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到老年,牙齿就稀落,吃起东西来就感到颇有困难。猪蹄啃不动,鸡腿嚼不烂,牛肉扎不碎……想吃点带油的东西来补补身体,那就只有吃红烧肉了。自从退休以后,红烧肉就成了我最好的至爱,隔三差五地都要来吃上一顿红烧肉。
以前我也是吃过红烧肉的。记得最清楚地就有三次吃红烧肉,因为吃的地方不同,对此红烧肉的感受也就不同。
第一次是在1960年,我十来岁。家乡遭受着大旱,百姓连基本饭食都吃不饱,是绝对没有肉吃的。可就是我偏偏有福气,随着在食品公司当会计的伯伯到东北沈阳出差,在一家餐馆里吃到了红烧肉。那是饥荒年月,我家好久没有尝到油腥了。能有红烧肉吃该是多大的辛运。后来才知道,那是伯伯专门为我改善生活特意卖的一盘红烧肉。那天我也是饥肠辘辘,饭就格外好吃。服务员把一盘红烧肉端上来的时候,我眼珠子就几乎落到盘子里去了。伯伯把肉盘推到我的面前,笑着对我说:“梅子,吃吧!专门为你做的!”伯伯说着就夹起一块红烧肉放到我的饭碗里。
“啊!真香!”东北人豪爽大方,做的红烧肉一点也不小气。虽然是饥荒年代,饭店也是明码实价,一点也不坑人。那红烧肉每一块都敦厚,都成四方墩子,亮晶晶,光闪闪,香喷喷。我那时也是不大懂事,伯伯叫我吃我就放开吃,没有顾及伯伯的胃口。我毫不犹豫的吃下伯伯夹来的红烧肉,塞进嘴里,满口流油,那个香啊,特别过瘾。我连连的吃,一盘红烧肉不过十来托,全被我一个人吃了,伯伯连一点油腥也没有沾到。饭店的服务员见到我这么能吃,就格外开恩,给伯伯加了一勺红烧肉,大约有二三托,据说是没有多收费的!由此我觉得东北人豪爽大方,带人厚道。东北人给我留下了好印象,那一盘红烧肉的余香也多年在口中缭绕!
第二次吃红烧肉是1980年,我那时是某初中化学教师,县教研室组织化学教学研讨会,到湖南龙山参观他们的教学成果。据说湖南的红烧肉很有名气,烹调技术也是很有专攻的,而且还普及,几乎家家都有人会做的,因此后勤人员就决定在这里吃一回红烧肉。龙山集镇上好几家都挂着特色“红烧肉”的大招牌。我们一行十人选定一家门面最好最大的“红烧肉”餐馆。后勤主任给每人点了一盘红烧肉,配上适量的小菜。我心里很是高兴,能在湖南吃上有名气的红烧肉也算是人生的一次幸福。
红烧肉端上来了,可是却有点令人失望。没有红烧肉的那股浓香气味,盘子里的肉也是极小的几块,颜色也不很亮丽,装盘也不好看。我也是迫不及待的夹起一块就吃,感到嘴里又涩又硬,好像没有煮熟似的。一看同行们都没有了先前的吃兴,勉强吃了几块就都放下了。也许是湖南人的口感就是如此,他们认为好吃的味道就不和我们的口味,这样一想大家也就心里平静了。但是在我们心里,湖南的红烧肉就是吃的形式和名气,没有什么传统的做法和特别之处!
2010年,我满了花甲,也平安退休了。几个好友约我去重庆游玩。在一家两层楼的特色餐馆美美地吃了一餐红烧肉。屋里摆着八仙桌,高靠背椅子。还有茶水、点心等伺候着。我们点的有豆腐,红烧肉。都是庄户人家的手法做的,豆腐是正宗的卤水点豆腐,黄豆味很浓,红烧肉用大黑碗装着,那肉烧得红亮,油噜噜的,香气扑鼻。我们几个大吃起来,真的是,肥而不腻,瘦的烂软,入口就化。我们询问做法,店家也不保守,说他们的红烧肉用的调料不多,只是在煤炉上煨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很香的!
其实做红烧肉没有什么秘诀,只是需要一点慢功夫。我的奶奶就很会做红烧肉。她把挑选的五花肉,切成拳头大小的四方块,放在烧木柴的大锅里,先点火煮一会,把杂质捞出。然后放上酱油、醋、白糖、盐、大料和适量的白开水,用慢火熬。细细的炊烟在灶台缠绕,朦胧的香味就慢慢弥漫整个小屋了。
总的说来,做红烧肉的方法都是大同小异,区别的只是在时辰工夫上。但是红烧肉的称谓却有两种:民间和普通饭店叫它红烧肉,南方和一些大宾馆叫它“东坡肉”。东坡肉是在精致的陶瓷罐里制作,冒着热气,色泽褐红,玲珑剔透。东坡肉吃到口里,酥软合适,富有弹性又有劲道。这种肉的做法要先蒸后炖,火候务必掌握好,时间长了短了都不到位的。
苏东坡有诗说:“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原来这就是苏东坡做红烧肉的诀窍。我退休后,养老金不多,好在当时猪肉不很贵,于是就学做东坡肉,学切块,学用柴火煮,用瓷罐煨,还学会加冰糖等佐料爆炒,做出来的红烧肉很好吃。近一年来,发生了疫情,猪肉也涨价高了,但是我还是坚持每半个月,自己做一次红烧肉吃,以保证老年的营养。
孔夫子说他三个月不闻肉味就受不了。我不是孔夫子,是个乡村粗人,半个月能吃上一次红烧肉也够满足了。红烧肉啊,红烧肉!退休老人吃红烧肉,这是你的生命的延续,也是我们的口福!每当做红烧头吃红烧肉时,我都欣喜,我喜不自胜,那情形真如《诗经》所云: “不见复关,涕泪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苏东坡说: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每读到此话,总感觉苏东坡那一种悠然自得豁达洒脱的神气也附到了我的身上。红烧肉对我们乡村老人而言,不仅是营养丰富,而且也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传承!
2022年9月21日静心草堂原创首发
以前我也是吃过红烧肉的。记得最清楚地就有三次吃红烧肉,因为吃的地方不同,对此红烧肉的感受也就不同。
第一次是在1960年,我十来岁。家乡遭受着大旱,百姓连基本饭食都吃不饱,是绝对没有肉吃的。可就是我偏偏有福气,随着在食品公司当会计的伯伯到东北沈阳出差,在一家餐馆里吃到了红烧肉。那是饥荒年月,我家好久没有尝到油腥了。能有红烧肉吃该是多大的辛运。后来才知道,那是伯伯专门为我改善生活特意卖的一盘红烧肉。那天我也是饥肠辘辘,饭就格外好吃。服务员把一盘红烧肉端上来的时候,我眼珠子就几乎落到盘子里去了。伯伯把肉盘推到我的面前,笑着对我说:“梅子,吃吧!专门为你做的!”伯伯说着就夹起一块红烧肉放到我的饭碗里。
“啊!真香!”东北人豪爽大方,做的红烧肉一点也不小气。虽然是饥荒年代,饭店也是明码实价,一点也不坑人。那红烧肉每一块都敦厚,都成四方墩子,亮晶晶,光闪闪,香喷喷。我那时也是不大懂事,伯伯叫我吃我就放开吃,没有顾及伯伯的胃口。我毫不犹豫的吃下伯伯夹来的红烧肉,塞进嘴里,满口流油,那个香啊,特别过瘾。我连连的吃,一盘红烧肉不过十来托,全被我一个人吃了,伯伯连一点油腥也没有沾到。饭店的服务员见到我这么能吃,就格外开恩,给伯伯加了一勺红烧肉,大约有二三托,据说是没有多收费的!由此我觉得东北人豪爽大方,带人厚道。东北人给我留下了好印象,那一盘红烧肉的余香也多年在口中缭绕!
第二次吃红烧肉是1980年,我那时是某初中化学教师,县教研室组织化学教学研讨会,到湖南龙山参观他们的教学成果。据说湖南的红烧肉很有名气,烹调技术也是很有专攻的,而且还普及,几乎家家都有人会做的,因此后勤人员就决定在这里吃一回红烧肉。龙山集镇上好几家都挂着特色“红烧肉”的大招牌。我们一行十人选定一家门面最好最大的“红烧肉”餐馆。后勤主任给每人点了一盘红烧肉,配上适量的小菜。我心里很是高兴,能在湖南吃上有名气的红烧肉也算是人生的一次幸福。
红烧肉端上来了,可是却有点令人失望。没有红烧肉的那股浓香气味,盘子里的肉也是极小的几块,颜色也不很亮丽,装盘也不好看。我也是迫不及待的夹起一块就吃,感到嘴里又涩又硬,好像没有煮熟似的。一看同行们都没有了先前的吃兴,勉强吃了几块就都放下了。也许是湖南人的口感就是如此,他们认为好吃的味道就不和我们的口味,这样一想大家也就心里平静了。但是在我们心里,湖南的红烧肉就是吃的形式和名气,没有什么传统的做法和特别之处!
2010年,我满了花甲,也平安退休了。几个好友约我去重庆游玩。在一家两层楼的特色餐馆美美地吃了一餐红烧肉。屋里摆着八仙桌,高靠背椅子。还有茶水、点心等伺候着。我们点的有豆腐,红烧肉。都是庄户人家的手法做的,豆腐是正宗的卤水点豆腐,黄豆味很浓,红烧肉用大黑碗装着,那肉烧得红亮,油噜噜的,香气扑鼻。我们几个大吃起来,真的是,肥而不腻,瘦的烂软,入口就化。我们询问做法,店家也不保守,说他们的红烧肉用的调料不多,只是在煤炉上煨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很香的!
其实做红烧肉没有什么秘诀,只是需要一点慢功夫。我的奶奶就很会做红烧肉。她把挑选的五花肉,切成拳头大小的四方块,放在烧木柴的大锅里,先点火煮一会,把杂质捞出。然后放上酱油、醋、白糖、盐、大料和适量的白开水,用慢火熬。细细的炊烟在灶台缠绕,朦胧的香味就慢慢弥漫整个小屋了。
总的说来,做红烧肉的方法都是大同小异,区别的只是在时辰工夫上。但是红烧肉的称谓却有两种:民间和普通饭店叫它红烧肉,南方和一些大宾馆叫它“东坡肉”。东坡肉是在精致的陶瓷罐里制作,冒着热气,色泽褐红,玲珑剔透。东坡肉吃到口里,酥软合适,富有弹性又有劲道。这种肉的做法要先蒸后炖,火候务必掌握好,时间长了短了都不到位的。
苏东坡有诗说:“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原来这就是苏东坡做红烧肉的诀窍。我退休后,养老金不多,好在当时猪肉不很贵,于是就学做东坡肉,学切块,学用柴火煮,用瓷罐煨,还学会加冰糖等佐料爆炒,做出来的红烧肉很好吃。近一年来,发生了疫情,猪肉也涨价高了,但是我还是坚持每半个月,自己做一次红烧肉吃,以保证老年的营养。
孔夫子说他三个月不闻肉味就受不了。我不是孔夫子,是个乡村粗人,半个月能吃上一次红烧肉也够满足了。红烧肉啊,红烧肉!退休老人吃红烧肉,这是你的生命的延续,也是我们的口福!每当做红烧头吃红烧肉时,我都欣喜,我喜不自胜,那情形真如《诗经》所云: “不见复关,涕泪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苏东坡说: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每读到此话,总感觉苏东坡那一种悠然自得豁达洒脱的神气也附到了我的身上。红烧肉对我们乡村老人而言,不仅是营养丰富,而且也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传承!
2022年9月21日静心草堂原创首发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