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际遇实难预料,正应了变是永恒那句话,没曾想我和计怀友老师能在厦门见面。计老师在许昌上班,兼带开着书画院,我在郑州做工程,或许机缘使然,他来厦门跟着一家企业专业从事书法创作,我来莆田干工程,两地相隔不过百里。
春节没回老家,我和小郑专门开车去厦门拜见计老师。两年多未见,计老师长胖了,气色愈发好,南国景色优美,对于他从事的书法艺术大有裨益。计老师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喝酒,带着一个装着酒的玻璃杯子,有二两的样子。
我们边吃边聊。我说:“计老师放下家乡的一切,来这里潜心治艺,可以得成正果了。”
计老师笑嘻嘻地说:“是啊,放下过去,换个环境,专心书法,很好。”
我感概道:“最近一年多一直忙,文章一篇未写,连日记都顾不上写了!”
计老师正色道:“既然喜欢,可不能放弃,文章要写,日记也要写,每天哪怕只言片语。”
听着计老师亲切的话语,望着他慈善的脸庞。我的心里百莫名状,许多思绪缠绕在一起......
通过上海慧阳文化公司和计老师相识。他的草体巨幅条屏《沁园春.雪》悬挂在公司大厅,洋洋洒洒,姿势横溢。我们聊起文化与商业的问题,计老师诚恳地说:“对于经商我一窍不通,这些事情还是你们有能耐。”
我笑着应和,内心发虚,商海遨游十多年,没什么建树,实在没有拿出手的成绩。我对于文化,倒是痴迷,可也仅止于爱好,也是没啥造诣。
经营慧阳文化公司的陈洁信佛,聊起佛教方面的事情,我随口说:“如今的佛协会长赵朴初国学渊博,诗词书法很是了得。”
计老师问我:“你喜欢赵朴初的诗词?”
我说:“喜欢,象赵老这样的人做佛协会长实在是实至名归。”
计老师走到书画案前,展纸,提笔蘸墨,略一思忖,开始在宣纸上笔走龙蛇:
踏沙晨作亚龙游,
鸿爪倘能留。
登高夜望奇甸,
美景不胜收。
灯万点,
相辉映,
似川流。
不须逐鹿,
山也回头,
海也回头。
这首赵朴初的《诉衷情·游鹿回头》,计老师一气呵成,钤上章,等墨迹干后小心折叠起来,微笑着递给我说:“送给你,不成敬意。”
我有些受宠若惊,这份礼物是惺惺相惜吗,可我哪有资格受此厚赠呢?
计老师的元盛书画院办公地址在许昌的地标建筑许昌之门,顺京港澳高速许昌站出口下去就到了。从许昌之门乘电梯上去,围廊间挂满字画,直通书画院办公室。去书画院次数多了,品茗观艺中,逐渐认识许多书画老师,善画马的萧中锋,善篆隶的韩代红,善行楷的李锋.....
计老师说:“河南的书法山东的画,书法的根在河南,这届书协主席张海是偃师人,这届兰亭书法一等奖获得者张继老师是许昌长葛人,长葛也是书法家钟繇的故乡。”
李锋老师说:“张海主席自掏腰包举办的墨舞神州书法大赛为河南培养书法人才更是做出很大贡献。”
听着他们的话,我不禁油然而生敬意,文化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薪火传承积淀才能开花结果。
看着满屋的书画,我问计老师一个困惑于心的问题:“到底如何才能品鉴出一件书画作品的优劣高下呢?”
计老师很认真地说:“并不是谁的书法都可称为艺术,艺术是有生命的独特文化符号,承载着书家思想气韵和文化认知。既要守道,又能不媚俗,不迎合,其深厚无声的语言才是永不消失的精神财富。”
不媚俗,不迎合。我反复思考着计老师的话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治艺精神才是文化的传承之道吗?
这种氛围让我流连,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文人雅聚结社乃千古美谈,竹林七贤、扬州八怪、新安画派.....艺术离不开适合的土壤及生存环境,其中的人的文因素尤其重要,彼此在诗酒唱和中相互切磋交流提高。
到了饭点,就在书画院旁的元盛大酒店吃饭。酒店装饰简洁雅致,楼上楼下挂满书画,书香气弥漫着整个空间,让来往的客人吃饭的同时不知不觉感受书画的熏陶,这种结合,算是商业与文化的珠联璧合吧。
计老师善饮,身边的老师大多也善饮,席间交谈热情率真。计老师说:“我在单位里什么都能遵守,唯有戒酒令不能执行。领导也是网开一面很理解地说老计是个特例,不喝酒就写不出好作品。”
众人哄笑。退休老领导项局长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老计,将来你去天堂报道,是不是可以和李白、张旭同列了。”
计老师谦笑,答道:“岂敢,他们饮酒已入仙品,我就是个凡尘酒囊而已。”
韩代红老师人高马大,酒量如其人,豪爽地说:“老计,项局,咱们不谈古了,喝喝喝,还是喝起来才尽兴。”
萧中锋老师呢,饮酒最有风度,只是微笑着接迎,很少插话。
李锋老师呢,酒风和他的书法作品一样,抑扬顿挫中干脆利落。
我每次去,总是尽兴而去,兴尽而归。回到郑州,计老师总会关心地打来电话询问,知道平安到家他才放心。
这种快乐的日子很快走到尽头,计老师再次来郑州我们相见时,他的脸色略显疲惫沧桑。叙明来意,他的轿车抵押贷款了,现在是来还钱的。他接手的元盛大酒店,聚集着一大帮文人,表面热闹,应酬多,入不敷出,欠下许多债。没办法,酒店经营不下去,关了门。他借了一些钱,又将车抵押贷款还清了债。酒店停业时,因为疏于看守,招了盗,许多书画被偷走,报了警,后来也不了了之。
我心情沉重地听着计老师地讲述,同时深深忏愧,以前光想着去计老师书画院的风光惬意,享受着文人唱和的快意,可从没细想这笔巨大的开支从哪里来?支撑文化繁荣的精神天堂不单是纯美的空中楼阁,更需要真金白银的物质支撑啊!
计老师倒是不以为意,轻松大度地说:“权当过了把经商的瘾,欠人家的咱还了,人家欠的不说了!”
望着计老师,我的心隐隐刺痛,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一个冬日,天气很冷,心有挂怀的我邀计老师来郑州小聚,顺便给一个朋友的酒业公司写几幅字,计老师爽快的答应了。中午我喊了几个朋友作陪,问计老师是先写字还是先吃饭?计老师兴致很高地搓搓手笑说:“还是先喝酒吧,喝了酒我才更有兴致写字。”
看着计老师爽朗的样子,丝毫看不出生活给予他打击的痕迹。饭后一起去公司,计老师乘着酒兴提笔挥毫,写了好几幅字。其中,他写了幅王维的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尾注书曰:古有雪夜访戴,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今有寒天访萧,亦极尽兴也。我久久盯着墨色淋漓的书幅,旷达豪放的草书,字里行间的真性情冲撞着我的思绪滚滚翻腾。君子怀德,仁者重友。计老师已然极看重我们的交往之谊,虽偶然谈及经商之道,可从未以利结交,彼此看重的是文化之缘,是血脉里流淌的那份以文会友的真情!
此后两年间,我与计老师再未见面,只是电话里偶尔互相问候,彼此在各自的领域中默默坚持。如今再次见面,我发现计老师的状态愈发的好,而我却因生活的波澜时有遐思。
从厦门归来,我开始认真坚持在电脑上写日记,一日也不落空。我的脑海里时常回想着计老师的那句话:“既然喜欢,就不能放弃。”
是的,既然喜欢,决不放弃。
2022.9.18日
春节没回老家,我和小郑专门开车去厦门拜见计老师。两年多未见,计老师长胖了,气色愈发好,南国景色优美,对于他从事的书法艺术大有裨益。计老师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喝酒,带着一个装着酒的玻璃杯子,有二两的样子。
我们边吃边聊。我说:“计老师放下家乡的一切,来这里潜心治艺,可以得成正果了。”
计老师笑嘻嘻地说:“是啊,放下过去,换个环境,专心书法,很好。”
我感概道:“最近一年多一直忙,文章一篇未写,连日记都顾不上写了!”
计老师正色道:“既然喜欢,可不能放弃,文章要写,日记也要写,每天哪怕只言片语。”
听着计老师亲切的话语,望着他慈善的脸庞。我的心里百莫名状,许多思绪缠绕在一起......
通过上海慧阳文化公司和计老师相识。他的草体巨幅条屏《沁园春.雪》悬挂在公司大厅,洋洋洒洒,姿势横溢。我们聊起文化与商业的问题,计老师诚恳地说:“对于经商我一窍不通,这些事情还是你们有能耐。”
我笑着应和,内心发虚,商海遨游十多年,没什么建树,实在没有拿出手的成绩。我对于文化,倒是痴迷,可也仅止于爱好,也是没啥造诣。
经营慧阳文化公司的陈洁信佛,聊起佛教方面的事情,我随口说:“如今的佛协会长赵朴初国学渊博,诗词书法很是了得。”
计老师问我:“你喜欢赵朴初的诗词?”
我说:“喜欢,象赵老这样的人做佛协会长实在是实至名归。”
计老师走到书画案前,展纸,提笔蘸墨,略一思忖,开始在宣纸上笔走龙蛇:
踏沙晨作亚龙游,
鸿爪倘能留。
登高夜望奇甸,
美景不胜收。
灯万点,
相辉映,
似川流。
不须逐鹿,
山也回头,
海也回头。
这首赵朴初的《诉衷情·游鹿回头》,计老师一气呵成,钤上章,等墨迹干后小心折叠起来,微笑着递给我说:“送给你,不成敬意。”
我有些受宠若惊,这份礼物是惺惺相惜吗,可我哪有资格受此厚赠呢?
计老师的元盛书画院办公地址在许昌的地标建筑许昌之门,顺京港澳高速许昌站出口下去就到了。从许昌之门乘电梯上去,围廊间挂满字画,直通书画院办公室。去书画院次数多了,品茗观艺中,逐渐认识许多书画老师,善画马的萧中锋,善篆隶的韩代红,善行楷的李锋.....
计老师说:“河南的书法山东的画,书法的根在河南,这届书协主席张海是偃师人,这届兰亭书法一等奖获得者张继老师是许昌长葛人,长葛也是书法家钟繇的故乡。”
李锋老师说:“张海主席自掏腰包举办的墨舞神州书法大赛为河南培养书法人才更是做出很大贡献。”
听着他们的话,我不禁油然而生敬意,文化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薪火传承积淀才能开花结果。
看着满屋的书画,我问计老师一个困惑于心的问题:“到底如何才能品鉴出一件书画作品的优劣高下呢?”
计老师很认真地说:“并不是谁的书法都可称为艺术,艺术是有生命的独特文化符号,承载着书家思想气韵和文化认知。既要守道,又能不媚俗,不迎合,其深厚无声的语言才是永不消失的精神财富。”
不媚俗,不迎合。我反复思考着计老师的话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治艺精神才是文化的传承之道吗?
这种氛围让我流连,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文人雅聚结社乃千古美谈,竹林七贤、扬州八怪、新安画派.....艺术离不开适合的土壤及生存环境,其中的人的文因素尤其重要,彼此在诗酒唱和中相互切磋交流提高。
到了饭点,就在书画院旁的元盛大酒店吃饭。酒店装饰简洁雅致,楼上楼下挂满书画,书香气弥漫着整个空间,让来往的客人吃饭的同时不知不觉感受书画的熏陶,这种结合,算是商业与文化的珠联璧合吧。
计老师善饮,身边的老师大多也善饮,席间交谈热情率真。计老师说:“我在单位里什么都能遵守,唯有戒酒令不能执行。领导也是网开一面很理解地说老计是个特例,不喝酒就写不出好作品。”
众人哄笑。退休老领导项局长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老计,将来你去天堂报道,是不是可以和李白、张旭同列了。”
计老师谦笑,答道:“岂敢,他们饮酒已入仙品,我就是个凡尘酒囊而已。”
韩代红老师人高马大,酒量如其人,豪爽地说:“老计,项局,咱们不谈古了,喝喝喝,还是喝起来才尽兴。”
萧中锋老师呢,饮酒最有风度,只是微笑着接迎,很少插话。
李锋老师呢,酒风和他的书法作品一样,抑扬顿挫中干脆利落。
我每次去,总是尽兴而去,兴尽而归。回到郑州,计老师总会关心地打来电话询问,知道平安到家他才放心。
这种快乐的日子很快走到尽头,计老师再次来郑州我们相见时,他的脸色略显疲惫沧桑。叙明来意,他的轿车抵押贷款了,现在是来还钱的。他接手的元盛大酒店,聚集着一大帮文人,表面热闹,应酬多,入不敷出,欠下许多债。没办法,酒店经营不下去,关了门。他借了一些钱,又将车抵押贷款还清了债。酒店停业时,因为疏于看守,招了盗,许多书画被偷走,报了警,后来也不了了之。
我心情沉重地听着计老师地讲述,同时深深忏愧,以前光想着去计老师书画院的风光惬意,享受着文人唱和的快意,可从没细想这笔巨大的开支从哪里来?支撑文化繁荣的精神天堂不单是纯美的空中楼阁,更需要真金白银的物质支撑啊!
计老师倒是不以为意,轻松大度地说:“权当过了把经商的瘾,欠人家的咱还了,人家欠的不说了!”
望着计老师,我的心隐隐刺痛,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一个冬日,天气很冷,心有挂怀的我邀计老师来郑州小聚,顺便给一个朋友的酒业公司写几幅字,计老师爽快的答应了。中午我喊了几个朋友作陪,问计老师是先写字还是先吃饭?计老师兴致很高地搓搓手笑说:“还是先喝酒吧,喝了酒我才更有兴致写字。”
看着计老师爽朗的样子,丝毫看不出生活给予他打击的痕迹。饭后一起去公司,计老师乘着酒兴提笔挥毫,写了好几幅字。其中,他写了幅王维的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尾注书曰:古有雪夜访戴,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今有寒天访萧,亦极尽兴也。我久久盯着墨色淋漓的书幅,旷达豪放的草书,字里行间的真性情冲撞着我的思绪滚滚翻腾。君子怀德,仁者重友。计老师已然极看重我们的交往之谊,虽偶然谈及经商之道,可从未以利结交,彼此看重的是文化之缘,是血脉里流淌的那份以文会友的真情!
此后两年间,我与计老师再未见面,只是电话里偶尔互相问候,彼此在各自的领域中默默坚持。如今再次见面,我发现计老师的状态愈发的好,而我却因生活的波澜时有遐思。
从厦门归来,我开始认真坚持在电脑上写日记,一日也不落空。我的脑海里时常回想着计老师的那句话:“既然喜欢,就不能放弃。”
是的,既然喜欢,决不放弃。
2022.9.18日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 上一篇:这个春天不遥远
- 下一篇:嘉州长卷风光浓,乐山小吃冠蜀川