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后,当我深刻理解节俭是种美德的时候,父亲临终遗言又清晰地在耳边回荡!
那个风雪交加的傍晚,草胚屋的顶面上,白色雪粒子和着乌黑腐烂破碎的麦秸草,簌簌地在空中飞舞、旋转,飘然而落。昏暗的天空给土打墙围成的农家小院投下凄清的悲凉。
几个月下来,病魔已经把父亲曾经健硕的身体折磨得瘦骨嶙峋。也许是回光返照,那一刻,难得他又直起腰杆,抬头挺胸、凝聚神气,目光深情有力地钉住我和大哥,一字一句清晰地说:“今后注意节俭,有钱的时候要想到没钱的时候……”。与父亲对视那一瞬,突然发现他眼眸生辉,清亮如翡翠!
也许,兜里缺钱的难处,是他一辈子的隐痛。父亲赶集愿意领着我们小孩子去“长见识”,说是“赶集上店,长眼色吃饭”。集市上,当我看到通红透亮的糖葫芦,一串串插在杆子顶端那圈麦秸草上,形成火红的圆球,在半空中旋转、摇晃的时候,眼睛就不自觉地投向那团招眼的石榴红。这时候,父亲有力的大手总会一把把我拽走。于是,嗓口眼里那馋涎随着失望的神情,狠劲地吞咽、吞咽…… 太阳射过通红的糖葫芦,生出无数晶亮细致的红色光束,始终追随着我回首的眼珠,直至在人流里消失我那恋恋不舍的童年。
过去农村家境都很贫困。青黄不接的时候,村里总有一批批成群结队到外地讨饭的人家。可我家从来没有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情况,而且,每逢讨饭的到我家门口,还给人送点吃的喝的。家里经常人来客去,偶尔还能吃点鱼肉,这许是得益于父母平日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的习惯吧。
失去父亲的悲痛,化作学习动力。四年后,我终于考入省城大学。那时的大学生,社会上称为“天之骄子”。尽管出身农村,可土得掉渣的年轻庄户孩子在省城高等学府,很快就被城市校园时髦的风气所感染。校园里,最流行烫染卷头发、穿窄瘦牛仔裤、戴变色眼镜、提便携式秀珍收录机等,这些最基本的时尚标准配置,如同现在的大学校园里,每人必守一部苹果手机和平板电脑。别人有的,我没有,就落伍了的样子,不入时,不自信。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收到远在北京部队里的二哥给我来信。信封里夹藏着十五元钱。崭新耀眼的纸币,在我脑膜上一下子闪过染色的卷发、贴身的牛仔裤和茶色的变色眼镜……
待我怀着激动心情和美好梦想小心展开信笺,默默读起时,让我震惊的却是二哥关于十五元钱的慎重嘱托:这些钱不算多,要节省着花,可用于学习和生活急需。万万不可追求不必要的时尚打扮。穿衣戴帽,各人所好。有些眼馋的东西,只要与学习无关,就过些日子再考虑,等一等,靠一靠。时间一久,流行过去,也就不那么想要了。钱节省出来,可多读点课外书,提升自己……
牛仔裤,最时尚,正流行。连续三个周末,我和要好的同学到服装一条街市场上去搜寻、讲价,即便最后价格谈到仅仅十二块钱,我却三次都抑制住购买冲动空手而归,最后,还是到书店里去买了套渴望已久的《古文观止》,二元,了却了购买欲望!回到学校,每天课外活动,就找个角落,背诵古文,什么“郑伯克段于鄢”啦,“卖柑者言”啦,“过秦论”啦………不但深刻领会、熟记于心,甚至出口成章,有些场所脱口而出,自信满满。
毕业后,就业到工厂实习期间,老厂长边看图纸,边校正新产品工装时,不自觉地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调侃技术人员的设计失误,我却惊讶于老厂长的知识层次。随后,他竟然背诵了一段《卖柑者言》的文字,没想到的是,在场的人,只有我接过来,持续背诵下去,这让领导们当即刮目相看。此时的自信,远胜于时尚打扮的魅力了!
许多年后,跟年过七旬的大姐交流,她得知我曾经收到二哥的资助和告诫时,大姐说,那也是她曾经对二哥的忠告。
父亲去世不久,二哥考入军校。同我一样,很快被同学手腕上的手表深深地吸引着。他写信给师范毕业,当中学教师的大姐要二十元钱,想买块手表。大姐虽已结婚成家,还是负责任地回信答复:你现在上军校,就是军官待遇了,吃穿都不用花钱。而家里还有上学的弟弟,种地的哥哥还需娶媳妇。等着花钱的地方多着呢。你不但不该问家里要钱,还得节省出生活费,照顾家里才对。别人有的东西,不要攀比。忍一忍,靠一靠,待些日子,那种欲望就没有了……
后来,大姐出差路过成家立业已成长为军队干部的二哥家时,翻阅二哥当年的日记,得知二哥当年欣然接受大姐的忠告,厉行节俭,艰苦朴素,成就了自己,帮助了他人。大姐自豪的泪水已模糊了双眼。
节约和俭朴,要求严格自律的同时,更能培养自立和自信。节俭的风格,不贪图享受,不艳羡他人,很值得传承和发扬。在我,节俭是家风的传承,更是亲情的滋润和内心的充实与感恩。大姐常说,节俭是种美德,跟节俭的人交往,靠谱!
那个风雪交加的傍晚,草胚屋的顶面上,白色雪粒子和着乌黑腐烂破碎的麦秸草,簌簌地在空中飞舞、旋转,飘然而落。昏暗的天空给土打墙围成的农家小院投下凄清的悲凉。
几个月下来,病魔已经把父亲曾经健硕的身体折磨得瘦骨嶙峋。也许是回光返照,那一刻,难得他又直起腰杆,抬头挺胸、凝聚神气,目光深情有力地钉住我和大哥,一字一句清晰地说:“今后注意节俭,有钱的时候要想到没钱的时候……”。与父亲对视那一瞬,突然发现他眼眸生辉,清亮如翡翠!
也许,兜里缺钱的难处,是他一辈子的隐痛。父亲赶集愿意领着我们小孩子去“长见识”,说是“赶集上店,长眼色吃饭”。集市上,当我看到通红透亮的糖葫芦,一串串插在杆子顶端那圈麦秸草上,形成火红的圆球,在半空中旋转、摇晃的时候,眼睛就不自觉地投向那团招眼的石榴红。这时候,父亲有力的大手总会一把把我拽走。于是,嗓口眼里那馋涎随着失望的神情,狠劲地吞咽、吞咽…… 太阳射过通红的糖葫芦,生出无数晶亮细致的红色光束,始终追随着我回首的眼珠,直至在人流里消失我那恋恋不舍的童年。
过去农村家境都很贫困。青黄不接的时候,村里总有一批批成群结队到外地讨饭的人家。可我家从来没有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情况,而且,每逢讨饭的到我家门口,还给人送点吃的喝的。家里经常人来客去,偶尔还能吃点鱼肉,这许是得益于父母平日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的习惯吧。
失去父亲的悲痛,化作学习动力。四年后,我终于考入省城大学。那时的大学生,社会上称为“天之骄子”。尽管出身农村,可土得掉渣的年轻庄户孩子在省城高等学府,很快就被城市校园时髦的风气所感染。校园里,最流行烫染卷头发、穿窄瘦牛仔裤、戴变色眼镜、提便携式秀珍收录机等,这些最基本的时尚标准配置,如同现在的大学校园里,每人必守一部苹果手机和平板电脑。别人有的,我没有,就落伍了的样子,不入时,不自信。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收到远在北京部队里的二哥给我来信。信封里夹藏着十五元钱。崭新耀眼的纸币,在我脑膜上一下子闪过染色的卷发、贴身的牛仔裤和茶色的变色眼镜……
待我怀着激动心情和美好梦想小心展开信笺,默默读起时,让我震惊的却是二哥关于十五元钱的慎重嘱托:这些钱不算多,要节省着花,可用于学习和生活急需。万万不可追求不必要的时尚打扮。穿衣戴帽,各人所好。有些眼馋的东西,只要与学习无关,就过些日子再考虑,等一等,靠一靠。时间一久,流行过去,也就不那么想要了。钱节省出来,可多读点课外书,提升自己……
牛仔裤,最时尚,正流行。连续三个周末,我和要好的同学到服装一条街市场上去搜寻、讲价,即便最后价格谈到仅仅十二块钱,我却三次都抑制住购买冲动空手而归,最后,还是到书店里去买了套渴望已久的《古文观止》,二元,了却了购买欲望!回到学校,每天课外活动,就找个角落,背诵古文,什么“郑伯克段于鄢”啦,“卖柑者言”啦,“过秦论”啦………不但深刻领会、熟记于心,甚至出口成章,有些场所脱口而出,自信满满。
毕业后,就业到工厂实习期间,老厂长边看图纸,边校正新产品工装时,不自觉地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调侃技术人员的设计失误,我却惊讶于老厂长的知识层次。随后,他竟然背诵了一段《卖柑者言》的文字,没想到的是,在场的人,只有我接过来,持续背诵下去,这让领导们当即刮目相看。此时的自信,远胜于时尚打扮的魅力了!
许多年后,跟年过七旬的大姐交流,她得知我曾经收到二哥的资助和告诫时,大姐说,那也是她曾经对二哥的忠告。
父亲去世不久,二哥考入军校。同我一样,很快被同学手腕上的手表深深地吸引着。他写信给师范毕业,当中学教师的大姐要二十元钱,想买块手表。大姐虽已结婚成家,还是负责任地回信答复:你现在上军校,就是军官待遇了,吃穿都不用花钱。而家里还有上学的弟弟,种地的哥哥还需娶媳妇。等着花钱的地方多着呢。你不但不该问家里要钱,还得节省出生活费,照顾家里才对。别人有的东西,不要攀比。忍一忍,靠一靠,待些日子,那种欲望就没有了……
后来,大姐出差路过成家立业已成长为军队干部的二哥家时,翻阅二哥当年的日记,得知二哥当年欣然接受大姐的忠告,厉行节俭,艰苦朴素,成就了自己,帮助了他人。大姐自豪的泪水已模糊了双眼。
节约和俭朴,要求严格自律的同时,更能培养自立和自信。节俭的风格,不贪图享受,不艳羡他人,很值得传承和发扬。在我,节俭是家风的传承,更是亲情的滋润和内心的充实与感恩。大姐常说,节俭是种美德,跟节俭的人交往,靠谱!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