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回家的路吗?当然啦,回答是肯定的。
  
  我的老家,庄子不大,人口不多,可路不少。村庄通向外面的路,条条有模有样,路基实在、路质可靠、路面宽广,路的两旁花树长得很养眼,进庄的人都说:现在的季家有好路喽!是呀,季家就是我老家!提起老家的路,来过这里的没有一个不夸她好!
  
  想当年,我的老家出门无船不行。记得小时候,庄子四面通外的路长满了杂草,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羊肠小道一点也不夸张,要进庄靠两条腿,蹚着泥土带水,遇到下雨走起来更艰难。出庄办事没有一条理想的路,这里的老百姓像是住“孤岛”,与外界仿佛天各一方,造成信息闭塞,关系失联,导致整个村庄成了全镇被人遗忘的角落。
  
  我的童年,也跟其他小伙伴一样,在这座名不经传的庄子,随着岁月的流逝,平凡度过。那时的季家,庄上受地理位置和其它因素的限制,加上规划的缺陷,形成了固老陈旧的土路,后来不断改造,巷道通门口都有了水泥路,但毕竟还是道路不宽,车子稍大一点的在庄上无法循环。要得富造公路,要快富造好路,这些理念在村干部一班人头脑烙上印记后,便大胆放手在通村路上进行了“革命”。向上争一点、集体拿一点、个人筹一点,采取多种办法,逐渐打开局面,把季家周围凡能进庄子的路全面做了一次“体检”,
  
  通过多年的努力,如今我的老家旧貌变新颜。尤其是通过路没有一条不通,只要看到有路就有树,并且起点高。花树景观,绿化美化,如诗如画。村庄整治换新颜,全面小康上台阶,乡村振兴带来了活力。现在,再没有哪个人提到季家说不行,通往我老家的路,不仅与高邮邻村连接,还跟周边村庄路路通。
  
  是啊,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路!谁都希望有好路走。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老家的路不是那么好走,蜿蜒曲折、羊肠小道、杂草丛生、坎坷不平,用这些词去形容它一点不过份。过去,出行主要靠船,村庄通向外界的路,除了人能走,车子一辆都开不进庄,遇到下雨天人走也够呛,那就别提车子喽。在庄西连接北连圩的土路上,由庄中心向北穿田野而过的小狭窄路,再朝东跟邻村相连的圩路,以及庄南向外行的路没有一条让人走得省心,几乎是形成四面包围,把人困在当时外面说的“麻团大的庄子”和“油条大的巷子”里,在这个“巴掌不大”的地方,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
  
  喝着老家河里水长大、走惯老家路的我见证了路的发展变迁,那时老家的路简直差得不可言喻,找到一块带砖头的路就算不错。逢雨季节,路上行走泥浆水溅到身上把衣服弄脏是常事。晴天一身灰尘,雨天一身泥水已习以为惯,生活在村庄的百姓只好忍受顺其自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后,村上干部逐渐意识到,要想改变庄容庄貌,必须在路上做一番文章,通过若干年的艰辛努力,一个较为封闭的村庄开始彰显生机。
  
  庄道巷子路铺上水泥,对外通村公路条条实施硬质化,就连进行农事生产的机耕路也不降低标准。路面宽敞,自然心情舒畅。所有与邻村连接的路,如今既漂亮又宽广,并栽种了花木景观树,人未到庄先闻到远处飘来的花香。由于路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看到的是住房的改善和其它基础设施的变化。庄上砌起了达标的公厕,农民有了自己的小公园和健身场所,家家户户吃上了干净自来水,不少村民进城购房钱存银行,小汽车也能开进庄,穿讲时尚吃谈营养……
  
  通村路宽了,农民的心路和发展思路也宽了,装新的房子多了、各种小汽车多了、在外的老板多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现在老家的路真是气派,使人看见未来的希望。绿化美化加亮化,村似花园众人夸!
  
  从老家路的变迁,让我看到了乡村振兴、中国发展在这里迅猛飞速,老家的路,就是当今社会变化的一个缩影。迈上老家的路,唱着新时代赞歌,喜悦满心堂,浑身有力量,闻花香、一路芬芳,走向那诗和远方!​​​
  
  在这条条与新时代接轨老家的路上,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强盛和家乡的兴旺,这些老家时代发展的路给我们带来了明天新的曙光!祝愿我的老家——苏中里下河兴化市千垛镇季家庄上的路今后越走越宽广!​​​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我家的老黄牛,感觉它从小到老,一直都是精力充沛的。脾气又倔又有力气,干活又快又好。仅从它的外表来看,就能感觉到它是一头雷厉风行的牛,而不是那种老态龙钟的老黄牛。它的一生,陪...

每年入秋,我对“一岁一枯荣”的花草格外关注,对那些傲雪凌霜、安然越冬的树木却视而不见。前几天去超市,不意间发现,在一堵干硬而冰冷的水泥墙壁和一扇玻璃门的夹缝中蓬勃着一株翠绿...

一位少年,赤裸着上身,单调,黑瘦的后背,在聚光灯的强烈照射下,星星点点的,被轧入的玻璃碎片,带着缕缕血丝,不断地闪着银光,这一幕深深地刺激着我,一直在我的脑海里闪现,萦绕,...

一句家常勾客泪,半生记忆惹乡愁。 四月二十一日,原本是个很普通的日子。那天无意中在群里看到小舅发的消息,才知道是外婆的忌日,顿时勾我起对往事的回忆,潸然泪下。 作为孙子辈的老大...

1987年春,闻喜县武装部树了五大标兵,张希华位居其首,我因著《水孵新鉴》科普小书排名第四,薛店镇薛新水绿化500亩荒沟成了“草木英雄”,排名第五。“五大标兵报告团”在全县巡回演讲,...

一 我生活的城市有三蹦子。 三蹦子的祖上应该是民国时期的黄包车,两个轮子。拉着太太小姐,达官贵人。旗袍长衫,雍容华贵。这只是我的猜测,没有考察也没有论证。2000年我进城的时候,还...

南京旅游归来,对我印象最深的既不是有着650年历史的古城墙,也不是颇具江南风情的夫子庙,而是江东门纪念馆,它的另一个称谓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说实话,我宁愿叫它“...

世界上总有些东西,是与世隔绝,是住在山旮旯里的农民不知道的。山区里的农民对它充满了好奇,与疑问。它像带有魔力召唤一样,促使没有见过世面的农村孩子,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如...

西北大地坐拥几座高山,横卧着绵延千里的荒漠、戈壁。如此雄浑壮阔之地,正适合生长英雄和忠贞之士,犹如灵秀的江南适合生长才子一样。 ◎大漠的忠诚卫士——胡杨 进入大漠,最勾魂摄魄、...

一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每当哼唱起这支纯真向上、旋律动听的歌,我就仿佛回到了六十年前的儿童少年时代。 虽然没有歌中倒映的北海白塔,也没有四周环绕的绿树红墙,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