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手机相册里,保存着两张珍贵的照片。一张图像模糊,一看就是从老照片上翻拍下来的,照片上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头上戴着一顶草绿色的军帽,一脸的英姿勃发。另一张图像清晰,一看就是现代数码科技的产物,照片上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满脸沧桑的皱纹难掩稳健刚毅之气。他的头上,也戴着一顶军帽,只是随着时间的淘洗,已经变得褪色发黄。仔细看,两张照片中是同一个人,他就是我的弟弟。
  第一张照片是弟弟当兵时寄给我的,为了防止照片丢失,被我几年前用手机翻拍后保存起来。参军从戎,是弟弟儿时的梦。终于,这个梦在他青春年少时得以成真。1980年11月,弟弟从黑山县八道壕煤矿中学毕业后应征入伍,离开家乡奔赴牡丹江市磨刀石镇,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1983年11月复员,分配到辽宁油田钻井二公司。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刚刚参军入伍的弟弟,还是个瘦弱稚嫩的少年,复员时,已经长成了一个身材强壮的青年。用弟弟的话说,是部队这座大熔炉锤炼了他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性格和意志。在油田钻井机台工作是特繁工种,实行三班倒,又忙又累。可弟弟始终保持军人不认输的传统和本色,一切从零开始,干一行、爱一行,一干就是36个年头。不仅成为野外生产一线的业务骨干,而且多次立功受奖。
  第二张照片是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已经退休的弟弟从箱底翻出保存多年的军帽,对着镜子端端正正戴在头上,使手机拍摄下来,用微信发给了我。弟弟在微信里对我说,在部队的生活记忆,想忘都忘不掉。这顶军帽,是他从军生涯中的最后一顶军帽,复员回家时,洗干净后一直珍藏在皮箱底,舍不得戴,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着。弟弟复员转业那几年,每到建军节那天,单位都为转业军人聚餐庆祝节日。也是每到这天,弟弟都把军帽找出来戴在头上去参加战友聚餐。一次聚餐上,一个没戴军帽的战友对弟弟说:“把你的军帽让我戴戴试一下。”弟弟就把军帽从头上摘下来,递给餐桌对过的战友。这个战友戴上弟弟的军帽后,一直没有摘下军帽还给弟弟,还戴着军帽走出餐厅。弟弟追上前要军帽,可那个战友从衣兜里掏出50元钱甩给弟弟,说:“这顶军帽给你50元钱,够吧!”弟弟没有捡掉在地上的50元钱,又向前去追。那个战友又甩出50元钱,说了一声这回行了吧!弟弟感到受到侮辱,大声说:“给我多少钱我也不卖给你!”一起聚餐的战友见状,有劝说的、有谴责的。那个拿军帽的人看战友都不为自己说话,就把军帽还给了弟弟,又弯腰捡起钱就走了。
  军人是神圣的职业。即使在和平年代,没有军人的奉献,就不会有社会和平安宁和人民的安家乐业。记得20世纪70年代,在城里生活的父母都把军人作为自己家子女择偶的第一选择,一些青年人崇尚军人,虽然当不上兵,也喜欢军帽。谁有一顶军帽那可是骄傲的。也正因这次战友聚餐因军帽发生了不愉快的事,让弟弟有了教训,他回家后就把军帽放在柜底,以后再和战友聚餐也就不戴军帽外出了。每年的“八一”建军节那天,他也是在家戴上这顶军帽,庄严地举起右手,对着当年部队的方向敬礼。那一刻,他耳边总会响起部队清晨时的起床号声,响起手握钢枪嘴里发出“杀、杀、杀”拼刺刀的喊叫声……前几天,他竟然在梦里回到了当年的连队,回到自己曾经居住的宿舍。有新兵问他说:你找谁?弟弟说:我三十多年前,当兵服役时,就住在这个屋子里……醒时天也渐渐亮了,泪水湿润了枕巾。
  在现实生活中,弟弟从军梦一直在得以延续,在他的熏陶和影响下,2007年12月,他的儿子也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于2009年10月在部队入了党。2009年12月复员后,也回到了辽河油田工作。
  一顶顶军帽,随着时代的发展,样式也许有所改变。就像弟弟珍藏在箱底的那顶军帽,在时光的淘洗中已经褪色发黄。然而不变的,是保家卫国的博大情怀和迎难而上的英雄本色,这是军人的本色,在一代代从军人的血液中流淌,铸就着不朽的军魂。
  复员几十年,军帽依旧在。我与弟弟相约,在每年的八一建军节,都要拍一张戴着军帽的照片发给我。这不仅是弟弟的念想,也让我这个做哥哥的看一看,一个老军人有着怎样不老的勃发英姿。
  (原创非首发)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临近中秋,小城已经飘满了桂花的香味。 黄昏降临,华灯初上,老几和妻子手挽手去毗河湾河边漫步,必须经过远辉超市。远辉超市是小城夜晚的一道风景,飘逸着浓浓的烟火气。门前的行道上摆...

我家的老黄牛,感觉它从小到老,一直都是精力充沛的。脾气又倔又有力气,干活又快又好。仅从它的外表来看,就能感觉到它是一头雷厉风行的牛,而不是那种老态龙钟的老黄牛。它的一生,陪...

每年入秋,我对“一岁一枯荣”的花草格外关注,对那些傲雪凌霜、安然越冬的树木却视而不见。前几天去超市,不意间发现,在一堵干硬而冰冷的水泥墙壁和一扇玻璃门的夹缝中蓬勃着一株翠绿...

一位少年,赤裸着上身,单调,黑瘦的后背,在聚光灯的强烈照射下,星星点点的,被轧入的玻璃碎片,带着缕缕血丝,不断地闪着银光,这一幕深深地刺激着我,一直在我的脑海里闪现,萦绕,...

一句家常勾客泪,半生记忆惹乡愁。 四月二十一日,原本是个很普通的日子。那天无意中在群里看到小舅发的消息,才知道是外婆的忌日,顿时勾我起对往事的回忆,潸然泪下。 作为孙子辈的老大...

1987年春,闻喜县武装部树了五大标兵,张希华位居其首,我因著《水孵新鉴》科普小书排名第四,薛店镇薛新水绿化500亩荒沟成了“草木英雄”,排名第五。“五大标兵报告团”在全县巡回演讲,...

一 我生活的城市有三蹦子。 三蹦子的祖上应该是民国时期的黄包车,两个轮子。拉着太太小姐,达官贵人。旗袍长衫,雍容华贵。这只是我的猜测,没有考察也没有论证。2000年我进城的时候,还...

南京旅游归来,对我印象最深的既不是有着650年历史的古城墙,也不是颇具江南风情的夫子庙,而是江东门纪念馆,它的另一个称谓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说实话,我宁愿叫它“...

世界上总有些东西,是与世隔绝,是住在山旮旯里的农民不知道的。山区里的农民对它充满了好奇,与疑问。它像带有魔力召唤一样,促使没有见过世面的农村孩子,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如...

西北大地坐拥几座高山,横卧着绵延千里的荒漠、戈壁。如此雄浑壮阔之地,正适合生长英雄和忠贞之士,犹如灵秀的江南适合生长才子一样。 ◎大漠的忠诚卫士——胡杨 进入大漠,最勾魂摄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