言难尽呀。”
后来从方阿姨的口中我了解到,她的闺女大一时和同班一个男生相爱了。男生家是甘肃偏远农村的,父亲几年前就去世了,他只有一个腿脚不咋好行动不便的母亲。男生为了上大学更好地照顾自己的母亲,就把家里土坯房子卖了,背着他妈来到东北。自己租了房子,一边上学一边打工养他母亲,给他母亲治病。闺女不知咋地,就偏偏喜欢上这个男孩子了。方阿姨知道情况后,刚开始坚决不同意自己闺女和男孩子处朋友,可是怎么说闺女也不听呀。闺女说:“正因为男孩子有孝心有责任心,对自己母亲好,我才决定和他一起,共同照顾他妈。”
男孩子的母亲最近又检查出子宫内膜癌需要手术,急需用钱。闺女为了给男孩子母亲凑手术费,就和男孩子都打了两份工,一份做家教一份去餐馆当服务生。
方阿姨心疼闺女呀,刚开始极力劝说,磨破了嘴皮子也不管用。最后说急了,女儿就一句话:“反正我就认准他了!”
女儿口气坚决,方阿姨只能默认了。为了减轻闺女的负担,让男孩子母亲尽快手术,方阿姨就把每月挣的钱大部分打给孩子。方阿姨说完,抹着眼泪说:“哪个当妈的不心疼孩子呀?闺女喜欢,我们也只能这样了。只是闺女毕业后,多数是留在东北不回来了,这点我和她爸有些不舍呀。我俩一天天年纪也大了,以后也需要照顾呀。哎,本想着以后指着闺女养老呢,这回可好,指不上喽!闺女也说了,小伙儿和他妈在哪,她也在哪。就算我这个闺女白养了,但我们也不能不管她呀!”
方阿姨还把手机里的闺女照片翻给我看,还别说不仔细看,我俩还真有点相像。
方阿姨的老伴眼睛有残疾,身体又不好,做过一次心脏搭桥手术。他负责后厨的一些肉食煮炖、配料,以及白馍的揉蒸供应,方阿姨负责前台馍夹肉以及卖出。
每天凌晨三四点他们就得起床,要忙到晚上九十点钟。两人都没有工作,以前年轻时干过小买卖,维持一家三口生活。孩子逐渐长大需要钱了,两人也有了一定积蓄,就开了这个“老风味肉夹馍”店。方阿姨和老伴把店经营的不错,生意越做越好。只是两个人都已经年纪大了,每天连轴转,干着也有些力不从心了。
方阿姨说:“不干哪行呀?孩子上大学需要钱,还要为了爱救济男孩子的妈妈。想想孩子也怪不容易的,我们当父母的也不能袖手旁观呀?即使是左邻右舍谁有困难了,咱也不能眼看着不管吧?何况这是闺女的男朋友的母亲。她也是我们的亲人呀!咋忍心让孩子受委屈呀?能帮就帮一把吧。”
方阿姨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但说话的口吻以及善良,像极了我的妈妈。让我想起那年,我母亲为了供我上大学而不顾自己身体不好,打两份工,只是为了我在学校能够吃的好一些,穿得体面一点,不受委屈。还记得我刚去省会上学,每天去食堂打饭都等同学吃的差不多才敢去,捡最便宜的饭菜买,但也不能去太晚,去太晚了怕最便宜的菜也没了。因为家里每月寄给我的生活费,都是有数的,除了吃最便宜的饭菜,还能咋样呢?有一次母亲去学校看我,我没在宿舍,她就去食堂找我,看见我孤独地躲在食堂一角正低头吃着馒头和白菜炖豆腐,而别的同学都凑在大桌上,有说有笑地在吃着几样炒菜。母亲心里很不是滋味,她默默走近我,就那么泪眼汪汪看着我……
那一天她从学校回去,第二天一早就找了单位负责人,要求和男同志一起去山上搬石头,抡大锤,晚上去火车站卸火车皮扛大包。几个月后,母亲给我钱时说,以后再去食堂吃饭就理直气壮地去吃,也要适当吃顿炒菜,我可不忍心让我闺女受委屈,让人看不起呀!也是那年,东北大爷病重,母亲还把挣的钱给大爷邮了去。她自己在家连顿像样的饭菜都没有,就吃高粱米饭泡水啃老咸菜。大娘说,你们家也不富裕,孩子又在上大学,这都是你的血汗钱,我们怎么忍心要呀?”
母亲却说:“什么你的我的呀,我们是一家人是亲人,我有能力帮你们一把就帮一把。钱不够我再去挣!”
习惯了每天吃方姨店的肉夹馍,几乎上了瘾。我来西安的第四天,天下起了雨,天气一下子冷了起来。来的时候看了西安的天气,觉得西安比承德热多了,就只穿了一件长款风衣。那天下雨后,感觉立马凉了起来。蜷缩在酒店房间里,望着外面的雨越下越大,还没吃早餐的我就给方阿姨打了电话,订了肉夹馍和凉皮。时辰不大,送外卖的小哥就给我送来了,他还给我捎来一件红色薄款羽绒服和一把雨伞。衣服里有一个纸条,写着:闺女,下雨天西安冷呀。我看你每天来店里买饭,只穿了一件风衣,就把我闺女穿的羽绒服让快递小哥给你捎去。你俩身材差不多,估计你穿也合身,另外给你拿了一把雨伞。我当时就感动得眼泪汪汪的。
吃完早餐,穿上方阿姨给捎来的羽绒服,顿时觉得暖和起来。去了一家医院观摩学习,同事都冻得直打喷嚏,只有我觉得周身温暖。
中午穿着羽绒服去方阿姨店吃饭,方阿姨高兴地拉着我的手悄悄对我说,闺女刚才给她打来了视频,说男孩子母亲已经做了手术,而且做得很成功。做了全面检查,说后期不用化疗,感谢她这个妈的大力支持。并说男孩子说了,等他毕业后和闺女一起回西安找工作,等以后自己有能力了,买一个大房子把他们都接过去,为他们养老送终,一家人永远在一起!方阿姨说完,眼里溢满泪水。
我说:“这样真好!”
方阿姨说:“嗯,这正是我和我老伴希望的呀!”
看着方阿姨幸福的样子,我也打心眼里为她感到高兴。
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